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神對人說話的十個方法

『神對人說話的十個方法』
第一種方式:神親自顯現說話或藉天使傳話 (一)聖經中的例子: 1.神面對面與摩西說話,並且得見 神的形像。(民十二4-9) (二)如何追求主的顯現 1.愛主(約十四21)。 2.渴慕主的顯現(提後四7-8)。 3.聖潔的生活(來十二14)。 4.敬畏 神(詩二十五12,14)。 5.祈求聖靈,倚靠聖靈,讚美聖靈,等候聖靈。

第二種方式:耳朵聽得見的話語 (一)聖經中的例子: 1.神用耳朵聽得見的話語回應人的禱告,例:父印證子三次從天上說話(太三17;十七5-8約十二28),主在大馬色路上對掃羅說話(徒九3-7;二十六13-18)。

第三種方式:聖靈在心中說話 (一)聖經中的例子 1.聖靈往往把主曾說過的話(聖經),再次提醒我們,成為單獨對我們說的話〔(Rhema)瑞瑪〕(約十四26),使聖徒產生靈裡的信心。 2.聖靈住在我們裡面對我們說話,凡事教導我們,引導我們走在真理裡面(約壹二20,27約五30;八28)。 3.主已把律法放在聖徒心中(詩四十8耶三十一33),聖靈常常提醒聖徒努力遵守(約壹二27)。

第四種方式:預言(先知講道) (一)聖經上的例子: 1.亞迦布預言保羅在耶路撒冷會遭捆鎖(徒廿一10-11)。 2.主耶穌在異象中指示亞拿尼亞去對保羅說預言,預言保羅將在外邦人和君王面前傳揚主的名(徒九15-16)。

第五種方式:異象VISION (一)聖經中的例子: 舊約以西結書、但以理書和撒迦利亞書,差不多都是由異象所寫成;新約的啟示錄也是由約翰看異象而寫成。 (二)功用:與前四種方式一樣,在於造就、安慰、勸勉、引導、確定等。

第六種方式:異 夢 (一)聖經中的例子: 1.約瑟十七歲見異夢指示前途,十多年後才應驗(創三十七5-11)。

第七種方式:聖靈感動和催逼 (一)聖經中的例子: 1.保羅被聖靈感動常為自己的同胞憂傷禱告(羅九1-3);聖靈常把有需要的人帶到我們面前,我們當切切的代禱(羅八26-27)。 2.保羅心甚迫切,被聖靈催到耶路撒冷去,好完成到羅馬為主作見證的使命(徒二十22-24;二十一10-15;二十三11)。

第八種方式:神藉著聖經對我們說話(RHEMA瑞瑪) (一)什麼是「LOGOS」? 整本聖經的話都是 神的道,都是「LOGOS」,就是不改變、自存的。「神的話」是「神的法則」「耶和華啊!你的話安定在天,直到永遠」(詩一一九89)「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太二十四35) (二)什麼是「RHEMA」? 「RHEMA」源自一個動詞,這動詞的意思是「說話」,故RHEMA是指一句特定正在說的話─「信心(道)是從聽(見)神的話─道─RHEMA來的。」(羅十17),所以「RHEMA」是聽得見,對個人說的,使聽的人得著信心,「RHEMA」的本身就含有必然成就的能力。 (三)LOGOS與RHEMA之關係和比較: 1.RHEMA就是聖靈將LOGOS的一部分,從永恆中帶進時空之下,成為個人的應許、倚靠和經歷。 2.RHEMA將屬天的LOGOS帶到地上來。 RHEMA將潛能的LOGOS化成實在。 RHEMA將普遍的LOGOS變為獨特。 (四)聖經中例子: 1.大衛建殿的禱告(代上十七16-27)。 2.馬利亞聽見 神透過天使對她說的話而懷孕生救世主(「天使對她說:『馬利亞,不要怕!你在 神面前已經蒙恩了。你要懷孕生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路一31-45)。

第九種方式:藉著牧者教導彼此勸戒交通 (一)聖經中的例子: 1.主耶穌在地上以三分之一時間教導門徒(太五1-16)。

第十種方式:藉著環境 (一)聖經中的例子: 1.以斯帖記中除了猶大人以斯帖得王后位份致後來可以救猶大全族的人外,隨處可見 神的手在藉環境在其中掌權 (以斯帖記全)。

參考資料 http://blog.roodo.com/newlife2006/archives/3468837.html

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代贖propitiation

買贖expiation 代贖propitiation

2基路伯

要用純金做一個櫃蓋,長110釐米,寬66釐米。要用金子鎚出兩個基路伯天使像,安在蓋上兩端。 這端一個基路伯,那端一個基路伯。 要把所做的基路伯安在蓋上兩端。 基路伯的兩個翅膀要向上張開,翅膀遮住櫃蓋,彼此臉對着臉。 基路伯的臉要朝着櫃蓋。櫃蓋要安在櫃頂。 我賜給你的聖諭版,你要放進櫃里。 我要在那里向你顯現,從櫃蓋上,就是聖諭櫃上兩基路伯之間,把我吩咐你去傳給以色列人的一切話告訴你。

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

The Tyrian shekels

Silver shekel minted in Jerusalem in the First Jewish revolt against Rome in AD 68 Obverse: "Shekel Israel. Year 3". Reverse: "Jerusalem the Holy" ====================== 正面和其相反,相反,指的是硬幣的兩個平面面和一些其他的雙面物件, 包括紙幣、旗幟、密封件、獎牌、圖紙、老主人列印和其他的藝術作品和印花的面料。 Obverse and its opposite, reverse, refer to the two flat faces of coins and some other two-sided objects, including paper money, flags, seals, medals, drawings, old master prints and other works of art, and printed fabrics. 在這種用法,正面就意味著前面面對物件和反向回臉。 一枚硬幣的正面被俗稱元首,因為它經常描繪了一個突出的人,而反向的尾巴的頭. The obverse of a coin is commonly called heads, because it often depicts the head of a prominent person, and the reverse tails ====================== The Tyrian shekels have been minted during almost two centuries and are well known as the coin for the annual temple tax, and the silver pieces paid to Judas. ================================== The Hebrew word shekel is based on the verbal root for "weighing" (sh.q.l), cognate to the Akkadian šiqlu or siqlu, a unit of weight equivalent to the Sumerian gin2. kp or kap: K:Caesar date:ph:18/17BC or pke:69/70AD ================================== Students of the Bible are aware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Jerusalem Temple and the city of Tyre. Hiram, king of Tyre, sent cedars of Lebanon, cypress logs and artisans to Jerusalem to help King Solomon build the First Temple (1 Kgs 5; 2 Chr 2). However, most people may not be aware that there is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ity of Tyre and the Second Temple in Jerusalem--the Tyrian shekel. Every year, a Jewish man, 20 years old and older, paid a voluntary half shekel Temple tax to the Jerusalem Temple. This tax, instituted by Moses (Ex 30:11–16), was paid in either the Tyrian shekel (for himself and another person) or half-shekel (for only himself) during the Second Temple period (Mishnah Bekhoroth 8:7; Babylonian Talmud Kiddushin 11a). The shekel, with the laureate head of Melqarth-Herakles (a pagan deity) on the obverse and an eagle (a graven image) on the reverse, averaged 14.2 gm in weight and contained at least 94 per cent silver. These coins were minted in Tyre between 126/125 BC and 19/18 BC. After the Roman government closed the Tyre mint, these coins continued to be minted at an unknown mint, probably in or near Jerusalem, from 18/17 BC until AD 69/70. The Jewish coin makers continued to strike coins with the image of Melqarth-Herakles and the eagle. This was contrary to the clear teachings of the Word of God (Ex 20:3, 4: Dt. 4:16–18; 5:8). Yet the rabbis declared that the Tyrian shekels were the only legal currency that was acceptable in the Temple (Hendin 2001:420–29; 2002:46, 47). The rabbis decided that the commandment to give the half-shekel Temple tax, with its proper weight and purity,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prohibition of who or what image was on the coin. The Tyrian shekel is mentioned at least twice in the New Testament. The first time it is mentioned is in Matthew 17:24–27 when the Temple tax collectors asked Peter if he and his Master paid the Temple tax. Peter replied in the affirmative. The Lord Jesus, seeing a teaching opportunity on Biblical greatness, demonstrated humility by paying the Temple tax for Himself and Peter with a shekel coin from a fish’s mouth (Franz 1997:81–87). The second mention is in Matthew 26:14, 15 when Judas betrayed the Lord Jesus for 30 pieces of silver, most likely Tyrian shekels from the Temple Treasury. Bibliography Franz, G. 1997 “Does Your Teacher Not Pay the [Temple] Tax?” (Mt 17:24–27). Bible and Spade 10:81–87. Hendin, D. 2001 Guide to Biblical Coins, fourth edition. New York: Amphora. 2002 Tyre Coins and Graven Images. The Celator 16.2:46, 47. ===========================

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汤普森夫人

作者|琳达·汤普森 原题|《汤普森夫人》 开学的第一天,汤普森夫人站在五年级的学生们面前,说了个谎。她看着她的学生们,说她会平等地爱班里的每一位同学。但这是不可能的,那是因为坐在前排的一个小男孩,他叫泰迪斯托达德。汤普森夫人发现,泰迪根本无法与其他孩子们玩到一起去。他的衣服很邋遢,身上也不整洁,而且不怎么受大家欢迎。汤普森夫人很喜欢在他的卷子上用红笔画一个个红叉。 过了不久,汤普森夫人教课的学校要求老师对每个孩子过去的记录進行审阅,她把泰迪的档案放到了最后一个才看。然而,当她看泰迪档案的时候吃了一惊。 一年级的老师写道:泰迪是个聪明的孩子,永远面带笑容。作业写得很整洁、很有礼貌,他给周围的人带来了欢乐。 二年级的老师写道:泰迪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深受同学的喜欢,但是他很苦恼,因为他妈妈的病已经到了晚期,家里生活困难。 三年级的老师写道:母亲的去世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他试图尽最大努力,但他的父亲责任感不强,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他的家庭会对他产生不利影响。 四年级的老师写道:泰迪性格孤僻,对学习不感兴趣。他没有什么朋友,有时会在课堂上睡觉。 此时,汤普森夫人才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她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圣诞节到了,当学生们送给她圣诞礼物之时,她更是无地自容。学生们的礼物是用明亮的彩纸包好,上面扎着美丽的丝带,唯独泰迪的不是。 他的礼物是用厚厚的牛皮纸袋包裹,那纸是从杂货袋上扯下的。汤普森夫人费了很大劲才打开这个礼物。那是一只水晶石手链,上面有颗水晶石已经丢失了,还有一瓶只有四分之一的香水。一些孩子开始发笑,她制止了他们。她大声夸赞这只手链多漂亮啊,并把它戴在手上,还在手腕上擦了些香水。 那天放学后,泰迪斯托达德说了一句话才走:汤普森夫人,今天你身上味道就像我妈妈以前一样。 孩子们走后,她哭了至少一个小时。就从那一天起,她不再研究怎样教阅读、写作和算术,而是研究怎样教育孩子们。汤普森夫人开始特别关注泰迪。与她一起学习时,他的大脑便显得灵活起来,她越鼓励他,他的反应就越快。 到了这年年末,泰迪已经成为班上最聪明的孩子,尽管她说过会平等地爱所有的孩子,但泰迪成了她的“宠儿”。一年后,汤普森夫人在门缝下发现一张纸条,是泰迪写的,他告诉她,她是他一生中遇到最棒的老师。又过了六年,汤普森老师又收到泰迪的另一张纸条。他说,自己已经高中毕业,成绩排在全班第三名,她仍是他一生遇到的最棒的老师。 多年后,汤普森老师收到一封信,这次泰迪说,当初拿到学士学位后,他决定继续留在学校深造,他还说,汤普森夫人仍是自己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但如今信上的落款变得长了些:医学博士西奥多F斯托达德。那年春天,泰迪又来了一封信,说他马上要结婚了,他不知道汤普森夫人是否愿意参加他的婚礼,并坐在新郎母亲的座位子上。 当然,汤普森夫人去了。她戴着那只丢了颗水晶石的手链,还专门喷了泰迪母亲用过的那种香水。师生俩互相拥抱,斯托达德博士轻声在汤普森夫人的耳畔说道:谢谢你,汤普森夫人,非常感谢你让我知道自己可以有所作为。汤普森夫人眼含热泪,低声说:泰迪,你全搞错了,是你教会了我,直到遇见你,我才知道如何做老师。 希望把这个故事传递给所有的老师和教育工作者。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有效的教育制度,回看学生的年度评语。我们看到优秀老师的责任,她认真完成了工作,并且思考了她以往的工作,更可贵的是她有一颗爱心,愿意为此做点什么。用实际行动给予了孩子最大的鼓励。 骆家辉说中国人可以给陌生人大笔捐款,却不为自己身边的人给予帮助。汤普森夫人给予了她身边人的帮助,才是真正的正能量。对于一个孩子,老师是多么的重要,他们需要老师的爱。如果你被感动了,请把这个故事告诉别人。

Dandelion

Dandelion是一個有趣的單字。 只是個人很難想像它何以被稱為「獅子的牙齒」(dan-de-lion). 在台灣的蒲公英體形小,不容易看到它的「牙齒」。 Joel的照片清楚多了。 此字來自法文,應該是西元1066年諾曼人大敗Anglo-Saxon人成為統治者之後帶來的用語。 試譯 「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 Do not squander the pleasant days of spring And autumn before they pass away; Most unexpected joy you have when old friends Come on a stormy day.

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

向東向東,再向東

《向東向東,再向東》 (副標:《聖經》與夏商周文明起源)是蘇三《三星堆文化大猜想》一書的延伸。 假如說《三星堆文化大猜想》樹立了一個人類同源的宏觀框架的話,那麼《向東向東,再向東》 則進一步具體詳實地介紹了與中國有關的夏商周三代在人類同源背景之下的特殊形成, 但耐人尋味的是蘇三沒有選取中國的典籍,她使用了《聖經》這一人類共同的文化寶典,也是人類最古老的一個歷史文本。 《聖經》的研究在西方社會是一門顯學,尤其是作為歷史文本而不是宗教文本更是熱門中之熱門。 在近年來中國研究基督教文化的書籍也成為熱賣,但是針對《聖經》的歷史學價值的挖掘卻鮮有人涉及,蘇三此書無疑填補了這個學術空白。 全球有關《聖經》文本的真實與否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近年來隨著考古科學技術的提高,伴隨著考古的《聖經》考據有越來越熱的趨勢。 中國學人及時加入這一行列,並且如此深地契入中國歷史的研究卻是前所未有的事件。 蘇三這一研究的學術價值和新聞價值無疑將同時震撼全球學術界。 《三星堆文化大猜想》出版後一個月內不僅獲得了網易、新浪等網站的專題報道,而且人民網、千龍網、新華網、北京青年、 《四川日報》、《重慶晚報》、《東方早報》、萬維網、《北京晚報》、《人民文摘》、《青年一代》、《中國商報》等 上百家媒體相繼予以關注和討論,甚至引起了國外網站的追捧。 資料更加詳實、思考更加成熟、學術價值更高的《向東向東,再向東》將引起的轟動是可以預期的。 這一出版盛事也必將給蘇三的“文明同源體系”取得最終一錘定音的結論。 蘇三這本書儘管以《聖經》為主題展開,但卻與宗教完全無涉, 原因在於她完全把聖經作為一本歷史文本尤其是王室族譜來對待,是一種另闢蹊徑但卻異常嚴肅的天才式研究手法, 這連一般的基督教徒都沒有預料到。 當蘇三把此書中的主要片段放在網絡上予以披露後首先得到呼應的不是別人,正是一些基督教徒。 他們說:感謝蘇三認真嚴肅的研究工作,許多人根本不相信《聖經》是一本真實記錄了歷史的文本, 是蘇三還歷史的真相,是蘇三讓人們重新看待《聖經》的特殊神聖價值。他們期待著這本書早日見面。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採眾長,她獨特的文明,特殊的文化特徵皆讓世人莫不對其形成深感神秘和困惑。 隨著夏商周斷代工程在上個世紀末的成功結束,本世紀開始中國政府開始啟動了另外兩個大型學術工程: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以及“尋找黃帝”。 蘇三的研究正是呼應了兩個偉大工程, 尤其《向東向東,再向東》將直接探查中國文明的源頭,對於黃帝書中將有數章直接進行剖析和討論, 她的結論相信同樣具有石破天驚的效果,並且同時的證據將是非常令人信服的。 神探李昌鈺博士說,一件懸案的告破必須具備四個條件:物證、運氣、不被破壞的現場、社會的廣泛支持。 蘇三是把中華民族同源以及世界同源課題當作懸案來“偵破”的,這是傳統學者從來沒有人想到過的。 她說,對於上古時代根本沒有任何完整證據也沒有文字記述的背景之下,你必須採取非常手段非常思維, 否則疑案將永遠成為不能告破的懸案,用傳統的學者手段是很難一時告破的。 對於“物證”、“完好現場”都不具備的困難條件下,蘇三堅信她是有運氣的, 但同時她也注意到這個研究的特殊困難從一開始就極力想獲得社會的廣泛注意和支持, 因為這個研究將牽涉到歷史學、考古學、人類文化學、民族學、歷史語言學、生物學、醫學、地理學、氣象學、物理學、化學, 尤其是計算機和網絡社會的直接支持,蘇三坦言傾其一生精力她也無法在象牙塔中完成這一探索壯舉, 所以她希望每一個所涉及部門以開放的心胸放下各種陳念舊見, 以新世紀的新眼光、以中國人的自信心來重新審視並探索中華民族的過去與未來。 蘇三認為中華民族的再次崛起一定是發軔於基礎人文學科的大發展。 ================================= 北京女學者蘇三稱“漢字起源古埃及象形文字”引起爭議 作者:《周末》記者陳璐、實習記者房楠 来源:《南京日報》2004 對於漢字的起源,人們作了大量基礎性研究工作,迄未得出一令人信服或看法較為一致的結論,有關研究仍有待進一步深入。 漢字起源古埃及象形文字,這一說法憑藉網絡的途徑在網友中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為此,我們和提出這一假說的北京女學者蘇三進行了面對面的溝通。對這一新的學說,我們並非完全贊同其所有的觀點及表述。 我們所看重的是蘇三大膽探索與想像的精神,並相信蘇三的猜想必將給讀者以一定的啟迪。 多樣性是歷史的本來面目,它的背後是對話、交流、溶浸和融合。 我們也希望能借此文拋磚引玉,使一些對漢字起源有所研究的專家、學者能夠勇於出來談談他們的研究成果。 漢字起源於何時、何地?這是一個千古謎團。 我們被灌輸的知識是:漢字是自源文字,它的源就是甲骨文,是中國人的祖先在長期的勞動中產生的。 但日前,北京一女學者蘇三在一個名為“文化研究”的網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破解甲骨文起源》的文章, 稱漢字的起源主要借鑒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同時還借鑒了包括腓尼基文字、楔型文字在內的其他文字系統。 她的這一獨特破解之說,在公眾和學者中引起了巨大的爭議,贊成和批判之聲互有交鋒。 蘇三此前曾出版過兩本關於人類文明起源的書,即《三星堆文化大猜想》和《向東向東、再向東》,同樣是爭議不斷,各種各樣的質疑也綿綿不絕。 中央電視臺以及香港鳳凰衛視還分別討論過她關於三星堆以及中國文明起源的見解。 她提出了一個驚世的假說:三星堆文化絕非內生,它屬於外來文明,其來源是“西方”。 更具體而言,這個文明的創造者主體為紅海沿岸古閃族人,尤以信奉猶太教前的古以色列人為主。 中國的龍、鳳崇拜可能來源於這個外來文化,三皇五帝也與其有關。 這個外來文明獨立特徵的逐漸衰亡恰好在中國文字出現前後,所以在中國現有的史料中看不到關於它的準確記載。 此次破解漢字起源正是這種假說的延續。是蘇三故作驚世言論還是真相確然如此? 2004年10月8日,本報記者就這些問題對蘇三進行了獨家專訪,這個聲音甜美的女性將自己的觀點一一道來。 ●“中國文化的源頭在中東” 《周末》:破解漢字起源似乎是你上兩本書的延續。 你在《三星堆文化大猜想》和《向東向東、再向東》兩本書裏都提出並論證了中國人是以色列人的的後裔這一假說。 蘇三:確實是這樣。破解甲骨文起源包括兩個層面:一個是狹義的語言文字破解,另一層面是更深一層的文化破解。 談甲骨文起源的問題,有一個前提必須明確:我的破解是建立在“中國文化西來說”基礎之上的,這是我的理論立足點,如果沒有這個前提,一切都無從談起。 “中華文明西來說”作為一個學術命題由來已久,並非我的首創。清朝學者丁謙早就提出過這個命題。 上個世紀初一些來華西方人士根據我國北方“仰韶文化”的考古資料又一次提出了“中華文明西來說”。 仰韶是中國早期的史前文化,時間跨越幾千年,仰韶文化最有特色的是彩陶, 而中亞地區今土庫曼斯坦安諾遺址等地出土的彩陶又與仰韶的紋飾很相似,於是他們提出仰韶文化西來的假說。 他們所謂的“西”是指今土庫曼斯坦安諾遺址,而我認為老的“西來說”假設偏離了本源, 土庫曼斯坦不過是兩河流域文明的紅陶文化到中國西北彩陶的一個通道而已, 更往南的兩河流域才是真正的根源。 與仰韶文化之後的夏、商、周相對應的中東文明是紅海沿岸的文明,主要是古埃及人與以色列人。他們的特點是玉石文化發達,紅陶不是他們的特色。 全球文明主要發源於今天的北非、阿拉伯半島以及兩河流域,實際上就是俗稱的“中東地區”。 如果把它比喻為“文明的子宮”,而處於東方的中華文明則是人類文明的一個“宮外孕”,就是說中華文明實際上是一種“轉載”文明,是由西而來,它的真正源頭在中東。 來到中國的紅海沿岸的古埃及人或以色列人主要構成了中國的夏、商、周文化,中國漢人主要是這些人的後裔。 這方面的研究在我的前兩本書《三星堆文化大猜想》和《向東向東,再向東》有專門詳盡的論述,讀者如果先讀過了這兩本書,再來看破解甲骨文起源就順理成章了。 ●漢字主要借鑒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周末》:漢字起源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你是依據什麼做出這一判斷的? 蘇三:我認為中國文字確實使用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體系,但到底是一種中途的借鑒還是徹頭徹尾的人種加文字在異地的傳播和發展,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我初步的看法是:甲骨文的主流就是借鑒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然後又融合了一些其他文字,最後有了自己的獨立發展,成為甲骨文,最終經過完善成為今天的漢語。 人類在大約6000年前就已經有了象形文字,後來巴比倫和蘇美爾人又發明了楔形文字。 這兩種文字符號在半坡文化(仰韶文化的一支)的陶器或其他器物上都有所表現。 大約4000年前地中海又出現了腓尼基文字,現在一切字母文字,比如阿拉伯語、希臘語、拉丁文、希伯來語、英語等,都可以說是直接或間接從腓尼基文字發展而來的。 文字是一個文明的重要符號,也是文明的基本組成部分。文明具有強烈的傳播性,並且其基本規律為:從發達文明地區流播到不發達地區。 落後的文明族群最先可能都只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最先都從借鑒發達文明的文字開始,這個慣例幾乎“放之四海而皆準”, 比如:日語、韓語借漢語,蒙古文借突厥文字,突厥語借阿拉伯文字,希臘字母借腓尼基字母,腓尼基文字借古埃及象形文字。很可能古埃及象形文字還借了兩河流域或其他地區更早的文字。 那麼漢語有沒有借其它的文字呢? 中國人開始大規模借並決心形成自己文字系統是從夏朝開始的,夏的文字符號明顯借了腓尼基文字。 從目前的情況看,夏符號與腓尼基字母相近率達到30%左右,與埃及象形文字相似率也可以接近30%。 而總體來看,中國商朝晚期出現的甲骨文主要接受了埃及象形文字的造字邏輯,並且直接採用了部分埃及的詞匯與發音, 儘管也有腓尼基等語言的痕跡,但是恐怕還有許多複雜的因素促使生成了甲骨文,這個需要逐步深入研究才能找到甲骨文所有借鑒過的語言, 恐怕兩河流域的楔型文字也是應該予以考慮的。 《周末》:你得出這些結論憑藉什麼樣的依據? 蘇三:古埃及象形文字與中國甲骨文之間的連通主要有三個方式:音、義、形以及組合方式、借用邏輯等。 總體講,古埃及語言無元音的特徵構成了聽覺上的“生硬”感。 這一點至今保留在漢語以及相臨的日、韓語中,與富有音樂感的柔和西方語言有著明顯的差異,我認為是語言根源上帶來的傳統。同時也是漢語言古老的一種表現。 其實今天的西方文字也應該說與中國文字有一定的牽連,因為希臘文字來自腓尼基字母,而腓尼基字母又來自古埃及象形文字。 這兩條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可以看出,中國文字不僅是一種古老的文字,而且是一種沒有經過大幅度改革的文字,它至今遵循的基本規律依然是6000年前的; 但走向西方的文字已經徹底看不到他們老祖母的痕跡了,其變化從根本上就走向了反面:字母化、音節化。 通過對比,我們還是可以看到漢語中的某些文字與西方文字存在著奇特而有趣的關聯。 例如中國的"羽"與英文"E",古埃及表示"羽毛"的象形文字與"羽"字十分形似,但它的讀音為"yi",英語中的"E"實際上不僅保留了最初的發音,而且保留了該字母最初的象形特點。 歷史多麼瘋狂,"羽"與"E"之間"象形"與"發音"的近親聯繫竟然是輾轉通過腓尼基語字母和古埃及象形文字得以實現。 和漢字一樣,古埃及文字也有所謂“會意”。 如古埃及文字中的兔子下面畫上水紋表示“離開”的含義,取自水的流動性與兔子快速奔跑的特點。 類似的邏輯看中國文字,如“人言”為“信”,“昔”在甲骨文中表現為“水和太陽”,表示“流年似水”的過去。 古埃及象形文字經常是2個、3個甚至是4個基本符號組成一個新字,甲骨文中同樣有類似的組合。 如"賓"這個字的甲骨文,起碼有三部分或者三個不同的象形字組成: 首先是房屋(畫),這個形狀恰好也是古埃及文字中的房子,然後裏面是個人,表示家裏來人了。 另外,巴比倫象形文字中的“淚”,是一個“眼睛”加上“水”,造字邏輯與中國漢字完全相同。 從書寫方式上看,所有古老的文字都是從右向左書寫的,從埃及象形文字到中國古文,再到腓尼基文和希臘文都如此。 古埃及的書寫順序有上下書寫的習慣,與中國文字的書寫方式一脈相承。 在中國從右向左、從上到下的書寫方式一直持續到上個世紀,今天的香港依然在使用。 還有,古埃及在大約4000年前寫字顏料通常使用黑色,但是作者的名字用紅色,這也與中國古代書法用黑墨紅章的習慣不謀而合。 ●重新審視我們的歷史 《周末》:你不是專業出身,怎麼會開始想到從事人類文明起源的研究? 蘇三:我並不是專業人士,個人興趣就是最大的推動力。其實我曾經報考過世界史專業的研究生,但是因故沒能進考場,對世界史的興趣卻一直保留了下來。 今年我已經出版了我的“破譯颶風”系列的前兩本:《三星堆文化大猜想》和《向東向東、再向東》。 關於甲骨文起源的研究則收錄於第三本書《歷史也瘋狂》之中,目前已經進入掃尾階段。 《周末》:你的猜想新奇大膽,因此招來了無數批評和質疑,對此你有什麼回應? 蘇三:這是很正常的,畢竟我的探索非常大膽,我的方法與思維皆非傳統所用,但我的研究態度非常嚴肅。 我歡迎一切的正面批評和切磋,我不認為我所有的猜想都是100%正確,我也承認,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員,我的書肯定漏洞百出。 歷史學,尤其是文明源的探索是一個既困難重重又引人入勝的話題,所有的真相和祕密都長埋於地下。 我想,大多數真相一定都是出乎意料的。 否定再否定一直是史前史發展研究的一個重要特徵,這是許多人沒有認識到的,認為教科書上寫的就一定不會改變,這絕對是個誤解。 對於批評和質疑,我都有心理準備。我的觀點畢竟與國內正統的權威觀點差距太大,任何新事物要被接受都需要一個過程。 實際上,現在狀況已經有所改善,有的專家對我我也變得非常客氣,雖然整體上還是持否定態度的多,但也有些專業人士開始表示支持我的看法。 其實,這對我來說也沒有太大的影響,我不是自我炒作,不是故作驚世之言,而是確實是這樣認為的。 我的目的在於重還歷史真相,我的用心在於拋磚引玉,在於讓整個社會重新審視我們悠久獨特的歷史,並能更明智地建設未來。 (原載《南京日報》) =========================== 在进一步的甲骨文起源研究中,一个偶然机会,苏三发现一张西人制作的古代中东文字字母意义对应表, 在一个称作“南部阿拉伯”文字符号的一栏里,苏三“发现”了甲骨文的起源。 假如说先前她认为中国甲骨文只是“借鉴”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话,那么现在她认为甲骨文直接继承了“南阿”文字,那就是甲骨文源头。 对于这一发现,苏三自己用“大吃一惊”来形容自己当初的愕然。   在这个表格中,每一个“南阿”符号都直接出现在商朝甲骨文里,只是个别稍有变形。其中多是意思独立完整的甲骨文字。 使用他们的对应意义来破解未解的甲骨文,全部成功,意思通晓合理。 如,一个竖立的菱形符号在甲骨文里出现数次,专家认为是未刻完全的白字,意思不明; 但这个字在“南阿文字”中意思很明确,是一种小巧的木质“飞去来”器,中国新疆、埃及古墓中都有出土,年代都在3000年前, 今天的澳大利亚土著还在继续使用,它的主要功用是捕猎飞鸟。 在甲骨文中有“(菱形)隹”,用“飞去来”器解释就全通了。“隹”的意思就是鸟,所以意思就是:“用飞去来器捕鸟”。 类似一例是一个近似“3”形的符号,在“南阿”中意思为“弓箭”,甲骨文至今无人破解,套用“弓箭”的含义,或将其转义为“用弓箭狩猎”,甲骨文语义皆通。   “南阿文字”出现于大约3500年前,与古埃及象形文字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先前苏三会得出甲骨文与古埃及文字有关的结论, 实际上确实一些古埃及象形文字直接进入到甲骨文中,这次使用“南阿”进一步看清了这个渊源。 苏三同时号召中国的甲骨文专家,要深入研究甲骨文就要到中东去,至今2/3的甲骨文尚未得到破解, 苏三认为只有彻底破解了“南阿”这个冷僻的语言文字体系,中国的甲骨文才有彻底获得读解的可能。   这里的“南阿”主要指也门国附近一带的红海及阿拉伯海区域,它与古埃及王国只相隔一条狭窄的红海,深受埃及文明的影响。 这个地区与埃塞俄比亚地区也有着广泛的联系,埃塞俄比亚在古代很大部分属于埃及帝国版图,所以几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 甚至苏三认为,中国的《易经》和“八卦图”等也与红海文明有关,详细会在她的下本书《历史也疯狂》中讨论。   苏三认为,甲骨文源头的这个发掘只能证明中国商朝与“南阿”之间的文明联系,还不能说明其他文明层的起源关系,需要进一步的清理。 但是这个发现足以改写“中国文明独立说”的定论。 因为汉字的起源不在中国而在中东已经说明了问题。这个发现的意义是深远的,因为它意味着人类的航海史可能也需要重新改写。 因为苏三认为,商朝的文明主要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而不是主要通过北部陆地“丝绸之路”, 这就是说大约3600年前阿拉伯与中国东部地区存在着频繁通畅的远航通道。 ==============================

大明会典

於昔洪荒之初兮,混蒙; 五行未运兮,两曜未明; 其中挺立兮,有无容声; 皇出御兮,始判浊清, 立天立地人兮,群物生生。 ──《大明会典》 这是一段《大明会典》所记载的皇帝郊祀时的祷文, 与圣经《创世记》的记载,竟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也许明代的高级知识分子中,有感通圣经的吧! ===========================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出現在公元前3300年的兩河流域;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也出現了象形文字; 印度文字出現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 中國有系統的書寫文字-甲骨文,則出現在公元前1300年前的殷商首都,今日被稱為殷墟的河南安陽小屯村。 世界各古文明中最早脫離原始記事,發展出文字的是居住在烏魯克(Uruk)的蘇美人, 他們在西元前3300年開始使用一種規律性的符號來書寫,在公元前2900年以後發展成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 後來又為巴比倫文、亞述文所借用。可能受到蘇美人影響, 埃及在公元前3100-3000年之間發展出象形文字。 印度河流域則在公元前2500年出現文字, 中國在公元1300多年出現甲骨刻辭。 =========================== 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編纂《殷周金文集成釋文》為據, 收錄12021銅器資料,約1萬8千張拓本(包括摹本),約近100萬字器物資料說明, 另14萬字隸定釋文,皆經研究人員仔細校勘,並悉數輸入電腦。 =========================== 收錄九部甲骨著錄書籍,卜辭數量多至67, 683片。 專家學者參考前人研究成果,重新增補修訂,俾能更準確、全面地考釋卜辭內容。 資料庫透過收錄龐大的甲骨卜辭數量,專業的甲骨釋文文本考訂,以及科學的電腦化整理, 旨在為古文字研究學者提供最完備之甲骨文全文檢索資料庫。 =========================== 司馬遷《司馬遷《史記》的記「文王拘而演周易」》的記錄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彖曰:離,麗也。 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 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摩西脫鞋---------------- 初九,履錯然,敬之,无咎。 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 --神同在最好-------- 六二,黃離,元吉。 象曰:黃離元吉,得中道也。 ---80歲拙口笨舌-----------------------------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 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荊棘焚不毀-----------------------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象曰:突如其來如,无所容也。 ---------------------------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法老回頭大敗--------------------------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无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 離30,利貞,亨,畜牝牛,吉。 彖曰:離,麗也。 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 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初九,履錯然,敬之,无咎。 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 六二,黃離,元吉。 象曰:黃離元吉,得中道也。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 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象曰:突如其來如,无所容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无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 離卦 離下離上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釋文]牝,頻忍反,徐又扶死反。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 [釋文]草木麗,《說文》作䕻土,王肅本作地。[按]《說文》引作百穀草木䕻於土。 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象》曰:明兩作離, 【集解】 鄭康成曰:作,起也。 荀爽曰:作,用也。[并釋文] 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集解】鄭康成曰:明兩者,取君明上下,以明德相承,其於天下之事,无不見也。[文選注] 初九,履錯然,敬之,无咎。 [釋文]履錯,鄭徐七各反,馬七路反。 《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 六二,黃離,元吉。 【集解】鄭康成曰: 離南方之卦,離為火,土託位焉,土色黃,火之子,喻子有明德,能附麗於父之道。 文王之子發旦是也。[文選注] 又曰:慎成其業,故吉矣。[太平御覽] 《象》曰:黃離元吉,得中道也。 九三,日昃之離, [釋文]日昃,王嗣宗本做庂,音同。[按]《說文]引作。 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 [釋文]鼓,鄭本作擊。大耋,田節反,王肅又他結反,京作絰,蜀才作咥。之嗟,如字,王肅又遭哥反,荀作差。凶,古文及鄭無凶字。 【集解】馬融曰:七十曰耋。[釋文]  鄭康成曰:艮爻也。位近丑,丑上值弁星,弁星似缶。詩云,坎其擊缶。則樂器亦有缶。[詩疏]  又曰:大耋謂年踰七十也。[禮記疏] 王肅曰:八十曰耋。 《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釋文]突,徒忽反,王肅唐屑反,舊又傷骨反,《字林》同,云暫出。[按]唐石經棄作弃。 【集解】鄭康成曰: 震為長子,爻失正又互體兌。兌為附決。子居明法之家,而无正,何以自斷其君父不志也。突如,震之失正,不知其所如。又為巽,巽為進退,不知所從。不孝之罪,五刑莫大焉,得用議貴之辟刑之,若如所犯之罪。焚如,殺其親之刑。死如,殺人之刑。棄如,流宥之刑。[周禮疏] 《象》曰:突如其來如,无所容也。 六五,出涕沱若, [釋文]出,如字,徐尺遂反,王嗣宗敕類反。涕,徐他米反,又音弟。沱,徒河反,荀作池,一本作沲。若,古文若皆如此。 戚嗟若,吉。 [釋文]戚,千寂反,《子夏傳》作嘁,嘁子六反,咨慙也。 《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釋文]離王公也,音麗,鄭作麗,梁武力智反,王嗣宗同。 【集解】王肅曰:麗王者之後,為公。[釋文]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无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釋文]「王用出征,以正邦也」,王肅本此下更有「獲匪其醜,大有功也」。 =========================== 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李斯將《周易》列入醫術占卜之書而得以倖免。 之後各個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 漢代的京房、鄭玄, 魏晉時代的王弼, 唐代的陸德明、李鼎祚、孔穎達, 宋代的邵雍、程頤、朱熹等等。 ========================== 無極生太極、 太極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生六十四卦 ============== 64每一雙卦由六層組成,每一層稱為「爻」 伏羲氏所創先劃出三畫的爻, 再推出8卦(乾)、(坤)、(震)、(離)、(巽)、(坎)、(艮)、(兌)。 ================== 黄帝之后,颛顼、帝喾、尧、舜、禹相继为天下共主。 《淮南子·览冥训》记载: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蒹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立,淫水涸,冀州平,狡龙死,颛民生。” 中国汉族神话传说中有共工与祝融之战,共工被颛顶打败,一怒之下用头撞断支撑天盖的擎天柱, 使西北天破裂,东南地塌陷,造成天火和洪水灾害。 女娲为了拯救人类,采五色石冶炼成饼状物,用以补天和补地。 由于这位女神补好了天地,使得天地之间恢复了原来的美丽, 也使这次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们得到了拯救,并能繁衍生息,传宗接代,有了以后的美丽世界和人生。 ================== 6366级台阶稳稳上升,从山脚直通泰山玉皇顶。在古人眼中,这里是直接能与天对话的地方。 巍巍泰山拔起于平原、丘陵之上,立于东海之滨,是东方最高的山。 东方主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为五岳之宗,又名岱宗。   泰山素以“五岳独尊”名扬天下,又以“天下名山第一”独占鳌头。 除去地理造化之外,泰山的显赫与历代帝王在泰山进行的一种旷世大典密不可分。  大家都知道泰山很有名,但大都不理解它爲什麽那麽有名。 衡量一個人,一個事物,一本書,一個名勝,我們衡量它的名氣大小,依據是什麽? 按照西方的說法,可以用慣用語的數量精確衡量。 中國的慣用語是成語。有關泰山的成語之多,在中國無第二個地名可以與之相比,僅直接出現泰山的成語就有: 安如泰山,穩如泰山,重于泰山,泰山北鬥,泰山壓卵,泰山鴻毛,泰山壓頂,泰山梁木,泰山其頹,螞蟻搬泰山,有眼不識泰山,人心齊泰山移,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葉蔽目、不見泰山……不勝枚舉的泰山成語體現了泰山是無可取代的華夏民族亘古不變的精神家園。   成語說“有眼不識泰山”。爲什麽這樣說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泰山所負載的文化博大精深。有人說“泰山是中國文化史的一個局部的縮影”。有人說“泰山文化是中國天人合一思想形象的代表”。有人說“泰山是個大文物”。有人說“泰山是地球演進的見證”……我想說,泰山是個大天壇。   我們都知道北京的故宮很大,但很少有人知道天壇比故宮大得多。故宮那麽大,面積不到天壇的1/3。 皇帝在故宮裏是頤指氣使,但到了天壇,與故宮裏面的皇帝簡直判若兩人。爲什麽?天壇是祭天的地方。皇帝憑什麽獲得這個至高無上的地位,因爲他是天子。但天壇的存在才500多年。而千年以前、或許是萬年以前,帝王舉行國家級祭天的儀式,幾乎都是在泰山舉行。 泰山就像是一個大天壇。爲什麽古人選擇在泰山祭天呢?   神山、家山作祭壇。 1.先從“昆侖”說起   翻開《山海經》、《淮南子》等古老的書籍,總是能看到一座神奇而神聖的大山。它是神靈之宅、吉祥之地、紫氣之源、萬物發育之所在。它叫“昆侖山”。這個“昆侖山”在哪裏?是今天中國西部的昆侖山嗎?抑或是別的什麽山呢?對此,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二十多年前,著名學者何新在他的《諸神的起源》一書中提出:“昆侖山”就是泰山。目前多數中國大陸學者都贊同何新的這一觀點。   我不贊成何新說泰山就是“昆侖山”。因爲中國上古典籍對“昆侖山”的描述來自古代神話,任何神話都包含大量虛幻的杜撰。就像我們不能說玉皇大帝就是某某人一樣,很難說“昆侖山”就是哪座山。當然,任何神話都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而是依據現實的虛構和想象。何新和衆多專家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得出另外一個結論:“昆侖山”是蒙昧時代的中國先民依據泰山引發的神話想象。   泰山不光是中國最著名的神山,還是中國最著名的“家山”。什麽叫“家山”?山東省圖書館的老館長王獻唐先生是研究上古文化的大家。他的研究告訴我們:泰山地區實爲“中華原始民族之祖國”。黃帝、共工、祝融、颛顼等18個部落都曾生活在泰山周邊地區。泰山是他們的家。經考古發現,泰山一帶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有幾百處。尤其需要強調的是,泰山周邊的這些文化遺址形成了完整譜系的五個發展階段:後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嶽石文化。在中國現有的全部考古發現中,一個狹小的區域能形成中國史前文化完整序列者,只有泰沂山區。這足以證明:泰山地區是中國早期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它是這個古老文明從未斷裂的見證。 2.神山崇拜與家山崇拜   不能說泰山就是“昆侖山”,但可以說泰山是中國最著名的神山。神山就會出現神山崇拜。遠古先民在大自然面前是十分渺小的。他們崇拜自然界的神靈是要與自然溝通,要獲得神靈的力量。最初的泰山崇拜源于自然山川崇拜和敬天儀式。後來,各部落首領的泰山會盟,特別是封禅祭祀活動,強化了官方和民間的泰山崇拜。在我們祖先看來,泰山既是一座天堂之山,又是一座地獄之山。泰山既主生又主死。泰山有一座輔山叫梁父,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魂歸梁父”之所。傳說,上古的有虞、陶唐、夏、商、周之祖均葬于泰山。雖然學界對上古傳說中的地點多有分歧,但黃帝族及其一脈具有泰山故鄉情結,似乎沒有太大的爭議。軒轅黃帝及其子孫始終把泰山視爲本族祖先世世代代居住的故園家山。所以,他們無論走到哪裏,客死他鄉,都希望自己的遺體葬在泰山。隨著後世子孫越走越遠,將靈榇運回故土越來越不現實,但是由文化習俗形成的“木高千尺,葉落歸根”的觀念,對他們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使他們仍希望自己的靈魂與祖先的靈魂相伴,歸泰山神管轄,于是才有了“魂歸梁父”的理念。 3.泰山始終吸引著中國曆代帝王的目光   《管子》中說:“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包括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颛顼、帝喾、帝堯、帝舜、大禹、成湯、周成王等,這些人幾乎囊括了傳說中所有史前最傑出的政治領袖。自有正史以來,中國有影響的政治家大都來到泰山。僅皇帝就有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北魏太武帝、北魏孝文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聖祖、清高宗等十多位帝王先後到泰山封禅祭祀。還有一些帝王雖然沒有到泰山拜祭,但表現出極大的恭敬,或對泰山神稱號的加封、诏封或改稱;或一而再、再而三准備到泰山封禅,總是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未能成行。因爲在古代中國帝王眼裏,泰山是關乎生死、關乎尊卑、關乎交替、關乎天道、關乎風調雨順、關乎國泰民安、關乎至高無上、關乎江山永固的神山,豈敢不對它頂禮膜拜?地球上只有這一座山,始終吸引著一個古老大國最高當權者的目光。 泰山封禅與封建中國的皇權文化 1.封禅的特權   什麽叫“封禅”呢? 在泰山上築一個土壇進行祭天儀式,報上天之功,稱爲“封”。 在泰山下的小山上除地,報大地之功,就叫“禅”。 凡是所謂“受命于天”的帝王,爲答謝天帝的“受命”之恩,便到接近天神的泰山,積土爲壇意味著增泰山之高以祭祀天神,報答上蒼的功績;到泰山附近的小山丘上堆積泥土,來增加地的廣厚以祭祀地神,報答厚土的功績。這就是封禅,中國曆代帝王狂熱追求的最高國家祭祀大典。其實,這是中國古代政治和迷信造就的特異現象。   我們的先民在大自然面前非常渺小,他們渴望得到神的力量。于是,他們在選擇最接近上天的地方舉行祭祀儀式,表達他們的心願。誰來主持這個表達呢?當然是他們的領袖。這個在泰山上主持祭祀的人獲得了一種特權,只有他能聯系世俗世界和神聖世界。封禅使政治領袖成爲唯一能夠溝通人與天的人,他作爲“受命于天”的身份和世俗世界臣民領袖的身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類似這種有特權的人,世界很多民族也有,可是他們的權利有其他力量約束,至少神權可以限制王權,當然後來還出現了“法”等其他的力量來約束和監督皇權,中國卻沒有。泰山封禅非但沒有限制反而強化了這種最高權力。   2.以秦始皇封禅爲例   秦始皇統一天下不久就到泰山封禅了。封禅前他先找來齊魯兩地的博士、儒生開了一個“專家咨詢會”。封禅對于秦始皇來說有兩個問題,一是合理性,二是合法性。合理性是他封禅的資格。秦始皇深知被征服的六國不服,他統治的資本還不夠。他需要向世人打出奉天承運的旗號,強化他統治天下的合理性。封禅的規範是合法性問題。所以秦始皇向當地博士儒生虛心求教。此刻,秦始皇多麽希望這些博學之人爲他提供一個高規格的封禅禮儀方案,熱熱鬧鬧、排排場場地讓上面的天父和下面的子民都接受他這個千古一帝。可是,這些話他自己不能說。偏偏這幫書生又不識趣。秦始皇只好按照自己的想法封泰山,又擔心禮數不符被人懷疑封禅的合法性,因此封禅儀式過程秘而不宣。   表面來看,秦始皇的封禅,把第一個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帝國的誕生與泰山成爲江山一統的象征聯系了起來。其背後是:皇權求助于神權——神權使皇權得以強化。爲什麽說秦始皇就是要通過神權來鞏固他的絕對權力?他是以統一後天下共主的身份來到泰山,來到天神面前他獲得了受命于天的資格。也就是說,統一六國後他只是擴大了的秦帝國的王。隨著泰山封禅儀式的完成,他實現了一個華美的轉身,搖身一變,成了上天賦予權力的合法統治者。   3.皇權借助于神權,神權強化了皇權   泰山是帝王的舞台,封禅在封建中國的政治系統中既是正統地位的標志,還是昌平盛世的標志,是四海賓服的標志,是豐功偉業的標志。泰山給曆代帝王增添了神秘的權威;封禅告祭又把泰山擡到了無比神聖的高度。後來,封禅成了一種中國皇權的象征。在封建中國借祭祀天地完成對皇帝的崇拜,也就是借機實現對皇帝至高無上權力的崇拜。慢慢地,泰山封禅就不斷強化這種皇權意識形態。所以,研究封禅很大程度上是研究中國封建文化意識形態裏面一些深層的東西。泰山封禅生産這種權力關系,更能再現這種權力關系。 泰山獨尊:政統和道統的結合 1.漢武帝的創造   封禅在古代中國是一個不斷完善的禮儀形式。在這個完善過程中,有一個重要人物就是漢武帝。漢武帝不滿足于自己禦駕親征、開疆拓土的曠世武功,他還要塑造自己制禮作樂的形象。在泰山封禅問題上,他要有自己的文化創造。戰國百家爭鳴以來,中國有很多不同的學說,後來他和董仲舒最後選擇了儒家文化,即著名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的封禅同樣借助于儒學。   對于封禅資格問題,漢武帝重新明確了封禅泰山的三個條件。更重要的是他用儒家學說對以往的封禅儀式進行了裝飾性的發揮。他封禅用的什麽巡狩、明堂、社稷等都來自儒家文獻。漢武帝用了這些東西裝飾了他的封禅。這不僅在形式上,更在心理上逐漸征服了中國的儒家知識分子。這次封禅是儒家意識形態對政治的滲透,更是政治對儒家學說的利用。漢武帝以既符合正統,又符合道統的自制禮儀開創了漢家封禅。或者說,漢武帝封禅是封禅禮儀儒家化的開始。 2.封禅:古代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象征   過去封禅是人家皇帝的事,和別人沒關系。漢代以後因爲它儒家化了,就是大多數讀書人的事了,甚至是大多數臣子的事了,大家都關心了。過去它只不過是一個祭天的宗教儀式,後來它是一個肯定權力的政治儀式,再後來呢它又是一個文化儀式,因爲儒家的參與。神聖的山,神聖的權力,神聖的思想文化,結合在一起了。 泰山由于封禅名氣更大了,更加神秘了;封禅由于泰山,也更加神聖了。如果說秦始皇的封禅是政權借助于神權,那麽漢代封禅則是權力政統借助于思想道統。漢代封禅禮儀儒家化的過程,是政統與道統逐漸融合的過程。政統是統治權力的至高無上,道統是思想文化的至高無上。泰山封禅把這兩個至高無上的東西緊密結合在一起,最終使得泰山在封建中國的禮教文化系統中占居最高的位置,形成了千古獨步的一個曆史文化現象。同時,政統與道統的結合還形成了一套與之相關的封建中國主流意識形態信仰體系。具體說來:封禅的資格是對封建中國最高權力地位的肯定;封禅的內容體現了封建中國主流意識形態信仰體系;封禅的過程是古代帝王象征性的意識形態話語實踐。再加上精英文化強化了泰山的道統地位,使得泰山取得了無與倫比的獨尊地位。可以說,一部泰山封禅、祭祀的曆史,既是一部濃縮的封建中國政治史,又是一部濃縮的主流意識形態發展史。 ======================================== 詩經共311篇,其中6篇只有題目沒有內容,實際只有305篇。 內容分為風雅頌三種 《風》160篇 是指各國的民歌,就是當時(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 豳)15個地區的風土歌謠 《雅》105篇 有大雅、小雅,為朝廷的宴歌樂章。小雅是宴饗樂歌,大雅是朝會樂歌 《頌》40篇 分周頌、魯頌、商頌,以祭神、祀祖先的樂歌為主 詩經的寫作方法是採取賦、比、興 賦→是鋪敘,直陳其事 比→是比喻 興→是托物起興 ==================

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

歌調Air

Air:歌調;音樂術語。 十六世紀時,英法兩國把Air(歌調)一詞作為聲樂曲的通稱,但後來這詞的意義並沒有只限用於聲樂曲。 十七至十八世紀時,它也是器樂曲的一種。 在歌劇中,雖然歌調常用以作為朗誦調(Recitatives)的對立,但法國巴洛克風格的歌調也含有朗誦成份。 樂器曲的歌調包括樂器演奏類(Airs à Jouer)和舞曲類(Airs de Movement)。 十七世紀法國的「反復歌」(Airs de Cour)是屬於嚴肅風格的歌調,別於一般輕鬆風格之飲酒歌(Airs de Boire)。 巴洛克組曲之歌調雖然屬於舞曲類,但並不合於巴洛克舞蹈形式,它只是一種旋律優美、如歌似的樂章。

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

羊腸小徑(窄路)

羊腸小徑(窄路)
【釋義】:曲折而極窄的路(多指山路),岔路甚多。 【出處】: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詩:“火龍明鳥道,鐵騎繞羊腸。” 【例子】:前面彎彎曲曲,儘是~,岔路甚多,甚難分辨。(清·李汝珍《鏡花緣》第49回)

 =======================================

徜徉:也作“倘佯”。 ①徘徊;自由自在地行走:徜徉花市,美不胜收|在海边徜徉。 ②彷徨,心神不宁:徜徉若失|心中无限徜徉。

 ---------------------
 (1).犹徘徊。盘旋往返。 《淮南子·人间训》:“翱翔乎忽荒之上,徜徉乎虹蜺之间。”徜徉,一本作“ 析惕 ”。

 (2).犹彷徨。心神不宁貌。 《文选·张衡<思玄赋>》:“会 帝轩 之未归兮,悵徜徉而延佇。” 旧注:“悵徜徉,思貌。”一本作“ 倘佯 ”。《后汉书·张衡传》作“相佯”。

 (3).安闲自得貌。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於 盘 兮,终吾生以徜徉。” 宋 陈亮 《何少嘉墓志铭》:“仲兄 大雅 以疾不涉事, 少嘉 时其起居,使得徜徉以自养疾。” 明 张羽 《秋日苕溪·道中》诗:“闲行无物役,洄沿自徜徉。”

炒巨蛋,碗公,

大巨蛋旁的老樹又不能移,不能砍, 台北市民的命一個都不能死, 那麼消防救災無法進行,那不就得了? 台北市長,樹吾所欲也,市民吾所要保護也,戶外沒有逃生空間,那就拆了大巨蛋,不要再「炒蛋」了。 ================= 「惦惦吃三碗公」,有人默默吃了三大碗飯,碗公是盛湯的XXL尺寸,用來誇飾飯量,此句通常比喻深藏不露。 ================ 生意仔歹生(台語),(意指做生意的才能是天生的,學不來)

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

詩23

Psa 23:1 (大衛的詩。)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Psa 23:2 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Psa 23:3 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Psa 23:4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Psa 23:5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Psa 23:6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 int: 牧者;國君;戰士; 漢字 羊文化/非 龍文化 ===================== 1.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祥,屬神:羊之心; 神+羊 佯,屬人:假,詐, 人+羊 吉祥(羊) 遨翔(羊);飛翔 飛揚(羊) 羚羊antelop:[自願] 1.大衛牧人(童) 2.在牧場被召 3.遵行旨意(epitaph) 3a自學 3b作許多詩73/150 3cPsalm 23 的羊(群,眾多) 天國的生肖; 迷失[需要牧者的領導]與代替 群:在群中呼召出,君+羊 羊腸徑:窄路 詳細:羊之言 2.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倘佯:流連忘返;安閒自在的徘徊[小碎步]。躺臥;倘佯~~跟~~徜徉????二者相同..互通 羊水:生命水; 氧: 安祥 蕩漾 3.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美與善: 善:絕對與唯一 養:羊+食;供養 形:形象{三位一體} 刑:罰[刀] 荊:刑+草 羲:秀美之羊 甦:走出罪惡 4.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羊腸徑:窄路 羨: 樣:樣式;[永+木+羊] 羞:丑;羊遮丑 祈[求]:旗 痒[音癢] 恙:神靈[心]憂傷 5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羔:從火[小羊] 羹:羔+美 羌:牧人兒子 姜:牧人女兒:(妻) 6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永生;養老 羨慕; 洋洋得意 羑[音酉]像神的長久; 永遠;永恆;生命冊;羔羊妻[教會]; 庠[音祥] 羔羊城;寶座

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

李開復揭露新創 CEO 人才所應具備的四大特質

李開復認為一名成功的 CEO 人才,除了基礎能力之外,首重執行力、熱情、專注跟領導能力等四大特點。 創新工場總部設在北京清華科技園,它同時扮演科技創業者的投資人和教練, 協助將創意落實成為可獲利的商業模式,共創投資者跟創業者雙贏的局面。 李開復解釋,創新工場做的是「投資」的工作,通常在投資一間公司時,就會在去挑選所謂的 CEO 人才, 往往一年下來看了上千個案子、看了上百間公司,其累積最大的經驗,不是在雇用人方面,而是在投資人上面。 在投資人方面,最重要的基礎就是個人能力,這包括產品、聰明、人品...等,在這個基礎之上, 李開復認為還有下列五個要點: ※執行力: 創新工場用人首重這個人是否具備「執行能力」。李開復表示,創意當然很重要,但其實創意人人都會有, 當一個案子擺在面前,同一個時間擁有相同或類似創意的人,相信 10 幾個、20 幾個人都有,最後是否能勝出,其實是看真正執行出成果的人。 ※熱情: 第二順位是這人對於產品、用戶的熱情,要從各個面向判斷他,是不是真的熱愛產品,是不是能夠滿足用戶真實的需求。 這是今天的連網時代,是非常重要的。 ※專注: CEO 特質的三個順位是「專注」。 李開復認為,聰明創業者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夠專注,聰明人的天性就是有很多的創意,想到甚麼就要大家去做。 公司如果有一萬個人,或許可以每天叫一百個人做不同的事情,但是如果只是十個人的公司,每天叫每個人做不同的事情,最後公司就會亂。 李開復解釋,所謂「專注」,並不是永遠只做一件事情; 而是要按部就班,把一件事情做好,把一件事情做好了,才有資源跟資格,去做下一件事情,不要分散精力,甚麼都做,而甚麼都做不好。 ※個人領導能力: 李開復認為像是團隊合作、創新能力、跟人相處的能力等都很重要,但是如果只談四個 CEO 特質,那麼第四點,他認為是「領導能力」。 一間公司的 CEO 掌握整間公司、事業成敗,應該要讓員工有:「跟著我沒錯,碰到事情我來扛」的感受; 一個成功的 CEO 應該是要讓員工在公司工作時能感受到工作更踏實、更幸福,應該是要有自信讓員工跟隨、義無反顧的信任,並且跟著你走。 原文網址: 專訪/李開復揭露新創 CEO 人才所應具備的四大特質

孔子的嫡長子孫

孔子的嫡長子孫在古代襲封「衍聖公」,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立,廢清朝世爵, 改衍聖公爲「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仍世襲。 ----------------------------------------------- 孔子的父亲名叫叔梁纥,武力绝伦。 元配生有9个女儿,无子。 妾虽生了一个儿子,可惜是个残障儿。 于是在64岁时,又娶了颜氏,才生下了孔子。 所以孔子是家里第二个男子,字亦为“仲尼”,“仲”,是第二的意思。 因在孔父叔梁纥家的男孩里,孔子排行老二。 =========================================== 
「世界最長家譜」3公尺長,回溯孔子祖宗到黃帝時代,往下傳到最年輕的才1歲多,孔家已經第80代。 孔子回溯至黃帝,可上溯47代,自孔子以降,迄今繁衍83代(嫡孫部分傳承至80代), 區分為內孔、外孔,南孔、北孔,以及13派、60戶、108支。 目前輩分最小的是「念」字輩的一名中國遼寧省十多歲的小女孩。 孔家歷代名人包括四歲讓梨的孔融、曾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的75孔祥熙, 當代則有前考試院長77孔德成、前警政署長76孔令晟、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孔泉、桌球國手孔令輝。 孔子世家譜2500年來未曾間斷,

但西元912年發生「孔末亂孔」事件, 孔子第42代孫孔光嗣全家遭到家中僕人孔末殺害,後裔幾乎滅絕,所幸出生不久的幼子43孔仁玉在乳母家逃過一劫, 長大後向當時的皇上後唐明宗奏明真相,獲得平反。 明朝以來,孔子世家譜基本上維持60年大修、30年小修的傳統,流傳,孔、孟、顏、曾四家均比照此一傳統。 根據文獻,康熙年間修譜孔子後代有2萬多人,到了民國26年1937的第四次修譜,收錄約56萬人, 目前孔子後代估計約有3百萬人,分散在全世界各地,中國占2.5百萬人,其餘主要在港、台、韓、馬來西亞。 孔子後世原則上都要按照字輩取名,否則不准入家譜。 但目前在修家譜時,已放寬沒有以字輩命名者,可以在登記時以「曾用名」、「別名」備註。 ===================================================== 
2007教師節快到了,被尊為至聖先師的孔子,後代展開尋人的超級任務,要重新修訂「孔子世家譜」, 除了首次把女性納入族譜之外,孔子後代還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都很會唸書。 攤開4千年的孔子世家譜淵遠流長,可是上過金氏世界記錄的他,是孔子第75嫡孫孔祥祺, 高齡80扛下這個超級任務,要把孔子後代一個個找出來,不過這次不再男性為尊。 孔子第75代傳人孔祥祺:修起來就覺得這裡不平等,男生都進來(族譜),為什麼女生不能進來呢? 大筆一揮首先納入族譜的就是自家女兒,秀麗五官、飄逸長髮,淡江博士的高學歷,她是孔子的第76代子孫孔令宜。 頂著孔家光環,還有他外貌英挺,留學澳洲的79孔垂常,年紀輕輕就已經代替祖父擔任主祭官。 孔家後代允文允武,第76代還出了踏入演藝圈的孔令奇,繼承祖先衣缽,孔祥祺老先生加緊趕工,要把散落全世界的孔家後代通通找回來。 
======================================================== 
台大教授孔德成,孔家嫡傳的77代子孫,拉開3公尺長的嫡系家譜,目前最小的孔家子孫才1歲多; 傳承孔孟思想,一直以來嫡系長子會被封為「奉祀官」,每個月可以領17萬多, 現在孔家後代傳出,很可能下一個奉祀官,就傳給這個年紀最小的孔家人。 

孔家第80代,最年輕的就是他,2008才1歲多的孔佑仁,照片裡抱著80孔佑仁的是曾祖父孔德成, 「奉祀官」的身分,很可能也會隔代相傳。 過去每年祭孔,孔德成就擔任主祭官,只是已經88歲高齡行動不便,這幾年,幾次交給
孫子79孔垂長代勞; 不過,奉祀官怎麼不交到孔垂長手上? 原來世襲向來以長子優先,78孔維勳過世後,長孫79孔垂長又是商人,孔家透露,奉祀官希望傳文不傳商。 孔德成是台大教授,前年也獲頒榮譽博士,因為嫡系傳人的身分,才出生1百天就世襲孔嫡孫「衍聖公」的封爵, 民國27年改為「奉祀官」的頭銜,每個月領17萬多,是目前政府僅存的「世襲特任官」。 
80孔佑仁才出生沒多久,已經保障往後年薪百萬嗎? 孔家後代相當低調,去中國化的下一步,這個官位不一定還能維持多久歷史。 
==================================================

2015年4月16日 星期四

墓碑

在倫敦聞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塊名揚世界的墓碑。 其實這只是一塊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崗石質地,造型也很一般, 同周圍那些質地上乘、做工優良的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等20+位英國前國王墓碑, 以及牛頓、達爾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較起來,它顯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並且它沒有姓名,沒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連墓主的介紹文字也沒有。 但是,就是這樣一塊無名氏墓碑,卻成爲名揚全球的著名墓碑。 每一個到過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 他們可以不去拜謁那些曾經顯赫一世的英國前國王們, 可以不去拜謁那諸如狄更斯、達爾文等世界名人們, 但他們卻沒有人不來拜謁這一塊普通的墓碑,他們都被這塊墓碑深深地震撼着,準確地說,他們被這塊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着。 在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這塊墓碑上,刻着這樣的一段話: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 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 From their in 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 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譯文: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像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牀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 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爲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爲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 據說,許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這塊碑文時都感慨不已。有人說這是一篇人生的教義,有人說這是靈魂的一種自省。 當年輕的曼德拉看到這篇碑文時,頓然有醍醐灌頂之感,聲稱自己從中找到了改變南非甚至整個世界的金鑰匙。 回到南非後,這個志向遠大、原本贊同以暴治暴填平種族歧視鴻溝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變的自己的思想和處世風格, 他從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家庭和親朋好友着手,經歷了幾十年,終於改變了他的國家。 人在做天在看,冥冥中自有因果在安排,永遠懷着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時刻提醒自己,改變自己,低調做人。 1. 別低估任何人。 ——收斂自己的脾氣,經常要保持沉默,因爲衝動會做下讓自己無法挽回的事情。 2. 你沒那麼多觀衆,別那麼累。 ——做一個簡單的人,踏實而務實。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擾。 3. 溫和對人對事。不隨意發脾氣,誰都不欠你的,這個世界沒有“應該”二字。 ——保持頭腦清醒,明白自己渺小,切忌自我陶醉。炮打出頭鳥,凡事不要強出頭,因爲你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強! 4. 痛苦只是一陣子,過後回頭看看,其實那都不算什麼。 ——學會放下,拽的越緊,越是無法自拔。學會感恩、隨順的同時,也要堅持自己最基本的因果原則。 5.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真的沒有誰離開誰就活不下去的情況。 ——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體中的力量,因爲當你選擇離開時,就會發現即使沒有你,太陽照常升起! 6. 學會寬恕傷害自己的人,因爲他們也很可憐,被壓力推動,不由自主。 ——要知道別人光鮮的背後有着太多不爲人知的痛苦,自己不喜歡的人,報之以微笑,默默爲他祝福;對喜歡的人,真情流露、真誠相待就好。

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奇人李青云,有250多岁

1928年所撰《长生不老秘诀》一书的自述。
他在书中说,长寿的关键在于健身。

李青云提出用“刚柔相济,阴阳调和”的方法锻炼身体。
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
一是长期素食;
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
三是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   

还有一种版本是,1926年,杨森驻军万县(今万州),听他的副官说开县陈家场有一位奇人李青云,有250多岁。

杨森当即命副官把李青云接来万县传长寿之道。
李到时,万县城万人空巷观看。 他一袭蓝布长袍,一双厚黑布袜,脚穿草鞋,望之如五六十岁,目光炯炯,声若洪钟。   

据称李13岁随三位采药老者云游四海走遍天下,常年在深山老林,靠药材充饥,吃得最多的是何首乌、黄精等,一晃就是200多年。

劉三禱告

劉三講古 
禱告,還是作文? 
如果世界上有一件最簡單的事,那肯定是「禱告」! 不管大聲,小聲,有聲,無聲,男生,女生,還是小生,老生,通通可以無線上網,不但用量吃到飽而且速度奇快無比, 完全沒有收訊死角,只可惜大家都習慣瘋上傳,很少像馬大的妹妹馬利亞花時間下載,安靜聆聽上帝的聲音。 不過;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說「不會禱告?」這真是怪哉,禱告如同呼吸,豈有不會的道理? 什麼都可以講,不拘形式,這可是耶穌用生命的代價讓聖殿的幔子裂開才讓我們享有的「福利」,怎麼很多人好像有心理障礙? 基本上,應該有幾個原因,要嘛就是自覺禱告火力不足,不夠靈驗,要嘛就是自卑詞彙不美,我們好好解析一下吧! 從「禱告,還是作文」講起! 作文也好,演講也好,很多基督徒之所以對禱告有自卑感就是因為「長度不足」,人家禱告30分鐘,臉不紅,氣不喘,我卻使盡吃奶的力氣只能禱告3分鐘。 相較之下,人家的禱告是作文跟演講,我的禱告根本是「報告班長」,連「主席致詞」都談不上,哪敢獻醜? 場面搞成這樣子當然是「非戰之罪」,總不能規定所有的人禱告在30秒內結束還強制練過的叔叔跟阿姨們不准引經據典,也不許出現華麗的辭藻與優美的禱詞? 禱告的問題真的不在於長度或內容,而是禱告真的已經形成一種教會內的次文化,這種次文化往往阻礙了初信者的禱告生活。 耶穌並沒有出一本「禱告指南」,不過; 他倒是針對禱告的文化舉了一個例子,就是聖殿中有個法利賽人做了一個優美的禱告, 結果上帝直接當成垃圾郵件處理,倒是旁邊的路人甲認罪禱告蒙了垂聽。 耶穌的意思就是「凡是禱告很美的,就是法利賽人…」當然不是,不能這樣曲解聖經啊。 顯然;耶穌談的是一種禱告文化。 禱告本來不該是一種文化,禱告是呼吸啊! 但是;禱告確實成了一種文化,讓我們用來評估一個人夠不夠屬靈, 我們不但觀察禱告內容的長度與深度,甚至還要參考一種稱為「方言」的術科來加重計分,這實在已經達到誇張的地步了。 我相信多數的基督徒禱告並沒有想到作文或演講,但是在一些重要場合, 我們真的會故意設計一些禱告來製造一種屬靈氛圍,甚至禱告的抑揚頓挫都可以是一種fu,而且還蠻容易模仿的,我們無形當中真的會誤導初信的人哪! 禱告不在於長短與詞彙,禱告就在於平常心! 真情自然的禱告人家是聽得出來的,禱告,不要太故意,很假! 唉,讀了本文以後忽然武功全廢不會禱告了?或是開始評論別人很假的禱告? 不要這樣啦,禱告專心一點,幹嘛想這麼多?! 我們把禱告弄太複雜了。 禱告是給上帝聽,不是給人聽,把握這個重點就對了。 ========================== 禱告,還是發動磁場? 啥?禱告還跟磁場有關喔? 你不知道? 有一次就有一位初見面的朋友說「教會不一樣沒關係,反正磁場都一樣啦…」,害我當場卡住。 不管磁場還是念力,或是所謂「正向能量」意思都差不多,就是用禱告來集氣,可以扭轉運勢,否極泰來。 基督徒請注意,我們是不接受這種說法的,千萬不要說「只是用詞不同,意思都一樣啦…」 差得遠囉! 「不管冥想或是修行,往往都是在運用一種『能量』,只要能量是正的,不是邪的就沒關係…」, 就是這種思想導致原本純正的信仰漸漸偏差,這在教會歷史屢見不鮮,不止一般信徒,就連很多牧者跟教會領袖都逃不過這些「能力的誘惑」。 請記得,我們的信仰有能力,但是不會一直強調「能力」,其實真正有能力根本就不必一直廣告「能力」二個字, 耶穌強調的是「真理」,耶穌一介紹聖靈的時候就說「聖靈保惠師使我們明白真理然後得自由」, 千萬不要信耶穌信到「能力」這條路上,不是反對能力,只是;能力是印證真理,不是拿來炫耀或是滿足自己優越感的。 上帝不是一種能力,不是一種定律,能力屬於上帝,上帝是有性格是可以跟人建立親密關係的,這就是基督信仰跟神秘力量最大的不同。 力量可以找到方法去驅動去享有,但是千萬不要找「方法」套在上帝身上。 所以耶穌的醫治沒有方法,教會的成長也沒有方法,只不過;我們這些超級賽雅人居然一天到晚參加特會傳授教會增長的方法, 還不惜到海外取經去研究方法,聖靈充滿跟說方言也有「方法」,禱告更有很多方法,這跟信仰本質相去甚遠啊! 方法有沒有用? 絕對有用! 但是都是短時間,所謂短時間也可以是幾十年,但是上帝看的是千百年,方法用久了,會把神忘掉,但是教會領受的使命是忠心到主再來,這就是差異。 您不知道禱告有方法? 例如在額頭畫一個十字架,這就是方法。 大家一起喊三聲哈利路亞,這也是方法。 重複快速說哈利路亞就自然有方言,這也是方法。 我們下指令要信徒舉手禱告其實也算某種方法,因為他們根本不想舉手。 就連「宣告」都可以成為一種方法(不是不能宣告,而是不能把宣告當成方法,宣告是信心的表現,不是方法)。 其實是不是方法真的是心態的問題。 禱告就是自然呼吸,隨著生活中跟上帝的互動以及讀聖經對上帝的認識會自然成長,太過刻意操練就有點像「練氣」,果效固然可以立桿見影,但是也要小心岔氣。 近日聽說有位弟兄已經禱告到爐火純青,因為他已經禱告到「可以看見生命冊」,這是屬靈偉人嗎?大家請用常識判斷吧!(聽起來還是挺厲害的,不是嗎?) 如果禱告要練到「通靈」或出現某些超能力才算屬靈,那真是本末倒置了。 明天聊一聊「禱告,還是心理作用?」 ======================= 禱告,還是心理作用? 禱告有用嗎? 當然! 有什麼用? 有心理作用! 這是很多人對禱告的詮釋。 不!應該說「這是很多人對禱告的經驗」。 如果以「施法」的角度來說,禱告的靈驗度確實不夠高,就算最強調能力的靈恩背景基督徒也不得不承認, 我們在醫治大會為上千名病人禱告,得醫治的恐怕不到一成,這種「良率」實在不高,如果加上很多當場得醫治的人回去還復發,那比例就更低了,不過; 根據統計,多數的人在禱告後確實感覺好多了,這時候;禱告不是心理作用是什麼? 禱告絕對有心理作用,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把你的酸甜苦辣跟一個人傾訴就覺得好多了,何況跟上帝說? 所以很多醫生跟心理師都會跟病人說「求助於你的信仰」,因為現代醫學已經承認心理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治癒過程。 但是,如果你認為禱告只是心理作用,那麼;您實在太輕看禱告了。 禱告是「人跟神說話」,如果您根本不相信人可以跟神說話,那麼;禱告絕對是心理作用。 如果您真的相信禱告就是您可以跟上帝說話,那您就是嚴肅看待這件事,這種情況下,打死你都不會認為禱告只不過是心理作用, 因為這麼說就代表「是你自己在幻想跟上帝說話」。 請問,我本領通天可以安排您某天跟歐巴馬共進早餐,事後,您跟朋友提起,他說「這應該是心理作用」,您會不會翻白眼? 因為他這麼說,就表示他根本不相信您跟歐巴馬吃早餐。 不過吃個早餐,幹嘛不相信? 因為對方是歐巴馬呀,如果對方是劉三,那就可信多了。 簡言之,我們根本不相信自己可以跟歐巴馬吃早餐,除非您跟他是親戚,那也要長得夠黑才行。 那請問,跟歐巴馬講話人家都不太信,你跟人家說「我跟上帝說話」,人家是不是覺得你瘋了? 這就是「禱告」最詭異之處。 人居然可以直接跟上帝說話? 這比台灣民間故事還要天方夜譚。 跟歐巴馬吃飯還可以拍照證明,跟上帝說話怎麼證明? 有了!「方言」可以證明,還有「神蹟奇事」可以證明。 答對了! 禱告後的神奇經歷確實可以證明,至少可以讓當事人壯膽,知道自己不是用空氣手機在跟上頭對話, 這也是很多人追求神秘經驗背後的心理狀態,可供查驗的禱告經驗就跟「拿著與歐巴馬一起比YA的照片」一樣,自証不是感覺良好與心理作用。 這樣的方式當然是上帝允許的,因為人很需要經驗。 但是我們忘了一件事,在「多馬」事件中,親眼看見他復活的固然有福了,但是耶穌自己卻親口證實「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耶穌死的時候,聖殿幔子裂開,從此以後,我們可以直接跟神說話,不必殺牛宰羊獻祭也不必找祭司代勞,這就是「十字架的奧祕」之一。 禱告之所以這麼簡單是因為耶穌做了最難的部分,所以當我們企圖用其他方式證明真的有禱告這回事兒,都是一種尷尬,不是嗎? 因為耶穌自己已經用死裡復活證明禱告是真實的,他用生命保證我們可以直接跟神通話, 這就是希伯來書說的「我們既有耶穌這位大祭司…」,這是人類歷史最偉大的「維基檔案解密」, 至於多馬非得看到才信,情有可原,因為人就是倚賴經驗,但是耶穌宣示我們可以「憑信心」領受,並且聖靈會成為我們的內證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 如果您不是基督徒,一定會說「禱告是心理作用」,如果您已經是基督徒還這麼說,那就該打屁股啦! 明天,進一步剖析「禱告,還是唸咒」,解析「禱告只是心理作用」背後的秘辛。 

=============================== 
禱告,還是唸咒? 真是太不敬了,虧你還是牧師,居然用這麼大不敬的詞來描述禱告… 
問題是,我們真的很像在唸咒啊,
很多基督徒每主日都行禮如儀背誦主禱文啊,如果不用心,這跟「唸咒」有啥二樣? 
事情其實是這樣的,民間信仰對唸咒是很尊敬的,與其說「禱告是跟神說話」還不如讓信徒唸主禱文還更有fu, 
尤其對民間信仰背景濃厚的華人來說,所以大家可以觀察一下,只要唸主禱文,幾乎大家都態度恭敬, 因為這是某種「類似符咒」的形態,這實在是文化造成的信仰大偏差。 

不只主禱文,還有「宣告」也一樣,聖經本來就有「宣告」,這是一種很自然的信仰表現, 但是當下也幾乎被操作成一種「符咒式」禱告技巧,變成「只要憑信心宣告」就會實現,這也已經偏離信仰本質了。 

當我們在心態上把禱告跟唸咒類比,當然就會產生「有效」的期待,因此; 不管用什麼方式禱告,激烈或溫和,平淡或神奇,如果「沒有用」,我們當然會灰心, 因為我們真的不了解禱告,我們把禱告跟廟裡求神問卜,趨吉避凶混為一談了。 

禱告就是跟神溝通,請問;您跟家人溝通到底是「生活方式」還是「宗教儀式」? 
我們跟天父溝通當然是生活方式,所以聖經對禱告教導最多的是「恆切禱告」,
就連耶穌親自示範的主禱文都偏向「養生」而不夠辛辣, 耶穌在主禱文沒有透露他五餅二魚的禱告威力從何而來,也沒有暗示行走海面的神力如何取得, 他只關心「神的國如何臨到世界」,坦白說,實在太沒有梗了。 

這就是問題,當我們不真正理解何謂基督徒,
當我們對於「基督徒如何活出神的性情」無感 卻對「基督徒如何運用神的大能」超有興趣的時候,

禱告很可能就淪為引渡聖靈的咒語。 基督的大能跟基督的性情是一體二面,不能切割,關鍵是我們跟基督的關係,是我們到底有多認識上帝, 信仰是生活的全部而不是生活的局部,因為我們跟上帝是家人,明白這一點,禱告就是一種跟神說話的方式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禱告之所以造成困擾是因為信仰方式整個錯掉了,這個困擾一直以來都很嚴重,直到現在,全球教會還是活在宗教儀式, 全球「教會界」也一直是一種封閉團體,只重視人數卻忽略活出上帝的國,信徒被要求委身教會,真正生活品質卻一塌糊塗。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卻又轉身想從「禱告」找到解脫,殊不知,在信仰整個偏掉的情況下,我們禱告的心態根本就完全「走調」了, 就連恆切禱告都變成一週趕好幾場禱告會,禁食禱告跟通宵禱告更是容易成為一種宗教操作而非生命自然關係,非常遺憾。 

耶穌說,關起門來禱告,禁食要低調,千萬別炫耀,我們經常違反啊! 當整個信仰漸漸扭曲,禱告在潛意識被視為唸咒,信徒當然在意「禱告的威力」, 並且崇拜禱告有能力的人,這都是過去信仰的遺毒,可惜很多教會領袖還在操作這些。 如此一來,當禱告太平淡,我們就會覺得是「心理作用」了。 請認真看整本聖經,禱告真的是生活方式而不是宗教儀式。 該是矯正自己信仰的時候了! 

============================ 
靈恩:從感覺走向事實 【國度復興報╱編譯Opal/報導】
雖然靈恩/五旬節運動已橫掃全球逾一世紀, 帶給數以百萬計人們救恩、醫治和屬靈成長,
但也因極端教導、醜聞和無數的失敗造成發展阻礙, 美國靈恩派領袖一直號召信徒為大復興禱告。

蒙哥馬利牧師(Rev. Mel C. Montgomery)宣稱, 「如果禱告30年都沒有功效,拜託停止禱告,開始改變!」  
蒙哥馬利強調靈恩運動需要改革。 
他常說,「我們要從感覺走向事實,必須從極端教導和心態中認清和分別自己。」 
第一步就是辨別這些靈恩教導是否合乎聖經。 
這位聖靈充滿的牧師在《均衡的七個律:如何判斷教導和點燃靈恩改革》一書中解釋這些原則或「律」, 
來判斷靈恩教導、啟示和實務。 

保守派及福音派新約希臘文教授古德溫博士(Dr. Charles Goodwin)提供神學註解, 
並測試幾個常見的靈恩教導像:「屬神的信仰」、「基督靈裡死亡和受苦」等。 
讀者一旦發現一些教導顯然不符聖經,就更清楚為何需要靈恩改革。  
「1517年,信徒開始拋開宗教傳統桎梏和不符聖經的教導。 
近500年後的現在,該是靈恩派扔掉我們束縛的時刻了。」—蒙哥馬利 =======================================

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

活字印刷, 約翰內斯·古騰堡

1440年左右,約翰內斯·古騰堡Johannes Gensfleisch zur Laden zum Gutenberg1398-1468 將當時歐洲已有的多項技術整合在一起,發明了鉛字的活字印刷,很快在歐洲傳播開來。 1463年傳入義大利。1479年傳入法國。1476年傳入英國。 到1500年時,基本傳遍了歐洲大大小小的商業中心,實質上推進了印刷形成工業化。 在電腦排版流行以後,活字印刷逐漸消聲匿跡。 

==================
 “二”是特殊指事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

 甲骨文在两横之间加一横表示“三”,代表天、地、人,万物之源。
 后来古人在天地“二”之间再加一个“二”,用两个“二”表示“四”。
 “五”也是特殊指事字,“五”的甲骨文字形用一个叉号寓意天、地万物的交汇,以表示大于“四”的正整数。 有的甲骨文在字形(万物交汇)基础上加(天地之间), 造字本义:金、木、水、火、土等宇宙的构成要素,代表天地间万物构成元素的极限数,大于四,小于六。 

在造字时期的远古时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曾是极限数。

2015年4月13日 星期一

mysql,canon,excel, win 10

MySQL Workbench running on OS X MySQL : 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RDBMS) ============== jsp, php ============== 頂新買下威寶改名台灣之星 ============== Raspberry Pi主要基於ARM架構硬體元件,並且相容Linux等開放架構系統, 讓開發者可針對開發需求擴充模組,近期更由微軟宣布與其合作, 未來開發者將能配合Windows 10打造更低價的「電腦」設備。 而即便目前已經推出新版Raspberry Pi開發模組, Raspberry Pi創辦者Eben Upton依然強調基本模組售價仍將維持35美元價位。 ============== Canon 針對一般消費市場使用需求部分,Canon則仍將持續以Pixma系列機種對應使用需求, 例如此次同步推出的Pixma MX497無線傳真複合機,對應SOHO工作者需求。 此次推出Maxify系列商用印表機MB5070w/scan、iB4070/no scan,建議售價分別為新台幣7990元與4490元,並且均已投入台灣市場銷售。 ====================== Word 轉貼Excel資料地址條 步驟: 1.開Word新頁 2.按「啟動合併」→標籤格式(A4每頁21格)→確定 3.「選取收件者」→使用現有清單→選右列Excel檔*.xls找到Excel資料檔 □不勾選→確定 4.「插入合併欄位」 5.更新標籤 6.儲存檔案 ======================= Windows 10 Mobile提供外接螢幕即可當做個人PC使用 Windows 10將會推出家庭版、行動版、專業版、企業版、教育版、行動企業版以及物聯網核心版。 1.家庭版(Windows 10 Home) 適用於PC、平板電腦以及二合一設備。 具備主要的Windows 10功能,包含Cortana語音助理(部分市場),微軟Edge瀏覽器、Continuum平板電腦模式、Windows Hello人臉、虹膜、 指紋登錄功能、Xbox One串流媒體遊戲,以及微軟官方應用程式(照片、地圖、郵件、日曆、音樂以及影片)。 2.行動版(Windows 10 Mobile) 針對智慧型手機、小型平板電腦等體積較小的行動觸控螢幕設備。 除擁有家庭版相同的Windows應用程式外,還會預裝觸控版Office。 一部份的全新設備可使用Continuum功能,也就是可以將手機與大型螢幕連接後,把手機當PC來用。 3.專業版(Windows 10 Pro) 提供商務級PC、平板電腦以及二合一設備來使用。 除了家庭版的功能之外,多提供用戶管理設備和應用程式的功能,可保護企業的敏感資料,並支援遠端管理以及雲端技術。 可以提供企業版Windows Update,可讓讓旗下設備更快獲得安全更新,也可降低管理成本。 4.企業版(Windows 10 Enterprise) 企業版在專業版的基礎之上,提供了中大型組織適用的額外功能。 可對抗應用程式、設備、公司機密資訊所需面對的現代化安全威脅。 此版本也提供大量授權功能。可使用企業版Windows Update功能,並提供Long Term Servicing Branch功能,來做為企業部署內部電腦的選項。 5.教育版(Windows 10 Educatino) 教育版的內容是基於企業版,主要提供給學校教職員以及學生來使用,透過大量授權的方式提供服務給使用者。 而學校也可選擇升級Windows 10家庭版或是專業版。 6.行動企業版(Windows 10 Mobile Enterprise) 行動企業版則是針對企業用戶開發的行動版本,提供了大量授權的服務。 也增加了企業管理的功能,可便於控管設備的更新,並盡快獲得最新功能以及安全更新。 7.物聯網核心版(Windows 10 IoT Core) 此版本是針對小型低價設備而生。 微軟認為,例如ATM、POS機、手持終端機以及工業機器人這類更強大的設備,應該使用企業版或是行動企業版。 ======================= HTC2015May14正式在台宣布搭載指紋識別、聯發科Helio X10處理器, 以及5.2吋2K解析度螢幕與Duo Camera雙鏡頭設計的HTC One M9+將於5月15日在台灣地區上市, 建議售價將是新台幣23900元,並且將與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台灣之星、亞太電信攜手合作資費方案。 =======================

基督的同在

基督的同在 經文:腓2:1-11 腓2:1-11 • Php 2:1 所以,在基督裡若有什麼勸勉,愛心有什麼安慰,聖靈有什麼交通,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 • Php 2:2 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 • Php 2:3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 Php 2:4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 Php 2:5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 Php 2:6 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 • Php 2:7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 • Php 2:8 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 Php 2:9 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 • Php 2:10 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 • Php 2:11 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 基督在裡面 • Php 2:1 所以,在基督裡若有什麼勸勉,愛心有什麼安慰,聖靈有什麼交通,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 • Php 2:2 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 • Php 2:3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 Php 2:4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同在 • 合一(一個身體)在愛裡,2人, 10人, … • 超越(自己與經文)(關心別(敵?)人) • 同在(反映榮光)IICor. 3:17-18 – HS, 聖經, 聖徒相交, 交通, 代禱, 敬拜. – 自己短宣:漢口開往成都,經十堰、安康、漢中到成都,全程需要26個小時。 基督在前(榜樣) • Php 2:5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 Php 2:6 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 • Php 2:7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 • Php 2:8 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榜樣 • 虛己(100% empty) • 以至於死(戰勝死) 基督在上 • Php 2:9 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 • Php 2:10 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 • Php 2:11 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 榮耀 • 無不屈膝 • 無不口稱 • 背十字架(Luk. 9:23-24) – 殉道(後藤健二Kenji Goto) – 榮耀(2x150) 後藤健二(左)與湯川遙菜 2 x 150年

2015年4月8日 星期三

陶比奧The Talpiot Tomb古墓

以色列地質學家席姆倫(Arye Shimron)日前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表示1980年發現的「陶比奧之墓」(The Talpiot Tomb)確實存在, 且該骨棺屬於耶穌、他的兒子以及其親屬的,因此認定耶穌不僅有結婚、有子嗣,且肉身復活並沒有發生。 他的研究成果在當地也引起了極大討論。 席姆倫的研究成果又重新挑起了「陶比奧之墓」的爭議,該古墓於1980年被發現,內有10具骨棺, 棺木上刻有瑪利亞、約瑟夫、瑪利、約西、馬太、耶穌-約瑟夫之子; 其中最引發人們爭議的則是刻有「猶大,耶之子」的骨棺。 雖然耶穌、瑪麗亞在當時都是常見的名字,但同一個家庭中擁有新約所描寫的人名組成,其實非常罕見。 席姆倫與紀錄片製作人傑柯波維奇(Simcha Jacobovici)展開合作,仔細檢驗古墓中的骨棺, 就連刻有「詹姆士,約瑟夫之子,耶穌之弟」的「詹姆士骨棺」(The James Ossuary)也不放過, 透過刮除詹姆士骨棺的古銹,與陶比奧古墓的相比對,發現兩者所含有的鎂、鐵與矽皆相同。 席姆倫又進一步表示,陶比奧古棺蓋著非常厚的「黑色石灰土」,推測應該是因為地震,使得大量土壤沖進古墓中, 形成「真空層」讓骨棺不因時間而受損,雖然一開始「陶比奧古墓」被懷疑為假貨,且它的出現也撼動了宗教界, 但經過各方面的比對後,發現它的確是真品、且為耶穌一家所擁有。 以色列科學家證實 陶比奧古墓就是耶穌家的! ====================== 戴繼宗牧師,四代祖先都對華人宣教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及貢獻, 第1代:戴雅各 ( James Taylor, 1749 - 1795 ) 第2代:戴约翰 ( John Taylor, 1778 - 1834 ) 第3代:戴雅各 ( James Taylor, 1807 - 1881 ) 第4代:戴德生 ( James Hudson Taylor, 1832 - 1905 ) 第4代、也是最知名的,正是中國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宣教士。 第5代的戴存仁、戴存義也繼承父志,委身大陸宣教事工, 第6代戴永冕來台創立「高雄聖光神學院」, 第7代戴紹曾為「中華福音神學院」的創辦人。 第8代子孫,我想父母親為我起名『繼宗』,蘊含了很深的期待-承繼祖宗心志,繼續在華人教會中服事神!」戴繼宗說。 第9代子孫,李水車之么女李末子嫁柯呈聯,生兩女,么女柯悅敏嫁戴繼宗:承約,承書,承亞。 馬偕宣教士次女偕以利嫁入柯家,李水車家族和馬偕家族因此輾轉有了姻親關係。

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

中式逾越节

中式逾越节晚宴——菜品是豆腐竹笋汤、蒸鱼和大盘的炸蔬菜蘸芥末酱——过后,16岁的李芃霖从自己坐的主桌座位上举起一杯以色列葡萄酒,沉静而流畅地念出中文版本的希伯来祷文。 席上有大约50名宾客,包括当地的几名政府官员。他们齐声唤出“阿门”,喝下一点点酒,身体自觉地左倾。有些人戳了戳因为不熟悉犹太习俗而忘记倾斜的邻座。 这是一个非典型场景里的非典型一幕:中国人在庆祝犹太人的逾越节,而这个节日纪念的是3000多年前以色列人摆脱埃及的奴役。 这是中部城市开封的一家酒店的宴会厅,因为即将举行婚礼而装饰着紫色的花环。周五晚上,犹太后裔聚集于此参加传统的逾越节晚宴,讲述出埃及的故事。两天后,便是中国人扫墓的节日清明节。按照传统,人们会在此时拜访家人的墓地,寄托哀思。而在这里,犹太后裔的相聚是为了纪念更古老、更遥远的祖先。开封的犹太群体有约千年的历史,近年来出人意料地得以复兴。让这一现象更显突出的是,中国政府似乎报之以宽容的态度,而犹太教并不在政府认可的宗教之列。 开封有八个家族宣称可以将血统追溯到12世纪迁居至这片富饶之地的一小群西班牙系犹太人。那时候,开封是北宋的都城,丝绸之路上繁华的中心城市。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异族通婚、同化和孤立让他们人丁渐稀。开封的犹太会堂遭到水火的反复损毁,19世纪50年代的洪水过后再未重建。上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进一步压制了宗教活动残存的任何痕迹。 近年来,美国和以色列的犹太访客及相关组织来到开封,寻找古代犹太定居者的踪迹、援建了一座小型的犹太社区中心,并资助了当地的15人移民以色列。中国政府对此予以接受的大背景是,以色列与中国正积极寻求更紧密的经济联系,包括在开封。 在周五的逾越节晚宴上牵头祷告的李芃霖表示,他是在利用犹太传统的复兴来更好地理解历史和广阔的当代世界。 他说,研习《摩西五经》让他得以了解开封以外的世界,超越古板的中国教育体系。“我在学校学老师要求的那些东西的时候,就像是关在了一个大房子里,”他说。“但我可以把这些当成一扇小的窗口,去看看外面的生活。” 对他而言,逾越节的故事尤其能与中国人产生共鸣。“我可以用自己知道的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情况,想象那些犹太人逃离埃及法老控制的情景,”他说。 开封犹太人对自己的血统颇为自豪。一些人在研习《摩西五经》并在家门口放置传统的门框经文盒。“我想要女儿在犹太文化下长大,”李芃霖40岁的堂兄李玮说。他在投资当地的建筑项目,喜欢用希伯来语的名字大卫(David)。“我们毕竟是犹太人,所以当然会有这种想法?” 他的女儿今年5岁,和其他三个孩童一起被选中演唱《马尼什坦拿》(Ma Nishtana)。这首歌的大意是询问逾越节的夜晚为何与其他所有的夜晚有所不同。 逾越节宴席上的礼仪用书《哈加达》(Haggadah)的中文版由皈依犹太教的台湾裔美国人叶亦伦(Barnaby Yeh)编写。他工作的地方叫做中华-犹太研究所(Sino-Judaic Institute),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致力于研究中国的犹太群体。叶亦伦自2013年起定居开封。去年12月,他得到了一批17世纪开封宗教文献的微缩胶卷扫描件,尽力将相关的希伯来文翻译成了中文,从而为当地的犹太后裔编撰了一本新的《哈加达》。 “我觉得,让他们有一种自己的祈祷礼仪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他说。 在周五的晚宴中,每张餐桌上都放着盛逾越节菜肴的盘子,里面装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物——用红枣泥替代赫罗塞思(由苹果、坚果等调制的糊状食物——译注),用当地味苦的蔬菜替代象征奴役之苦的苦菜。虽然从以色列经由北京运来了大量逾越节薄饼,但35岁的郭研回想起了以前犹太食物更加匮乏的日子。郭研的希伯来语名字为埃丝特(Esther)。 “过去我们几乎不可能得到薄饼,”她说 。“我们每桌只有一张薄饼,还要10个人分。” 晚宴的部分预算用于邀请邻县兰考县李氏家族的五名成员,兰考县大约有100名犹太后裔,但其中大部分人之前都没有接触过犹太文化。 75岁的农民李发亮(音)是兰考县的一名居民。在长达三个小时的逾越节晚宴期间,他透过厚厚的方框眼镜盯着《哈加达》手册。 “感觉像是在做梦,”他在晚宴结束后表示,听起来他在得知自己与这段历史的联系后感到有些茫然。他带走了一份小册子的复印本,拿给无法参加晚宴的亲属翻看,还有新的无边便帽,他觉得这顶帽子“非常漂亮”。 虽然中国政府对宗教事务严加管控,但逾越节受到了当地官员的支持,他们认为犹太教的复兴会给该市带来财政、文化效益。 “因为只有开封有犹太人,这是一个特例,”参加逾越节晚宴的财务官员王祥轩说。“政府知道这一点,而且非常支持。在这里,犹太教的问题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历史问题。” 王祥轩表示,市政府已经开始就保护、重建犹太遗址进行讨论,包括已经损毁的犹太教堂。 他说,“我们可以将开封变成小以色列,这有利于发展经济。”他还表示,官员们也在考虑重建犹太社区中心和博物馆,那里会有一座犹太教堂,一个图书馆,一个幼儿园和一个犹太快餐店,但菜单仍是一个谜。他说,“我们不知道犹太人吃什么。” 谁来为建设项目买单是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计划进行交涉的开封犹太人表示,他们希望当地政府会负担费用,以鼓励以色列投资。去年,以色列与中国签署大量协议,以加强经济关系。在其中的一个项目里,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和清华大学开展合作,耗资3亿美元(约合18.5亿元人民币)在中国设立一个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以色列还将一个高速铁路项目交给了一家中国公司,另一家中国公司最近获得了在以色列海法运营港口的权利。 40岁的金广忠表示,他认为以色列在开封的投资会促使当地政府建设犹太中心,“因为他们都认为以色列是一个非常好的国家,充满善意,而不是一个老是打仗的国家。”金广忠的女儿在以色列生活。 很多参加逾越节晚宴的人认为,前一天庆祝犹太教节日,第二天过清明节,这并不矛盾。在第二场晚宴,也就是周六晚间在私人住宅举行的逾越节家宴中,46岁的葛慧娟表示,尽管她不是犹太人,而且已经与犹太丈夫离婚,她仍旧觉得女儿应该发掘自己所继承的文化传统的各个方面,这非常重要。 “我们在几年前才知道女儿有犹太血统,”她边说边将戴着的佛像金饰塞到衣服里,因为她注意到金饰引起了注意。“现在,我们当然应该庆祝两种文化的节日。”在一个周日下午,大卫·李(李玮)带着四名外国人来到了祖父母的墓前,那里距离该市半个小时的车程。李氏或列维(Levi)家族的石质墓碑非常简单,周围摆有塑料花,还有之前的拜访者所烧纸钱的灰烬,碑文刻有中文和希伯来语。 一名来自耶路撒冷的说希伯来语的美国人念诵祷文纪念逝者时,李玮投去赞许的目光,这些祷文源于开封的古老手稿。墓碑中间有一个金色的大卫星,两边是他祖父母的黑白照片。 “逾越节和清明节并不冲突,”他说。“都是为了纪念祖先——非常类似,只不过方法不同。”

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

德國哲學家康德

你生活在納粹時期的德國,一位被追殺的猶太人朋友藏匿在你家,這個時候蓋世太保上門來打探他的下落…… 
這個時候你會據實以告嗎?或者,你會為了保護你的朋友而對追殺者撒謊? 相信大部分的人應該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而且也不會覺得有任何罪惡感。但總是有一些奇怪的哲學家愛跟大家唱反調。 德國哲學家康德就認為,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依舊不該說謊。是什麼樣的理由導致他有這種「冷酷」的看法呢? 到底康德有多嚴格? 在倫理學史上,康德是「惡名昭彰」的道德嚴格主義者。

1797年時,康德的道德哲學系統大致上已經完備,所有重要的倫理學著作皆已出版。他的倫理學表現出這樣的特徵: 道德規範的根據,是理性要求的普遍性,我們只能從行為模式能不能被普遍化來推導我們的道德規範,至於行為的任何可能後果都不能成為執行道德行為的動機。如果硬要說道德行為有一個目的,那也只能抽象地說它以理性人格為目的。 因此,康德認為,即便對方是蓋世太保,你也不能對他說謊,因為說謊這個行為,沒辦法擁有「普遍性」的特徵(如果每個人都可以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說謊,那麼也沒有人會相信謊言了),而至於「朋友會遇害」這個後果,則不在道德考量之列。 拜託誰來阻止康德…… 康德的主張明顯違反人性,自然遭到了當時許多哲學家的反對。法國哲學家 Benjamin Constant 認為,所有的義務都該有相對應的權利:如果我有義務做某件事,那麼一定有人是這件事所影響的對象,而這個人,就有權利要求我履行此義務。 因此,Constant 進一步推論:沒有人對會傷害別人的真話具有權利。這麼一來,在上述的情境中既然說真話會造成傷害,追殺者就沒有要求我們說真話的權利,相應地我們也沒有說真話的義務。 善意的謊言錯在哪? Constant 的反駁看起來很符合直覺,但康德不接受,並在1797年寫了文章回應,標題就叫作〈論出於仁慈而說謊的假想權利〉。 在這篇文章中,康德堅持:就算說實話可能會為自己或他人帶來許多壞處,人類依然有誠實的義務。康德強調: 我們甚至不用考慮說謊對追殺者公不公平,一旦我們說了謊,我們就破壞了這個社會互信的基礎,讓一切的承諾都不再生效。 跟康德一開始的說法比起來,其實這種回覆並沒有多說什麼新東西,康德只是在說謊的情境中,重申了普遍性的重要:想想看,在一個大家都可以為了自己的目的而說謊,因而失去語言互信的社會中,蓋世太保殺到你家門前時,也不會再停下來問你,而是會直接殺進你家找人,這時候也不存在說謊的機會了。 有人可能會說:有這麼嚴重嗎?我們只要加一個條件,限制只有在遇到追殺者時才可以說謊,這樣不就能在一般情況下維持社會互信的運作,而緊急情況時又可以避免悲劇發生了嗎?但只要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無法阻止悲劇:在一個大家普遍遵守「可以對追殺者說謊」這項規則的社會裡,身為追殺者的蓋世太保會笨到去相信別人說的話嗎?所以無論如何,說謊是不可能被普遍化的。 為什麼道德行為要有普遍性? 討論至此我們可能會進一步追問,那為什麼普遍性對康德來說這麼重要?其實拿掉「普遍性」這個很學術性的稱呼,我們會發現,事實上這是我們很基礎的一個道德直覺。 若某件事情是道德上允許的,那我們應該也會很自然地同意,大家在同樣條件下都有權利去做這件事。如果我們同意上述的主張,那麼,如果有一類事情的特色是:「如果大家都做了這件事,反而沒有人能達成原本做這件事情的目的」,那這件事情是不是就不應該在道德上被允許呢? 此外我們應該也會進一步同意,若一件事情在道德上被禁止,那這個禁令應該對所有人都有效,否則我們又要根據什麼標準來決定誰能例外、誰又不能呢?其實這就是康德對普遍性的想法。 對康德來說,這個基本的道德直覺背後有個更深層的根據:人的理性。追求普遍性是理性的本性,因而理性的人對道德的看法同樣必須以這個特性為根據。

然而,康德對理性的理解以及他如何解釋理性與道德的關聯已經牽扯過多,在此就不加贅述了。 但回到原來的問題,至少我們就可以理解康德以下的主張: 說謊總是傷了人,儘管不是特定個人,但它傷害了在每個人身上制定道德規範的理性人格。 對康德來說,這比傷害特定的個人還要糟糕,因為它破壞了一個理性的社會應有的秩序。 說真話害死人要負責嗎? 或許我們都可以同意道德要求普遍性,但此時「說真話」畢竟是造成傷害的原因之一,那麼是否說真話的人就活該倒楣不必為此負責呢? 康德認為不用,因為說真話事實上並不是在做一件傷害人的事,它在這個情境中只是引發了一個傷了人的「意外」。 要怎麼理解這句話呢?康德會認為,基於義務我們無從選擇必須說真話,這是我們的本份。但這個本份本來並不以傷害人為目的,是追殺者的存在使它間接地導致傷害。 然而,從我們的立場來看,追殺者的存在甚至就和天災引起的事故一樣都是一種偶然的外在原因,所有外在原因和它造成的結果,都不是我們自己必然可以預測和掌控的,所以我們不必為此負責。況且誰又知道,說了真話我們的朋友就一定會遇害呢? 康德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情境: 我們說了真話,但追殺者進屋搜索時,我們的朋友正好跑掉了,或者此時隔壁的鄰居正好路過和我們一起制伏了歹徒。這些不可預見的事件反而可能帶來好的後果。反之若我們踰越了自己的本份說了謊,我們反而要為它引發的所有後果負責。 例如我們騙追殺者我們的朋友跑到後面的森林裡了,好死不死這個朋友因為太害怕,剛好也偷偷想從後門溜進森林而被撞個正著,這時候我們反而要為這個悲劇負責,因為這是我們做了本來不應做的事所造成的。 因此,康德的所理出結論是:做會引發傷害的行為不等於做了不義之事,我們只應該做好我們的本份,其餘的天有不測風雲,則不是我們所能掌控和應該負責的。 倫理學在幹麻? 分析到這理,大家可能已經可以感受到康德對義務的普遍性、不能有例外的嚴格要求和冷酷。我們可能仍然難以接受康德的想法,甚至就算接受了也難以真正實踐在道德生活中。但這個範例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倫理學的本質。 倫理學不像其它理論哲學是探討「事物實際上有什麼性質?」,而是探討「什麼事情(行為)應該要發生?」。 這個問題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就算對於和某行為相關的事實和線索的判斷都一致,兩個人依然可能對於「是否『應該』做這個行為?」有不同判斷。這使得我們難以藉由進一步觀察這個世界,來判斷某個倫理學理論是否有效。 例如在著名的電車兩難中,只要你願意,你可以一致地擁護任一立場,因為死一個人或死五個人的事實並不能推翻你堅持的目的論原則或義務論原則。反過來,我們應該讓哪些事實發生,正好是這些基本原則所決定的,而並沒有哪個事實可以作為客觀標準來決定原則之間孰真孰假。 

怎樣才是一個好的倫理學理論? 然而,我們在一般的道德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道德直覺,而它們時常互相衝突。因此當我們為了建立一個倫理學理論而提出道德原則,它可能難以和所有的道德直覺相容,這時候為了保持一致,我們就會面臨調整原則,還是拋棄直覺的抉擇。 這時候如果堅持一個原則會迫使我們放棄大部分核心的道德直覺,那麼我們大概會很難選擇接受它。所以在替自己的理論辯護時,倫理學家往往會試圖指出自己的理論符合大部分的或者重要的道德直覺,而對手的理論則與此相矛盾或至少無法像自己作得這麼漂亮,這就是倫理學辯論中最基本的攻防。 在我們的範例中,我們可以看到「道德有普遍性」跟「善意的謊言」都是我們很強的道德直覺。而在沒辦法相容地保留兩者的情況下,康德選擇維持前者(這是基於他認為前者更基本、更重要,而且如果放棄它可能連帶地要放棄更多其他的直覺),並嘗試把說真話帶來的傷害解釋為意外,降低它對我們道德直覺的牴觸感。 這就是建立一個倫理學理論的基本操作方式,而一個理論如果越能夠用一致的原則、不違和地解釋我們的更多的道德直覺,它就會是一個更好的倫理學理論。

各耳板colban

利未記一章二節說,『你要告訴以色列人,對他們說,你們若有人獻供物給耶和華,就要從牛群或羊群中,帶牲口來作供物。』 
『帶』這個動詞,也可譯為『呈獻』或『供獻、』 
『供物』的原文是『各耳板,』意禮物或贈品。 
 這裏『呈獻』和『禮物』二辭,原文是同字根。所以,供物乃是給神的禮物。 
以色列人要在美地上勞苦,然後將他們所享受並鑑賞的美地出產,獻給神作禮物。 這供物不是犧牲,乃是鑑賞基督的人所獻給神的禮物。

2015年4月5日 星期日

後藤健二(1967-2015)Kenji Goto

即便如此,神仍幫助我 期數: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航向月刊2015/03 作者:Christian Today (譯/林婷) 後藤健二專訪 後藤健二Kenji Goto(ごとう けんじ)生於1967,為日本著名自由記者、紀錄片製作人、作家。 長年在阿富汗、車臣與敘利亞等區進行戰地報導,為弱勢與危困者發聲,貫徹基督徒與人道主義者的精神。 去年10 月,後藤前往敘利亞,試圖解救被敘利亞自由軍脅持的日本友人湯川遙菜,Yukawa Haruna。 今年1 月20 日,伊斯蘭國(ISIS) 在網路上公布一段影片,要求日本政府在72 小時內交付2 億美元的贖金,否則將處決後藤。 1 月31 日深夜,伊斯蘭國發佈將後藤斬首的影片,震驚全球。 《Christian Today》於2014 年5 月對他的專訪,由台灣派駐日本的宣教士林婷翻譯。 ──編按 敘利亞至今仍在激烈的戰亂!自四年前敘利亞爆發內戰以來,有一個日本記者持續到當地採訪報導。 他是日本基督教團田園調布教會Denenchofu Church的會友,名叫後藤健二。 貼近痛苦人的人們 後藤曾在影像製作公司工作,於1996年創立獨立媒體「Independent press」。 之後,他走訪世界受戰亂、貧窮、愛滋等問題蹂躪的地區,並將當地的慘況,透過NHK新聞、朝日新聞、TBS報導出來。 最近幾年,他更多次前往敘利亞採訪報導。 我們在他於2014年5月27日出發到敘利亞的前一天採訪他。 他滿臉笑容地對我們說:「明天我就要到敘利亞了!」聽起來就像是要出國旅遊似的。 而他此次前往敘利亞的主要目的,是為採訪6月3日的敘利亞總統大選。 他說:「在人心惶惶不安的當頭,正可以找出向日本人傳達的訊息。」 「我所採訪的地方, 都是一些常人無法忍受, 但仍有人生活在當中, 並繼續在其中討生活的地方。 所以, 我希望我可以貼近那些在痛苦困難中的人們, 貼近他們的生活與心靈。 相信一定可以帶給他們一些信息, 並將他們的景況向世界發聲, 也許可以因此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若真能做到,那我的工作也才談得上『成功』。」 要求日本政府在72 小時內交付2 億美元的贖金,否則將處決後藤。 常常與「死亡」為伴 問起上帝對他生命的帶領, 他是如何相信耶穌、得救的呢? 後藤說:「在某冬天的聖誕崇拜,我原本只想去參加『一個活動』,但到了教會,卻感受到在這世上有著一股莫名偉大的力量, 讓我開始為自己心中長久以來的驕傲與傲慢而深深痛悔。這是在90年代初的事了。」 身為國際性的新聞工作者, 他常常與「死亡」為伴,但他並非沒有恐懼或不安。 他幾乎都是一個人搭機前往戰亂之地,到達後才臨時與當地翻譯或司機組成一個採訪小組。 從日本單獨一人前往危險地帶, 如果就死在當地… 「我想過, 如果在採訪地失去生命,在沒有人知道的情況死去, 的確是一件淒涼的事。 但是, 如果有天父, 天國的主耶穌來迎接我, 就不會感到孤單了吧! 就因為這個原因,多多少少有點消極哀傷的想法, 我決定受洗了。」後藤說。 然而,這想法,被當時的牧師狠狠地訓了一頓:「我們所相信的上帝,不是只在我們快要死的時候才存在的。」 之後,後藤便每天為可以活著而感謝神,感謝神的看顧與保守,為現在還活著而感謝神。 天父絕不丟棄我 曾有一次, 後藤單獨到軍事衝突不斷的車臣共和國。 當時,他還是個菜鳥,沒有多少採訪經驗。 當他搭上往車臣的飛機,坐在隔壁的剛好是從西班牙來的記者團。 當時他根本不知道下了飛機,要到哪裡住宿、找誰翻譯…。 在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這些從西班牙來的記者們,卻都一一幫了這位第一次見面的日本年輕記者,幫他做了種種安排。 「我深深地感受到冥冥之中有個偉大的力量在引導著我。 如果沒有遇見他們,那一次不僅是無法做好車臣的採訪報導, 說不定還無法活著回來。當時,我就深切地感受到上帝在保守著我。」 在敘利亞或其他戰亂地區採訪時,常常必須做出艱難的選擇。 例如,走哪一條路可以安全平安地達成任務?每一個都是「生死」的抉擇。 在這種情況下,常出現在後藤腦海的經文是「不可試探主你的神」(馬太四:7)。 在不得不做選擇的時候,他常會自問:「我是在試探神嗎?」他總在禱告後,才做出決定。 他說:「我相信天父上帝,絕不會丟棄我!」 神是幫助扶持我命的 採訪最後, 後藤拿出他的小聖經, 是他每次出外採訪時,隨身攜帶的聖經。 他說:「這是1 0 幾年前, 教會牧師送的。」 他找出一段對他很重要的經文: 「神是幫助我的, 是扶持我命的。」(詩篇54:4) 「這段經文已深深烙印在我心裡。我的工作大多在很悲慘的環境,也常面臨生死交關的時刻。 但我相信上帝一定會幫助我,雖然我不知道祂會用什麼方式幫我!」在後藤和藹的笑容中深藏著堅強深厚的信心。 他那種全然交託的信靠, 以及因著信靠所帶出的力量,支持著他起身前行的身影,這正是一個基督徒堅毅的愛。 貼近人心的後藤從敘利亞傳來的信息,盼望我們可以用禱告和心來傾聽。 與受ISIS 逼迫者分享上帝之愛 2014 年6 月, 伊斯蘭國(ISIS) 攻佔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首府、有兩百萬人的摩蘇爾市。 估計超過50 萬人逃難到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斯坦自治區。 這些人倉皇逃離,很多人露宿街頭,無力地乞求著水和食物。 幸運一點的,可以住到帳篷營區,但營區環境極其惡劣,甚至連毛毯都沒有。 去年10 月起,福音協進會透過基督徒互援會(Christian Aid) 所支持的當地本土宣教團隊,開始關心伊拉克難民的需要。 當地宣教團隊說:「我們發放大量衣物、食物,甚至隨床墊發出8 萬本聖經與福音小冊,並設立流動醫療診所。 隨著人們對真愛的渴望,帳蓬教堂數量也迅速倍增中。 患難、逼迫、孤單、無助,讓許多穆斯林轉而接受基督,讓許多原本是基督徒的人更加信靠基督。 現在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這些人是否會接受基督,而是如何牧養大量信主的人。 穆斯林的世界觀充滿恐懼,而上帝藉主耶穌救贖世人的信息,給了他們很大的盼望。」 福音協進會與救助協會「1919 食物銀行」,過去三個月來總計已匯出5 萬美金,支持伊拉克北部的難民。 然而難民持續增多,物資與聖經需求激增,懇請有負擔的教會或弟兄姊妹持續奉獻代禱,奉獻時請指定:「伊拉克」。 ================================= 後藤是虔誠的基督徒。 他於1997年受洗為基督徒。後藤每次出外採訪,都會帶著牧師十10多年前送給他的聖經, 他曾經表示,自己能活在這個時代相當感恩,並說如果命喪異鄉會很寂寞; 然而,知道天父、耶穌基督會來迎接我,所以並不寂寞。 ================================= 給成長伙伴的一封信 期數:2015/03 作者:夏忠堅牧師 日本記者後藤健二(Kenji Goto) 被「伊斯蘭國」(IS)斬首數日後,網路上瘋傳一篇他4 年前一則在推特的短文。 他在當中寫道:「 閉上眼睛,保持耐心。 要是生氣、或是大叫,那就完了。這就跟祈禱差不多。 憎恨並非人的工作,審判是屬於上帝的範疇。 教會我這點的,是我的阿拉伯弟兄們 !」 健二47 歲,育有三個孩子,是一名人道主義者。 他的報導聚焦在被戰爭侵擾的國度,尤其關心非洲和中東地區難民的生活,以孩子的眼光來看殘酷的戰爭。 去年10 月,他前往敘利亞,試圖解救他的朋友,即另一名日本人質湯川遙菜。 但之後被伊斯蘭國綁架,於今年1 月底被斬首。 去敘利亞之前,他拍攝了一段影片。 片中他說:「那裏很危險,所以即便有什麼事情發生,我也不會怪罪敘利亞人。無論發生什麼,我都自己負責。當然,我會活著回來的…。」他說。 但健二終究沒有回來,他成了殉道者! 這個基督徒,不管到哪裡,總是隨身攜帶一本小聖經。 他曾分享:「神是幫助我的,是扶持我命的」(詩篇54:4) 「這段聖經,已烙印在我心裡,我的工作大多在很悲慘的現場,也常有生命危險的時候,但我相信上帝一定會幫助我,雖然我不知道祂會用什麼方式幫我。」 一位網友在「I Am Kenji」的推特上分享: 親愛的朋友, 你每天都能成為Kenji,你可以幫助他人,你可以替弱小者發聲, 你可以站出來反對不公義的事,你可以活著用愛超越仇恨。 健二依舊繼續著他的旅程,而我們要幫助他在這個世界上完成。 記住Kenji,活出他留下的精神, 你就是Kenji,我們都是Kenji,我就是Kenji。 是的,願我們都成為Kenji ! 幫助他人、反對不公義的事、用愛超越仇恨。 還有,為在中東地區,特別是在伊拉克北邊伊斯蘭國佔領區與難民營中服事的本土宣教士禱告。 或透過本會普世宣教中心,以奉獻支持他們的事工。 謝謝夥伴多年來以奉獻支持福音協進會的各樣事工。 每週五早晨,全體同工仍在禱告會中為伙伴們代禱,歡迎您來電,提出代禱需求(02-8660-9995#114)。

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

景教

唐朝的景教(Nestorianism) 背景:   聶斯脫略(Nestorius)西元第五世紀的一位教父。他的神學思想,強調基督人性的完整。認為基督的人性不因祂同時是神,便有所虧損。他堅持耶穌具完全的神性與完全的人性。然而他無法解決神性、人性如何結合於同一體,而不混淆的問題。 另外,他對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有獨到的看法。他反對當時流行馬利亞是「上帝之母」的說法,他認為她只是個凡人。後來於以弗所大公會議上他被裁決為異端,竟被革除教籍,流放而死。(註:他的神學思想,今日卻是教會正統!)因此他的廣大支持者,便被迫離開大公教會往東發展,在波斯(今伊朗)帝國奠下基礎。而後從波斯又傳入中國,就是景教。 傳入中國重要記事: 一、唐太宗貞觀九年(西元635年):波斯一位傳教士阿羅本來到長安,太宗派宰相房玄齡到長安西郊隆重接待阿羅本。 二、唐太宗貞觀十二年: 協助其翻譯聖經,造禮拜堂於義寧坊。 三、唐高宗時: 封大主教為『鎮國大法王』當時 Nestorium被稱為『波斯經教』,禮拜堂被稱為『波斯寺』, 傳教士被稱為『波斯僧』。但西元七世紀以後波斯(今伊朗)被阿 拉伯世界所征服,全國 改信伊斯蘭教(回教)。所以在中國的傳教士於唐玄宗天寶四年更改教名為『大秦教』、『景教』。 此階段(太宗、高宗)景教在中國傳播達,受朝廷禮遇。 四、武則天聖曆元年(西元693年): 佛教徒侶於洛陽攻擊景教,賴傳教士阿羅憾建『大周頌德天樞』, 取悅武氏,景教才逃過迫害。(武氏自幼受佛教影響,對道教、景教,自較歧視。) 五、睿宗先天元年(西元712年): 長安道教人士譏謗景教,賴傳教士及烈,『廣造奇器巧異』,進呈 玄宗,為所悅納,景教得『傾而復正』。 六、德宗建中二年(西元781年): 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之建立,是為景教最盛期。 七、武宗會昌五年(西元 845年): 聽信道教鼓動,以整頓國計之名打擊佛教,令僧尼還俗,連帶波及景教受禁,是為『會昌滅法』。   至此之後遣返外籍景教徒回西,中國信徒禁信景教,景教元氣大傷。之後黃巢之亂、唐朝滅亡,景教在中國幾乎消失。但有些中國信徒則匿於道教,潛匿於地下活動,北方胡人則還有一些信奉者。   然藏於道教內影響終不可滅,如呂祖(呂洞賓)一派之道教,所傳『救劫證道經咒』雜有景教讚美詩歌,及其例證。 考證文獻: 1. 日本佐伯好郎教授對景教研究特多。『景教之研究』、『中國之景教遺物』、『中國之景教文獻其及遺跡』 2. 二、中國張亮丞教授『中西交通史料彙編』 3. 馮承鈞『景教碑考』 4. 中央歷史語言研究所所藏中外雜誌、敦煌石室發現景教文獻....。 考古遺物: 1.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2. 於包頭所發現景教銅十字架牌九百餘枚 3. 有關中國的唐、元史乘 ●呂洞賓與基督教─萬仞山   民國53年2.23 剪報於『天天日報』的『天天評論』版 一、呂洞賓生於基督教流行的唐代   唐太宗贊助景教,於貞觀十二年七月下詔:(見唐會要卷之49節) 『道無常名,聖無常體,隨方設教,密濟群生。 大秦國大德阿買本,遠將經像,來獻上京。 詳其教旨,玄妙無為。觀其元宗,生成立要。 詞無繁說,理有忘筌。濟物利人,宜行天下。』當時教務興旺、『法流十道,寺滿百城』 二、唐代耶、佛、道三教之接觸   呂洞賓又名呂嚴,道教八大仙之一。西元755年生。玄宗天寶十四年, 二試進士不第,絕意仕途,隱於終南山,以嚴為家,自號洞賓。   據道教書籍『神仙寶鑑』描述:基督教侵入中土、遠溯漢武帝時,西夷侵擾中國。並其卷九26至28頁有詳素耶穌誕生、工作、釘死、復活、升天。 唐貞元二至四年佛教邀請基督教傳教士景淨,進行翻譯佛經的工作。唐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七記載,北天竺人般若氏主持佛經翻譯,不過因為傳教士不太懂中文、梵文,佛門高僧不太懂胡語(波斯文)最後佛教徒還是上奏皇帝,說明此次合作翻譯佛經景教傳教士實無助益,而且最好分開,以免宗教思想混亂。 ============================== 现代中文译文 奇妙真道,亘古不变,真实无声,在万有之先,无始无终,眼所不能见,自在永在。 创造宇宙万物,至高至圣,三位一体,奇妙永恒的独一真神。 判十字以定四极,赐圣灵以生二气; 开天劈地,地不再空虚混钝; 日月运行,昼夜肇始;万物匠成,始造人类先祖; 赐予上帝本来良善和熙之形象,令人管理天地万物; 性情宽厚谦卑,单纯朴素。撒旦魔鬼的诱惑,败坏了原初完美纯洁的本性; 恶性渐长,善性渐微,自结365种罗网,纷然沓至; 误以偶像为源头,或将原初旨意化为乌有,或藉祈祷祭拜以求福祉,或假冒为善自傲于人。 营营役役,思虑愁烦,茫然无得,徒劳无功; 久久迷途在愚昧之中,找寻不到原初路径。 因此,三一真神派遣光明荣耀的圣子救主弥撒亚,降卑为人,来到人间。 神差遣天使报佳音,宣告童女玛丽亚怀孕生子于大秦(叙利亚)。 明星告祥,波斯博士见星象带着礼物来朝拜圣子。 二十四位圣者所著齐家治国之伟大古老的律法(旧约)因此而成全。 祂建立三一真神之新教,圣灵默默指引;因信而称义; 祂设定八方境界,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祂开启真理之门,引人出死入生。 祂将日光照耀黑夜,摧毁魔鬼的罪恶; 乘坐慈悲之舟登临明亮殿宇;受圣灵恩膏,日清月朗,回归真我。 留下二十四卷圣书(新约),阐明原初之智慧,开启灵魂之眼睛。行施洗之礼,洗涤浮华,洁净罪恶。以十字架为印记,万民归一。鼓瑟敬拜,恩惠之音远扬;朝东而行,奔走生命荣美之路。信徒留须以表明外在作为,理发以象征内在平静,不蓄奴卑,不分贵贱,不聚货财,有福同享,禁食警醒,洁身自好,一天七次礼赞,七日一次祭奠,洗涤心灵,回归圣洁。 永恒真理之道,奇妙而难以命名。其功用昭彰,勉强称之为景教。道不圣不能彰显,圣无道不能弘扬。圣道契合,天下文明。 唐代开国皇帝太宗年间,贤明的圣人大秦国主教阿罗本,从叙利亚来到中土。驾青云,载真经,乘风破浪,不畏艰险,于公元635年(贞观9年),抵达长安。太宗皇帝派遣宰相房公玄龄,带宫内臣仆到西郊欢迎,迎入朝廷。邀请至皇帝藏书室,翻译经典,皇帝在禁宫内亲自问道。深感此道之正义和真实,皇帝下令传授与民。 贞观十二年七月,皇帝诏令约:“圣道没有恒定不变的名字,圣人没有始终如一的身体。教化随地域而设,为使众生得益裨。德高望重的叙利亚主教阿罗本,携带经文和圣像,远道而来,靖献于京城。详其教旨,玄妙自然,观其元宗,源于真理。言辞清晰,道理隽永。济物利人,宜行天下。”于是,命令在京城义宁坊建造大秦寺(教堂)一所,由二十一位僧人管理。周朝衰败,老子去了西方,唐朝兴起,基督的教导来到了东方。 太宗命画皇帝肖像一幅,悬挂于寺庙之壁,天姿泛彩,满室生辉。圣光带着祥和的气象,永远的光芒照亮了殿宇。 根据西域图记和汉魏史策,大秦国南统珊瑚之海,北极众宝之山,西望仙境花令,东接长风若水。出产火棉布,返魂香,明月珠,夜光壁,夜不闭户,人民康乐。律法非光明不能通行,君主非贤明不能坚立。疆土广阔,文风昌明。 高宗皇帝继位,仰慕真道。于诸君建立景教寺,立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大道畅通行于民间,国安民富。景教寺遍布各城,家庭殷实而幸福。 圣历年(公元699年),佛教得势,佛教言语在东边盛行。先天末(公元713年),卑鄙之徒在西边讥笑诽谤。景教主持罗含,主教及烈,以及各城尊敬的高僧(教士)舍弃俗世的追求,同心合一,极力维护天道。玄宗皇帝名令宁国等五位郡主,亲临吉祥的景教寺庙,建立敬拜之所。他重修了倾倒的法梁,重竖了废弃的道石。 天宝初年(公元742年),玄宗至道皇帝令大将军高力士送五皇画像,安置于寺内。并赐绢百匹,以示庆祝。龙须虽远,弓剑可攀,日角舒光,天颜咫尺。公元744年,大秦国僧侣洁和,望着这颗感化人心的星星(中国),监察如同日头发光的皇帝,来朝廷拜访。皇帝差罗含、普论等一行七人,在兴庆宫,与洁和主教做礼拜。于是,皇帝在教堂题字立碑。其光彩如翡翠霞光,其智慧如宏空光芒。美丽的馈赠高过南山,丰富的恩泽深于东海。大道包容万象,可行的均可命名。圣人无所不能,所作的便可述说。 肃宗文明皇帝在灵武等无郡重建景教寺,美善的福分临到国土,帝业建立,普天庆贺。代宗文武皇帝大力推广遵行圣道,崇尚自然无为。圣诞之日,赐天香以宣告成功,发粮食以荣耀圣道。圣人活出圣道之美善,故圣道得以广传。 我们圣人般的文武皇帝设立了朝廷八个分部,以分幽暗与贤明。他分辟了九个类别,更新教义。阐明玄理,无愧于心。圣道宽广,专静而恕,救赎苦难,赐福大众。圣道扎根,渐渐推广。若能使风调雨顺,天下宁静,人顺道理,物体洁净,生活安宁,死者安乐,沟通融洽,情发自诚,此乃景教之功用啊。 大恩人伊斯僧,北方节度副使(Associated Secondary Military Commissioner for the Northern Region)、试殿中监(Examination-Palace Overseer),身着御赐金紫袈裟,性情温和,虔诚躬行。他从王含之城(Rajagriha)来到中国,睿智博学,多才多艺。先效力于宫廷,后在疆场扬名。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子仪,起先在北领兵,后随肃宗皇帝旅行。他虽为皇家内侍,路途中与他人等同。为肃宗之手足,军中之耳目。乐施善助。将御赐之珠宝以及黄金地毯献上。不仅修缮旧堂,而且建设新堂。修饰殿堂,使廊宇辉煌。在行为中彰显躬行真道,依仁施利。每年召集各寺僧侣,灵修侍奉五十天,寒冷有衣穿,生病的得医治,死者得以安葬。最虔诚的佛教僧侣之中,如此美善闻所未闻。身穿白衣的景教信徒,见如此信德,愿刻碑立传,以纪念弘扬他们的德行。 颂 无始无终,亘古永恒的真神,无声无息,无形无像, 拥有教化和完善的权柄和能力,创造了万物天地, 三一真神派遣圣子,降临人间,施行无边的拯救。 太阳升起,黑暗消失,见证真神的奥秘。 太宗皇帝,荣耀辉煌,继承前帝之道, 平定乱象,天地乾坤扩大, 光明的景教传唐朝, 翻译经典,建立教堂,生死有渡, 百福皆作,万邦康乐。 高宗继位,修筑圣殿, 和谐宽敞明亮的宫殿遍满中土。 真道宣明,封官正法,井然有条。 人民康乐,天下太平。 玄宗登临皇位,克己躬行,灵修正道, 御榜扬辉,天书蔚映, 皇图璀璨,全国崇敬, 百业兴旺,安居乐业。 肃宗继位,治理国土带着天威, 如日头般明亮舒展,和祥之风吹遍全地, 皇室归于安乐,肃杀之风永远凋谢。 骚动叛乱止息,皇朝坚立。 代宗孝顺公义,德合天地。 开明慷慨,国富民强, 赏赐恩德,仁爱好施, 如日辉煌,如月璀璨。 建宗统极之时,韦修明德, 武力平息四海,文章万域清明, 观测人心,镜观万物, 光照全地,百蛮景仰。 真道何等宽广!人之回应何等渺小! 三一真神难以命名! 主的作为是应当称颂的。 于是,建立丰碑,歌颂那自在永在的上帝。 建于大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元月第七日,主日。 建立时,法主僧宁恕主管东方景教众圣徒 朝议朗前行太司土参军吕秀岩书 景教碑文原文 粤若。常然真寂。先先而无元。窅然灵虚。后后而妙有。总玄枢而造化。妙众圣以元尊者。其唯我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欤。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风而生二气。暗空易而天地开。日月运而昼夜作。匠成万物然立初人。别赐良和令镇化海。浑元之性虚而不盈。素荡之心本无希嗜。泪乎娑殚施妄。钾饰纯精。间平大于此是之中。隙冥同于彼非之内。是以三百六十五种。肩随结辙。竞织法罗。或指物以托宗。或空有以沦二。或祷祀以邀福。或伐善以矫人。智虑营营。恩情役役。茫然无得。煎迫转烧。积昧亡途久迷休复。于是我三一分身景尊弥施诃。戢隐真威。同人出代。神天宣庆。室女诞圣。于大秦景宿告祥。波斯睹耀以来贡。圆甘四圣有说之旧法。理家国于大酞。设三一净风无言之新教。陶良用于正信。制八镜之度。炼尘成真。启三常之门。开生灭死。悬景日以破暗府,魔妄于是乎悉摧。棹慈航以登明宫。含灵于是乎既济。能事斯毕。亭午升真。经留二十七部。张元化以发灵关。法浴水风。涤浮华而洁虚白。印持十字。融四照以合无拘。击木震仁惠之音。东礼趣生荣之路。存须所以有外行。削顶所以无内情。不畜臧获。均贵贱于人。不聚货财示罄遗于我。斋以伏识而成。戒以静慎为固。七时礼赞。大庇存亡。七日一荐。洗心反素。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惟道非圣不弘。圣非道不大。道圣符契。天下文明。太宗文皇帝。光华启运。明圣临人。大秦国有上德。日阿罗本。占青云而载真经。望风律以驰艰险。贞观九祀至于长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龄总仗西郊宾迎入内。翻经书殿。问道禁闱。深知正真。特令传授。贞观十有二年秋七月。诏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大秦国大德阿罗本。远将经象来献上京。详其教旨。玄妙无为。观其元宗。生成立要。词无繁说。理有忘筌。济物利人,宜行天下。”所司即于京义宁坊造大秦寺。一所度僧廿一人。宗周德丧。青驾西升。巨唐道光。景风东扇。旋令有司将帝写真转模寺壁。天姿泛彩。英朗景门。圣迹腾祥。永辉法界。案西域图记及汉魏史策。大秦国南统珊瑚之海。北极众宝之山。西望仙境花林。东接长风弱水。其土出火浣布。返魂香,明月珠,夜光壁。俗无寇盗。人有乐康。法非景不行。主非德不立。土宇广阔。文物昌明。高宗大帝。克恭缵祖。润色真宗。而于诸州各置景寺,仍崇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法流十道。国富元休。寺满百城。家殷景福。圣历年。释子用壮。腾口于东周。先天末,下士大笑。讪谤于西镐。有若僧首罗含,大德及烈,并金方贵绪,物外高僧。共振玄纲。俱维绝纽。玄宗至道皇帝。令宁国等五王亲临福寺建立坛场。法栋暂桡而更崇。道石时倾而复正。天宝初。令大将军高力士送五圣写真寺内安置。赐绢百匹。奉庆睿图。龙髯虽远。弓剑可攀。日角舒光。天颜咫尺。三载,大秦国有僧佶和。瞻星向化,望日朝尊。沼僧罗含僧普论等一七人。与大德佶和。于兴庆官修功德。于是天题寺榜。额载龙书。宝装璀翠。灼烁丹霞。睿扎宏空,腾凌激日。宠赉比南山峻极。沛泽与东海齐深。道无不可。所可可名。圣无不作。所作可述。肃宗文明皇帝。于灵武等五郡。重立景寺。元善资而福祚开。大庆临而皇业建。代宗文武皇帝。恢张圣运。从事无为。每于降诞之辰。锡天香以告成功。颁御馔以光景众。且干以美利故能广生。圣以体元故能亭毒。我建中圣神文武皇帝。披八政以默陡幽明。阐九畴以惟新景命。化通玄理。祝无愧心。至于方大而虚。专静而恕。广慈救众苦。善贷被群生者。我修行之大猷。汲引之阶渐也。若使风雨时。天下静。人能理。物能清。存能昌。殁能乐。念生响应。情发自诚者。我景力能事之功用也。大施主金紫光禄大夫。同朔方节度副使。试殿中监。锡紫袈裟僧伊斯。和而好惠。闻道勤行。远自王舍之城。聿来中夏。术高三代。艺博十全。始效节于丹庭。乃荣名于王帐。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公子仪。初恐戎于朔方也。肃宗俾之从迈。虽见亲于卧内。不自异于行间。为公爪牙。作军耳目。能散禄赐。不积于家。献临思之颇黎。布辞憩之金罽。或仍其旧寺。或重广法堂。崇饰廊宇。如翚斯飞。更效景门。依仁施利。每岁集四寺僧徒。虔事精供。备诸五旬。喂者来而饭之。寒者来而衣之。病者疗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清布达娑。未闻斯美。自衣景士。今见其人。愿刻洪碑。以扬休烈。 ==================== 粵若常然真寂,先先而無元,窅然靈虗,後後而妙有。惣玄摳而造化,妙衆聖以元尊者,其唯 我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羅訶歟?判十字以㝎四方,皷元風而生二氣。暗空易而天地開,日月運而晝夜作。匠成厏物,然立初人。別賜良和,令鎮化海。渾元之性,虗而不盈。素蕩之心,夲無希嗜。洎乎娑殫施妄,鈿飾純精。閒平大扵此是之中,隟冥同於彼非之內。是以三百六十五種,肩随結轍。𥪰織法羅,或𢫾物以託宗,或空有以淪二,或禱祀以邀福,或伐善以矯人。智慮營營,恩情役役。茫然無得,煎迫轉燒,積昧亡途,久迷休復。於是 我三一分身㬌尊弥施訶戢隱真威,同人出代。神天宣慶,室女誕聖於大秦。㬌宿告祥,波斯覩耀以来貢,圓卄四聖有說之舊法,理家國扵大猷。設 三一浄風無言之新教,陶良用於正信。制八境之度,鍊塵成真。啟三常之門,開生滅死。懸㬌日以破暗府,魔妄於是乎悉摧。棹慈航以登明宮,含靈扵是乎既濟。能事斯畢,亭午昇真。經留廿七部,張元化以發靈開。法浴水風,滌浮華而潔虗白。印持十字,融四照以合無抅。擊木震仁惠之音,東礼趣生榮之路。存鬚所以有外行,削頂所以無內情。不畜臧獲,均貴賤於人。不聚貨財,示罄遺於我。齋以伏識而成,戒以靜慎為固。七時礼讚,大庇存亡。七日一薦,洗心反素。真常之道,妙而難名,㓛用昭彰,強稱㬌教。惟道非聖不弘,聖非道不大。道聖符契,天下文明。 太宗文皇帝,光華啓運,明聖臨人,大秦國有上德曰阿羅末,占青雲而載真經,望風律以馳艱險。貞觀九祀,至扵長安。 帝使宰臣房公玄齡,惣仗西郊,賔迎入內。翻𦀰書殿,問道禁闈。深知正真,特令傳授。貞觀十有二年秋七月,詔曰︰「道無常名,聖無常體,随方設教,密濟群生。大秦國大德阿羅夲,逺将𦀰像,来獻上亰,詳其教旨,玄妙無為,觀其元宗,生成立要。詞無繁說,理有忘筌,濟物利人,宜行天下。所司即於亰義寧坊造大秦寺一所,度僧廿一人。宗周德喪,青駕西昇。巨唐道光,㬌風東扇。旋令有司將 帝寫真轉摸寺壁。天姿汎彩,英朗㬌門。聖迹騰祥,永輝法界。案《西域圖記》及漢魏史策︰大秦國,南統珊瑚之海,北極衆寶之山;西望仙境花林,東接長風弱水;其土出火𦀸布、返䰟香、明月珠、夜光璧;俗無寇盜,人有樂康。法非㬌不行,主非德不立。土宇廣濶,文物昌明。 髙宗大帝,克恭纘祖,潤色真宗;而扵諸州各置㬌寺,仍崇阿羅夲為鎮國大法主。法流十道,國冨元休;寺滿百城,家殷㬌福。聖曆年,釋子用壯,騰口於東周。先天末,下士大笑,訕謗於西鎬。有若僧首羅含,大德及烈,並金方貴緒,物外髙僧,共振玄網,俱維絶紐。 玄宗至道皇帝,令寧國等五王,親臨福宇,建立壇場。法棟暫橈而更崇,道石時傾而復正。天寶初,令大将軍髙力士,送 五聖寫真,寺內安置;賜絹百疋,奉慶睿圖。龍髯雖逺,弓劒可攀;日角舒光,天顏咫尺。三載,大秦國有僧佶和,瞻星向化,望日朝尊。詔僧羅含、僧普論等一七人,與大德佶和,於興慶宮修㓛德。於是天題寺牓,額戴龍書;寶裝璀翠,灼爍丹霞;睿扎宏空,騰淩激日。寵賚比南山峻極,沛澤與東海齊深。道無不可,所可可名;聖無不作,所作可述。 肅宗文明皇帝,於靈武等五郡,重立㬌寺。元善資而福祚開,大慶臨而皇業建。 代宗文武皇帝,恢張聖運,從事無為。每於降誕之辰,錫天香以告成㓛,頒御饌以光㬌衆。且𠃵以美利,故能廣生。聖以體元,故能亭毒。 我建中聖神文武皇帝,披八政以黜陟幽明,闡九疇以惟新㬌命。化通玄理,祝無愧心。至扵方大而虗,專靜而恕,廣慈救衆苦,善貸被羣生者,我修行之大猷,汲引之階漸也。若使風雨時,天下靜,人能理,物能清,存能昌,歿能樂,念生響應,情發目誠者,我㬌力能事之㓛用也。大施主金紫光祿大夫、同朔方節度副使、試殿中監、賜紫袈裟僧伊斯,和而好惠,聞道勤行。逺自王舍之城,聿来中夏,術髙三代,藝博十全。始効節於丹庭,乃策名於王帳。中書令汾陽郡王郭公子儀,初惣戎於朔方也, 肅宗俾之從邁。雖見親於卧內,不自異於行間。為公爪牙,作軍耳目。能散祿賜,不積於家。獻臨恩之頗黎,布辞憩之金罽。或仍其舊寺,或重廣法堂。崇飾廊宇,如翬斯飛。更効㬌門,依仁施利,每嵗集四寺僧徒,虔事精供,俻諸五旬。餧者来而飰之,寒者来而衣之,病者療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清節達娑,未聞斯美。白衣㬌士,今見其人。願刻洪碑,以揚休烈。 ==================== 詞曰︰ 真主元元,湛寂常然。㩲輿匠化,起地立天。分身出代,救度無邊。日昇暗滅,咸證真玄。赫赫文皇,道冠前王;乗時撥乱,𠃵廓坤張。明明㬌教,言歸我唐。翻經建寺,存歿舟航;百福偕作,萬邦之康。 髙宗纂祖,更築精宇,和宮敞朗,遍滿中土。真道宣明,式封法主;人有樂康,物無灾苦。玄宗啓聖,克修真正;御牓揚輝,天書蔚映。皇圖璀璨,率土髙敬;庶績咸熙,人賴其慶。 肅宗来復,天威引駕;聖日舒晶,祥風掃夜。祚歸皇室,祆氛永謝;止沸㝎塵,造我區夏。 代宗孝義,德合天地;開貸生成,物資美利。香以報㓛,仁以作施;暘谷来威,月窟畢萃。 建中統極,聿修明德;武肅四溟,文清萬域。燭臨人隱,鏡觀物色;六合昭蘇,百蠻取則。道惟廣兮應惟宻,強名言兮演三一;主能作兮臣能述,建豊碑兮頌元吉。 大唐建中二年嵗在作噩太蔟月七日大耀森文日建立, 時法主僧寧恕知東方之㬌衆也。 朝議郎前行台州司士參軍呂秀巖書   助撿挍試太常卿賜紫袈裟寺主僧業利 撿挍建立碑僧行通 ==================== 僧靈寶 左面第一行 大德曜輪 僧日進 僧遙越 僧廣德 僧和吉 僧惠明 僧寶達 僧拂林 僧福壽 ========= 左面第二行 僧崇敬 僧延和 僧惠通 ========== 左面第三行 僧乾祐 僧元一 僧敬德 僧利見 僧玄真 僧仁惠 僧曜源 僧昭德 僧文明 僧文貞 僧居信 僧來威 =========== 左面第四行 僧敬真 僧還淳 僧靈壽 僧靈德 僧英德 僧沖和 僧凝虛 僧普濟 僧聞順 僧光濟 僧守一 後一千七十九年咸豐己未武林韓泰崋来觀,幸字畫完整,重造碑亭覆焉。惜故友吳子苾方伯不及同遊也,為悵然久之。 ========== 右面第一行 老宿耶俱摩 僧景通 僧玄覽 僧審慎 僧法源 僧立本 僧和明 僧光正 僧內澄 ========== 右面第二行 僧崇德 僧太和 僧景福 僧和光 僧至德 僧奉真 僧元宗 僧利用 僧玄德 僧義濟 僧志堅 僧保國 僧明一 ========== 右面第三行 僧廣德 僧去甚 僧德建 ==================== 后一千七十九年咸丰己未武林韩泰华来观幸字画完整重造碑亭覆焉惜故友吴子苾方伯不及同游也为怅然久之。 ========= 资料来源: 基督教网络图书馆(http://library.ccim.org)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大秦寺僧景净述(http://www3.fosss.org/DZZJi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5) 景教碑文英译 East Asian History Sourcebook: Ch'ing-Tsing: Nestorian Tablet: Eulogizing the Propagation of the Illustrious Religion in China, with a Preface, composed by a priest of the Syriac Church, 781 A.D. [Horne Introduction]: This remarkable record of the fact that Christianity flourished in medieval China is a huge stone about ten feet high. Carven dragons and a cross adorn its summit, and its main shaft is completely covered with some two thousand Chinese characters. It stands now in the Peilin or "Forest of Tablets" in Sian-fu, this Peilin being a great hall specially devoted to the preservation of old historic tablets. Up to a few years ago the ancient stone stood with other unvalued monuments in the grounds of a Buddhist monastery, exposed to all the assault of the elements. Only European urgence has led to its being preserved in the Peilin. The Nestorian sect of Christians still exists in Western Asia and was in a thriving condition in Syria in the sixth century. It sent missionaries widely over Asia. Marco Polo recorded having found Christian churches in China; and Roman Catholic missionaries of later centuries found there a few Nestorians still practising a debased formof their half-forgotten faith. This much concerning the Nestorian Christianity in China we have long known. Then, with the modern opening of the empire, the old Nestorian stone was found. It tells its own history, and tells it plainly, how the Nestorian monks came, how Chinese officials were appointed to listen to their explanations, and gravely approved of the new religion as having "excellent principles." Various emperors accepted, or at least included, Christianity among their religions; and the faith prospered, and had many thousands of followers, and in the year A.D. 781 erected this stone in commemoration of its triumphs. Now, alas, only the stone remains. The record of the sect's decay has needed no stone to make it manifest. Nestorian Christianity, shut off from its mother land by the rise of the Mohammedan powers in between, proved unable to resist the inroads of ignorance and superstition and changing political affairs. It degenerated and disappeared. "Behold the unchangeably true and invisible, who existed through all eternity without origin; the far-seeing perfect intelligence, whose mysterious existence is everlasting; operating on primordial substance he created the universe, being more excellent than all holy intelligences, inasmuch as he is the source of all that is honorable. This is our eternal true lord God, triune and mysterious in substance. He appointed the cross as the means for determining the four cardinal points, he moved the original spirit, and produced the two principles of nature; the somber void was changed, and heaven and earth were opened out; the sun and moon revolved, and day and night commenced; having perfected all inferior objects, he then made the first man; upon him he bestowed an excellent disposition, giving him in charge the government of all created beings; man, acting out the original principles of his nature, was pure and unostentatious; his unsullied and expansite mind was free from the least inordinate desire; until Satan introduced the seeds of falsehood, to deteriorate his purity of principle; the opening thus commenced in his virtue gradually enlarged, and by this crevice in his nature was obscured and rendered vicious; hence three hundred and sixty-five sects followed each other in continuous track, inventing every species of doctrinal complexity; while some pointed to material objects as the source of their faith, others reduced all to vacancy, even to the annihilation of the two primeval principles, some sought to call down blessings by prayers and supplications, while others by an assumption of excellence held themselves up as superior to their fellows; their intellects and thoughts continually wavering, their minds and affections incessantly on the move, they never obtained their vast desires, but being exhausted and distressed they revolved in their own heated atmosphere; till by an accumulation of obscurity they lost their path, and after long groping in darkness they were unable to return. Thereupon, our Trinity being divided in nature, the illustrious and honorable Messiah, veiling his true dignity, appeared in the world as a man; angelic powers promulgated the glad tidings, a virgin gave birth to the Holy One in Syria; a bright star announced the felicitous event, and Persians observing the splendor came to present tribute; the ancient dispensation, as declared by the twenty-four holy men [the writers of the Old Testament], was then fulfilled, and he laid down great principles for the government of families and kingdoms; he established the new religion of the silent operation of the pure spirit of the Triune; he rendered virtue subservient to direct faith; he fixed the extent of the eight boundaries, thus completing the truth and freeing it from dross; he opened the gate of the three constant principles, introducing life and destroying death; he suspended the bright sun to invade the chambers of darkness, and the falsehoods of the devil were thereupon defeated; he set in motion the vessel of mercy by which to ascend to the bright mansions, whereupon rational beings were then released, having thus completed the manifestation of his power, in clear day he ascended to his true station. Twenty-seven sacred books [the number in the New Testament] have been left, which disseminate intelligence by unfolding the original transforming principles. By the rule for admission, it is the custom to apply the water of baptism, to wash away all superficial show and to cleanse and purify the neophytes. As a seal, they hold the cross, whose influence is reflected in every direction, uniting all without distinction. As they strike the wood, the fame of their benevolence is diffused abroad; worshiping toward the east, they hasten on the way to life and glory; they preserve the beard to symbolize their outward actions, they shave the crown to indicate the absence of inward affections; they do not keep slaves, but put noble and mean all on an equality; they do not amass wealth, but cast all their property into the common stock; they fast, in order to perfect themselves by self-inspection; they submit to restraint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mselves by silent watchfulness; seven times a day they have worship and praise for the benefit of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once in seven days they sacrifice, to cleanse the heart and return to purity.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a name to express the excellence of the true and unchangeable doctrine; but as its meritorious operations are manifestly displayed, by accommodation it is named the Illustrious Religion. Now without holy men, principles cannot become expanded; without principles, holy men cannot become magnified; but with holy men and right principles, united as the two parts of a signet, the world becomes civilized and enlightened. In the time of the accomplished Emperor Tai-tsung, the illustrious and magnificent founder of the dynasty, among the enlightened and holy men who arrived was the most-virtuous Olopun, from the country of Syria. Observing the azure clouds, he bore the true sacred books; behold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winds, he braved difficulties and dangers. In the year of our Lord 635 he arrived at Chang-an; the Emperor sent his Prime Minister, Duke Fang Hiuen-ling; who, carrying the official staff to the west border, conducted his guest into the interior; the sacred books were translated in the imperial library, the sovereign investigated the subject in his private apartments; when becoming deeply impressed with the rectitude and truth of the religion, he gave special orders for its dissemination. In the seventh month of the year A.D. 638 the following imperial proclamation was issued: "Right principles have no invariable name, holy men have no invariable station; instruction is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cality, with the object of benefiting the people at large. The greatly virtuous Olopun, of the kingdom of Syria, has brought his sacred books and images from that distant part, and has presented them at our chief capital. Having examined the principles of this religion, we find them to be purely excellent and natural; investigating its originating source, we find it has taken its rise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important truths; its ritual is free from perplexing expressions, its principles will survive when the framework is forgot; it is beneficial to all creatures; it is advantageous to mankind. Let it be published throughout the Empire, and let the proper authority build a Syrian church in the capital in the I-ning May, which shall be governed by twenty-one priests. When the virtue of the Chau Dynasty declined, the rider on the azure ox ascended to the west; the principles of the great Tang becoming resplendent, the Illustrious breezes have come to fan the East." Orders were then issued to the authorities to have a true portrait of the Emperor taken; when it was transferred to the wall of the church, the dazzling splendor of the celestial visage irradiated the Illustrious portals. The sacred traces emitted a felicitous influence, and shed a perpetual splendor over the holy precincts. According to the Illustrated Memoir of the Western Regions, and the historical books of the Han and Wei dynasties, the kingdom of Syria reaches south to the Coral Sea; on the north it joins the Gem Mountains; on the west it extends toward the borders of the immortals and the flowery forests; on the east it lies open to the violent winds and tideless waters. The country produces fire-proof cloth, life-restoring incense, bright moon-pearls, and night-luster gems. Brigands and robbers are unknown, but the people enjoy happiness and peace. None but Illustrious laws prevail; none but the virtuous are raised to sovereign power. The land is broad and ample, and its literary productions are perspicuous and clear. The Emperor Kau-tsung respectfully succeeded his ancestor, and was still more beneficent toward the institution of truth. In every province he caused Illustrious churches to be erected, and ratified the honor conferred upon Olopun, making him the great conservator of doctrin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State. While this doctrine pervaded every channel, the State became enriched and tranquillity abounded. Every city was full of churches, and the royal family enjoyed luster and happiness. In the year A.D. 699 the Buddhists, gaining power, raised their voices in the eastern metropolis; in the year A.D. 713, some low fellows excited ridicule and spread slanders in the western capital. At that time there was the chief priest Lohan, the greatly virtuous Kie-leih, and others of noble estate from the golden regions, lofty-minded priests, having abandoned all worldly interests; who unitedly maintained the grand principles and preserved them entire to the end. The high-principled Emperor Hiuen-tsung caused the Prince of Ning and others, five princes in all, personally to visit the felicitous edifice; he established the place of worship; he restored the consecrated timbers which had been temporarily thrown down; and re-erected the sacred stones which for a time had been desecrated. In A.D. 742 orders were given to the great general Kau Lih-sz', to send the five sacred portraits and have them placed in the church, and a gift of a hundred pieces of silk accompanied these pictures of intelligence. Although the dragon's beard was then remote, their bows and swords were still within reach; while the solar horns sent forth their rays, and celestial visages seemed close at hand. In A.D. 744 the priest Kih-ho, in the kingdom of Syria, looking toward the star [of China], was attracted by its transforming influence, and observing the sun [i.e., the Emperor], came to pay court to the most honorable. The Emperor commanded the priest Lo-han, the priest Pu-lun, and others, seven in all, together with the greatly virtuous Kih-ho, to perform a service of merit in the Hing-king palace. Thereupon the Emperor composed mottoes for the sides of the church, and the tablets were graced with the royal inscriptions; the accumulated gems emitted their effulgence, while their sparkling brightness vied with the ruby clouds; the transcripts of intelligence suspended in the void shot forth their rays as reflected by the sun; the bountiful gifts exceeded the height of the southern hills; the bedewing favors were deep as the eastern sea. Nothing is beyond the range of the right principle, and what is permissible may be identified; nothing is beyond the power of the holy man, and that which is practicable may be related. The accomplished and enlightened Emperor Suh-tsung rebuilt the Illustrious churches in Ling-wu and four other places; great benefits were conferred, and felicity began to increase; great munificence was displayed, and the imperial State became established. The accomplished and military Emperor Tai-tsung magnified the sacred succession, and honored the latent principle of nature; always, on the incarnation-day, he bestowed celestial incense, and ordered the performance of a service of merit; he distributed of the imperial viands, in order to shed a glory on the Illustrious Congregation. Heaven is munificent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blessings, whereby the benefits of life are extended; the holy man embodies the original principle of virtue, whence he is able to counteract noxious influences. Our sacred and sage-like, accomplished and military Emperor Kien-chung appointed the eight branches of government, according to which he advanced or degraded the intelligent and dull; he opened up the nine categories, by means of which he renovated the Illustrious decrees; his transforming influence pervaded the most abstruse principles, while openness of heart distinguished his devotions. Thus, by correct and enlarged purity of principle, and undeviating consistency in sympathy with others; by extended commiseration rescuing multitudes from misery, while disseminating blessings on all around, the cultivation of our doctrine gained a grand basis, and by gradual advances its influence was diffused. If the winds and rains are seasonable, the world will be at rest; men will be guided by principle, inferior objects will be pure; the living will be at ease, and the dead will rejoice; the thoughts will produce their appropriate response, the affections will be free, and the eyes will be sincere; such is the laudable condition which we of the Illustrious Religion are laboring to attain. Our great benefactor, the Imperially conferred purple-gown priest, I-sz', titular Great Statesman of the Banqueting-house, Associated Secondary Military Cornmissioner for the Northern Region, and Examination-palace Overseer, was naturally mild and graciously disposed; his mind susceptible of sound doctrine, he was diligent in the performance; from the distant city of Rajagriha, he came to visit China; his principles more lofty than those of the three dynasties, his practise was perfect in every department; at first he applied himself to duties pertaining to the palace, eventually his name was inscribed on the military roll. When the Duke Koh Tsz'-i, Secondary Minister of State and Prince of Fan-yang, at first conducted the military in the northern region, the Emperor Suh-tsung made him (I-sz') his attendant on his travels; although he was a private chamberlain, he assumed no distinction on the march; he was as claws and teeth to the duke, and in rousing the military he was as ears and eyes; he distributed the wealth conferred upon him, not accumulating treasure for his private use; he made offerings of the jewelry which had been given by imperial favor, he spread out a golden carpet for devotion; now he repaired the old churches, anon he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religious establishments; he honored and decorated the various edifices, till they resembled the plumage of the pheasant in its flight; moreover, practising the discipline of the Illustrious Religion, he distributed his riches in deeds of benevolence; every year he assembled those in the sacred office from four churches, and respectfully engaged them for fifty days in purification and preparation; the naked came and were clothed; the sick were attended to and restored; the dead were buried in repose; even among the most pure and self-denying of the Buddhists, such excellence was never heard of; the white-clad members of the Illustrious Congregation, now considering these men, have desired to engrave a broad tablet, in order to set forth a eulogy of their magnanimous deeds. ODE The true Lord is without origin, Profound, invisible, and unchangeable; With power and capacity to perfect and transform, He raised up the earth and established the heavens. Divided in nature, he entered the world, To save and to help without bounds; The sun arose, and darkness was dispelled, All bearing witness to his true original. The glorious and resplendent, accomplished Emperor, Whose principles embraced those of preceding monarch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occasion, suppressed turbulence; Heaven was spread out and the earth was enlarged. When the pure, bright Illustrious Religion Was introduced to our Tang Dynasty, The Scriptures were translated, and churches built, And the vessel set in motion for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Every kind of blessing was then obtained, And all the kingdoms enjoyed a state of peace. When Kau-tsung succeeded to his ancestral estate, He rebuilt the edifices of purity; Palaces of concord, large and light, Covered the length and breadth of the land. The true doctrine was clearly announced, Overseers of the church were appointed in due form; The people enjoyed happiness and peace, While all creatures were exempt from calamity and distress. When Hiuen-tsung commenced his sacred career, He applied himself to the cultivation of truth and rectitude; His imperial tablets shot forth their effulgence, And the celestial writings mutually refiected their splendors. The imperial domain was rich and luxuriant, While the whole land rendered exalted homage; Every business was flourishing throughout, And the people all enjoyed prosperity. Then came Suh-tsung, who commenced anew, And celestial dignity marked the Imperial movements. Sacred as the moon's unsullied expanse, While felicity was wafted like nocturnal gales. Happiness reverted to the Imperial household, The autumnal influences were long removed; Ebullitions were allayed, and risings suppressed, And thus our dynasty was firmly built up. Tai-tsung the filial and just Combined in virtue with heaven and earth; By his liberal bequests the living were satisfied, And property formed the channel of imparting succor. By fragrant mementoes he rewarded the meritorious, With benevolence he dispensed his donations; The solar concave appeared in dignity, And the lunar retreat was decorated to extreme. When Kien-chung succeeded to the throne, He bega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lligent virtue; His military vigilance extended to the four seas, And his accomplished purity influenced all lands. His light penetrated the secrecies of men, And to him the diversities of objects were seen as in a mirror; He shed a vivifying infiuence through the whole realm of nature, And all outer nations took him for example. The true doctrine, how expansive! Its responses are minute; How difficult to name it! To elucidate the three in one. The sovereign has the power to act! While the ministers record; We raise this noble monument! To the praise of great felicity. This was erected in the 2d year of Kien-chung, of the Tang Dynasty [A.D. 781], on the 7th day of the 1st month, being Sunday. Written by Lu Siu-yen, Secretary to Council, formerly Military Superintendent for Tai-chau; while the Bishop Ning-shu had the charge of the congregations of the Illustrious in the East. [The Following are written in Syriac, running down the right and left sides of the Chinese inscription above]. "Adam, Deacon, Vicar-episcopal and Pope of China. In the time of the Father of Fathers, the Lord John Joshua, the Universal Patriarch." [The Following is in Syriac at the foot of the stone]. "In the year of the Greeks one thousand and ninety-two, the Lord Jazedbuzid, Priest and Vicar-episcopal of Cumdan the royal city, son of the enlightened Mailas, Priest of Balkh a city of Turkestan, set up this tablet, whereon is inscribed the Dispensation of our Redeemer, and the preaching of the apostolic missionaries to the King of China." [After this, in Chinese characters, follows:] "The Priest Lingpau." [Then follows in Syriac:] "Adam the Deacon, son of Jazedbuzid, Vicar-episcopal. The Lord Sergius, Priest and Vicar-episcopal. Sabar Jesus, Priest. Gabriel, Priest, Archdeacon, and Ecclesiarch of Cumdan and Sarag." [The following subscription is appended in Chinese:] "Assistant Examiner: the High Statesman of the Sacred rites, the Imperially conferred purple-gown Chief Presbyter and Priest Yi-li." [On the left-hand edge are the Syriac names of sixty-seven priests, and sixty-one are given in Chinese.] Source From: Charles F. Horne, ed., The Sacred Books and Early Literature of the East, (New York: Parke, Austin, & Lipscomb, 1917), Vol. XII, Medieval China, pp. 381-392. Scanned by Jerome S. Arkenberg, Cal. State Fullerton. The text has been modernized by Prof. Arkenberg. =================== 唐贞观九年(635),基督教之分支─景教之聂士托里(Nestorians)遣阿罗本(Olopon)持经像至我国传道。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下诏于长安义宁坊建大秦寺。其后诸帝亦于各州兴建景教寺院。 初时,误以为该教布教中心为波斯,故称波斯寺;后知其根源地为大秦(罗马帝国),故于玄宗天宝四年(745)改称大秦寺。 建中二年(781),德宗于长安大秦寺建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其上记载景教于我国之传播情形。 德宗贞元初年,波斯僧景净至长安,住于大秦寺,并与般若三藏于寺内译出六波罗蜜经。 武宗破佛,大秦寺亦遭其厄,后改建为崇圣佛寺。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于西安大秦寺寺迹掘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此系研究唐代景教史实之唯一资料。 此碑于唐建中二年(781年)2月4日由由波斯传教士伊斯(Yazdhozid)建立于大秦寺的院中。 碑文由波斯传教士景净撰刻,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参军吕秀岩书并题额。 碑身高197厘米,下有龟座,全高279厘米,碑身上宽92.5厘米,下宽102厘米,正面刻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 上有楷书32行,行书62字,共1780个汉字和叙利亚文89行。 关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简称景教碑),据《宗教百科全书》记载,该碑于明天启三年(1623)出土于周至大秦寺, 因丹麦人荷尔姆盗碑之故,该碑后被移入西安碑林博物馆保护。 《景教碑》螭首龟座,通高3.60米,楷书碑文,共1780多字,叙利亚文89行,景净撰文,吕秀岩书丹,唐建中二年(781)建立, 该碑记述了景教入华的一段秘史和传教事迹,歌颂了唐太宗等六朝皇帝对该教的礼遇和崇信,又被誉为“天下第一碑” (注:“世界四大名碑”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罗赛塔双语碑》、《希伯来文碑》和《授时碑》)。 大秦寺依山而建,该地东接华岳之紫气,西望太白之巍峨,南依秦岭,北揽渭水,若极目远眺, 八百里秦川云林烟村尽收眼底,令人顿觉心旷神怡,这里自古就是关中著名的游览胜地, 历代文人骚客多往来于此,唐有卢纶,宋有苏轼、苏辙,金有杨云异,明有何景明,他们都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大秦寺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中西合璧的人文胜迹而闻名天下。 这块石碑上说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个从古波斯来的传教士叫阿罗本,历经跋涉进入中国, 沿着于阗等西域古国、经河西走廊来到京师长安。 他拜谒了唐天子太宗,要求在中国传播波斯教。 此后唐太宗降旨准许他们传教,景教开始在长安等地传播起来,也有景教经典《尊经》翻成中文的记载。 碑文还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来阐述景教教义,讲述人类的堕落、弥赛亚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等。 碑文虽系波斯传教士撰写,但他的中文功底极其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