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

美東將迎17年蟬Cicadas

地底下,一群從1996年開始從容成長至今的「17年蟬」,5-6月間將鋪天蓋地沿美東大片地區破土而出, 再一次展開牠們交織熱情吟唱與交配的驚人生命週期。 今年春天,17年蟬將帶著極具識別度的黑色身體、紅色眼睛、橘色薄翅,沿著北喬治亞州到紐約綿延約900英里的地區,以千軍萬馬之姿破土而出。 17年蟬會發出怪異、不和諧的交配聲,加上牠們以不尋常的數量同時出現、發育週期漫長等特點,數世紀以來,人們與科學家莫不嘖嘖稱奇。 17年蟬學名Magicicada septendecim,也稱「紅眼蟬」(Brood II cicadas),康乃狄克州中部特別多。 康乃狄克農業實驗所(Connecticut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昆蟲學家梅爾(Chris Maier)1979年首度研究17年蟬的出現、 1996年再度觀察,今年將是第3度研究。他說,17年蟬下次會在2030年造訪,到時他都81歲了。 梅爾說,1843年首度有紅眼蟬的科學記載。 17年蟬成蟲之後,公蟬會開始蟬類最為人所知的特色:大鳴大放的合奏,發出美其名為「歌曲」,實則為吸引母蟬交配的訊號。 康乃狄克大學生態學與進化生物學教授西蒙(Chris Simon)說:「牠們大舉出現時,就像縈繞不去的噪音, 聽來像是50年代電影裡那種飛碟盤旋的聲音。」 17年蟬的密度,從每公頃數十萬隻到每公頃150萬隻不等,比其他蟬類密集許多,牠們之所以有這麼奇特但永續的生命週期, 有個理論是這麼解釋的,17年蟬一次以驚人數量出現,因此鳥類、蜘蛛、蛇、甚至狗等掠食者,都沒辦法把牠們全部吃光光。 17年蟬的公蟬利用腹部鼓膜發出聲音,沒有鼓膜的母蟬,則是利用拍動翅膀來發出聲響,如此創造出獨特的合唱聲。 這樣的喧鬧聲都會在7月前中止。交配之後,母蟬會在樹木嫩枝上下蛋,接著孵化,蛹掉到地面,埋在地底,再展開另一個17年週期。 幼蟲在地底靠著樹的木質部、也就是根部汁液過活,不過木質部對蛹的營養價值不高,這也是科學家認為17年蟬的幼蟲發育這麼緩慢的原因。 每逢17年週期到來的前幾週,17年蟬會打好通往地面的通道,土壤溫度超過攝氏18度時,蟬蛹就會脫離地底。 牠們通常選在日落之後鑽出地面,在附近的樹木或灌木上安頓下來,展開蛻變為成蟲的最後階段。 全文網址: 鋪天蓋地回來了 美東將迎17年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