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使徒教父

基督教使徒以後的初代至二代的教會作家,是生活於一世紀後半至二世紀中葉前的基督教人物。 他們之所以被稱為使徒教父,是因為他們曾直接接觸過,或受教於,耶穌的使徒,或是使徒的門徒。 使徒教父這一名稱始自十七世紀,起初有五位,後來另加了三位,共八位。 羅馬的革利免 安提阿的伊格那丟 (Ignatius),約67-110年 示每拿的坡旅甲(Polycarp),約69-156年年 羅馬的黑馬(Hermas),約100-140年 帕皮亞(Papias),約60-130年 ================= 亞歷山太的亞歷山大 加帕多家的亞歷山大 安波羅修 亞納多留斯 安特魯斯 亞弗拉哈特 亞基老 亞挪比烏 亞歷山太的亞他那修 雅典那哥拉 奧古斯丁 巴拿巴書的作者 該撒利亞的巴西流 亞歷山大的區利羅 該猶 教宗卡利克斯特二世 亞歷山太的革利免 羅馬的革利免 柯模典 居普良 耶路撒冷的區利羅 羅馬的狄尼修 敘利亞的以法蓮 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 教宗法比安 馬賽的根拿丟 教宗額我略一世 拿先素斯的貴格利 女撒的貴格利 神行者額我略 波提亞的希拉流 希坡律陀 安提阿的依格那修 教宗依諾增爵一世 里昂的愛任紐 耶柔米 大馬士革的約翰 聖金口若望(屈梭多模) 儒略·亞非利加努 殉道者游斯丁 拉克單丟 教宗良一世 梅篤丟斯 米努修·菲利克斯 偽教宗諾範 俄利根 旁非羅 帕皮亞 亞歷山太的彼得 斐雷亞 教宗庇護四世 坡旅甲 朋田努 魯非諾 尼斯福魯斯·卡利克斯特·桑卓普洛斯 君士坦丁堡的蘇格拉底 所左門努 他提安 特土良 狄奧多勒 亞歷山太的提阿非羅 教宗烏爾巴諾一世 勒寧的文森 薩費林努斯 -------------------------

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DISC個性測驗

在古希臘,人們通常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方式是他們身體“健康”的一個組成部分, 他們同時認為,人體包含四種基本液體(稱為體液),與其相對應的要素就是所謂的火,氣,水和土, 這在我看來與中國的五行理論有點類似,只是少了一個“金”,以氣代替了木。 當某種體液成為占主導地位時,古希臘人就認為,這種液體就會影響人的情緒和普遍做法。 希波拉底第一次系統化地 提出了體液的理論,一直到中世紀,體液理論仍然被普遍使用。 直到現在,我們才知道,這種體液的學說並沒有事實的依據,但是古希臘人體液學說卻很偶然地提 供了我們認識人群的方法, 因此,多血質、膽汁質、黏液質、以及抑鬱質的說法,仍然被沿用至今,而且依然十分有效。 值得慶幸的是,現代的測評技術不會通過衡 量體液的多少來進行人群的劃分, 但必須承認的是,大多數性格或行為類型的測評方法,都可以追溯到希波克拉底的體液學說。   20世紀2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莫爾頓馬斯頓創建了一個理論來解釋人的情緒反應, 在此之前,這種工作主要局限在對於精神病患者或精神失常人群的研究,而馬斯頓博士則希望擴大這個研究範圍, 以運用於心理健康的普通人群,因此,馬斯頓博士將他的理論構建為一個體系,即―“The 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正常人的情緒”, 專門用於描述心理健康的普通人群常見的基本的情緒反映。為了檢驗他的理論,馬斯頓博士需要採用某種心理測評的方式來衡量人群的情緒反映-“人格特征“, 因此,他採用了四個他認為是非常典型的人格特質因數, 即Dominance-支配,Influence-影 響,Steadiness-穩健,以及Compliance-服從。 而DISC,正是代表了這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 在1928年,馬斯頓博士正是在他 的”正常人的情緒”一書中,提出了DISC測評,以及理論說明。 D型 支配型(Dominance) 可以用獅子作代表 獅子本來就比較稀少、代表了實踐力、果斷力、支配、管理、目標導向、熱愛壓力及挑戰,適合做企業家及管理階層。(以事為導向) I型 影響型(Influence) 可以用孔雀來作代表 孔雀愛表現、專注於人際互動、善於運用群眾魅力、富創意,因此很適合從事廣告、企劃、公關等需要到處social協調的工作。(以人為導向) S型 穩健型(Steadiness) 可用無尾熊作代表 無尾熊喜愛安定、不安於改變,但也因此有最佳的持續能力,就算是事情有重大變化也會堅守崗位到最後一刻, 另外無尾熊是最有耐心且善於傾聽,做慈善事業是最好的。(以人為導向) C型 分析型(Compliance) 可以用貓頭鷹作代表 貓頭鷹腦子最精明、善於思考與規劃,很適合作幕僚的工作,像是工程師等行業的人,需要貓頭鷹式的縝密邏輯能力。(以事為導向) DISC測驗的目的: 人格與管理活動的關係十分重要。 在西方發達國家,幾乎所有的企業都使用人格測驗作為管理者甄選、錄用 、安置的依據。 人格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個體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及可能取得的績效,因此可以通過診斷一個人的人格特徵或類型,來部分地確定其管理成功的可能性。 研究證明,人格會影響到職業選擇、工作滿意感、壓力感、領導行為和工作績效的某些方面。 DISC個性測驗就是一種人格測驗,它包括24組描述個性特質的形容詞, 應試者要根據自己的第一感覺,從每組四個形容詞中選出最適合自己和最不適合自己的形容詞。 研究表明,這個測驗所考察的維度與管理績效相聯繫,為企業的人事甄選、錄用、崗位安置提供了良好的測評手段。

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昆蘭古卷

頭一批的古卷重見天日,這首次發現,共有7份古卷。
所以,這個山洞稱為一號(Cave 1),位於昆蘭以北半里。 

這7份古卷包括: 
一卷完整的以賽亞書抄本 
一卷部份的以賽亞書抄本 
一份社群紀律抄本,稱為Manual of Discipline (紀律手冊) 
一份哈巴谷書的Pesher,Pesher意思是解經commentary 
一份戰卷War Scroll,內容是昆蘭的社群(一般認為是愛色尼人Essenes),自稱是光明之子, 於主前2-3世紀,離開了腐敗的耶路撒冷宗教權威,遷徙到東面的曠野,定居在昆蘭; 認為在未日彌賽亞出現之時,光明之子便會與黑暗之子(通通腐敗而不忠於主的人)打最後一場爭戰 

一份感謝詩(Thanksgiving Hymns)抄本;又稱詩卷(Hymn Scroll),希伯來文Hodayot 
一卷創世記的偽經(Genesis Apocryphon)抄本,述說創世記的故事,加上許多想像力和憶測作品。

祖宗18代

祖宗八代 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以法他,以法大

「以法他」原意為多結佳果 「以法大!」就是說:「開了吧!」

灵恩派(贊美文集)

灵恩派强调神迹式的医治疾病、说人听不懂的方言、圣灵的带领。 基本上都是好事,但是不完全符合圣经,他们把特例当作通例,把小学当作大学。 

新约里所描述的属灵争战不是他们所描述的那一回事。 

圣灵的工作应该是隐藏的、主动的,看得见的一面是教会,成圣的基督身体。 

我们承认:我们追求圣灵的程度还不够。 
但是灵恩派的教导绝对不是圣经的教导。 

圣经一再教导我们:远离灵界。 
翻遍圣经,就会发觉:灵恩派讲的东西在圣经里的分量并不大。 
台湾的基督教有许多的乱象,搞灵恩、搞祷告、搞预言。 
表面上这些异端、极端很热心、很虔诚, 但是一语道破,不讲十字架的道理、不讲因信称义,舍本逐末、走火入魔。 
乱象对于传统教会是个很大的冲击,我们哪里疏忽了?我们怎么面对?不是把他们踩死,不是不理会他们,而是要反省、重整、再出发。 只要是好的言论都可以引用,但是要提醒异端背景的问题。 在讲台上常常引用不信者的例子,难道可以与世界为友,只是必须与异端为敌? 
耶稣对恶劣信徒的审判是:把他当作外邦人、税吏。
只有信与不信的分别,世界与异端是同一个类别。 
不要把教会建造成一尘不染的温室,教会乃是基督的精兵。 
灵恩派强调圣灵的洗、说方言、圣灵充满、医治。 认为圣灵的洗表现在说方言,洗礼包括水的洗和圣灵的洗 (按手、圣灵浇灌、说方言)(徒8:16;10:47;19:5)。 ..徒8:16 ...他们只奉主耶稣的名受了洗。徒8:17 于是使徒按手在他们头上,他们就受了圣灵。 ..徒10:47 于是彼得说:这些人既受了圣灵,与我们一样,谁能禁止用水给他们施洗呢﹖ ..徒19:5 他们...就奉主耶稣的名受洗。徒19:6 保罗按手在他们头上,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他们就说方言,又说预言(或作:又讲道) 

 A. 圣灵的洗。 A.1. 不说方言的洗。 另外,也有徒10 圣灵的洗发生在水洗和按手之前。 徒2 的三千人没有提到 圣灵的洗, 徒9 的保罗有按手、圣灵充满,接着就是吃饭。 ..徒2:41 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 ..徒9:17 亚拿尼亚就去了,进入那家,把手按在扫罗身上,...叫你能看见,又被圣灵充满。徒9:18 ...他就能看见。于是起来受了洗;徒9:19 吃过饭就健壮了。... A.2. 更新的洗。 把杂质去掉 (太3:11;路3:16),生命更新 (多3:5),成为圣洁 (罗15:16;帖后2:13;彼前1:2)。 更重要的是圣灵是随着自己的意思(约3:8)。 ..太3:11 ...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太3:12 ...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 ..路3:16 ...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路3:17 ...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 ..多3:5 ...藉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 ..罗15:16 ...因着圣灵成为圣洁,可蒙悦纳。 ..帖后2:13 ...被圣灵感动,成为圣洁,能以得救。 ..彼前1:2 ...藉着圣灵得成圣洁,... ..约3:8 风随着意思吹,...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 

B. 方言。 是人说的语言 (徒2:4,8; 林前14:21)。不是人人都能够有的恩赐 (林前12:30)。 ..徒2:4 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 ..徒2:8 我们各人,怎么听见他们说我们生来所用的乡谈呢﹖ ..林前14:21 ...我要用外邦人的舌头...林前14:22 这样看来,说方言...乃是为不信的人;... ..林前12:30 岂都是得恩赐医病的吗﹖岂都是说方言的吗﹖岂都是翻方言的吗﹖ 

C. 圣灵充满。 不是为了说方言,乃是为了传道 (徒2:4;4:31)、说预言 (路1:67),教会生活 (弗5:18-23,一个命令句接五个分词)。 注意:和合本里许多 “被圣灵感动” 的原文只是 “in spirit; by spirit” 被圣灵、靠圣灵。 ..徒2:4 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徒2:11 革哩底和亚拉伯人,都听见他们用我们的乡谈,讲说神的大作为。 ..徒4:31 祷告完了,聚会的地方震动,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神的道。 ..路1:67 他父亲撒迦利亚被圣灵充满了,就预言说: ..Ephesians 5:18-23 (King James Version) 18 ...be filled with the Spirit; 19 Speaking to yourselves in psalms and hymns and spiritual songs, singing and making melody in your heart to the Lord; 20 Giving thanks always for all things unto God and the Father in the name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21 Submitting yourselves one to another in the fear of God. 

D. 医治。 不是人人可以行医治的神迹 (林前12:30),神迹的主动权在神 (可16:17)。 保罗 (林后12:7)、提摩太 (提前5:23)、以巴弗提 (腓2:25) 都有病没有得到医治, 难道神不听义人的祷告?难道他们不求?他们不求,为什么我们要去求? 神迹的目的在于证道 (可16:20;徒14:3;林后12:12;来2:4)。 ..林前12:30 岂都是得恩赐医病的吗﹖岂都是说方言的吗﹖岂都是翻方言的吗﹖ ..可16:17 信的人必有神迹随着他们,... 可16:20 ... 主... 用神迹随着,证实所传的道。阿们! ..徒14:3 ...主藉他们的手施行神迹奇事,证明他的恩道。 ..林后12:12 ...藉着神迹、奇事、异能,显出使徒的凭据来。 ..来2:3 ... 这救恩起先是主亲自讲的,... 2:4 神...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同他们作见证。

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

勿要坚固

基於大陸交換生沒有台灣的指導老師,校牧室與國際處合作, 徵求基督徒老師於份內工作之外,抽出時間關懷大陸交換生. 這就是 《多一個你,多走一哩》,一同勉勵。 朝九晚五一哩路,加班多走一哩路。 愛主一哩路,愛主更深多走一哩路。 作見證一哩路,為福音迫切多走一哩路。 上帝需要多一個你,多一個願意多走一哩路的你。 耶穌需要多一個你,多一個願意多走一哩路的你。 榮耀歸聖父、聖子、聖靈,多一個情願多走一哩路的你。 因這是第一次舉辦 希望各位老師在今天的座談中分享心得,作出改進的結論,並得到彼此激勵. 校牧室與國際處願全力配合, 讓神得到榮耀, 各位老師結出福音的果子,讓陸生帶回中原的基督福音回去. each teacher per semester 1 up to 8; total up to 260: 24 teachers up to 156 數點建議: 可否也開放職員加入 暑期請一些講員作個人佈道的講習 請國際處把這作業流程放入SOP ===================== 勿要坚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 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 哥林多前書15:58常常竭力多做主工

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神馬

【天馬行空】 解釋:「天馬」指的是西域大宛國所出產的一種名貴的馬,牠長得高大雄壯,跑起來日行千里,似乎不像人間的普通馬匹,所以,古人稱牠為「天馬」。 解釋:喻才思豪放飄逸,文筆超逸脫俗。 解釋:比喻某個人的言論或作風浮誇不切實。 造句:他學識淵博,才思敏銳,議論事情或撰寫文章如同天馬行空,令人佩服。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西域傳》:「天馬徠兮從西極,經萬里兮歸有德;承靈威兮障外國,涉流沙兮四夷服。」這是漢武帝喜獲西極天馬而作旳天馬歌。 故事:據說,漢朝時,西域的大宛國嶠山上面有一匹神馬,沒有人抓得到牠,於是人們選了一匹五色母馬放在山下,不久母馬就生下小馬,並不斷繁衍。 相傳這種馬所流的汗像血一般紅,牠的馬蹄踏到石頭上時,石頭就會留下腳印,而跑起來更是一日千里,大宛國將這種馬視同寶貝,稱他為「天馬」。 而漢朝人將大宛國看成是極西的地方,所以稱大宛馬為「西極天馬」。 後來,張騫通西域,回國後將天馬的事情稟報漢武帝得知,漢武帝立刻派人送金銀珠寶和中原馬匹去大宛國換天馬,起初大宛國拒絕, 直到漢武帝派兵討伐,才獻出三千四寶貝天馬,漢武帝欣喜若狂,而作了天馬歌,後人由此轉化出「天馬行空」的成語。

大衛之星Magen David

大衛之星的來源是猶太古老傳說中, 上帝給了以色列祖先大衛王一個六角形的標誌, 其實大衛之星不是一個六角星, 而這是二個等邊三角形互相交錯, 第一個三角代表上帝(天父、聖子、聖靈) , 第二個三角代表人(精神、靈魂、身體) 三位一體, 兩個三角形的結合代表了救世主彌賽亞就是基督徒稱的基督,因為他是人與神的合一。 由兩組三角形構成的大衛星, 上層的三角象徵精神,人的靈性。 下層三角形代表肉體,人的生命活力; 兩個三角交疊之處就是心輪所在。 因此大家可發揮想像力,將大衛星型立體化, 欲加強上三輪則可使用下層三角陣式, 反之則可使用上層三角陣式,人們相信這個圖案有強大的力量,是個神秘的圖騰。 ================================= 「Magen David」這個希伯來名詞,原本字面的意思就是大衛之「星」或「大衛的盾牌」,這個名詞非常巧妙地將上帝隱喻其中。 它表示,我們的軍事英雄大衛王,並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得勝,而是倚靠全能上帝的力量。 今天已廣泛地被認定為猶太人的標誌。但並非向來如此。 中古世紀之前,猶太人最早使用的例子是西元前6世紀的印記,和西元2世紀在迦百農會堂的壁飾。 大衛六角星的猶太解釋往往帶有神秘意義,與此同時,部分研究人士堅決主張此符號帶有古代迷信色彩。 但也許可以有更簡單與良性的解釋。 在聖經時代,燈台是最普遍的猶太記號。 自從猶太教不容許繪畫人像,以色列的藝術也以聖地原生的植物和動物為特色,其中一個廣受歡迎的記號就是石榴。 舉例,在所羅門的殿中,祭司穿著繪有石榴的長袍。 近年來,在耶路撒冷舊城附近曾經發現一個象牙製的石榴。 第二聖殿時代,石榴廣泛被用作猶太的一個標誌,特別是在地板的鑲嵌圖案裡。 基於這樣的歷史,有趣地去注意一下石榴花盛開時特別的花朵,花朵後來形成了成熟果實的「冠冕」。 大部分這樣的冠冕在對稱的圓中有六個「尖端」,這樣就形成了完美的大衛之星。

2015年6月18日 星期四

螺丝人生 El empleo

螺丝人生 
El empleo 被雇佣的人生,寓意很鲜明。 
社会就是以人为单位构成,各取其用、各司其职。
去掉所谓的标签和帽子, 其实无论你再高地位也还是别人脚下的一块踏脚的门垫而已,只是有人心平气和有人怨声载道。 要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就要甘愿去做这块门垫, 否则也许你就不是是几楼的门垫而只是一盏灯一个凳子桌子或者吊在十字路口的红绿灯而已。

古典文學和民間文學

乔万尼·薄伽丘所著的《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是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文学作品; 
意大利近代著名评论家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 

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 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住了10天讲了百个故事, 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 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 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十日談》(Decameron)
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喬萬尼·薄伽丘所著的一本寫實主義短篇小說集。 1348年繁華的佛羅倫薩發生一場殘酷的瘟疫(黑死病),喪鐘亂鳴,死了十多萬人, 在整個歐洲,因此病而死的人多達一千萬人。 隔年薄伽丘以這次瘟疫為背景,執筆寫下了《十日談》, 內容是講述七位女性和三位男性到佛羅倫斯郊外山上的別墅躲避瘟疫, 這十位男女就在賞心悅目的園林裏住了下來,除了唱歌跳舞之外, 大家決定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來渡過酷熱的日子,最後合計講了一百個故事, 即《十日談》的內容。 

《十日談》故事來源廣泛,取材於歷史事件、 義大利古羅馬時期的《金驢記》、 法國中世紀的寓言、 東方民間故事(阿拉伯、印度和中國的民間故事,如《一千零一夜》、《馬可波羅遊記》、《七哲人書》), 乃至於宮廷傳聞、街談巷議,兼容並蓄,熔鑄古典文學和民間文學的特點於一爐。 
===================== 
《伊索寓言》是源自古希臘的一系列寓言,相傳由伊索創作,再由後人集結成書。 也有人認為並無伊索其人,只是古人假託其名將一些民間故事結集成書。 
《伊索寓言》膾炙人口,對歐洲的寓言文學影響很大,拉封丹著名的《寓言詩》即以《伊索寓言》為主要素材。 
《伊索寓言》的一系列故事, 大都篇輻短小,卻能闡述大道理,深具哲理, 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因此成為世界上流傳廣泛的經典作品。

==============
Jean de La Fontaine,1621年-1695年
《拉封丹寓言》裡頭的故事並非拉封丹自編,主要來自古希臘伊索古羅馬的寓言家費德魯斯(拉丁文:Phaedrus;法文:Phèdre),以及古印度的故事集《五卷書》。不過,拉封丹化陳舊為新鮮,將寓言這傳統體裁推至一個新高度。他的詩風靈活,詞彙豐富,格律多變,擅長以動物喻人,諷刺勢利小人和達官貴人的嘴臉。

《寓言詩》名句

  • 總要有人愛聽,拍馬屁者才活得成。
  • (... Tout flatteur/ Vit aux dépens de celui qui l'écoute.) ─
  • 〈烏鴉與狐狸〉("Le corbeau et le renard"),卷一第二篇
  • 寧吃苦不願死,世人莫非如此。
  • (Plutôt souffrir que mourir, c'est la devise des hommes.)─
  • 〈死神與樵夫〉("La mort et le bûcheron"), 卷一第16篇
  • 吾躬能屈,風吹不折。(Je plie et ne romps pas.)─
  • 〈橡樹與蘆葦〉("Le chêne et le roseau"),卷一第22篇

Bill Gaither[1936-]

2000: Christian "Songwriter of the Century" (with Gloria Gaither): American Society of Composers and Publishers (ASCAP) Bill Gaither and his wife, Gloria, have written many songs, they had composed 600 songs and by 2012 that number had increased to over 700.including: "The King Is Coming," "Sinner Saved By Grace", "Something Beautiful," "He Touched Me", "It Is Finished," "Jesus, There's Something About That Name" "I'm Gonna Sing", "Let's Just Praise The Lord." 1995"I Believe in a Hill Called Mount Calvary" 1970"The Longer I Serve Him," 1974"Because He Lives,"

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屬靈的家譜

屬靈的家譜 1858年,波士頓有一個主日學教員欽保勒,帶領了一名二十一歲的 皮鞋推銷員信主奉獻。 那青年推銷員 後來成為布道家慕迪 (D.L. Moody)。 慕迪到英國去布道, 在1879年,激起了一個 小教會牧師邁爾 (Frederick B. Meyer) 的布道熱誠。 邁爾越過了大西洋, 來到美國的校園講道, 引領了柴普曼 (J. Wilbur Chapman)皈主。 柴普曼作青年會事工, 有一段時間, 他請了棒球運動員桑岱 (Billy Sunday) 作傳福音的同工。 1924年, 桑岱到北加洛林納州的 沙洛開奮興會。 當地有一些教牧及信徒 蒙恩得復興,發起熱心, 組成了一個基督徒團契。 十年過去了。 在1934年的時候, 他們約請了一位翰牧博士 (Dr. Mordecai Fowler Ham) 來舉行連續十一週的聚會。 在那一系列的奮興會中, 有一名十六歲的青年人, 是附近一個農夫的兒子, 他名叫葛培理 (Billy Franky Graham), 在會中決志信主奉獻。 葛培理是歷來帶領 最多人信主的佈道家。 “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 聽我所教訓的, 也要交託那 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 (提後二:2)

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Alma mater:a school provides intellectual nourishment to its students

Alma mater (L: alma "nourishing/kind", mater "mother"; pl. almae matres) is an allegorical Latin phrase for a university or college. It is frequently used to refer to a school from which an individual has graduated or attended, most commonly the one from which they received an undergraduate degree. In English, the phrase is variously translated as "nourishing mother," "nursing mother," or "fostering mother," suggesting that a school provides intellectual nourishment to its students. Before its modern usage, Alma mater was an honorific title in Latin for various mother goddesses, especially Ceres穀神星唯一位於主帶的一顆矮行星名稱源自刻瑞斯,是掌管植物生長、收穫和慈愛的羅馬神。 or Cybele山母, and later in Catholicism for the Virgin Mary. Many medieval European universities adopted it as a Latin translation of their names. Its first academic usage in English came in the 17th century to describe British universities, and the term is now used by many schools across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It is related to the term alumnus, denoting a university graduate, and literally meaning a "nursling" or "one who is nourished." The term may also refer to a song or hymn associated with a school.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漢字,周易和史事

有趣的漢字 幽默喔!! 

日對曰說:「你該減肥了。 
井對丼說:「超音波檢查出你有膽結石!」 
 熊對能說:「窮成這樣!四個掌全賣了?」 
口對回說:「懷孕這麼久了,也不說一聲。」
 ------------------- 簡筆字! 
來台灣交換學生的大陸青年回大陸後寫下這一段話: 
中華文化悠遠5000年,但保存最完整的不是在大陸,而是在台灣, 很多文化的斷層在文字簡化上,卻有具體的表徵: 
漢字簡化後~ 亲 親卻不見, 爱 愛而無心, 产 產卻不生, 厂 厰內空空, 面 麵內無麥, 运 運卻無車, 导 導而無道, 儿 兒卻無首, 飞 飛卻單翼, 云 有雲無雨, 开 開関無門, 乡 鄉裡無郎。 可巧而又巧的是: 簡體字未簡化的有˙˙˙˙˙ 魔仍是魔, 鬼還是鬼, 偷還是偷, 騙還是騙, 貪還是貪, 毒還是毒, 黑還是黑, 賭還是賭, 賊仍是賊! 真是妙不可言呀!
 ====================== 
「福音的好消息是叫人白白的得來,白白的捨去」的精神,因此教導和書籍不出售圖利。 事工的特色:專門接漢字福音的領域。 亦如聖經所說,耶穌、十二門徒和保羅所有的教導、講道、醫治、救恩都是免費的,因此這也是本事工的信念。 事工的政策是:「有多少錢,做多少事;不欠債,不貸款」。 因此,若事工有充足印刷費時,就會把免費書籍印刷出來。 若沒有費用印刷,就會藉著網路提供免費的教導,祝福基督的身體。 若本事工的教導有祝福到你,你可以藉著代禱和感恩奉獻來支持這個事工和助印的費用。
 ============================ 
過去的兩年裡,加拿大Power to Change(前身是加拿大學園傳道會)裡Intercultural Network Canada(ICN)部門工作的余佩麗(Shirley Eu), 一直在研究古漢字的起源,並藉此創造一套傳福音的工具,特別用來接觸那些來自中國或亞洲的人。 漢字隱藏的福音信息 Shirley舉例,有蒙福之意的「祥」字,由代表上帝的「示」字部首和一個「羊」字組成,意指祝福是藉著神的羔羊而來的。 當中國人看到這個字時會問,「誰是神的羔羊?」Shirley就說,看約翰福音1章29節的經文,施洗約翰向人介紹「耶穌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孽的。」 「船」字拆開成不同部分,代表著一艘船裝著八個人,她將此字連結到創世紀中挪亞帶了一家八口進方舟的故事。 另一個例子是祝福的「福」字,由「示」、「一」、以及代表人的「口」和代表園子的「田」所構成, 它清楚描繪了神和人共存在豐盛的園地裡,是構成蒙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創世記1:27-31)。 再看看「困」這個字,由「木」和「囗」(界限?)所組成。發明漢字的人知道「困難」是由於人跨越了神的界限, 擅自吃了善惡樹上的果子而承擔痛苦的後果。(創世紀3:6) 在分析上百個富有聖經含意的漢字後,Shirley很高興能以自己的語言來更有效的明白聖經。 她說:「上帝在我們的語言裡留下了祂的足跡,這只是證明我們相信的神是萬國萬民的神的其中一個例子。」 
============================ 
 周易》和史事的關係,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個概念: 
(一)引史證《易》, 即引用歷史故實闡發《周易》經文的義理史事,所用史事不限定於某一朝某一代,目的在彰明《周易》經文深藏之理,聖人非著空言。 
(二)《易》中有史, 即認為《周易》本身即蘊有歷史舊事,或古代社會生活實況,足以為社會史的研究材料。 (三)《易》即古史, 這是《易》中有史的進一步推論,認為《周易》的卦爻辭乃是一部有序的史書,按時間順序記載了史事。 對於「把周易看成一部史書」的概念,今之學者多以「以史說易」稱之。 
然字面之義容易和「引史證易」混淆,故不欲因襲,另以「易即古史」一詞代之,若有不當,還請方家斧正。 另外,尚有所謂「以易解史」,意即「以易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人類歷史,洞察古今興衰,評論行事得失」, 由於這是屬於《易》對史學的影響,和解讀《周易》較無直接關係,故於此不論。 
===============

信心四階段

靈命有四層:得救層、復興層、十字架層、得勝層,這四層對應四階段的信心,所以信心四階段 信心1階段信心是帶著懷疑的信心, 不知是否有神,也不知神是否會垂聽禱告?這是信心的第一階段。 雅各希望神賜他衣食無憂、生命平安,他願意敬拜神,並做十分之一奉獻, 雅各此時對神交換條件,且實在是半信半疑,只能說是「得救層的信心」。 2階段的基督徒會把神認為是「厚賜百物」的神, 神只會給玫瑰而不會給刺,認為一切的好處都是神來的,神不會給基督徒困難和苦難, 有時會把神當成聖誕老人, 此時的信心可以 說是「復興層的信心」 詩篇一一六1-2:「我愛耶和華,因為他聽了我的聲音和我的懇求。他既向我側耳,我一生要求告他。」 這裡詩篇作者憑過往的經驗,知道神已經聽他的懇求,他對神有信心。 第二階段的信心比第一階段好,但是這樣的信心上仍經不起患難的考驗,可能還會跌倒。 第三層的信心經過十字架患難的考驗,這時不只是因上帝正面的恩典而對上帝有信心, 也要受到「反面恩典」的試煉和煎熬。 信心的話語:「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 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哈三17-18) 這樣的信心是要透過十字架的受苦和捨己的熬煉,經過幾十年的信心操練才有辦法達到這樣的經歷; 還要依靠聖靈的力量才能成就,不是靠著我們自己能成就這樣的信心的。 第四層的信心不但超越環境的得失成敗,而且甚至能夠為主殉道也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 但以理書三章16-18節:「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對王說『:尼布甲尼撒啊,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 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窰中救出來。王啊,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 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但以理的三位朋友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寧願犧牲自己的性命也不拜尼布甲尼撒王的金像, 甚至神不救他們,讓他們燒死,他們也是相信神而不動搖自己的信仰。這樣的信仰,已經將「生死至之於度外」,連死亡都不怕了, 「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各書一章3-4節) 信心經過試驗,就能生出忍耐,最後是「成全完備」,就到達了得勝層的最高階段的信心。 ====================== 看見 憑信看見 超越 --------------------- 雲上 看不見 憑信看見 ============================ Abraham Walk of Faith: 1. wrong start 2.famine 3.Strive相爭 4.Seperation分家 轉機 5.War Victory戰爭勝利 6.Frustration 數星星,數不盡 7.Flesh to faith then to Faithfulness

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克塞诺芬尼xenophane

xenophane c. 570 – c. 475 BC 克塞诺芬尼批判了传统神话的神人同形的看法,提出“神是一”的理论。他嘲笑人们按照人的形体、性格、容貌和语言描绘神的形象,抨击古希腊诗人荷马和赫西俄德把凡人的种种丑行如偷盗、奸淫、欺诈加到神的身上。他说,如果马和狮子也能塑造神的话,它们就会造出马形和狮形的神了。 他认为神是唯一的、不动的、无生无灭的;神没有如人模样的身体和认识器官;神不象凡人那样用眼看、用耳听,它是一个不动的整体,以它的心灵左右一切,它是全视、全知、全听的。 克塞诺芬尼对传统神学的批判对后来的哲学和宗教神学都有重大影响。它既促进了一神教的形成,又为批判神学提供了武器。他提出神是唯一的、不动的、不生不灭的思想,为巴门尼德哲学和爱利亚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約瑟,公元前19世紀

約瑟在埃及的時代,聖經考古學家及埃及古物學者們持兩種說法, 端賴他們對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間而定。 
至于出埃及的時間,也有不同的算法: 
分為“早出埃及”(High Exodus Date)及
“晚出埃及”(Low Exodus Date)兩種。 

前者是根據聖經(《列王紀上》6:1),推算以色列人應在公元前15世紀(1446 BC 前後)出埃及。 
以此加上雅各的兒子們在埃及為奴約400+年,約瑟任埃及宰相的時間,應當在公元前19世紀, 正值中王國第十二王朝法老瑟所提斯二世(Sesostris II, 1897-1878 BC)至三世(Sesostris III, 1878-1843 BC)時期。

 “晚出埃及”派則認為蘭塞二世(Ramses II, 1304-1237 BC)應是出埃及時的法老。 原因之一是以蘭塞時間向上推四百多年,正好是埃及人處于希克索人統治手中。身為迦南人的希克索,也許較會任用閃族人約瑟為宰相。 兩種說法,見仁見智,各有其主觀及客觀的理由。 

基督教福音派的學者比較偏向于“早出埃及”的說法。 原因除了忠于上述《列王紀上》及《出埃及記》的提示外,(《士》11:26)也記載了當時以色列民已在迦南地居住了300+年。 
如果要在法老蘭塞與以色列王國開始(1000 BC)之間,再加入四百多年的征服迦南及士師時期,實在是很困難。 

考古學家亞寧教授(Charles F. Aling)在他所著《埃及與聖經歷史》中,對他認為約瑟應是中王朝時期的宰相,提出他的看法: “約瑟被帶下埃及去。有一個埃及人是法老的內臣、護衛長波提乏,從那些帶下他來的以實瑪利人手下買了他去。”(《創》39:1) 約瑟被賣到波提乏家。“波提乏”是個標準的埃及名字。 若當時尼羅河三角洲是在希克索人統治之下,一個希克索法老,沒有道理任用一個埃及人作他的“內臣”,尤其是做他的“護衛長”。 法老遂即差人去召約瑟。他們便急忙帶他出監、他就剃頭、刮臉、換衣裳、進到法老面前。(《創》41:14) “剃頭”、“刮臉”,這些都是道地埃及人晉見法老的禮儀,而非希克索人的習俗。 《創世記》中一再提到約瑟“治理埃及全地”(《創》41、42、45)。 希克索人僅統治埃及北部,第十二王朝的瑟所士屈斯二世及三世(Sesostris II and III)倒真是統治全埃及地的法老。 法老賞賜約瑟,“又將安城的祭司波提非拉的女兒亞西納,給他為妻。”(《創》41:45)“安城”(On)就是“太陽城”(Heliopolis)。 “太陽城”的祭司當然是祭拜太陽神。 希克索法老祭拜的是他們由迦南地帶過來的“暴風雨神”(god of Seth),理當不會將太陽神祭司的女兒許配給約瑟。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圣灵15

John Bunyan班扬在《丰盛的恩典》一书所收的讲章“得救是本乎恩:有关上帝恩典的讲论” 中为我们细数了圣灵的15项恩典,并告诉我们,只有圣父的恩典、圣子的恩典、圣灵的恩典三者合一,才能必然地成就拯救世人的工作。 圣灵来到我们中间,住在我们里面,如今为我们成就多方面的救恩,每一方面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够蒙拯救,直到永远。 1. 他照明我们,将我们从黑暗中拯救出来;为此,他被称为“启示的灵”, 因为他使我们的瞎眼得开,至终释放我们脱离黑暗,那黑暗原本要将我们淹没在地狱的深渊里(弗 1:17,19)。 2. 他让我们相信,我们的不信是一种罪,而这就向我们指明,我们需要相信基督;倘若不信,就必灭亡(约16:9)。 3. 他就是上帝的那根指头(路11:20),魔鬼在这指头的能力之下只得让位于恩典;若不靠着这能力,我们都将径直被拽入地狱 (路 11:20—22)。 4. 他就是那位在我们的内心成就信心者。若没有这份成就信心的工作,不管是父的恩典,还是子的恩典都无法拯救我们,“因为不信的,必被定罪”(可 16:16; 罗 15:13)。 5. 我们就是借着他得以重生;人若不如此重生,就不能看见、也不能承受天国(约 3:3—7)。 6. 正是他把上帝的国建立在我们心里,并借此将已被赶逐出去的魔鬼始终挡在我们心门之外; 我们的心是属灵的国度,但无论何人只要首肯,都有可能让魔鬼重新侵占这个内心,并且占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厉害(太 12:43—45; 路11:24,25)。 7. 正是靠着这个灵,我们得以认识基督的美丽; 若没有圣灵开启我们的眼,我们永远不会渴慕他,我们必定会活在对他的漠视中,直到最终灭亡(约 16:14; 林前 2:9—13; 赛 53:1, 2)。 8. 正是靠着这位圣灵的帮助,我们的赞美得蒙上帝的悦纳;若不然,我们便不可能蒙垂听以至得救(罗 8:26; 弗 6:18; 林前14:15)。 9. 正是借着这可称颂的灵,上帝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我们的心也被引导转向上帝的爱(罗 5:5; 帖后 2:13)。 10. 正是借着这可称颂的灵,我们蒙引领脱离属肉体的行为,转到生命的道途中; 同时也是借着他,我们必死的身体连同我们不朽的灵魂都一同活过来,为着事奉上帝(加 5:18,25; 罗 8:11)。 11. 正是借着这美善的灵,我们得以持守住那美好的事物,就是上帝的种子,这种子起初是透过上帝的话种植在我们里面的; 若没有这种子,我们必将招致最可怕的沉沦(约一3:9; 彼前 1:23; 提后1:14)。 12. 正是透过这美善的灵,我们得到帮助和亮光,抵挡一切属世的智慧与诡诈; 这些属世的东西极为可诅可咒,它把自己表现得美轮美奂,好推翻在基督里的单纯(太 10:19,20; 可 13:11; 路 12:11,12)。 13. 正是借着这美善的灵,上帝在我们身上的恩典,如信、望、爱、祷告的灵,以及每一样恩典的工作能一直保持生命与活力 (林后 4:13; 罗 15:13; 提后 1:7; 弗 6:18; 多 3:5)。 14. 正是借着这美善的灵,我们都受了印记,等候那得赎的日子 (弗 1:14)。 15. 也正是借着这美善的灵,我们才能忍耐等候,直等到上帝的子民(重价买来的产业)完全得赎的日子来到 (加 5:5;弗 1:14)。

南沙

========================== ========================== ========================= 琼台礁(Qiongtai Jiao),位于南海南沙群岛南康暗沙中部,原为暗礁,现已生长成一个低潮时高出水面十余米的小型岛,长170多米,宽大概20多米。 最大高潮时也高出水面2--3米,长60来米,宽10多米,受涨落潮的影响,其面积会有几十平方米的波动,现在正变得越来越大。 长约60米,宽约20米,为中国最南端陆地领土,现已由我国实际控制。 琼台礁在北纬4度59分,东经112度37分。位于潭门礁西南约3海里,距离中国领土最南端曾母暗沙117公里。 琼台礁所在的南康暗沙与北康暗沙被马来西亚称作Luconia Shoals。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風雅頌賦比興

詩三義「賦比興」 較有系統的論述,當推劉勰《文心雕龍》<比興第三十六>: 「故比者,附也;興者,起也。附理者,切類以指事;起情者,以微以擬議。起情故興體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 首先指出「比興」的意義: 「比」是比附,比附事理的方式是用打比方來說明事理; 「興」是起興,託物起興,依照含意隱微的事物來寄託情意。 又說:「觀夫興之託喻,婉而成章,稱名也小,取類也大。……且何謂為比?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 進而說明「興」的「託物喻意」,措詞婉轉而自成結構,它舉的名物比較小,含意比較大, 並且認為「興」是「明而未融,故發注而後見」,表明託物喻意的「興」,具有高度的曖昧性; 而「比喻」則是用事物來打比方,明白而確切地說明用意。 關於「賦比興」,鍾嶸《詩品序》提出另一種解釋: 「故詩有三義焉:一曰賦,二曰比,三曰興。 文已盡而意有餘,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若專用比興,患在意深,意深則詞躓。」, 認為以具體的物象來打比方,說明心意的是「比」的意義; 認為文己盡意有餘,亦即「意在言外」須費心捉摸思量的則是「興」的意義, 所以「興」的意義往往不像「比」那像,潛伏在字裡行間即「物色」裡,可以推敲出來,而是超乎語字的「所指」,進到「能指」的領域, 各種意旨均有可能存在,而其線索如果欠缺「理性的關聯或社會的約定」(黃慶萱語), 若再無註解可以尋索,即劉勰所說的「發注而後見」,藉以找出端倪理出頭緒,則必然會陷於「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嚴滄浪語)茫然無解的窘摬,也就是「患在意深,意深則詞躓」,出現「晦澀難解」的曖昧情境了。 其實,鍾嶸說「文已盡而意有餘」,和嚴滄浪的「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 『言有盡而意無窮。』」,此二句意思是相通。 劉永濟《校釋》引《困學記聞》載李仲蒙釋賦比興義:「敘物以言情謂之賦,情盡物也;索物以記情謂之比,情附物也; 觸物以起情謂之興,物動情也。」,學者周振甫認為:「這個解釋用來說明《詩經》中的賦比興,比較確切。 興是觸物起情,所以都放在每章的開頭。因為觸物起情,所以同一物可以引起不同的情。」。 葉嘉瑩則針對賦比興此三種詩歌的表現手法,站在美學的立場來剖析詩歌中情意與形象之間互動的關係,提出較為完整貼切而令人信服的解釋: 「所謂賦者,有鋪陳之意,是把所欲敘寫的事物,加以直接敘述的一種表達方法; 所謂比者,有擬喻之意,是把所欲鈙寫的事物,借比為另一事物來加以敘述的一種表達方法; 而所謂興者,有感發興起之意,是因某一事物之觸發而引出所欲敘寫之事物的一種表達方法。……… 總之,這種樸素簡明的解說,卻實在表明了詩歌中情意與形象之間互相引發、互相結合的幾種的幾種最基本的關係和作用。」。 換言之,「比」、「興」分別和《修辭學》裡的「譬喻」與「象徵」兩類辭格大致相吻合。 參考資料 http://www.ccvs.kh.edu.tw/teacher/pon/pon1/newsts.htm 朱子對詩六義的解釋可見於《詩集傳》: 風:「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 雅:「雅者,正也,正樂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說又有正變之別,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饗之樂也,正大雅,朝會之樂也。」 頌:「若夫雅頌之篇,皆成周之事。朝廷郊廟樂歌之辭,其語合而莊,其義寬而密。」 賦:「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者也。」 興:「先言他物,而虛用兩句鉤起,因而接續去者。」 各家說的大同小異,朱子《詩集傳》, 賦簡單來說是指白描法,不需要華麗的言辭來修飾,用平順的手法寫成, 比簡單來說是指譬喻法,用一件具體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事物,使讀者能夠了解作者心中的想法, 興簡單來說是指聯想法,有點像觸景傷情的感覺。 以下較為白話: 賦比興是詩經中的六義的下三位 風雅頌賦比興 風雅頌是指詩的形式 賦比興是指詩的做法 賦:敘述 比:比(譬)喻 興:聯想 「賦」:賦者,鋪陳其事,以直言之。其實就是「直敘法」就是直接敘述, 大部分會以排比的手法表現 範例:詩經蓼莪篇「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翻譯:父母親生養我們,撫育我們,養活我們,使我們長大成人,養育我們,反覆再三的照顧我們,出門入門還懷抱著我們。 【按】:作者以連續的排比句直接敘述父母親對子女的照顧事無微不至的。 「比」:以彼物狀此物。其實就是「譬喻法」就是以別的事物來加以比喻。 範例:詩經蓼莪篇「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翻譯:父母親希望我們長大之後成為像高大莪菜一樣的美才,結果沒有長成像高大莪菜一樣的美才,而像矮小蒿菜一樣的庸才。 【按】:作者以莪菜蒿菜的比喻:美才與庸才 「興」:先言他物,再興起聯想。其事就是「聯想法」 範例:詩經蒹葭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翻譯:兼葭花開的很茂盛,白露已經結成霜了;我所思念的那個人,就在水的那一方。 【按】:作者先言與主旨(思念的美女)無直接關聯的蒹葭花,在聯想到思念的美女。 ----------------- Art Salon風雅頌 -------------------- 《易经》智慧,还糅合“负阴抱阳”理念。 《易经》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易经》认为,阳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数字7为“少阳” -------------------

殉道martyria,见证的道

红色殉道与白色殉道 文/游冠辉 Rev. 12:11弟兄勝過牠,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 Isa. 11:9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因為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 在灵修神学史的著作中,殉道通常都被作为第一种灵修传统来讨论。 侯士庭(James Houston)在《灵修神学发展史》1的第一章论述的就是“殉道见证者的记号”; 席兹瑟(Gerald L. Sittser)在《深井之水——从早期殉道者到现代宣教士的基督教灵性》中一开始讨论的也是早期殉道者的灵修传统。 在此,灵修(Spirituality)不再是狭义所指的读经、祷告和默想等灵性操练,而是指灵性生命的一种表现形态。 ------------------- 希腊文“见证”一词是martyria,英文martyr (殉道者)就源于该词。 其实在希腊文中,见证与殉道是同一个词,见证基督常常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 《希伯来书》11章谈到信心的时候,列举了许多的见证人,其中包括了忍受酷刑,甚至被杀的殉道者: “又有人忍受戏弄、鞭打、捆锁、监禁各等的磨炼,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杀,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 受穷乏、患难、苦害,在旷野、山岭、山洞、地穴飘流无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来11:36—38)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受难是殉道的原型。 “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10:45)门徒要跟随耶稣,就必须走十字架的道路。 殉道在基督教灵修传统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如果我们不理解殉道,便无法真正理解基督教灵修的意义。 早期基督教会是建立在耶稣基督的受难和殉道者的鲜血之上。 从新约时代到4世纪初,基督教整体上是处在被逼迫的状态,为了持守信仰,不向异教的风俗妥协,许多信徒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为基督的缘故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我们通常所谓的红色殉道。 优西比乌的《教会史》和福克斯的《殉道史》(The Book of Martyrs)中充满了红色殉道的见证。 我们回溯早期教会历史时会发现,殉道者的鲜血的的确确成了“教会的种子”。 优西比乌为我们记载了早期信徒殉道的大量见证。 在早期教会的前三个世纪,罗马皇帝颁布敕令要求人们在诸神和皇帝之像面前献祭,基督徒也不例外。 许多基督徒为了忠于基督,不愿意在偶像面前献祭,结果受到种种的折磨,最终为主殉道。 这些基督徒中,有神学家、教会领袖,也有普通的信徒。 2世纪杰出的神学家和护教家查士丁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查士丁Justin the Martyr是在看到几位罗马基督徒被残酷处死后信主的。 殉道者对于信仰的忠贞不渝、面对危险和死亡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平静深深触动了他。 信主之后,他明白了基督徒为什么愿意为主而死: “纵然被刀剑所杀、被钉十字架、被丢给野兽、被锁链捆绑、被火焚烧,被其他各种酷刑折磨,我们仍不放弃信仰。 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 相反,我们越是被逼迫、殉道,越多的人因着耶稣的名成为信徒和敬畏神的人。” 罗马总督鲁斯蒂克(Rusticus Aurelius)审讯查士丁Justin的时候对他说:“立即顺服诸神,听从君王。” 查士丁回答说:“顺服救主耶稣基督的命令不应受到指责或审判。” 当他被问及所信的是什么时,查士丁回答说,他所信的是创造天地的神和神的儿子主耶稣基督,他是基督徒。 他的同伴们面对同样的审讯时说:“我也是基督徒,因为我敬拜和尊崇独一的真神。” 看到他们不肯否认基督徒的身份,总督便对查士丁说: “听着,你被称为有学识的人,你以为你知道真教义;如果你被鞭打、砍头,你相信自己会上天堂吗?” 查士丁回答说:“我希望,如果我承受这一切,我将得到他的恩赐。 因为我知道,所有如此活着的人,必有神的恩惠为他存留,直到世界的终结。” 总督接着问:“那么你认为你会上天堂获得补偿?”查士丁坚定地说:“不是认为,是深知和坚信。” 总督问清之后,便命令查士丁祭拜偶像,否则便要无情地惩罚他。 查士丁和他的同伴们都对总督说:“你该做什么就做吧!我们是基督徒,不会向偶像献祭的。” 最后,他们被鞭打,然后斩首。 查士丁的见证和护教著作带来了很多人的归信。 早期殉道者中,最震撼人心的殉道当属士每拿的主教波利卡普Polycarp。 当时,亚细亚经历大规模的逼迫。波利卡普被捕前三天,在祷告中见到异象:他头下的枕头忽然着火,被烧成灰烬。 波利卡普知道,他将为基督的缘故被烧死。他本有机会逃脱,但他放弃了,他知道上帝的旨意就要成就了。 罗马官长劝波利卡普说一句凯撒是主,给凯撒献一点祭品,就可以获释。 波利卡普拒不接受。他们看劝说不成,就恐吓他,把他推下马车。波利卡普泰然自若,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之后他被带进竞技场。 进入竞技场的时候,天上有声音对他说:“波利卡普,要坚强些,像条汉子。” 他继续往前走,总督上来劝说他以凯撒的名义起誓放弃信仰,诅咒基督。 波利卡普回答道:“我做他仆人已有86年,他从未亏待过我。我怎么可以亵渎拯救我的君王呢?”总督便威胁要把他丢给野兽。 波利卡普依然毫不动摇。总督便再次恐吓说,既然你不在乎野兽,我就用烈火把你烧成灰烬。 波利卡普回答说:“你所谓的烈火不过转瞬即逝。在未来的审判和永恒的惩罚中,会有你所不知道的烈火等待那邪恶的人。 你还等什么呢?赶快做你想做的吧。”波利卡普被烧之前,行刑的人要把他钉在火刑柱上。 他说道:“就让我这样吧,用不着钉子,那位能让我忍受火焰的也必能让我在火焰之中纹丝不动。” 最后,他在神面前做了一个祷告,感谢神使他得以进入殉道者的行列,成为蒙神悦纳的祭物。 波利卡普的身体在烈火中如同被冶炼的金银,而且发出一股扑鼻的香气。刽子手看无法烧毁他的身体,就用刀刺他。 他的身体一遭刺,血流喷涌而出,浇灭了熊熊的大火。 四围的人都感到无比震惊:蒙召的信徒与非信徒有如此大的区别! 我们在波利卡普的殉道过程中,看到的不是受死的残酷,而是向死亡夸胜的荣耀。 优西比乌的《教会史》还记载了许许多多早期殉道者的见证。 但是,早期殉道史中一个很著名的见证,即佩尔培图阿(Perpetua)的殉道,优西比乌却没有记载。 故事发生在北非的迦太基。 佩尔培图阿是一个年轻的妇女,她的孩子刚出生不久,她就被捕入狱。 由于她出身名门,她的信主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因此也带来了更大的危险。 她在异象中见到自己要归回天家,知道她不久人世。 他父亲一直恳求她说:“不要抛弃我而招人谴责。想想你的兄弟,想想你的母亲和姨妈,想想你的孩子,你走了孩子还能活吗? 放弃你的骄傲!你会毁了我们所有人!”周围的人都敦促她向皇帝和诸神献祭。 她不肯妥协,口里不断地说:“我是基督徒,我是基督徒。”最后,总督把她扔给野兽。 在她的脸上,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殉道者得胜的荣耀:“他们得胜的日子来到了。 他们充满喜乐地从监狱迈向圆形剧场,仿佛是在走向天堂,他们的表情平静,闪烁着的是喜乐,而不是恐惧。 佩尔培图阿脸上充满了荣光,她平静地向前走去,让人感到她是上帝所爱的,是基督的新妇……” 早期的门徒不仅把殉道视为为信仰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他们甚至渴望殉道,与主一同受苦。 安提阿的第二任主教伊格纳修就是个例子。 在给罗马人的书信中,他写道:“请原谅我这样说,但是,我很清楚,殉道对我来说最好不过:因为我这样才真正开始成为一个门徒。但愿一切可见的或不可见的,都不会阻止我得着基督。不论火烧、被钉十字架、与野兽搏斗、筋骨断裂、四肢残缺不全、粉身碎骨甚至魔鬼的百般折磨,只要能够得着耶稣基督,我都欣然接受。” 伊格纳修所提到的那些逼迫令人不寒而栗。人性本能地会抗拒这样的遭遇。为什么他竟然会以殉道为自己的夙愿?因为,基督所喝的杯,他也要喝。他为自己能配分享主的受难而喜乐。他相信,经过殉道,他的生命会更加纯净:“我是上帝的麦粒,野兽的牙齿将磨碎我,由此,我将变成纯净的面包。”7 在司提反、查士丁、波利卡普、佩尔培图阿还有伊格纳修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对基督的绝对委身,对复活真实的盼望,以及对黑暗势力和死亡的夸胜。在牺牲生命与忠于基督之间,他们选择了基督。用波利卡普的话来说:“他从来没有亏待过我,我怎么可以亵渎拯救我的君王?!”他们知道,敌人可以杀死他们的身体,却无法杀死他们的灵魂。有一天,他们要复活,进入完全的荣耀。在殉道的过程中,身体所经受的考验极大。肉体的痛苦几乎难以承受。更让人难以承受的,是灵界黑暗势力的压制。然而,他们对主的忠贞和对复活的盼望胜过了对于肉身痛苦和死亡的恐惧。他们面对苦难和死亡依然充满了得胜的喜乐和荣耀。“这些刚强的人乃是会众的柱石,他们独自抵挡来自恶魔的各样攻击,忍受种种折磨,好像急着去见基督一般;他们以此证明,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 君士坦丁归信基督以后,不仅颁布米兰敕令,结束了对基督教的逼迫,而且把基督教定为国教。 基督教成为国教后,受到世俗化严重的侵蚀。 从此,罗马帝国的基督徒不再受到逼迫,红色殉道成为过去,信仰基督教成为一种时髦,殉道者们所确立的做门徒的标准受到严重的损害。 但是,殉道的精神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改变了形式。 为了对抗教会的世俗化,有一批基督徒跑到沙漠去苦修,成为沙漠修士。沙漠修士被人称为“不流血的殉道者”(bloodless martyrs)。 早期殉道者的精神激发了沙漠修士到沙漠过苦修的生活。 他们愿意通过苦修来治死自己的肉体,他们生命中满怀着为主而死的激情。 耶稣说:“这样,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33) 又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36) 这话真实地摆在殉道者的面前,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爱主。他们的抉择是生死的抉择,更是在基督与世界之间的抉择。 今天,我们虽然没有面对生死的抉择,却常常面对基督与我们的工作、家人之间的抉择。 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大多数的人不会面对殉道的问题,不会为信仰而丧失性命。 不过,殉道的本质并不在于勇敢或高贵地面对死亡,而在于对基督绝对的忠贞和借着基督复活的大能向黑暗势力和死亡的夸胜。 其实,每一个基督的门徒都应该是殉道者,只不过殉道的精神在不同的处境中有不同的表现,它有时表现为流血牺牲的红色殉道, 有时表现为克己苦修的绿色殉道, 有时则表现为主舍弃一切的白色殉道。 如果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要背负的十字架,那么,今天我们的十字架是什么?如果我们要对主忠心,需要付上什么代价呢? 用宋牧师的话来说,对主忠心首先体现为遵守十诫的第一诫——效忠独一的真神。 世上的政权常常要与基督争夺至高的主权,古代如此,现代亦如此。中国也不例外。 1949年之后,中国政府试图消灭基督教没有成功,就发起了三自爱国运动来控制教会,让教会完全服在政府的权威之下。 赵天恩牧师说,在三自运动中,中国教会在政治压力之下,大部分传道人妥协了。 “他们被惧怕所控制,以至于走妥协的道路。那一代的传道人,多数知道基本福音的好处,却少有人知道走十字架道路的意义。 只有少数人如王明道、林献羔等敢为神的真理挺身而起,他们对主忠心的代价是极有意义的,也在中华大地结出了累累果实。” 然而,神还是保守了一些忠心的仆人,他们为了忠于独一的真神,选择了十字架的道路,宁愿坐监甚至被杀,也不向世俗权柄低头。 六十年过去后,虽然中国社会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会的外部环境相比之下也更宽松了, 然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局面并没有改变,政府仍然试图用自己的权柄来控制教会,限制教会的发展。 对于坚持教会自主性的家庭教会,政府依然想要把她们纳入三自体系。 近些年来,政府冲击家庭教会聚会的事件时有发生。 今天的教会仍然面临要坚持教会的自主性还是屈从于政府的选择。 也许我们因不屈从,要经历飘流动荡,甚至监禁乃至殉道的可能。 然而,当对主的忠贞胜过对黑暗权势的时候,我们便能和彼得一样说: “听从你们不听从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徒4:19) 除了面对政权的压力选择顺从神之外,对于大多数的信徒来说,今天忠于基督更多地体现在对抗世俗上面。 我们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世代,人们连基本的廉耻都已经丧尽,基本的道德底线都已经模糊。 这是一个虚谎的世代。各种伪劣产品、有毒食品充斥了整个市场。 说谎被视为理所当然。有一次我买水果被短了一半斤两,我提出质疑时,卖水果的人理直气壮地回应我说: “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奇怪?!要不然哪有这么便宜!”水果摊上如此,办公室里亦如此。 有时候,你不作假便要得罪人,甚至无法工作。 这时候,你选择什么?这是个淫乱的世代,人们对于同性恋已经开始视为平常,婚外性行为更是司空见惯。 在西方的一些国家,同性婚姻已经合法化,如果你作为牧师不为同性恋伴侣举行婚礼,便有可能遭到起诉。 这时候,你选择什么?在人人都视未婚同居为理所当然的时代里,你若是教会的带领人,会选择对未婚同居进行惩戒吗? 这个时代看似比以往更看重人权,珍视生命,可是堕胎却像闭眼做一场梦那样的便捷。转眼一个生命就消失了。 如果你所怀的胎带给你不便,甚至风险,你会如何选择?……这一切看起来似乎比生死的选择要容易。其实,它们本质上一样难! 我们若不向自己死,便无法让基督在凡事上做主、做王。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若无法让基督做王,当我们面临生死抉择之时也无法选择殉道。 切斯特顿说,圣法兰西斯把殉道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为了基督,他学会每日向自我、肉体、权利、成功的试探死。 正是向基督而活的委身使法兰西斯成了殉道者,尽管他实际上从来没有殉道,因为委身于基督要求他向自己死。 向自己死带来在基督里的生。而正是在基督里的生在某些处境下导致了实际的殉道。殉道是为基督而活的结果。 虽然今天,我们中间多数人不会经历红色殉道,但是,我们若能体会对基督王权的绝对忠贞,在基督与世界之间,我们若坚定地选择了基督,就必定能体会到殉道者对基督的情怀。在白色殉道的意义上,每一个基督徒都是殉道者。让我们无论在艰难的时代还是在和平的时代,都靠着圣灵的能力,胜过黑暗的权势,持守对主的忠贞。 ========== 保罗和彼得这两位使徒多年以来在工作上关山远隔。 保罗的工作是向外邦人传扬福音,而彼得则主要为犹太人作工。 但是由于上帝的引导,他们要在欧西世界的中心都市为基督作见证,在那里流出鲜血作为后代许多圣徒与殉道者广大"庄稼"的"种子"。   约在保罗第二次被捕的同时,彼得也被逮捕监禁起来了。彼得的热心和他成功揭露行邪术西门的骗术,挫败其阴谋,曾引起了当局特别的反感。西门跟踪他来到罗马,反对和阻碍福音的工作。尼禄是信奉邪术的,他庇护了西门,非常恼恨彼得,就下令逮捕他。   皇帝对保罗的仇恨加深了,因在他第一次被囚期间有皇帝家里的人以及其他知名人士悔改接受了基督教。所以他第二次囚禁保罗,要比第一次严厉得多,不许保罗有传福音的机会。他决心只要找到一个似乎可信的借口,就把保罗处死。保罗在最后一次受审的时候,皇帝深受他的言语所感动,以致迟迟不予判决,既不开释,又不判罪。但这只不过是缓刑而已。不久之后,尼禄宣判保罗死刑,以致他必须为道殉身。只因他是一个罗马公民,按律不得施以酷刑,所以判处斩首。   彼得是罗马人所视为"外籍"的犹太人,故被判鞭打,并被钉十字架。彼得一想到这种可怕的死,就回忆起自己在耶稣受审时所犯否认基督的大罪。他现在要像夫子一样钉死,这实在是太光荣了。彼得固然已经悔改,并蒙基督给予他喂养群羊的崇高使命,表明主已经原谅了他,但他总不能原谅自己。就是当前可怕的境遇所使他想起的惨痛死刑,也不足以减轻他为罪忧伤悔恨的苦楚,他向执死刑的人提出最后的要求,让他倒钉十字架。他们批准了他的这个要求。这个伟大的使徒就这样牺牲了。   保罗被秘密地解往刑场,当局只准少数人同去,因为迫害他的人慑于他广泛的影响,唯恐有人看见他从容就义而皈依基督教。可是连那些押解他的无情兵士,听到他的言语,看到他临死时所表显愉快甚至喜乐的神情也感到不胜惊异。对于一些看见他殉道的人,他那饶恕杀害他之人的精神和始终依靠基督而毫不动摇的信心就成了"活的香气"叫他们活。当时接受保罗所宣讲之救主的还不止一人,而且不久之后,他们也无畏地用鲜血印证了自己所信的道。   保罗的一生直到最后一刻还在见证他在哥林多后书中所讲的道乃是真理:"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上帝,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上帝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上帝,不是出于我们。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林后4:6-10)他所以能经得起这些事,并不是在于自己,乃是由于圣灵充满他的心,与他同在,使他所有的心意都顺服基督的旨意。他自己的生活为他所传扬的真理作见证,这就使他所传的道和所做的事具有感服人心的能力。先知说:"坚心依赖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为他依靠你"(赛26:3)。保罗脸上所表显的天赐平安吸引了许多人信从福音。   这时,保罗仰望着那伟大的将来,没有一点犹疑,也没有一点畏惧,只有喜乐的盼望和热切的期待。当他站在殉道的地点时,他没有看刽子手的刀,也没有看那即将吸收他鲜血的地;他却抬头从夏天蔚蓝的天空看到永生上帝的宝座。他心里所说的话是:主啊,你是我的安慰和引导,我什么时候能够拥抱你,什么时候能够毫无隔膜地亲眼见到你?   保罗身上常带着上天的气氛。凡与他接近的人都感受到他那与基督联合,与天使交往的影响。圣洁的生活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发出影响,乃是为基督教所能作最有力的见证。辩论纵然极其有理,甚至叫人无言可答,却只能惹起人的反对;而一个敬虔的榜样却有一种不能抵抗的力量。   保罗对于那些仍要留在世上,应付偏见仇恨和迫害的人所有的关怀,使他忘了自己将要遭受的痛苦。他再三述说上帝对于为义受逼迫之人所发的宝贵应许,设法坚固并鼓励那几个陪他到刑场的基督徒。他断言,上帝所说一切有关他受苦而忠心之儿女的话,没有一句会落空的。他们要兴起发光,因为耶和华的光将照到他们身上。当主的荣耀显现的时候,他们将穿上华美的衣袍。他们或许因百般的试探而暂时心情沉重,他们或许没有属世的安慰。但他们应当振作起来,说,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   保罗对他的弟兄们说,那些显现给信从耶稣之人的美好的大事,我们的祖先并没有等到。他们想要看见我们所看见的,听到我们所听到的,却是不能。因着基督的福音,有更大的亮光照在我们身上。古圣先贤们在不多的事上忠心,就得到上帝的悦纳和尊荣,唯有那些同样忠诚于更大委托的人,才能与古圣先贤们一同被列为有用的仆人,得享荣耀、尊贵和永生。 那时,这个信心的英雄看到雅各在异象中所见的那代表基督的梯子。这个梯子顶天立地,有上帝的使者在上面上去下来。基督已经把地和天,把有限的人和无限的上帝连接起来了。他听见众天使在称颂基督荣耀的圣名。他回想到诸先祖和先知如何依靠他所赖以得到支持和安慰的主,就是此刻他即将为之殉身的主,他的信心就愈加坚强了。历代以来,这些古圣先贤为真理做出了见证。那些与他同作使徒的人,曾传扬基督的福音,去应付宗教的偏见和异教的迷信。他们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知在不信宗教的黑暗迷惑中高举十字架的火炬--这时,他听见这些人见证耶稣为上帝的儿子,为世界的救主。从拷问台和火刑柱上,从牢狱,山洞和地穴中,有殉道者胜利的喊声传到他耳中。这时,他听见那些忠贞之人的见证,他们遭受穷困,苦难和折磨,本是世上不配有的人。他们以越来越坚强的信念宣布,"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当他们为真理献身时,他们为信仰作了无畏,严肃的见证,向世界声明,他们所信靠的主是能"拯救到底"的。   我们救恩的"元帅"已经预备祂的仆人参赴最后的斗争。保罗既被基督的牺牲所救赎,从基督的宝血得洁净,披上基督的公义,他就有确实的把握,知道自己的生命在救赎主眼中看为宝贵。他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上帝里面。他深信那已经胜过死亡的主必能保守那交付祂的。他紧紧握住救主的应许:"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约6:40)他的思想和希望都集中在主的复临上。当刽子手手起刀落,死亡的阴影笼罩在这殉道者身上时,他最后的思想一跃而到复活的早晨,去迎见那赐生命的主,主必要欢迎他进入蒙福之人的喜乐。   自从年迈的保罗为上帝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流出鲜血以来,几乎两千年过去了。没有人为后来的世代据实记录这一个圣人最后的一段生活史。幸有圣经为我们保存他临死的见证。他的言语像嘹亮的号筒流传万世。他的勇气加强了千万为基督作见证的人。他那胜利喜乐的回声鼓舞了千万被忧伤所压倒的人说:"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祂显现的人。"(提后4:6-8) ---------------

2015年6月8日 星期一

Indo Euro

===============

赫力克列圖斯

希臘哲學家赫力克列圖斯Ηρακλής,Hēraklēs, 引申自Hēra「赫拉」和kleos「榮耀」 在耶穌還沒誕生前就明告世人: 「濯足清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 逝者如斯,水恆常在流,人不可能把腳放入同一條河流兩次。

碳14

西元1949年阿諾與利貝(Arnold & Libby) 利用已知年代的考古物證明碳十四定年的可行性以來, 
碳十四定年法在定年方面的實用性及優越性早已為學者所肯定, 尤其考古遺址與晚第四紀的地層研究與碳十四定年法更是分不開。 碳十四同位素是進行貝他(β)衰變的放射核種,計算標本中殘留14C所放出來的β粒子數目, 因為這β粒子的數目和標本中所含的14C原子的數目成正比。 

碳十四同位素的半衰期約為 5730±40 年,也就是說:
 碳十四同位素經過了 5730±40 年後只剩下其原有量的一半,另一半已隨著時間而衰變成氮原子。

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吠陀(Veda)

吠陀,Veda 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聖典,也是哲學宗教的起源。 吠陀是[知識]的意思,婆羅門教認為這是古聖人(Rsi)受神的啟示(Sruti)而寫出來的。 吠陀共有四種,即梨俱吠陀(Rgveda),夜柔吠陀(Yajurveda),沙磨吠陀(Samaveda),阿闥婆吠陀(Atharvaveda),合稱四吠陀。 四吠陀中最原始的是梨俱吠陀(Rgveda),其大部分是居住在東迦布爾的五河地方的印度雅利安詩人,寫出的歌誦天然的詩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詩篇。 梨俱吠陀(Rgveda)是勸請者所用的聖典。 沙磨吠陀(Samaveda)是由蘇摩祭時詠歌者(Udgatr)所用的讚歌加以編輯而成的,是一種儀式書。 夜柔吠陀(Yajurveda)和沙磨吠陀(Samaveda)一樣,是祭祀所用的聖典,兩者之間不同之處在於夜柔吠陀(Yajurveda)有許多梨俱吠陀(Rgveda)所沒有的獨創祭詞。 阿闥婆吠陀(Atharvaveda)的性質與前三個吠陀不同,前三個吠陀是公認的聖典,而阿闥婆吠陀(Atharvaveda)是以招福禳災之咒法為主。 由於他的性質和其他吠陀不同,所以很晚才被併入四吠陀之名。

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黃磊map

================ 巧了,离我不远地方居然有两个救生圈。”老胡说,船沉得非常快,等他在水里缓过神来,船已经下去了三分之二。 “人都是有求生的本能哦,我把一个救生圈套在身上,另一个套脚上,就浮在江上了。 这时边上游过来一个人,后来我知道他是无锡的,他水性好,朝我游过来我本能的害怕,我怕他抢我的救生圈啊, 还好,他就是一只手搭着我的救生圈,用脚划着水,没抢。” 两个人开始在江上漂流,并四处呼救。后来经过了一艘渔船,也是因为它报了警,老胡才得以脱困。 =================== 据《吕氏春秋通诠》载, 明堂中方外圆,通达四出,各有左右房…… 左出谓之青阳, 南出谓之明堂, 西出谓之总章, 北出谓之玄堂。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丁忧

什么是“丁忧”呢?其实就是给子女给父母守丧三年的习俗。 为什么是三年呢? 因为孔子说了,我们从小生下来的前三年,都是在父母的怀中长大的,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回报父母呢?这是中华民族一种朴素的“孝”的德行。 到了汉代以后,“丁忧”服丧被纳入法律,匿丧不举、“丁忧”期间作乐、丧期未满求取仕途、生子、兄弟别籍分家、嫁娶、应试等都被视为“不孝”犯罪, 将会受严厉的刑律惩罚,判处1年至3年不等的徒刑,或遭到流放。

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塑化劑

塑化劑是PAEs化合物的總稱,其中包含多種成分, 諸如DEAP、DBP、BBP、DEP及DMP, 除了塑膠產品外,生活中許多含有香氣的生活用品也含有塑化劑, 例如美髮慕絲、洗髮精、護手霜、指甲油、髮膠、香水、體香劑、美髮噴霧、乳液、沐浴乳、髮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