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聖樂

聖樂為主要的內容。曲目內容大致可分為: 1.彌撒曲(Mass) 2.清唱劇(Cantata) 3.感恩曲(Te Deum) 4.頌歌(Anthem) 5.安魂曲(Requiem) 6.經文歌(Motet) 7.尊主頌(Magnificat) 8.世俗清唱劇 9.詩篇(Psalm) 10.神劇(Oratorio)。 ------------------------------------- 音樂其實是非常哲學的, 希臘人對音樂的看法總是賦與它道德或社會的狀貌,他們把音樂建立在認識論或宇宙論上,是「音樂體系的法則便是支配這個世界的法則。」 持有這個理論的首推畢達哥拉斯( Pythagoras B.C. 570-469數學家、哲學家)也是畢氏定理(C=A+B)的發明者。 這個學派以「術(Number)為宇宙的基本元質或萬物的原理。」 萬物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它們之間「數」的不同,一定的數組成一定的事物,萬物的存在即是數的具體表現和功能。 他們同時也認為音樂是根據數理的一定的比例關系產生的,而這個音樂的數理比例關系的原則支配著世界並且數有恆常性及規則性。這些人重視音樂對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影響力,認為一切都是調和的(Harmonic)而這個調和正是由單純的「數」的比例構成。 這個學派以「術」和諧調和正是音樂所要求的,也是音樂能帶給人們最特殊的禮物,它啟示著: 「萬物並非互相鬥爭而是和平共存,並且是在最美的和諧概念中共存」。 合唱正是如此。 因為它的效果和作用是要表現調和及和諧的內涵,這個內涵吸引著人們不斷的追求合唱之美 ; 這個內涵能滿足人類心靈的需要,填滿人際之間的空隙。 用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來代表合唱的四部。 兄弟姐妹來自同一家後,但人格特質卻不會相同,如同各部的音色是不同的一樣。 要把音色融和,又可以各自獨立,更要彼此扶持才能展現同一家人的風格, 各部彼此尊重誰是主題,其他部就要有讓的預備,保持和諧及各部交叉展現時的秩序,如此就可平穩的永續發展。 正如柏柆圖(Plato B.C. 427-347哲學家)所倡言-合唱可以終身不廢-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照是一輩子的。 ------------------------- 簡銘耀畢業于淡江中學後,進台灣神學院音樂系,主修鋼琴,副修理論作曲。 1973簡銘耀入伍服役,退伍後開始寫作聖詩,第一首聖詩愛的真諦Theme of Love 寓言,說鳥最初被造的時候,是沒有翅膀的。神將翅膀造好了放在牠們面前,對牠們說;『來,戴起這些翅膀來。』 那時的鳥類也有豐美的羽毛和悅耳的歌喉;牠們能唱悠揚的樂歌,牠們的羽毛能在日光下放光,只是牠們不能翱翔空中。 神吩咐牠們戴起翅膀來,安在肩頭上。 起初,肩頭上的擔子似乎很重,背著也很費力,但是不一回,牠們將翅膀展開,覺察了利用翅膀的方法,於是就能高飛空中-啊,重擔變成了翅膀! 讀者,這是一個比喻。我們就是那些無翅的小鳥,我們的工作和職務是神替我們預備帶領我們向天的翅翼。我們也頂會望著我們面前的重擔畏縮;但是只要我們一挑起那擔子來,它們便會變成我們的翅膀;藉著它們我們便能飛向神去。 如果我們高高興興地用愛心負起一切重擔來,我告訢你,沒有一件重擔不能變成我們的福祉。 神原命定我們的工作來做我們的幫助的;所以讀者阿,拒絕一個重擔,就是拒絕一個新的生機。 --密勒(J.R. Miller)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