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吴建国

吴建国的父亲吴逢祥祖籍江苏省苏州市, 1947年从大陆迁到台湾,一共养育了六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吴建国在家里排行第三。 在吴建国的记忆当中,父亲对子女们的教育非常严格,而且从小就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 由于父亲教育有方,七个孩子全部成才,一共获得了八个硕士学位、六个博士学位,吴逢祥在台湾也因此获得了“博士之父”的美称。 大哥吴经国在七兄妹当中名气最大,作为中国台北惟一的一名国际奥委会委员, 吴经国在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时曾投下了关键性的一票。 吴经国迄今为止只为两件事流过泪。 第一次是父亲过世, 第二次就是这次北京申奥的成功。如许戈辉所言,“上一次是大悲,这一次是大喜”。 吳緯國就是身陷中國紅牢 三子吴建国 幺儿吴瑞国

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

Facebook

Facebook是一家位於門洛帕克的線上社群網路服務網站。 其名稱的靈感來自美國高中提供給學生包含照片和聯絡資料的通訊錄(或稱花名冊)暱稱「face book」。

4 Nevers by Rev. Yang

楊永明牧師 永不懷疑神 常與神獨處得至寶(駱駝走懸堐) 信心經生命掙扎考驗 永不放棄 理想環境在乎熱忱 真實世界在乎堅忍 永不比較 自負,否認,執詏,背逆最大敵人 生命助人突破與實現夢想 永不停學習 學習紀律的對焦,與專注 學習愛為主導力量 
========================== 
由Google內部推行的App Runtime for Chrome外掛程式「ARC」,目前已經開放給更多開發者使用, 未來將使更多原本僅在Android平台推行的第三方應用程式,也能配合Chrome瀏覽器或Chrome OS平台運作使用。 
 目前透過「ARC」模擬運作環境,主要還是基於Android 4.4版本, 並且維持使用舊版Dalvik VM引擎, 並非應用在Android 5.0的新版ART引擎。

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神的计划(非我们的筹算)

神的计划而非我们的筹算 要过以神为中心的生活,你必须一生专注神的计划而非自己的筹算。你必须学习从神的角度、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看事物。 当神开始在这世界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会采取主动接近某人,向他讲话。因为神选择了让他的子民参与完成他的计划。 回答下列各问题。倘若你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可翻阅列出的经节。 1.当神到挪亚那里,吩咐他建造一只方舟的时候,神正准备做什么?(创6:5-14) 2.当神探访亚伯拉罕的时候,他正准备在所多玛和蛾摩拉做什么?(创18:16-21;19:13) 3.当神到基甸那里的时候,他正准备做什么?(士6:11-16) 4.当神在大马色路上临近扫罗(后改称保罗)的时候,他正准备做什么?(徒9:1-16) ====================================================== 
5.在上列每一个事例中,做成这问题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选择其中一个答案。 □人要为神做事 □神正准备做事 神到挪亚那里去的时候,他正准备以洪水毁灭世界。 当神准备毁灭所多玛、蛾摩拉的时候,他告知亚伯拉罕这件事。 当神正要把以色列民从米甸人的欺压中拯救出来的时候,他到基甸那里去。 当神已准备好将福音的信息传给外邦人的时候,他临近扫罗。 毫无疑问,在每一个处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神正准备做事。 =================================== 
神从不要求人梦想去为他做什么 以挪亚为例。 他有一切事奉神的计划又怎么样?由于那将临的毁灭,这一切的计划岂不是毫无意义吗? 挪亚并没有呼求神帮助他完成他梦想要为神去做的事。 神从不要求人梦想去为他做什么。 我们不应当自己梦想要为神做什么,然后呼求神帮助我们去完成它。 圣经中的模式,是我们首先顺服神,之后: ·我们安静等候,直至神向我们揭示他将会做什么,或 ·我们留意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神正在做什么,然后与他同工。 重温今天的功课。 祷告求神帮你找出一两句他期望你明白、学习、或付诸实践的课文内容或经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在今天研读的课文中,哪些字句或经文对你最有意义? 将这些字句或经文改写为你回应神的祈祷。 神期望你做什么来回应今天所学习的? 
======================= 
思考:選擇居於惡城而後來死裡逃生的羅得,是因別人的罪行而傷痛,還是自己心靈受痛苦? (彼後:7-8)只搭救了那常為惡人淫行憂傷的義人羅得, 因為那義人住在他們中間,看見聽見他們不法的事,他的義心就天天傷痛。 彼得描寫羅得:「只搭救了那常為惡人淫行憂傷的義人羅得。(因為那義人住在他們中間,看見聽見他們不法的事,他的義心就天天傷痛。)」 彼得讚揚羅得,似乎與創世記所記的羅得有些出入。 羅得與亞伯拉罕,是屬世與屬靈人物的典型對比。 亞伯拉罕讓羅得選擇他所喜歡居留的地方, 羅得貪愛世界,於是選擇了約但河的平原,而且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當時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創一三8-13)。 以後神準備毀滅所多瑪、蛾摩拉之前,曾打發天使去把羅得全家救出,那是因為神顧念亞伯拉罕之故,並非羅得有何長處。 因為羅得久居所多瑪,並沒有甚麼美好的見證,連他兩個女婿都不尊敬他,以為他說所多瑪快要被毀滅的話是「戲言」(創一九12-14)。 
再到後來,羅得在山洞中與他兩個女兒(no name)演出的醜史,製造了兩個後來與以色列人為敵的摩押族與亞捫族(創一九20-38)。 大多數研究聖經的人都對羅得抱有不良印象,他的一生不足為範。可是彼得為何在書信中似乎誇獎羅得呢? 我們可以根據聖經原文去了解彼得的真正意義。 第七節說:只搭救了那常為惡人淫行憂傷的義人羅得。 羅得雖然住在罪大惡極的所多瑪,但他只為謀生,卻不與那些惡人同流合污,那是可斷言的。 不過,羅得「為惡人的惡行憂傷」一語的「憂傷」一詞,頗值得研究。 「憂傷」這動詞的原文是καταπον?ω,指受壓迫而勞力工作以致精疲力倦之意, 此字在使徒行傳曾用過,司提反作見證時曾說以色列人受埃及人「欺壓」,原文即用此字。 因此我們便明白:不是羅得以聖潔者的態度為不悔改的惡人憂傷,而是羅得這個人住在那些惡人中間,精神備受虐待,以致內心感覺非常痛苦。 比方一個傳道人勸一人信耶穌,但那人不肯信,仍然犯罪,於是這傳道人為他代禱,心中「憂傷」。 但如果這傳道人不去傳道,反倒住在天天賭博、講下流話、作壞事的人中間,這傳道人便覺得精神受虐待,覺得非常痛苦。 羅得的情形乃後者。不是他「為」惡人憂傷,而是惡人「使」他憂傷。 彼得又說羅得的「義心天天傷痛」。 「義心」一詞原文意思是「義的魂」。 「傷痛」一詞原文是βασαν?ζω,指「受刑罰的人受苦」而言。 這就表示,不是義人羅得為那些惡人而傷痛,而是義人羅得不能與那些罪人同流合污而覺得受痛苦。 羅得並非覺得那些「犯罪的人有痛苦」而憂傷,而是羅得本人處在那些敗壞的環境中,「自己覺得受折磨而痛苦」。 這字在啟示錄第九章譯為「受痛苦」(人們像受蠍子所螫的痛苦)。 馬太福音8:6指病人患病時的「疼苦」而言;在馬太福音14:24則指風浪的「搖撼」。 因此,義人羅得的「憂傷」與「傷痛」,是他本身的。 他如果不住在所多瑪這犯罪的大城市,他就不會憂傷與傷痛了。 分別為聖的基督徒與傳道人,不應與世同流合污,也不應與犯罪的世人過同一類型的生活,否則結果會像羅得一樣,一生勞苦所得都盡付丙丁了。 =====================

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靈命破產的原因

許多敬拜主領「靈命破產」的原因: 1. 許多敬拜團團員是聘僱人員而非委身在教會的會友: 許多大型教會聘僱外人成為敬拜團成員,就算他們不是委身的基督徒和該教會會友。 我對此感到十分震驚和憂傷。這種做法導致有才華的歌手或樂手在信主後,陷在為錢演奏的文化中,跟隨金錢而非基督。 2. 牧師給才華的音樂人較寬鬆的標準: 許多牧者對有才華的音樂人的不良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因他們吸引人潮進來教會。 3. 有才幹的人就算跟神關係不深也獲得晉升: 許多人只因有才華就在教會裡被吹捧崇拜甚至偶像化。這種成功讓他們只有膚淺的生命,看不見自己需要對付老我、尋求神並被神提醒管教。 4. 有恩賜的表演者在教會中被偶像化: 我們福音派教會有時會創造一種推崇有才華之人的娛樂文化。才華洋溢的歌手和表演者因能力被仰慕崇拜, 就像《好聲音》(The Voice)或《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節目裡的藝人一樣。 難怪許多基督徒樂團和音樂人自高自傲、靈命永遠無法成熟。 5. 敬拜的焦點變成敬拜團團員而非耶穌: 教會常在主日時把有才華的歌手和表演者放在最前面、最中心的位置,所以聚會的品質變成由樂團表現得多好來決定,造成大家崇拜人而非崇拜耶穌。 敬拜主領和團員因自己的才藝驕傲自滿,甚至錯誤地以為主日是他們的個人秀。 6. 他們領敬拜完後沒有留下聽講道: 我對許多敬拜團成員表演完後不留下來聽講道感到驚訝。我猜他們覺得聚會的重點是他們的「表演」,之後的部分,包括講道,都沒有那麼重要。 7. 他們「表演」但沒有打從心裡敬拜: 當牧者和會眾只在乎敬拜團的才藝和演出帶來的氛圍時,他們促成一種表演文化而非敬拜文化。 所以敬拜團會專注在表演上而非敬拜,認為敬拜是在於表演而不是親近神。 8. 可能過度敏感無法接受指正: 我個人覺得音樂圈裡許多人都過度敏感、既自我又自大。 這類型的人很喜歡比較並很難認錯。牧師很難勸導他們,因為他們把自己的身份定位在才藝上,多過於定位在神身上。 9. 缺乏研讀聖經,單靠敬拜來親近神: 多年前我發現,許多敬拜主領居然幾乎沒有在禱告,也很少讀經!他們常依賴敬拜練習和主日崇拜來與神連結。 深深地提醒我,許多敬拜領袖其實不是真正的「敬拜者」。 10.缺乏一個靈命成熟的人來帶領團隊: 以上所有提過的問題,若是有一個敬拜團領袖負起責任就都有可能被解決。 當然這位敬拜主領要是真正的基督的門徒、不是愛慕虛榮的藝人才行。 領袖決定了一個團隊的文化,如果他自己是個靈命不成熟、又表現慾強的人,那整個團隊的重心很有可能只剩下表演,敬拜的真義一不小心就會流失了。

禱告

在基督徒的信仰中,禱告是與上帝溝通(部分基督徒稱之為「交通」), 可以是讚美, 祈求, 懺悔或者僅僅是表達自己的思想或願望。 原因 聖經顯示上帝鼓勵信徒禱告。 聖經指出:「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經常禱告可以增進和上帝的友誼。基督徒認為,上帝應當是基督徒的好朋友,不會只在需要幫忙時才交談, 倒會互相關心,無拘無束地向對方説出自己的想法、憂慮和感受,這樣友誼就更牢固。 上帝是個實在的個體,是有思想和感情的,可以通過禱告向天父訴説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信徒和上帝的關係更親近。 目的 基督徒相信經常禱告是與神保持良好關係的一個重要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禱告與得永生並沒有直接關係。 在聖經中記載,喜歡在大街上公開禱告的法利賽人有大部分最後並沒有得永生。部分基督徒相信可以借著禱告來獲得上帝的力量。 禱告具體的目的有:頌讚上帝和向上帝謝恩;向上帝祈求事物(可以為自己求,也可以為別人代求)和求赦;與上帝溝通。 要求 基督徒認為禱告是信徒與上帝之間的直接接觸,所以需要虔誠而嚴肅。 他們認為基督徒禱告必須遵守奉耶穌的名以及用心誠實,同時要有信心,毅力和愛心,在遇到重要及困難的事,感覺禱告無力,可以加上禁食,但不是必需的。 對象 耶穌教導門徒,要向「我們在天上的父親」禱告。 所以我們應該只向耶穌所指代的天父耶和華上帝禱告。 但是,上帝也要求承認耶穌基督的地位。耶穌被差派到地上來,犧牲生命作為贖價,救贖人類脫離罪和死亡。 他是上帝委任的大祭司和審判者。 因此,聖經顯示,要通過耶穌向上帝禱告。 耶穌自己也曾説過:「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即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因此禱告的對象應當是上帝耶和華,並通過他兒子耶穌禱告。 姿勢 在舊約聖經裡,耶和華沒有規定,禱告時手要怎樣擺,身體要有怎樣的姿勢。 聖經的記載顯示,人禱告時無論坐著、站著,還是面伏於地、雙膝跪下,各種姿勢都是可以的。 真正要緊的,不是外在的特定姿勢,而是內在的正確心態。 事實上,不管平時還是緊急關頭,都可以就地向上帝默禱。 即使周圍的人完全看不出我們在禱告,耶和華也會聽見我們的默禱。 內容 聖經説:「我們按照上帝的旨意,不管求甚麽,他都聽我們。」[9]因此,凡是合乎上帝旨意的事都可以求,包括: 個人的憂慮或難題。大衛王在詩篇里說,向耶和華禱告就像跟密友説話,大可以向上帝傾心吐意,暢所欲言。 祈求聖靈,因為聖靈能幫助人做對的事。 指引作明智的決定,賜給力量去忍受逆境。(雅各書1:5) 假如犯了罪,就應該懇求上帝本著基督所獻的贖價寬恕。(以弗所書1:3,7) 為其他人禱告,例如家人和其他崇拜耶和華的人。 時長 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禱告,聖經都沒有規定禱告應該多長。禱告可長可短,短的如吃飯前的禱告,長的如向上帝傾心吐意的禱告。 不過,耶穌曾譴責一些自以為義的人,他們故意在別人面前作冗長的禱告,好引人注目。 重要的是,必須衷心地禱告。因此,正確的禱告可長可短,視乎情況和需要而定。 頻度 聖經鼓勵基督徒「不斷禱告」,又説「禱告要堅持不懈」。 聖經不是説要每時每刻不停地禱告,而是要經常禱告,常常感謝,向他尋求指引、安慰和力量。 聖經中的禱告 撒母耳記上1:12,15,撒母耳的母親在聖殿里做了很長的禱告,以致祭司認為她睡著或者酗酒。 但以理書6:10,但以理對抗尼布甲尼撒的命令堅持每天三次面向耶路撒冷禱告。 尼希米記2:1-6,尼希米在要求返回以色列時做了一個十分簡短的禱告。 馬太福音6:9-13,門徒請求耶穌指導禱告,耶穌便教導他們一個模範禱告。被稱為主禱文。 以弗所書6:18 時時在靈裡禱告,並盡力堅持,在這事上儆醒,且為眾聖徒祈求, 歌羅西書4:2 你們要堅定持續的禱告,在此儆醒感恩, 腓立比書4:6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 羅馬書8:26-27 況且,那靈也照樣幫同擔負我們的軟弱;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那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代求。 那鑒察人心的,曉得那靈的意思,因為祂是照著神的旨意替聖徒代求。 ==================================== ACTS 第一Adoration讚美 天父我讚美你!因為在基督裡你,使我成為一個新造的人。 我要讚美你因為你把一個全新的生命賜給我。 現在我祈求你不斷幫助我成長,使我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使我能明白你的真理,主啊!我感謝你,因為你賜給我兒子的身分和權柄,求你幫助我懂得如何正確使用權柄,並且讓我活出神兒子的樣式。 你為我在十字架上承擔了我的罪,我要向你獻上我的感謝,現在我祈求你繼續幫助我,使我不受罪的捆綁。 並且我祈求你安慰祝福那些被我傷過的人,也祈求你醫治別人給我的傷害和帶來的痛苦,求你賜給我饒恕的力量。 奉耶穌的名禱告 阿們 ----------------------------- 第二 Confession認罪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 神是信實的 是公義的 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的不義 約一9 基督教與其它宗教最大的不同,就是赦罪的平安,人往往想倚賴行善,奉獻來解決罪的問題,但耶穌基督的救恩卻是親自釘在十字架上,為人贖罪,所以凡接受耶穌基督救恩的人,只要照聖經所說的認罪。就會得到赦罪的平安。. **假設你有一件良心不安的罪 例如偷竊 禱告內容: 主耶穌求你赦免我偷竊的罪, 求你的寶血潔淨我。 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 阿們 耶穌所流的血, 我們稱為寶血,有塗抹罪過的功效 。每一次我們禱告,來到神面前,都是靠祂所流的寶血.(真心的悔改不是口頭說說,並且能付諸實際行動對當事人道歉並補償所虧欠的。) 下面我會題醒一些可能的罪,請你一個一個認,沒作不用認,但神若讓你想起,一定要認. 主耶穌 我已經接受你作我個人的救主 現在求你幫助我真正認識你 你是真光 求你照亮我的心 使我想起我的罪 偷竊 賭博 婚前性行為 淫亂看色情影片 雜誌 墮胎 同性戀 說謊 打架 恐嚇 吸毒 酗酒 (有害身體之物: 煙 檳榔) 拜偶像 行邪術 咒詛人 交鬼 通靈 不孝父母 悖逆 恨人 嫉妒 不饒恕 驕傲 懶惰 論斷 惱怒 苦毒 害人 主啊!我是一個罪人,求主赦免我 聖靈請光照我的罪,主啊!我犯了…..罪(一件一件認) 求主赦免我………罪 (具體說出罪名) 求主完全潔淨我, 奉主名我棄絕犯罪的老我,交給主與主同釘十字架 奉主名我砍斷…罪的權勢和咒詛全面離開我 求主進入我的心中來充滿我,作我生命、性情靈魂的主、拯救我管理我,保護我,引領我一生 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 阿們 ---------------------------------- 第三 感謝Thanksgiving 天父!我感謝你,垂聽我的禱告,讓我經歷你的奇妙。 我也感謝你對我今天一天的看顧。 我求你繼續賜福我並保守我的家人,我也繼續將我的難處交給你,求你為我承擔。 你應許說:在我們承受不住的時候,要為我們開路。主啊!求你速速為我開路,如果是因我的愚昧,求你拿去。如果是別人的攔阻,求你改變。如果是魔鬼的攻擊,主啊!求你擊退,主啊!如果你要我忍耐,求你告訴我你的心意。我還幼小,求裡憐憫看顧。又大又難的事求你為我開路,大山、小山求你為我挪開。因為我深信你的慈愛不會離開我,因為你已為我捨下你的生命,因此我相信你樂意幫助我。 我讚美你,我感謝你。 奉耶穌的名禱告 阿們 ------------------------------------- 第四:祈求Supplication 信心 主啊!我的心懷疑你的救恩,求你赦免我。我求你堅定我對你的信心,並且幫助我在禱告中經歷你的信實。 讓我真正認識你是又真又活的上帝,是垂聽禱告的神。 賜我智慧並教導我如何過每一天。 我再次把今天帶到你的面前,求你保護我並且與我同行。 帶領我離開我的自我中心,好使我能漸漸以你做我的生命中心。 我信心不足求你加添,並且讓我在你的真理中長大好教我不中仇敵的詭計,過得勝的生活。 主啊!你說大大張口,就必大大充滿。幫助我對你有信,心因為在你沒有難成的事。但也幫助我不妄求,免得我得罪。你教導我有智慧按著你的旨意求,並且有信心求。 奉耶穌的名禱告 阿們 ------------------------ 交託 應當一無掛慮,凡是藉著禱告和祈求,將所要的告訴神。主啊!我把我心靈的重擔交託你,求你為我承擔。 我的學業、事業 婚姻、健康(自己、家人…) 親子關係、人際關係、經濟壓力、人生方向 主啊!求你賜我智慧,求你醫治我的身體,憐憫我的難處,建立橋樑,拆毀人和人中間隔斷的牆。 主啊!求你指點我前面的道路方向, 主啊!求你將你的平安賜給我,代替我裡面的憂慮。 主啊!求你赦免我,因為我今天又做了不討你喜悅的事,我求你改變我的生命,使我越來越像你。 主啊!我要奉你的名,斷開在我身上的捆綁,煙癮、酒癮、毒癮、賭癮、情慾的捆綁。 主啊!我要奉你得勝的名,宣告這些轄制要離開我 求你的寶血潔淨塗抹所有的過犯,求你聖靈現在充滿我,幫助我完全脫離最的捆綁。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 爭戰 主耶穌基督,我相信 你是上帝的兒子,也是唯一通往上帝的道路,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而死,並從死裡復活。我棄絕我所有的背逆和罪過,並降服於你,讓你成為我的主。 我在你面前承認我所有的罪,並祈求你的饒恕,特別是那些帶給我咒詛的罪,釋放我脫離我祖先罪惡所帶來的報應。 我憑著意志決定,饒恕所有傷害或惡待我的人,正如我期盼上帝饒恕我一樣,我也願饒恕他們。我棄絕與巫術,撒旦,邪靈一切的牽扯, 如果我有任何「招邪之物」我決心必要毀滅之,我奉主的名撤潰撒旦一切轄制我的作為。 主耶穌,我相信在你十字架上,已將一切會臨到我身上的咒詛擔在你身上, 因此我現在要求你釋放我的生命,脫離一切咒詛,奉主耶穌的名! 憑著信心,我現在要接受釋放並為此感謝你! 主我現在敞開自己來接受你願賜給我任何的祝福。阿門! 我承認上帝配得一切的讚美,聖經是唯一的最高權威,唯獨上帝可以對付罪,使生活聖潔。因此我願再一次地確認:我完全倚靠他,而且順服他。 ----------------------------- 祝福 主啊!我要奉你的名祝福我的家人(一一提名禱告)祝福他們有認識神的智慧,讓他們能早日成為你的兒女。 我也要奉你的,名祝福他們身體健、壯靈魂興盛、凡事興盛。 更要奉你的名祝福他們出入平安,出也蒙福,入也蒙福。 主阿!你所賜的福,是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我求你讓他們能得到這樣的祝福。就是天上一切屬靈的福氣和地上一切有形有體的祝福,讓他們的生命榮耀你的名。 因此,我求你開啟他們屬靈的眼睛,讓他們能認識你。賜給們渴慕真理的心,讓他們能尋求你。 奉耶穌的名禱告 阿們   饒恕 主啊幫助我饒恕自己如同你以饒恕我一樣。 幫助我饒恕別人,使我不在受苦毒和過去陰影的捆綁。 你知道我所承受的痛苦和所受的羞辱,但求你釘痕的手醫治我的傷口,洗滌過去的傷痛。 主啊!我需要你的拯救,使我的意志,願意饒恕。我需要你的恩典使我的情感能夠恢復甜美。 主!求你牽我的手走過這段傷心路,直到它像一粒沙便作珍珠,成為我生命的祝福。 每一天我都求你醫治我一點點,直到我完全釋懷,完全饒恕。 因為我知道你了解我,我突破不了。求你幫助我。 主啊!求你寬闊我的生命,使用我成為許多傷心人的幫助。 奉耶穌的名禱告 阿們 為國家社會教會禱告 主啊!求你憐憫我們的國家,我們所犯的罪,求你赦免。 色情、淫亂、貪污暴力種種不法的事,你都看在眼裡,求你的寶血遮蓋,並賜給我們百姓有悔改的機會, 主啊!祝福我們的政府官員,個個都是奉公守法、正直良善忠心又有智慧,在暗中隱藏的惡事,求你將他顯露。因為光一來到,黑暗就逃跑, 主啊!求你的真光照耀,照亮我們國家社會每一個角落。 讓人感受到你的慈愛,特別求你保守許多破碎的家庭並且拯救我們的年輕人,不至墮落,救他們脫離一切的網羅陷阱。 主啊!願你施恩憐憫。 奉耶穌的名禱告 阿們 ========================== 禱告的真實意義乃是向神呼吸,與神交通往來,把神吸取並享受進來。 比如在一個家中,丈夫給妻子最好的享受不是別的,而是他自己,妻子給丈夫也是如此。他們應該享受彼此,並常常說點悄悄話。 所以禱告不必裝假,不必做作,只要簡單告訴神;而且禱告最重要的還不是求什麼,而是得到神自己,也讓神更多得到你,得到你的心。 當我們多一點享受神自己,並讓祂的生命洗滌我們裡面一切的雜音、雜質,人和神之間就是親近而甜美的,許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過另一面,禱告也的確有一些講究。 好比我們使用電子產品的時候,一定有附一張說明書,告訴我們該怎麼開關,怎麼使用每一項功能,怎麼保養維護,損壞的時候又該怎麼排除障礙。同樣的,向神禱告也有「說明書」。如果沒有照著這一張說明書,我們的禱告自然「什麼事也沒發生」或者「事情也毫無改善」。 這一張說明書就是聖經,也就是神向我們説的話。 現在讓我們照著聖經來核對看看,我們的禱告是不是「有用」的禱告。 一 是否有攔阻神祝福我們的因素 禱告沒有得答應,首先和我們個人的情形有關。如果我們犯了罪,或者有不適合的言語、行為、念頭和態度,或者是對神對人有消極的感覺,都可能攔阻我們和神之間的交通,使祂的祝福不能臨到我們。這就像小孩子沒有把滿身泥巴洗乾淨以前,父母不會允許他上餐桌吃飯。 提摩太前書一章18節提醒信徒,要「持守信心和無虧的良心;有人丟棄這些,就在信仰上猶如船破」,船破了,就無法盛裝神的恩典、祝福和幫助。良心是靈的一部分,當它發出警告的時候,一定要停下來認罪,照著主耶穌給我們的感覺承認自己的不是,並求主用祂的寶血遮蓋我們,這樣禱告才能得以成就。 二 我們的禱告是否妄求 雅各書四章2-3節說: 「你們沒有,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無所得,是因為你們妄求,為要耗費在你們的宴樂中。」 禱告的動機很重要。神知道我們,神也觀察我們,祂不是坐在供桌上一味滿足信徒的偶像。如果我們妄求,求我們不該得的,或者求神所不喜悅的,特別是那些會「耗費」我們這個人的,我們將一無所得。比如說,你向神求討天上的月亮,別人的妻子,或者不讀書就拿第一名,這種禱告豈不是自討沒趣? 但這不是叫你不敢想,不敢求;有時神會給我們作夢都想不到的好處,偏偏沒給我們唾手可得的東西。總之祂自己會判斷,但那些令你內心不安的欲望,就不必費工夫向神求討了。有些事物我們根本不需要,神不會給我們;有些現在得到了,反而會被它耗掉時間和精力,所以神現在不給我們。 三 我們的禱告是否憑著信,一點不疑惑 禱告要憑著信心求,不是只憑著嘴巴說,或者只在頭腦裡想。 主耶穌親口告訴門徒: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在你們就沒有一件事是不可能的。」(馬太福音十七章20節) 雅各書一章5-8節則從另一面說到信心: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就當求那厚賜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就必有賜給他的。只是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 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 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到甚麼;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的路上,都是搖蕩不定的。」 如果又求主耶穌,又求滿天的神佛;又求主耶穌,又想盡辦法要靠自己,從聖經的觀點這就叫作「疑惑」,叫作「心懷二意」,叫作「不憑著信心」。 因為我們根本不相信祂是獨一的真神,不相信單單有祂就夠了。我們東求西求,這邊拜一點,那邊也拜一點,處處押寶,什麼都相信,其實什麼都不信。 歷史上有信心之人的榜樣很多,馬可福音二章中就有一個: 「有人帶著一個癱子來就耶穌,是由四個人抬來的。因為人多,不能帶到祂跟前,就把耶穌所在的地方,拆了屋頂,既拆通了,就把癱子所躺臥的褥子縋下去。 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孩子,你的罪赦了。……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罷!那人就起來,立刻拿著褥子,當著眾人面前出去了」。 那四個抬褥子的人只做一件事,就是擠到耶穌跟前去。把屋頂拆了好繞過群眾,說明他們根本不考慮耶穌能不能。 一定能! 他們知道癱子一定有救;問題不在於耶穌能不能,而是我們去不去。這個就叫作信心。 所以我們也應當向主呼籲:「主耶穌,我需要你!主耶穌,我要排除萬難到你這裡來!」 四 我們的禱告是否在靈裡 禱告除了憑著信,也必須在正確的範圍裡。 如果插頭沒有插入插孔,電流就不能起作用。照樣,我們的禱告也不能在心思裡打轉,否則就不能和神有正確的交通。 約翰福音四章23-24節說:「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敬拜父的,要在靈和真實裡敬拜祂,因為父尋找這樣敬拜祂的人。神是靈;敬拜祂的,必須在靈和真實裡敬拜。」 回到靈裡不難,當我們安靜下來,回到全人的最深處,真誠地來尋找神,我們就能被點活,運用我們的靈來呼應神,並且來禱告神。 五 我們的禱告是否住在主裡面 對於還沒有信主的朋友,或者才信主不久的弟兄姊妹,滿足了以上四個條件,差不多就是合格的禱告了。 但隨著信主越久,你會發現主耶穌的標準可能也會提高;好像小孩子漸漸長大,父母對你的期望也會提高。所以對於某些專特的請求,禱告得答應還得有一些條件。有興趣了解的朋友,不妨繼續聽下去。 約翰福音十五章記載: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住在我裡面的,我也住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甚麼。人若不住在我裡面,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了,人收集起來,扔在火裡燒了。你們若住在我裡面,我的話也住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 主耶穌是葡萄樹,我們信入主、聯於主的人是枝子,可以從祂享受神的豐富;當我們向主祈求,祂的話就從裡面為我們說話,祈求就給我們成就。否則,平常我們離祂很遠,不願意享受祂的豐富,甚至拖了很久都不肯受浸,卻禱告說明天想帶五十個親戚信主,後天想帶一百個朋友得救,那豈不成了天方夜譚? 問題是,要怎麼住在主裡面呢? 約翰一書二章說得很好: 「那說我認識祂,卻不遵守祂誡命的,便是說謊的,真理也不在這人裡面了;然而凡遵守祂話的,神的愛在這人裡面實在是得了成全。在此我們就知道我們是在祂裡面。那說自己住在祂裡面的,就該照祂所行的去行。」 住在主裡面並不難,只要遵照主的話,就能在靈裡面認識主,並且住在主裡面。該為哪些事禱告,該怎麼禱告,我們都會很清楚。 所以你可以和基督徒一起讀聖經,更多認識神的心意和神的法則。 六 我們的禱告是否照著神的旨意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六章教導門徒如何禱告,其中也含示了禱告得答應的原則: 「所以你們要這樣禱告:我們在諸天之上的父,願你的名被尊為聖,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食物,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欠我們債的人;不叫我們陷入試誘,救我們脫離那惡者。因為國度、能力、榮耀,都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 神雖然無所不能,但祂自願受限制。如果地上沒有人和神配合,沒有人照著神的心意來禱告,神就不在地上推行祂的旨意。所以神要我們先為祂的旨意來求,再來才是為我們的需用、我們的虧欠和我們的蒙保守向祂尋求: 「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存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尚且這樣給牠穿戴,何況你們? 所以不要憂慮,說,我們要喫甚麼?喝甚麼?披戴甚麼?因為這一切都是外邦人所急切尋求的,你們的天父原知道你們需要這一切。但你們要先尋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一切就都要加給你們了。」 我們可能還沒有受浸,但我們可以放下一切的擔心,為著自己的得救禱告,也為著世界、國家、社會和週遭的親友禱告,使神的旨意能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七 我們的禱告是否堅定持續 如果我們履行各種條件了,但禱告仍遲遲沒有成就,該怎麼辦呢? 路加福音十八章記載了一個故事: 「耶穌又對他們講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說,某城裡有一個審判官,不懼怕神,也不尊重人。那城裡有個寡婦,常到他那裡,說,我有一個對頭,求你給我伸冤。他多時不肯,後來心裡說,我雖不懼怕神,也不尊重人,只因這寡婦常常攪擾我,我就給她伸冤罷,免得她不斷來纏磨我。主說,你們聽這不義的審判官所說的。神的選民晝夜呼籲祂,祂縱然為他們忍耐著,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麼?我告訴你們,祂要快快的給他們伸冤了。」 即便是不義的審判官,為了不再被寡婦纏磨,他還是會申張正義給她申冤。 何況神是公義的,是愛我們的,若是我們晝夜呼籲祂,難道祂會忍著心硬是不給我們成就麼? 因此禱告不可灰心,要堅定持續地「纏磨」主。 有時候主沒有立刻做事,是要訓練我們倚賴祂、信靠祂,直到禱告成為我們日常的習慣。 × × × 現在你知道該怎麼禱告了。主耶穌是活的神,也是奮力活動的神。如果我們能聽主的話,把主權交託給祂,神必然在適當的時候為我們成就一切! 詳全文: http://www.luke54.org/view/25/3607.html#ixzz3VMjMXJPN 出自《水深之處福音網》 ======================= 大衛帳幕的精神 (代上23:5 有四千人作守門的,又有四千人用大衛所做的樂器頌讚耶和華。 代上25:7-8他們和他們的弟兄學習頌讚耶和華;善於歌唱的共有288人。 這些人無論大小,為師的、為徒的,都一同掣籤分了班次。 當時大衛雇用了288位歌者和4000位的樂手,全時間服事主和服事百姓,一天二24小時被分成12個時段,都是以敬拜為基礎的禱告聚會。

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What are Theologians for?

神學家何價?為何教會神學家應教導教義?凱文.范浩沙博士Kevin J. Vanhoozer(三一神學院,系統神學研究教授) 很高興能在此和你們一群志同道合的弟兄姊妹,一起研究我最喜愛的神學。我會按著你們手上的大綱來講課,期間我會指出要特別留意的標題。 先說說農民先知溫德爾.貝利(Wendell Berry)。1985年,來自肯德基州的貝利在一篇三頁短文中,批評當時主流的農業學說。當年的政府、大學、商業機構都認為農民過多。認同這種說法的經濟學家等人士稱,小農戶生產效率低,生意失敗乃理所當然。當社會越趨機械化、講求速效,貝利卻反其道而行,指出一直備受忽視的問題,即其文章的題目:“人民何價?”當然,人的價值不在於提供體力勞動,但貝利深信,國家之中還有該做之事。我們若忘記我們在此該做何事或如何做,我們就有禍了。 “人民何價?”是本體論和目的論的問題,圍繞本質和目的,圍繞人的身份和其存在意義。 而我想探討幾個相關的問題,但更為具體:神學家有何價值?他們有何身份?他們有何使命? 我想神學家和農夫一樣都是在培育某物,神學家是在育人。改寫主耶穌的話,神學家的工作,乃是作培育人的農夫,並訓練更多人加入屬靈農夫的行列。莊稼已熟,但作工的人少。當然,神學並不是精英份子獨享的一塊肥田。所有基督徒都應在此禾場出一分力;所有基督徒都要進深認識上帝。成長沒有不勞而獲的,這禾場需要更多的工人。要建立人,沒有生長激素一類的捷徑可走。特別在奧巴馬的政策下,社會上顯然不乏以人為本的服務和社區組織。究竟,神學家可以有什麼獨特的貢獻,是其它培育人性者做不到的呢? 我想以兩位哲學家的作品為間接的切入點。馬丁.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曾問及:“何謂人?”他總結出,人是受時間限制的存在個體。 他指,“只有人類能意識到時間的流逝,並會因此為自己的存亡而焦慮。”再早好幾百年,羅馬哲學家塞內卡(Seneca)也有類同的見解。 約主後49年,即與耶穌受難相距不遠的時間,他寫過一篇名為 “論短暫一生”(On the Shortness of Life)的文章。 他寫道: “人類最大的問題莫過於死亡本身。” 而這也是神學最終要處理的問題。 塞內卡在“論短暫一生”的文首引述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話:“人生有涯,學藝無涯”(Ars longa, vita brevis)。 這裡的學藝是指醫學,而非音樂、繪畫。 希波克拉底用了技藝(techne)一詞,意指追求技藝純熟是漫漫長路,而生命卻十分短暫。 思考生死的問題,比學醫更費心神。要不枉此生,就需要有智慧。 按塞內卡的說法,不論是今天,還是耶穌時代,我們最基本的問題總離不開如何才能活得好,即如何將生命投資在最有價值的東西上, 又或者說,最配得我們敬拜的人、事、物。如此,神學就大派用場了。 清教徒威廉.埃姆斯(William Ames)曾說,神學就是“向神而活的藝術”。 對了,你們知道有不少教父都挺喜歡塞內卡嗎?也有人說(大概是謠傳吧,不過挺有趣,說說無妨),塞內卡後來歸信了基督教; 加爾文第一本出版的書,是塞內卡著作的註釋,你們聽過嗎?言歸正傳,塞內卡本人認為問題的核心不在於人生太短,而在於人本末倒置,虛耗生命。 他說,“只有願意放慢腳步,思考哲學的人,才算真正活過。”就是說,只有這類人面對人生問題,不會“踢一腳,才動一動”,而會參照前人的智慧,常作準備,好好學習並好好活著。 正如塞內卡所言,光陰似箭,人需要智慧。而我覺得,多花時間吸收耶穌的智慧,更是上算。 這個全新的系統神學文學碩士課程,就是為此而設的。我就不提學費了,但你們的時間也很寶貴,何必花在系統神學上? 第二,為何牧者都離開神學這個大禾場了?在學術界、社會、甚至教會裡,神學家很少受到重視。 為什麼平信徒總對神學那麼反感?毫無疑問,背後原因錯綜複雜,但教義貶值,是其中一個主因。 今天,教義並不太受歡迎。或者,你也常常會聽到:教義不屬靈,造成分裂,不著邊際,悶不可耐。 面對這些控訴,除了“罪名成立”,我們還有什麼可以說? 我有不同看法。我承認,教義可以十分枯燥沉悶,使人冷酷自大,窒礙生命成長。 不過,也不一定非如此不可。那也不是我們要有基督教教義的原因。而且,沒有其它選擇,教義是不可少的。 我們的信仰內容,有不少反映著我們身處的時代、地域,就好比我們一舉手、一投足、我們的口音,往往帶著痕跡, 讓人分辨出我們究竟是來自中西部、印度、南部,還是其他地方。 換言之,身為時間中的存有,人身處於特定的時代和地域,就會潛而默化地對所身處的文化和所慣用的教義產生認同感。 這些教義,早已深入人心。唯一的問題是,那些教義,是否合乎基督教信仰、是健全的還是有害的。 儘管教義理應避無可避,無孔不入,社會學家艾倫.沃爾夫(Allen Wolfe)在 《美國宗教的蛻變:今日信仰面面觀》(The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Religion: How We Actually Live Our Faith)一書中提到, 教義從教會銷聲匿跡,令他大惑不解。我們如何實際活出所信。 沃爾夫指出,有關地獄、刑罰、甚至罪的教導已被非審判式的語言如同情和理解取代。 教會肢體為神學問題百家爭鳴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了。 今天的信徒,恐怕連用槍指著他們的頭,也不會想得出加爾文和馬丁.路德之間的區別,那就沒有什麼好不同意的。 沃爾夫說,對現今的信徒而言,親近上帝的感覺、靈修操練,比教義正統更重要。 他發現,不論在保守還是新派教會,教義已是瀕危物種。他寫道:“福音派教會避談教義,因為想吸引新血;主流教會避談教義,是想保留教友。” 在教義衰落的問題上,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的社會學家基斯丁.史密斯(Christian Smith)寫過有關美國年輕人的研究, 他發現大部分的年輕人仍算是有信仰的。這些年輕人活躍於教會內,但(容許我直接引用史密斯的話)“嚴重欠缺清晰闡述信仰、信念、行為的能力。” 這不是說他們沒有信仰或教義,只是史密斯覺得他們說話了無新意,同一堆說話重覆又重覆。他稱他們的信仰觀念為 規條式、道德主義、治療性質的自然神論(rubric, moralistic, therapeutic Deism),簡稱MTD,好像某種社會傳染疾病的縮寫。 用信經的格式,將基督教信仰表達,道德主義者,或會說成這個模樣: “我信全能上帝,創造世界,掌管萬物,看顧蒼生。我信全善之主,導人向善,要求世人,彼此善待。”視耶穌為心理醫生的人,會說:“我信開心快活、建立自我形象,為人生使命。” 或許,也有人會這樣說:“我信上帝隨傳隨到,解我困憂,其餘時間,退居幕後,不得干預。我信好人上天堂,現今君子當道,滅亡人少。虛擬世界萬歲,直到永遠。阿們。”這是我想像他們的信經。這些也是教義,但可惜所表達的是不符合聖經和非三一神論的信仰。 最近,我看到一個網誌提出了十個我們的下一代離開福音派教會的原因。有趣的是,有一半的原因,都跟他們教義知識營養不良有關。 流行文化不斷向他們灌輸垃圾資訊,讓他們誤以為教義是迂腐死板的玩意兒,弄得他們的靈命和腦筋都發育不全。 年輕人本應享有教理知識的繼承權,我們不重視這些知識的後果,就是換來一鍋不堪入目、充滿洗腦歌詞的文化大雜燴。 網誌的版主寫道:“我們捨棄了源遠流長、客觀可靠、忠於聖經、源於上帝的福音,換來了現代人、追求感受、實用太過的福音, 最終福音淪為幫助人利用人間智慧達成夢想的手段。 我們誤信一套沽名釣譽的福音,將人數增長當作成功的指標,而忘卻世人看為愚拙、十字架的福音。 但這新興的福音救不了任何人。我們的孩子離開,是因為教會沒有傳講那一次交付給教會的信仰。” 當然,也不是所有教會都那麼慘淡。澳洲布里斯本的聖約翰大教堂不但留得住青年人,還成功吸引了群羊。該會牧師認為這是因為他們以敘事取代了教義。《聖經》是個故事,不是用來建立系統神學的原材料。敘事神學的好處,就是讓人找到其個人的生命故事,如何拼貼在神偉大的故事中。人看見的,是一個千變萬化、充滿生命力的故事,而不是一個複雜龐大的體系。這是布里斯本的牧師所以為的。話雖如此,系統究竟是否神學的大敵,敘事又是否救世英雄?教義是否神學上的隱憂,敘事又是否靈丹妙藥?我們真的必須在智性上的認信和參與一個有意義的故事二者擇其一嗎?我覺得這種對立過於簡化。我在別處解釋過,教義能指引基督徒和群體如何正確地參與在上帝的故事裡。上帝的故事就是一齣救贖史劇,講述基督如何更新萬象。其實,教義和故事並不相衝突。教義好比故事的賞析。以欣賞音樂為例,好的音樂導賞往往能幫助聽眾聽得更全身心投入、更內行。但問題是,今天一提起教義,人總是先入為主,覺得它封閉、守舊、沉悶。所以,對許多二十一世紀的基督教人士,教義早已無存在的價值。我倒認為,個人與群體要活得精彩,一定離不開基督教教義。教義充滿生命力,絕不死氣沉沉。 那麼,神學家所為何事?我是個神學家,我的託付就是要正確傳揚上帝。但這份工並不好做,褻瀆常常是工作上的危機。我們總喜歡按自己的形象造神,妄以自己最支持的意識形態、政見、理念加諸上帝。所以,《約翰壹書》的結語也必須是神學家自始至終要牢記在心的:“小子們啊,你們要自守,遠避偶像”。 正確傳揚上帝也涉及保存某些張力。例如,上帝不止是愛,上帝既慈愛又公義。這就有了張力(tension)。讀神學,要如履薄冰;類似難題,包羅萬象。如柴斯特頓(G. K. Chesterton)在《回歸正統》(Orthodoxy)所言,“差之毫釐,全身失度”(“An inch is everything when you are balancing”)張力是重要的。 我們得搞清楚,神學家不是甚麼。神學家不是用來娛樂大眾的。他們的工作可能艱難得像走鋼線,但他們絕對不是馬戲團裡的雜技員。他們不是為了打發時間,才搞搞神學。神學家在文化中逆流而上,或會顯得有點可笑、愚拙,但為基督的緣故而愚拙,可是嚴肅的事。神學家常遭受反對者醜化為保守、安於固俗的一群,其實不然。很可惜,我們可能會想起有人曾藉上帝的名義來支持某些意識形態,例如納粹時代的國家社會主義。即便是我們的愛國資本主義,也好不了多少。神學家是不應該以教義之名來支持任何制度的。神學家不是要在學術界做武林霸主,對生物學、天文學、歷史學等學科指指點點。如果將神學家比作棋子,我寧可不作皇后。我倒想做主教,和其他棋子平起平坐;這樣我便可以跟其他人作點跨學科的交流。神學家不是一群學究騙子。在世俗主義者和反對者的眼中,神學研究是脫離現實的把戲。看看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便可知。他直言指出:“神學學說有哪樣是管用的?如果明天,神學家的貢獻從世上消失,會有人留意得到嗎?即使炸彈、聲納制導捕鯨船一類發明破壞多、建設少,至少它們還有點用。神學家的研究根本就無用、無影響力、算不上甚麼貢獻。神學有甚麼資格獨立成科?”道金斯罵得狠,也問得挺有道理。簡單點說,他就是問:“神學家有何用?” 我想用六個比喻來回答這個問題,好給你們對神學家工作的意義一個初步印象。要記得,比喻不是劃等號,每個比喻旨在突顯神學家召命的某一方面而已。我個人比較喜歡最後三個。無論如何,我們先來說說第一個比喻。有人將神學家比作尋求智慧的哲學家。兩者都對現實的本質(nature of reality)和整體的意義(meaning of the whole)提出大哉問。如樞機主教約翰·亨利·紐曼(John Henry Newman)所言,正因為神學也追求對現實和整體的認識,它在大學能有助抵擋化約主義(reductionism),因為提起上帝,至少能讓其他學科看到自己頂多是在瞎子摸象。這個時代越來越追求專門化,特別當神學的學術價值不受重視,大學很容易會因此而錯失很多智慧與知識,以及知識與資訊。將神學歸為哲學的一類,或會有鼓吹玄思(speculation)之危害,忽略神在歷史上、透過耶穌基督的自我彰顯和具體作為。思考何謂“完美的存有”(perfect being),或會讓我們對上帝有些認識,但恐怕我們也會勉強用一堆自以為客觀、但其實早已受文化影響(culturally conditioned)的標準來衡量上帝的完美。玄學家醫治你自己吧。 第二個比喻。弗里德里希.施萊爾馬赫(Frederich Schleiermarcher)將神學定義為 “信仰的科學”,指教義是信徒言之於口,文以載之的信仰情懷(account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us affections set forth in speech)。所以,神學家就好比詩人,字斟句酌,記下個人的經歷。我認同神學有其文藝的一面,但決不能僅此而已,否則神學裡就只剩下我們的主觀經歷。 然後,第三個比喻──社會學家,專責記載群體、而非個人的經歷。根據這種說法,神學家就是信仰和生活法則的代言人。斯坦利.格倫斯(Stan Grenz)稱這種信仰和生活的結合為“群體信仰的馬賽克”(the mosaic of community belief),喬治.林德貝克(George Lindbeck)則稱之為“教會的文化語言學模式”(the cultural-linguistic framework of the Church)。社會學家這個形象,對在突顯了神學家建構教會整體身份與使命的角色,但錯在將教會傳統定位得太高。哪怕引“經”據典,也未必能有力地挑戰教會的現況。 現在我想說說另外三個比喻,它們代表著我在神學路上的追尋。我花了十年的時間,來摸索我作為詮釋學者的角色。聖經是神學的靈魂,正意解經當然是神學家的要務。詮釋學比一般釋經多走一步,不但解釋經文對原文讀者的意義,還要解釋經文對當今的意義。詮釋學者注重經文,但太依賴世俗的詮釋理論,如言語行為理論(Speech-act theory)等艱深晦澀的學說。為了避免本末倒置,我想用另一個較以《聖經》為本的比喻。《聖經》不但陳述真理,它是一部劇本,是上帝說話、行動的媒介。所以,基督教的本質就好比一門戲劇藝術(The essence of Christianity is dramatic)。在The Drama of Doctrine 一書裡,我曾將教義比作戲劇導演,探討它如何指引我們參與上帝在歷史中透過耶穌和聖靈的工作。神學家就好像戲劇顧問,負責研究一齣戲劇的原意,然後給導演和演出公司提供意見,讓表演能有創意,而不失忠實地在新的文化空間和時代呈現出來。我想,這個戲劇的比喻能在詮釋學之上再補充一點,提醒我們最重要的聖經詮釋,是我們的行事為人、我們如何建立教會。畢竟,基督教信仰是一條路。神學就是要給想走過人生舞台的人的指路明燈─那條基督走過的路。 可以說,聖經是記載歷史情節的劇本,是教會面對現今與未來的參照。我們說說下一個比喻吧。我知道英文 “script” 這個字,既是戲劇名詞,也是醫學名詞。在醫學裡,“script” 是“prescription” 的簡寫,指藥方,服藥的指示。視《聖經》為藥方最顯著的好處,就是很容易找到經文支持。耶穌不但戲劇性地醫治,祂也自比為醫生。而且,《路加福音- 使徒行傳》,新約最長篇的書卷的作者,根據傳統是路加,即保羅在《歌羅西書》4:14提到的 “親愛的醫生”。但要完全清楚了解神學家如何擔當教會的醫生,需要參考教會傳統。現在,我們看看“教會的醫生”這個比喻。 在頭幾個世紀裏,特別有恩賜傳講耶穌基督之意義的人稱為教父。在他們當中,有些人被晉封為 “教會醫生”(Doctors of the Church),後來中文叫 “聖師” — 基於翻譯問題,下文 “聖師” 一詞與 “教會醫生” 相通。最初,這只是個普通名稱而已,但後來羅馬天主教會視之為聖職。天主教從來沒有女神父,卻有兩位女聖師──聖德蘭貞女(Teresa of Avila )和聖加大利納貞女(Catherine of Siena)。要成為聖師,就要符合羅馬天主教會所訂下的三項要求:聖德卓著、學養精深、由教會正式公佈。教宗本篤十六世拉辛爾(Joseph Ratsinger)寫過一本叫《聖師略傳》(Doctors of the Church)的書,記述了全部三十二位聖師的事蹟, 有道成肉身聖師亞歷山太的聖西里(St.Ceril of Alexandria)、教會合一聖師良教宗(Leo the Great)、天使聖師湯瑪斯.阿奎那(St.Thomas Aquinas);當然也有人稱恩典聖師的奧古斯丁(Augustine)為聖師中的聖師。大主教法蘭西斯·佐治(Francis Cardinal George)在該書的序言為教會和神學家寫下一份使命宣言,他寫到:“向世界傳揚救主基督,是教會不變的使命。要達成使命,教會不能只靠自己,還需要有才學的信徒。我所指的這些人才就是教會聖師。” 我特別欣賞大主教佐治將研究、宣揚基督的事交給一班聖師。他還說:“聖師能幫助我們更多明白耶穌的身份、教導、旨意,引導我們學像基督。” 更正教徒也有聖師。至少在改革宗神學的傳統裡,有一群聖師專以解釋聖經來服事普世教會。改革宗神學的改教家十分強調聖師作為詮釋者的角色。早期的改教家視聖師為特別的教職。當年影響日內瓦、加爾文所寫的《教會法規》開首這樣寫:“上帝設立了四種職分來管理教會:牧師、聖師、長老、執事。聖師的職責範圍不包括處理紀律問題、主持聖餐或責備勸勉;他們專門負責解釋聖經,以確保教友教義純正、健全。” 十七世紀瑞士改革宗神學家約翰.沃勒布(Johannes Wolleb)這樣形容牧師和聖師間的分別:“前者主要動之以情,後者說之以理。” 改革宗神學的圈子裡對《以弗所書》4:11的詮釋意見不一。這節經文提及基督給教會的恩賜:“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爭議就在最後的片語:究竟牧師和教師是指同一個,還是兩個分開的崗位? Scott Manetsch指出,在加爾文時代的日內瓦,聖師不但要為自己的教會,還有廣大的教會肢體,訓練準牧師並防止教會在教義上出錯。即是說,聖師有責任維護教義、確保教義純正、教導下一代、訓練受造就中的牧者。加爾文這樣解釋《以弗所書》4:11 “ 只要有另一種聖師監管牧師的教育和整體教會的教導,我不反對將牧師叫成聖師。” 約翰.諾克斯(John Knox)領導的蘇格蘭教會(The Church of Scotland)採納加爾文將 “牧師和教師”一詞區分為兩個崗位的說法。按諾克斯所言,聖師的特別職責是詮釋經文和糾正那些特別在學校和大學裡教授的錯誤觀念。1578年,蘇格蘭教會出版了《教會紀律·第二冊》(The Second Book of Discipline)。該書的第五章列明了聖師的職責:“聖師有責任協助牧師管理教會,但不用主禮聖餐或婚禮。聖師的職責在於傳達聖靈透過經文所表達的心意,將純正的教義教導給信眾。”書中也提到要將牧師一職和聖師分開:“聖師與牧師不同,因為聖師的恩賜側重於知識層面上、深入淺出地教導信仰中的奧秘,而牧師的恩賜則是應用神學知識的智慧。” 然後,我們要問,我們應該怎樣將聖師歸類。教會內究竟有否聖師一職?有些人認為除了那些在大學裡教授神學的,蘇格蘭教會裡從來沒有聖師。我在愛丁堡那八年,正正就是在大學教授神學,在教會作長老。我這個福音派基督徒也想知道,今天教義與生活之間的割裂,有多少是因為早期的人將牧師與聖師對立起來。有時候保羅或是加爾文對《以弗所書》4:11的理解,好像是將牧師和聖師看為兩種完全分開的崗位,如我所說的。就像有個美國觀光客在愛丁堡旅遊時,很驚訝地對她的丈夫說:“老公!他們竟然將兩個人葬在一起。你看,這裡寫著‘這裏躺著一位神學家和一位牧師’呢。” 不過,如果聖師不是指一個特定的職位,而是指一個特殊的恩賜呢?也許,保羅只是用兩個不同的名詞來形容一個崗位罷了。耶柔米(Jerome)就是這樣想。他在註釋書裡說:“不能教導他所餵養群羊,就沒有資格稱自己作牧師。” 或者,我們福音派信徒能解決當年改革宗神學家未能解決的問題,也能鼓勵牧師意識到自己作為聖師的角色。今天的教會正需要“牧師神學家”(Pastor-theologians)。 第五部分:神學有何重要。我相信,牧師與神學教師兩個崗位的結合,是有聖經根據的。保羅在教牧書信 – 《提摩太前後書》和《提多書》 – 多次提到教義(didascalia),我相信不是巧合。這些書信指出教義有牧養的功能:教義有助改正錯謬、深化理解,鼓勵培養智慧、提升忍耐、鼓勵追求聖潔。Didascalia一字在新約出現過二十一次,其中有十五次是在保羅教牧書信裡出現的。從這個數字看,將教牧書信改名為 “聖師書信” 也不太過分。不如從今天起,我們都改口吧。但Didascalia本質上不一定合乎聖經,也不一定對我們有益。正如教牧書信所說,道理也可以使人誤入歧途。假道理破壞力很大,不幸的是,這樣的道理充斥著整個社會。保羅寫了這麼多書信就是為這個緣故。 正如保羅告訴提摩太,神學家有責任分辨道理的對錯。保羅用了一個十分有趣的修飾語來說明這一點。保羅曾四次提及 “純正教訓”(ygieninόs didascalia),在提前一10是第一次。“純正教訓”需要受重視,是因為它與生活息息相關。Ygieninόs這個希臘字,是英文字Hygiene(衛生)的字源,為醫學用語。至少有一位解經家認為,這個用字,可能反映路加醫生對保羅的影響。另一位解經家則認為,保羅用這個字和古代哲學家相似,目的是為了表示其他相反觀點有弊病。純正的教義不止是真確的,還是健康的,或準確點說,是使人健康的,其相反就是毒害社群的教義。 這段經文中,“純正教訓” 是兩種相對的特定行為,而不是相對的兩種思想。保羅認為,“殺父母、說謊、綁架" 都是違背純正教義的行為。我們可能以為保羅要指出的是基督論的謬誤或其他教義問題,但對保羅來說,教義是純正的,因為它能引導人過基督徒應有的生活,追求敬虔。 怎樣的教義才算純正呢?保羅的答案就是,要 “照著可稱頌之神交託我榮耀福音說的。”(提前1:11)福音就是純正的指標,因為它關係到神在耶穌身上透過聖靈所作的工作。它告訴我們神是誰、神在做什麼工作。純正的教義能配合並推動神的救贖計劃,也許可以這樣說:有純正教義就有增長,有增長就有純正教義。 神學家就是教會的醫生,用教義給基督的身體對症下藥。我現在想帶大家用醫生這個比喻的角度,去思考我們和教義之間的關係,從而明白神學家的價值。 首先,不想假冒為善,就要先相信自己所教的道理。我們要盡心盡力活出使徒的教訓,我們要全人投入實踐真理。加爾文說:“牧者不但需要學識,還需要對純正道理有執著與熱誠。” 第二,正如我們所見,這個世界有假道理,神學家要慎防這些來自那惡者的假道理滲入教會。特土良(Tertullian)的《防範異端》(Prescriptions Against Herestics) 就是要處理這個問題 – 對不起,打斷一下,書名應該用“proscriptions”才對。在第二章,他將異端比作發燒。兩者都會使身體虛弱,摧殘生命,特別那些本來就已經孱弱的身體或軟弱的信心就更不堪一擊了;但異端與發燒不同,異端的道理會將人帶到永死,人要在那裡忍受更強烈的火。重要的是,教會的醫生需要認出基督身體的發燒與其它可怕疾病。加爾文說:“在這個問題上,牧者需要有兩種聲音,一種用以招聚羊群,另一種則用來趕走狼群。” 第三,我們該怎樣用教義呢?在教牧書信,福音、使徒的見證是純正的標準。如果邪惡是非存有(evil is non-being),撒但是說謊人之父,愚昧人會歸於無有,那麼面對現實就是應付假道理的好對策,而這也是神學家首要的任務。大家應該記得亞里士多德給“真理”的定義:“真理就是,現實中有就說有,現實中沒有就說沒有。”(To say of what is that it is, and of what is not that it is not, is true.)教義要切合現實(true)才可靠(sound),智慧和平安才會隨之而來。純正的教義承認在基督裡的就是真實。福音可信,是因為它是現實可靠的反映。透過闡明聖父藉聖靈在聖子身上所作成的事,我們就能全面明白現實是什麼一回事。萬有都是藉著祂造的,為祂而造的,也靠祂而立。在基督裡的事情,萬事都言之成理。因此論到在基督裡就是將部份連於整體。這樣能增進我們的理解。從神學角度看事情,就是思考人、事、物、各想法與在基督的關係。神學家就是要講論在基督裡,過去、現在、將來的事。 那麼,基督裡有什麼呢?保羅說,有“一切的智慧和知識”(西2:3)。但更具體的問題是,首先,基督裡有完全的神性。“獨生子將父表明出來”(約1:18);“祂是神本體的真像”(來1:3)。基督裡有神的話 – 律法、預言、應許 – 都得以成就。還不只於此,基督完美地彰顯了神的性情。所以,神學家在描述基督時,就是描述神的性情了。神是愛,神是光,神是生命。如果你想尋求認識神,最好望基督。 但是第二方面描述基督裏有什麼,我們也必須論到真正的人性。男人和女人按神的形象被造,而亞當的後裔已經損壞了這形象,因此只有耶穌是神完美的形象。人子是末後的亞當,約中僕人的表率,完美的兒子。所以如果你要追尋認識你自己,你最好仰望耶穌基督。 第三樣我們能在基督裡找到的,就是聖子在神與人之間所建立的關係。“神在基督裡叫人與自己和好。”(林後5:19)神學家最終極的目的,就是要宣告這個消息,就是神在基督裡完成了救贖之工。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基督裡有救恩,拯救我們的靈魂。宣告這個更新 “舊人”、與神和好、成為 “新人” 的好消息,解釋神在基督裡給我們的恩賜的意義,是神學家奇妙的召命。所以如果你要找尋救贖,你最好單單仰望耶穌基督。 有關這第三方面,我們或許可以多說幾句。我們現在在基督裡所擁有的,只是將來的初熟果子,基督將會充滿萬有。我們會找到神的生命、光和愛,與神和好了的子民、以色列和基督的教會、猶太人和希利尼人。當我們再望清楚點,甚至會見到我們自己這群在基督裡、蒙神收納的兒女。我們有合一與團契。神學家講論在基督裡現在和將來的事,就是履行作奧秘事的管家之職責了,這些奧祕就是聖經的中心。 最後,給教會的藥方。眾所周知,保羅在他很多書信裡,陳述道理後,往往都附隨著命令。我在這裡也建議神學家仿效保羅。教會的醫生應該為神的子民提供藥方,作為他們得救後靈命健康的指南。那麼藥方是什麼呢?我們的患處用什麼藥才好呢?簡單來說,就是順服基督、按聖經而行、喜樂地接受在基督裡的一切。活得與在基督裡所領受的恩惠相稱,言行舉止符合基督的要求,這就是我們基督徒的召命。我們基督徒唯一要問的是,活在基督裡還是活在基督外。(To be or not to be in Christ)教會的醫生可以給教會最重要的藥,就是活在基督裡。保羅說:“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活出因與基督聯合而有的生命,不是造作;順著基本教義的教導而行,不是虛無縹緲的事。相反,那是因信抓緊真實的、那最真實能存到永遠的東西 – 神的應許。天上地下,只有我們在基督裏能存到永遠、更新我們、在我們生命中帶來終極性的改變。這是千真萬確的。所以,講論基督裡的事情,就是等於引導信徒面對現實。 好,總結幾點。希波克拉底頂多能做到不傷害別人,但教會的醫生則跟隨另一位醫生的腳步 —耶穌,作不但不傷害人,還建立人的醫生。耶穌使人痊癒。神學家透過純正的教導、宣講基督裡的一切、解釋其意義,讓教會更健壯。吸煙危害健康,但純正教導有利靈性健康。 總結有七點。教義告訴我們上帝的身份與在基督裏的作為。神學家讓我們認識教義,是要確保我們的見證健全。第二,教義告訴我們在基督裡的身份。有了神學家讓我們認識教義,幫助我們持守基督徒應有的見證,我們就不像萬國,乃是聖潔的國度、新約中的子民。第三,教義確認基督裡的一切為真實。神學家讓我們認識教義,讓我們看見什麼是現實,抵抗生活的無義與虛無之毒。第四,教義讓罪人醒覺。神學家讓人認識教義,喚醒那些在人生道路中夢遊的人,勾畫出神透過基督所彰顯的榮光。第五,教義給予我們一個可信靠的框架去認識神、世界、以及我們自己。神學家就是要驅散對生命意義的困惑和無動於衷。第六,教義引導教會獲取智慧,邁向聖潔、人類幸福(human flourishing)。認識教義,就能釐清教會的使命。或許下次,我們可以談談神的子民的價值。第七,教義不但是頭腦知識,更調整我們的情感意志,指引我們的行為。神學家讓我們認識教義,讓我們的信、望、愛,我們的信條、詩歌、議程,能與福音核心相稱,能配合歷史性和末世性在基督裡的真實。 總括而言,神學是將基督的豐盛用言語表達出來,但最好的是能將基督身體力行表現出來。教義是用來建立信徒的。魯益斯(C. S. Lewis)說過,“基督徒都要成為小基督。作基督徒的目的就只有這個。”(Every Christian is to become a little Christ. The whole purpose of becoming a Christian is simply nothing else.)教義就應該用在此:基督的身體 – 教會。藥留在瓶子裡,不能發揮功用。要把它吞進去,讓它消化,藥效才會出來。有藥方,是一回事;我們吃不吃,倒是另一回事。教義也是這樣。許多信徒不顧屬靈生命的健康,寧願吞下對頭腦無益、高卡路里、甜得膩的流行文化飲料,而對有益的屬靈菜油提不起興趣。那得靠一群神學家牧者,將教義重新注射入教會的血液了。神學家牧師就是教會的主診醫生。問題是,太多牧者已經放棄醫治教會的責任。 究竟,神學家何價?不錯,是訓練牧者。但某程度上,他們本身也是牧者。這群身兼兩職的牧者,應該是我們神學家。我們要判斷教會的疾病,也要判斷基督的豐盛如何醫治教會。 所以,我們可以總結:神學真正的作用在哪?塞內卡擔心人不理哲學問題而浪費人生。我對他的判斷十分認同,但我不採用他的解決方法。對我們的問題,哲學不算什麼良藥。相反,神學才能真正解決我們的問題。我們現在可以回答道金斯關於神學家是否對人有任何絲毫的用處的問題了。神學家是有用的。即使神學家不能治好癌症,但他們卻知道,癌症病人真正需要什麼。我不是在開玩笑。認識基督,曉得祂復活的大能,就是所有疾病、甚至死亡最終極的治療。癌症啊,你的權勢在哪裡?癌症啊,你的毒鉤在哪裡?宣講基督裡的豐盛,就是使受壓迫的得勝,給面臨死亡的有永生。明白了基督裡的豐盛,神學家就知道如何善用短暫的一生 – 愛惜光陰。這是保羅在弗五16所教導的。愛惜光陰,有智慧地、勇敢地面對死亡,宣揚、活出我們與主之間的聯合和相交。 神學家何價?我們現在有答案了。的而且確,神學的工作好比耕種。神學家按新生的樣式栽培信徒,使他們健康,教他們學像基督。這絕不是浪費時間,乃是愛惜光陰、追求認識神、活出信仰的表現。我們也可以說,神學工作就是要人面對現實,無論言行舉止,或是思想,皆效法基督。祂是我們現實的指標、充滿真善美的那位。所以,給你們這張藥方作散會前的祝福,就最好不過了: 保守在基督裡的一切 – 聖子耶穌的恩惠、聖父的慈愛、聖靈的團契相交 – 我們的異象、盼望、力量、醫治。保守在基督裡的一切,從今時直到永遠。阿門。

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

格式塔Gestalt Theory and Gestalt

=============================== 
格式塔心理學理論的完形法則   
1. 相近(Proximity)。 距離相近的各部分趨於組成整體。   
2. 相似(Similarity)。 在某一方面相似的各部分趨於組成整體。   
3. 封閉(Closure)。 彼此相屬、構成封閉實體的各部分趨於組成整體。   -Continuity (连续)   
4. 簡單(Simplicity)。 具有對稱、規則、平滑的簡單圖形特征的各部分趨於組成整體。   
以上這些組織規律即是所謂的“完形法則”(Law of Organization),是心理學家在認知領域中的研究成果。 格式塔在德語中就是“整體、形狀”的意思, 因此,格式塔理論,也被稱作為“完形理論”。 
======================= 
格式塔心理学派断言: 人们在观看时,眼脑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区分一个形象的各个单一的组成部分,而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易于理解的统一体。 此外,他们坚持认为,在一个格式塔(即一个单一视场,或单一的参照系)内,眼睛的能力只能接受少数几个不相关联的整体单位。 这种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这些整体单位的不同与相似,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位置。 如果一个格式塔中包含了太多的互不相关的单位,眼脑就会试图将其简化,把各个单位加以组合,使之成为一个知觉上易于处理的整体。 如果办不到这一点,整体形象将继续呈现为无序状态或混乱,从而无法被正确认知,简单地说,就是看不懂或无法接受。 格式塔理论明确地提出: 眼脑作用是一个不断组织、简化、统一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一过程,才产生出易于理解、协调的整体。 那我们如何组合处理事物,以服从格式塔的结论呢?   
创始人们提出了五项法则:   Proximity (接近)   Similarity (相似)   Closure (闭合)   Continuity (连续)   Simplicity (简单) 
======================= 
數學家曼德布洛特( Benoit Mandelbrot )在70年代提出「碎形fractac」幾何學之後, 人們發現到「碎形」可以用來描述各式各樣的物體,從蜿蜒的小溪到股價的變動,從人腦的結構到星系的分布。 碎形都可以包辦。 碎形,讓科學家、藝術家可以用簡單的電腦程式,模擬出大自然的複雜形態。 如上圖所示,繪製碎形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 第一種 L-Systems 是用線段關係,繁衍出如同樹木般生長的樣子(例如 Logo 語言繪圖)。 
第二種 Random IFS 是透過疊代函數,用隨機畫點的方式把結果繪製出 。 
第三種 Formula IFS 是這篇文章的重點 , 利用規範方程式可以畫出數學裡最美麗、最豐富的圖案。 不談麻煩的數學,透過兩套線上程式,直接帶大家去賞析那個內部——星羅棋布、變化萬千的碎形虛擬世界。 The Order in Chaos: from Fractal to Gestalt ─ Pathology Atlas ''s Inducing and Derivative 
======================= 
格式塔(Gestalt)起源於1912年,它不能譯為“structure”(結構或構造)應該譯為“configuration”中譯“完形”, 所以我們將格式塔心理學又譯成完形心理學。 它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反對當時流行的構造主義元素學說和行為主義, 認為整體不等於部分之和, 意識不等於感覺原素的集合, 行為不等於反射弧的循環。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祷告Mat. 5:5-13;二種錯誤態度

6:5 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 6:6 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6:7 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 6:8 你们不可效法他们,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 6:9 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6:10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6:11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6:12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6:13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注:或作“脱离恶者”)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 二種錯誤態度 1.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 2.不可像外邦人

信經credo

1. 使徒信經12條 早期教會的傳說,當12使徒於將分散四方,傳福音於天下萬邦之際,為求各人所傳講的與所教導的一致,便由每一使徒各貢獻一句,湊在一起,便成了使徒信經。 但在歷史上,這個使徒信經的名稱要到第八世紀纔有,而內容上亦隨時代之需要而有變動或增加,所以這12使徒合寫之傳說,不足以採信。 第四世紀所記載之使徒信經繙譯於下,括弧內則為後來加添之句,是第七世紀之後所流行的版本。 一、我信神,全能的父(天地之創造者)。 二、我信耶穌基督,神的獨子,我們的主; 三、祂由聖靈(懷孕)從童女馬利亞所生; 四、在本丟比拉多手下(受難),祂被釘十字架,(死了),也埋葬了,(祂下到陰間); 五、第三天祂從死人中起來; 六、祂升到天上;坐在(全能的)父(神)的右邊; 七、將來必從那裏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八、我信聖靈; 九、神聖(大公)教會;(聖徒交通); 十、罪得赦免; 十一、身體(或肉體)復活; 十二、(並且永存的生命)。 1 Credo in Deum Patrem omnipotentem, 2 Creatorem caeli et terrae. 3 Et in Iesum Christum, 4 Filium eius unicum, Dominum nostrum, 5 qui conceptus est de Spiritu Sancto, 6 natus ex Maria Virgine, 7 passus sub Pontio Pilato, 8 crucifixus, mortuus, et sepultus, 9 descendit ad inferos, tertia die resurrexit a mortuis, 10 ascendit ad caelos, 11 sedet ad dexteram Dei Patris omnipotentis, 12 inde venturus est iudicare vivos et mortuos. 13 Credo in Spiritum Sanctum, 14 sanctam Ecclesiam catholicam, 15 sanctorum communionem, 16 remissionem peccatorum, 17 carnis resurrectionem et vitam aeternam. 18 Amen. 2. 尼西亞信經13條(主後325年) 康士坦丁選了東都附近的尼西亞召開了第一次的大公會議(Ecumenical Council),有318位各處的主教出席,會議由康士坦丁大帝親自主持。 到了381年,羅馬皇帝提阿多修(Theodosius)在康士坦丁堡開第二次的大公會議,判定亞流派、亞波里拿留派、抗靈派為異端,並肯定325年所通過的尼西亞信經,為了要補上對付異端的聲明,就以耶路撒冷教會所用的信經為本,加以修改補充,而產生了今日所通行的尼西亞-康士坦丁堡信經 括弧內為康士坦丁堡會議所加添之辭: 一、我信獨一的神,全能的父,天地和一切有形無形之物的創造者。 二、我信獨一的主耶穌基督,神的獨生子,在萬世之前為父所生,出於神的神,出於光的光,出於真神之真 神,被生而非受造,與父同質;萬有都是藉祂而被造; 三、祂為了我們人類和我們的救恩,從天降臨,由聖靈並從馬利亞成了肉身,而為人; 四、在本丟彼拉多手下,為我們被釘十字架,受難,也埋葬了; 五、根據聖經,第三天祂復起; 六、並升到天上,坐在父的右邊; 七、祂將帶著榮耀再臨,審判活人和死人;祂的國度必永無止盡。 八、我信聖靈;(主,並賜生命者;從父而出;與父和子同受敬拜,同受尊榮;祂曾藉眾先知說話。 九、我信獨一神聖大公使徒的教會; 十、我承認使罪得赦免的獨一浸禮; 十一、我們盼望死人復活; 十二、並來世生命。) 十三、但是有人說,「曾有一刻祂不存在」,「在祂出生之前,祂不存在」,「祂是從空無中所產生的」,也有人斷言神子是出於另一個位格或性質,或是受造物,或是會變的,或是能被改變的,這些人都被大公使徒的教會所咒詛,要被逐出教會。 381年康士坦丁堡大會之後,屬亞歷山太學派的亞波里拿留對基督人性的論點被定為異端,而一場因為不同解經看法引起的神學戰爭已在醞釀, 加上政治上的爭權奪利,使整個基督教圈子裏風起雲湧,暗潮堆砌,終於在428年爆發了神學戰爭。 涅斯多留(Nestorius)與亞歷山太的區利羅(Cyril)是這場戰爭的主要人物,他們所代表的安提阿(Antioch)學派和亞歷山太學派, 對於神性與人性在耶穌基督身上究竟以何種方式存在的見解,產生了正面的衝突。 安提阿學派以字面解經方式,注重耶穌人性的歷史性質,來探討神人二性的問題。 他們主張神聖的「道」住在一個與亞當相似,並且完全的人性裏面,只是沒有罪,神性和人性在耶穌裏面聯合共存,此兩性在這聯合裏沒有改變,也沒有混淆,此一論點被稱為「道-人」基督論。 涅斯多留用了「聯合」(union)這個字來形容,但他刻意描述神人兩性的分開,而使用「連接」(conjunction)來強調耶穌裏面的兩性。以此論點來看當時教會中普遍敬拜推崇馬利亞一事,將她封為theotokos,意為「生神的」或是「神之母」,涅斯多留就高聲抗議了。涅氏於428年擔任康士坦丁堡的宗主教,立刻公開譴責這件事。他說馬利亞只是一個被造的女子,而神是無始無終的創造者,怎能說神是馬利亞所生的呢?最多只能稱她為「人之母」,或是「基督之母」,耶穌的人性從馬利亞而來,基督是指那具有神人二性的耶穌,所以用這兩個名號來稱呼馬利亞比較合式。 沒想到涅氏的論點立刻遭到亞歷山太的區利羅猛烈抨擊。 亞歷山太學派提倡寓意解經,以「道-肉體」之說來看耶穌,強調神人二性的聯合,不注重兩性的分開,他們認為涅氏過於強調兩性的分開,而導致耶穌裏面有兩個衝突的人格,會產生出兩個子的嫌疑。所以區氏認為神性與人性既是如此的聯合為一,耶穌既是神也是人,那麼馬利亞生了耶穌,不就是生神的麼?所以稱呼馬利亞為「神之母」,是理所當然的了。何況當時,許多信徒已將一些殉道的信徒提升到高人一等的「聖人」;而眾望所歸,懷耶穌九個月的馬利亞就更當受到尊敬了。按照亞歷山太學派的推理,以及前一世紀教父們已公開尊稱馬利亞為「神之母」,那能容得唱反調的安提阿派來大放厥辭?亞歷山太的區利羅就理直氣壯的駁斥涅斯多留,曲解涅氏的見解,指控他違背聖經和教父們的傳統,犯了罪大惡極之過,因為他不認馬利亞為「神之母」,而且還褻瀆在耶穌裏有兩個不同的子,甚至散布嗣子論的異端。區利羅並利用政治手腕,上書一些權要人士,並於431年所召開的以弗所大公會議,趁著其他同情涅斯多留的主教尚未到場,就猛烈抨擊涅氏,通過決議,定罪並放逐涅斯多留。 孰知,此一事件的真正導火線乃是區利羅背後的政治野心,他不滿安提阿學派的涅斯多留被擢升為羅馬帝國東都的主教。 亞歷山太學派與安提阿學派已對峙多年,區利羅深恐涅氏當了這「第二羅馬」的康士坦丁堡主教,會使安提阿學派飛黃騰達,乃不擇手段,加以打擊。 以弗所會議之後,不少同情涅斯多留的主教與信徒,也相繼被逐,逃往波斯,為當地教會帶來復興,並且向外廣傳福音, 於第七世紀唐朝時代,來華傳教,史稱「景教」。 一面大公會議本身加添了聖經之外的東西,不畏啟示錄裏的警告; 另一面他們卻禁止別人教導與信經不同的信仰,卻沒有禁止與聖經不合的信仰。 信經被高舉,超過了聖經,大公會議的決定比神的話更有權威,而傳統竟然比聖經的教訓更重要了!? 431年以弗所大會之後,意見紛紛,區利羅雖然高唱兩性聯合,卻無法脫出亞波里拿留的色彩, 於是歐迪奇(Eutyches)想要維護基督兩性的合一,就題出他的看法。 他認為耶穌雖是從二性而出,但是耶穌的人性被祂的神性吞滅了,「祂的人性就如同一滴蜂蜜溶化於汪洋大海之中」,在聯合之後,祂只有一性, 而且歐迪奇(Eutyches)更進一步認為,耶穌的神人二性在調和(mingling)之後所產生的,是與原來神性或人性都不相同的第三性。 這種看法與基督的救贖相矛盾。 因為基督若沒有與人相同的人性,怎麼能救贖人類呢?若基督裏的神性不是永恆、神聖的,祂的救贖就沒有永恆的價值了。 奧古斯丁Augustinus(354-430)use filioque[從父和子] 在447年,Toledo會議支持從父和子而出。 所以在448年於康士坦丁堡召開的豫備會議,歐迪奇被定為異端。 但歐迪奇不甘示弱,他說服羅馬皇帝提阿多修二世(Theodosius II),在449年於以弗所另開會議,會議由歐迪奇派控制,強行平反歐迪奇,定罪免職所有支持基督二性之說的人士,史上稱這次會議為「強盜會議」。 羅馬主教大利奧(Leo the Great)寫了他著名的教義書信《大卷》(Tome),派了三位代表赴會,卻被阻止在會中發表宣讀。 不到一年,皇帝墜馬而亡,繼任之皇帝瑪昔安(Marcian)與皇后都同情基督有兩性的教義, 於451年在離康士坦丁堡不遠的迦克墩,召開史上4th大公會議,有500+位主教列席。 下列一段宣告: 「因此,我們追隨聖教父,承認獨一,也是同一位的子,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我們也都同意教導: 這一位子在神性上是完全的,在人性上也是完全的;是真神,也是真人; 祂有理性的魂,也有身體,關於祂的神性,祂與父同質,而祂的人性,則與我們同質,在凡事上與我們一樣,只是沒有罪。 就祂的神性來說,祂是在萬古之先為父所生;就祂的人性而言,這同一位在此末期,為了我們和我們的救恩,由童女馬利亞-神之母所生。 這獨一,也是同一位的基督,是子,是主,是獨生的,在祂的兩性中, 不混亂inconfus,不改變immutabilitan,不能被分割indivise,也不能被分開inseparabilitan,兩性的區別不因聯合而被破壞, 相反的,各性的特點被保存,會合於一個身位(person)和一個位格(hypostasis)裏,沒有被分開或被分裂成兩個身位, 卻是獨一也是同一位子,是獨生神,是道,是神,是主耶穌基督, 正如古代的先知,和主耶穌基督自己所教導我們關於祂自己的,也是我們的教父藉著信經所傳給我們的。」 亞他拿修信經 ( The Athanasian Creed ) 一、凡願意得救的人必須持守真正大公信仰。 二、若不完全或不純正地持守的人,必永遠沉淪。 三、真正大公信仰就是:我們敬拜在三個位格中的一位上帝和在一位上帝中的三個位格。 四、上帝的位格不混亂;衪的本體(譯註:或說「本質」。)也不分割。 五、因為聖父是一個位格,聖子是另一個位格;聖靈又是一個位格。 六、但聖父聖子聖靈同是一個神聖本質(譯註:或說「同是一位上帝本質」。),有同樣的榮耀和威嚴。 七、聖父如何,聖子也如何,聖靈亦如何。 八、聖父非受造,聖子非受造,聖靈也非受造。 九、聖父無限、聖子無限,聖靈也無限。 十、聖父永恆,聖子永恆,聖靈也永恆。 十一、不是三位永恆者,乃是一位永恆者。 十二、正如不是三位非受造者,不是三位無限者,乃是一位非受造者和無限者。 十三、照樣,聖父全能,聖子全能,聖靈也全能。 十四、但不是三位全能者,乃是一位全能者。 十五、因此聖父是上帝,聖子是上帝,聖靈也是上帝。 十六、但不是三位上帝,乃是一位上帝。 十七、因此聖父是主,聖子是主,聖靈也是主。 十八、但不是三位主,乃是一位主。 十九、因為正如我們被大公真理催而承認每一位格自己是上帝和主,我們也被大公宗教禁止說有三位上帝或三位主。 二十、聖父不是被製成,也非受造、或被生出。 廿一,聖子卻唯獨由聖父所生,不是被製成或受造。 ================================================================================== 廿二、聖靈不是被製成、被創造或被生,卻是由聖父與聖子而出。 廿三、因此有一位聖父,不是三位聖父;有一位聖子,不是三位聖子;有一位聖靈,不是三位聖靈。 廿四、而在這三位一體中,不分先後,不分大小。 廿五、但三個位格都同等同永存。所以一切都當與上述所說,在上帝裏我們敬拜三個位格,而在三個位格裏我們敬拜一位上帝。 廿六、所以,凡要得救的人必須如此想到三位一體的上帝。 廿七、若要得到永恆救恩,人也必須誠實篤信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 廿八、因為正確的信仰就是:我們既相信又承認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是上帝也是人。 廿九、衪是上帝,在創世以先按聖父的本質而被生;衪是人,按衪母親的本質而被生於世上。 三十、衪是完全的上帝又是完全的人,且有理性的靈魂和人類血肉之軀。 三十一、按衪的神性說,與聖父同等;按衪的人性說,卻是低於聖父。 三十二、衪雖然同時是上帝又是人,但衪卻不是兩位基督,而只是一位基督。 三十三、衪是一,並不是衪的神性變為肉體,而是上帝取了人性。 三十四、衪是一,並不是神性和人性的本質混合,卻是兩性聯合而為一個位格。 三十五、就如理性的靈魂和肉體合成一個人,神性與人性合成一位基督。 三十六、衪為我們得救恩而受難,下到陰間,第三天從死裏復活。 三十七、衪升到天上,坐在聖父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裏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三十八、當衪降臨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要身體復活,並為他們本身所作所為作出交代。 三十九、行善的人必進入永生;作惡的人必進入永火。 四十、這是真正大公信仰,人若不忠誠篤信,就無法得救。

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2004華理克牧師6本著作

6本著作 《標竿人生》中譯本ISBN 1-882324-25-0(The Purpose Driven Life ISBN 0-310-20571-9) 《直奔標竿》中譯本ISBN 1-882324-16-1(The Purpose Driven Church ISBN 0-310-20106-3) Answers to Life's Difficult Questions(ISBN 0-9660895-2-9) The Power to Change Your Life(ISBN 0-9660895-1-0) What on Earth Am I Here For? Booklet(ISBN 0-310-26483-9) Personal Bible Study Methods(ISBN 0-9660895-0-2) ======================== 
華理克牧師的談話: 有人問我,人生的目的是甚麼? 我答道:簡單的說, 人生是為永恆作預備。 我們被造,原本就不是要長生不老; 上帝乃是要我們與祂同住在天堂。 有一天我的心臟會停止跳動,那是我身體完結的時候, 但卻不是「我」的終點。 我在地上可能活個60至100年, 但在永恆裡卻將待上億萬年。 此生只是一場暖身活動和綵排, 將來我們在永恆裡所要作的, 上帝要我們在地上先練習練習。 我們是被上帝所造,也是為祂而造的; 除非你弄清楚這點, 否則生命是沒有意義的。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問題: 你若非正在一個問題中,就是剛從一個問題裡出來, 再不就是正要進入另一個問題。 人生為何如此? 那是因為上帝關注你的性格(character),超過你的安逸(comfort); 祂希望讓你的生活聖潔(holy), 超過讓你的生活快樂(happy)。 我們在地上的生活,可以是相當快樂的,但那並非生活的目的。 生活的目的是讓性格成長,變得更像基督。 過去這一年, 是我一生中最棒的一年, 同時也是最艱難的一年, 因我太太凱伊罹患了癌症。 過去我總以為, 人生就像許多高山和低谷: 你會經過一段幽暗的時刻,然後到達山峰,如此周而復始。 但現在我不再這麼認為了。 與其說人生是許多高山和低谷, 倒不如說它像鐵道的兩條鐵軌, 好事和壞事總是同時並存在你的生活中。 不論你的生活中有多少美好的事, 總會存在一些不好的事,是需要你去克服的。 反之, 不管你遭遇多少壞事,總還有一些好事是你可以感謝上帝的。 你可以專注在你的目標上, 或者專注在你的煩惱上: 如果你專注在自己的煩惱上, 你將成為自我中心, 心裡充滿「我的煩惱」、「我的問題」、「我的痛苦」。 但擺脫痛苦的最簡單方法之一, 就是將焦點從自己身上轉向上帝和別人。 雖然有數十萬人為凱伊代禱, 我們很快發現: 上帝不打算透過超自然的方式醫治她, 或讓她感到輕鬆一點。 這療程對她而言非常艱難, 但上帝卻使她的性格堅強, 並交給她一個助人的職務, 賜給她一項見證, 使她更親近上帝,也更親近人。 你必須學習處理 人生中的好事和壞事。 事實上,學習處理好事, 有時更不容易。 例如,過去這年, 由於我的書大賣1500萬本, 我一下子變得非常富有。 它也使我一夕爆紅, 我必須去處理這些從未有過的名聲。 我不相信上帝 賜給你錢財和名聲, 是為了滿足你的自負, 或讓你過一個優渥的生活。 因此我開始求問上帝: 祂要我怎樣使用這些錢財、名聲和影響力。 祂給我兩段經文,幫助我作出決定,就是林後9章和詩篇72。 首先,雖然有大筆錢財進帳, 我們決定絲毫不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沒有購買任何重大物品。 其次,從2004年年中起,停止從教會支薪。 第三,我們成立基金會,資助一項我們稱之為「和平方案」的計畫, 來拓植教會、裝備領袖、幫助窮人、照顧病人、教育下一代。 第四,我將過去24年來, 就是我建立這間教會以來, 教會所付給我的薪資全部,還給教會。 能夠免費服事上帝,真是自由。 我們須要問自己: 我要為何而活?錢財?名聲? 我要被甚麼所驅策?壓力?罪惡感?苦毒?物質主義? 還是要受上帝在我身上的目的所驅策? 當我早晨起來,我坐在床邊說: 上帝啊!如果今天我一事無成,我還是要更認識祢,更愛祢。 上帝把我放在這地上, 不是只要我做完一張待辦清單。 祂關注我所是,超過我所做。 這,為何我們被稱為「人類」 (human beings),而非「人工」( doings)。 快樂時刻,讚美上帝。 困難時刻,尋求上帝。 安靜時刻,敬拜上帝。 痛苦時刻,信任上帝。 任何時刻,感謝上帝。 ====================== 華理克牧師(toolbox) 教會的每個會眾都想知道,他們的存在是否有意義。不管是會友、慕道友,甚至是你的同工都想知道,「我究竟為何而活?」 其實,這是在問三個基本問題。 首先,是一個存在的問題。我為什麼要活? 數千年來,人們都在問這個問題,聖經中的許多人物也這麼問過。 耶利米就曾問:「我為何出胎見勞碌愁苦,使我的年日因羞愧消滅呢?」(耶利米書廿:18) 第二,是一個有關意義的問題。 我的人生有意義嗎 ? 我做的一切難道只是在浪費時間與精力?我重要嗎? 詩篇八十九篇47節,大衛問:「求祢想念我的時候是何等的短少;祢創造世人,要使他們歸何等的虛空呢?」 約伯記九章29節,約伯問:「我何必徒然勞苦呢?」如果根本沒有意義和目的,為什麼我需要這麼做呢? 所羅門甚至質疑歡樂的意義,他在傳道書二章2節說:「我指嬉笑說,這是狂妄。論喜樂說,有何功效呢?」我所做的有甚麼重要嗎?為什麼必須堅持下去?缺乏意義的人生,就只是空虛、混沌、了無生趣。 第三,是一個有關動機的問題。 「我的生命有目的嗎?」在以賽亞書四十九章4節,以賽亞這麼說:「我勞碌是徒然,我盡力是虛無虛空。」 英國哲學家伯特蘭‧ 羅素 ( B e r t r a n dRussell),形容自己是一個無神論者, 他說:「除非你假設有一位神,否則生命的目的這個問題是毫無意義的。」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神,就不會有任何偉大的計畫或重要的事。 如果沒有神,你的出生就只是個意外,你只是代表一個隨機的偶然罷了。如果沒有神,也就沒有對或錯,更沒有天堂或地獄。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教導人,神對祂所造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目的。 人們需要明白,沒有甚麼比知道神對他們生命的目的更重要了。也沒有甚麼能彌補對此的無知,任何成功、財富、名聲或歡樂都不能。 我們需要教導人,沒有目的,生命只不過是一連串沒有意義的行為、沒有方向的行動,和沒有原因的事件。 發掘神所命定的目的,永不嫌遲。神造萬物,並賦予其存在的目的。 每棵植物存在有其目的,每個動物也都有。只要你活著,那表示神對你的生命也有一個目的。 聖經教導我們,上帝創造我們有五個目的。 而透過耶穌在大使命與大誡命中的宣示、使徒行傳第二章初代教會的示範、 以弗所書四章中保羅的詮釋,還有約翰福音第十七章耶穌的禱告, 我們可以看到這五個目的。 
====== 
目的一:神已計畫,要你為討祂喜悅而活 你生命的第一個目的是:你是被神計畫來討祂喜悅的。我認為再沒有比「戀愛」這個詞更適合來形容基督徒與神的關係了。神渴望你認識並愛祂,其他以外的任何事物都是其次的。祂要你認識祂,並且愛祂。 有一個詞可以用來表達對神的愛,就是「敬拜」。敬拜是對神表達你的愛,是活出一個討神喜悅的生命。 你知道嗎?現今教會普遍有一個很大的迷思,好像一提到「敬拜」,就以為只是音樂。我們會這麼說:「嗯,我喜歡那篇信息,但更喜歡他們的敬拜。」好像是在說信息不是敬拜似的。 敬拜不只是音樂。敬拜是你所做的每件能討神喜悅的事。你的一生要成為敬拜的一生。 
====== 
目的二:神塑造你,要你為神家而活 敬拜能討神喜悅,因為祂渴望我們愛祂。同樣地,與信徒團契也能討神喜悅,因為我們是被神塑造來為祂的家而活。 一般人對基督徒生命的最大誤解之一,就是以為這只是關乎相信而已。然而神說:「不,你不只是信徒,你也是家人。」你是神家中的人。 你知道「彼此」這個詞,在新約聖經中被使用了58次嗎?如彼此相愛、彼此相顧、彼此代求、彼此勸戒、彼此鼓勵、彼此問安等。神要你關顧他人,那就是團契。享受如家人般的關係,那就是團契。這是你生命的第二個目的。 
====== 
目的三:你被造是為了像基督 神已計畫你為討祂喜悅而活, 那稱之為「敬拜」; 你被塑造, 是為成為神家的人, 那稱之為「團契」;第三個神造你的原因是,你被造是為了像基督,那稱之為「門徒訓練」。神造你是為要使你更像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 神對你是誰的興趣遠超過你做甚麼。這也就是說,祂對你成為甚麼人的興趣,遠超過你做了甚麼。許多人會問:「神對我的工作或職涯的旨意是甚麼?」你知道嗎?你這一生可能會做十幾種不同的職業,而神可能只會說:「嗯,還不錯!」但神對你的品格更感興趣。為什麼?因為你不能帶職業進入永恆,但品格卻可以! 在各樣的試煉中成長,效法基督,更像耶穌,這是神對你生命所懷的第三個目的。而這個變得更像基督的過程,我們稱之為「門徒訓練」。 
======== 
目的四:你被塑造是為服事神 第四個神創造你的目的是,你被塑造是為服事神。神創造你是為要服事祂。你是被計畫來討神喜悅,那是「敬拜」;神塑造你,要你為神家而活,那是「團契」;你被造是為像基督,那是「門徒訓練」;你被塑造是為服事神,那是「事奉」。 神塑造你是為了要你去服事- 被呼召、被塑造、被救贖,且被賜予恩賜來事奉。聖經非常清楚地指出,每個基督徒都是事奉者。不是每個基督徒都會成為牧師,但每個基督徒都可以成為事奉者。因為一個效法基督的人,必須先成為事奉者。你不能效法基督,卻不去服事人。 甚麼是事奉?事奉就是在任何時候,你能奉耶穌的名、使用神所給你的能力,去幫助他人。聖經教導我們,神為了一個目的,而用一個特別的方法來裝備你。神給你能力,不是為了你的益處,而是為了讓你去祝福他人。 
====== 
目的五:你被造是為一個使命 保羅對這個特別的目的有著極大的熱情,他在使徒行傳廿章24節說:「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 而甚麼是職事?就是證明神恩惠的福音。甚麼能實現我在這個世界上的使命,就是「傳福音」,而這也是神對你生命的第五個目的。 我父親是一個有使命的人,他做了50年的牧師, 因癌症過世。在他生命的最後幾週, 意識不清,陷入昏睡中。 我太太跟我坐在他身旁,病痛讓他非常瘦弱。有天晚上,他突然激動地想要下床。 我太太說:「你不能下床,快點躺回去,你非常虛弱,快撐不住了。」 但他仍試著要下床,然後我太太又說了一次:「不行,快躺回去。」她強迫他躺回床上,然後問他說:「你想要甚麼嗎?」 我父親說:「還要再為耶穌得著一個靈魂、還要再為耶穌得著一個靈魂、還要再為耶穌得著一個靈魂!」他這樣重複說了不下100次。 我坐在他旁邊,低下頭禱告,淚水從我雙頰流下。 父親伸手摸我的頭,像在為我祝福一樣,然後他說:「再為耶穌得著一個靈魂、再為耶穌得著一個靈魂!」 我將這句話當作我餘生的主旨,我邀請你也讓這句話成為你一生的主旨。你被造是為了一個使命! 現在,我已從神的話語分享如何活出一個有目的的生命,一個以目的為導向的人。你呢?你決定怎麼做? 聖經說: 「大衛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代。」我想不到更好的墓誌銘了。 我一生所渴望的,就是當我死時,人們會說:「他按著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代。 我也希望人們會這樣對你說,你已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你那一世代的人! 
本文摘自Rick Warren’s Ministry Toolbox《What on Earth Am I Here For?》

2015年3月17日 星期二

三频智能路由器,gif youtube

Linksys AC3200 旗舰级三频智能路由器,原价$299.99,现仅售 $199.99,免运费。此为Amazon历史最低价!目前其它商家售价至少在$272以上! 此路由器采用一颗Broadcom 1GHz双核心处理器,并且特别搭配了1颗协处理器。 支持一个2.4 GHz和两个5 GHz 的无线频谱,三个频谱共同为用户带来超高速、极稳定的无线上网体验能提供高达3.2 Gbps的网络速度。 引入崭新的智能连接技术,可自动平衡两个5GHz的高速频谱,接收最强无线讯号的频谱,让无线讯号覆蓋至家中的每一个角落。 3支可拆式天线和3支内置天线,无线讯号覆蓋极广。束波成型技术(Beamforming Technology)则增加了无线讯号的强度。 可自动侦测并分流不同档案大小的多媒体,妥善有效地分配每条频道的总流量,减少网络挤塞的情况。 作为最新产品,当然支持最新的802.11AC标准,也支持过去的802.11b/g/n标准。 四个Gigabit连接埠提供有线连接。一个USB3.0和一个USB2.0接口,可以用于数据或设备共享。 ==================== gifyoutube的网站,用 安装插件后可以将自己喜欢的youtube视频片段截成任意长度的gif短片包。 =================== Google自己的親兒子Nexus ================== Intel Compute Stick的電腦棒,支援Windows 8.1和Linux, 利用HDMI接頭把電視變成Windows 8.1的「電腦棒」,主要配備為四核心的Intel ATOM 1.33 GHz CPU、2GB記憶體、32GB SSD,價格約180美元。 Linux版本方面,CPU相同,記憶體則為1GB、SSD則為8GB,配備較陽春,價格也是較為便宜的130美元。 ================== 驍龍820是高通最初計劃的自家首款64位處理器(驍龍810都是被蘋果逼出來的), 採用四顆自主設計的Kryo CPU核心,整合Adreno 530 GPU核心,三星14nm工藝製造,支持雙通道LPDDR4內存。 =================

一個奧祕

聖經提到一個奧祕,那就是上帝成為人的樣式,來到這個世界,住在我們當中。 
這敬虔的奧秘簡要概述了基督的生命,確實非比尋常。 但宇宙的創造者來到這個世界,住在我們當中,並為我們捨命,其中的原因卻不是讓人難以明白的奧秘, 基督如何道成肉身也許難懂,但上帝的愛卻顯而易見。 因聖經告訴我們:【「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5章8節)】

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

聖經底本

底本學說(Documentary hypothesis,縮寫 DH),又稱文獻假說,是對於《希伯來聖經》(即基督教《舊約聖經》)內容來源的一種解釋。 1876年由德國聖經學者尤利烏斯·威爾豪森提出,又被稱為威爾豪森假設(Wellhausen hypothesis)。 這個理論認為《摩西五經》,即《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中的內容, 是來自於不同來源文件的組合而成,而不是由一位作者獨立創作。 它對《舊約聖經》的不同段落間的內容衝突做出了合理解釋,也能夠據此來了解聖經文獻的形成過程與歷史,因此被認為是現代聖經學的基石之一。 底本分類 聖經詮釋學者分析舊約聖經的內容,認為它們是由不同年代、不同來源的文件,隨著歷史演進,慢慢被編輯而成。 學者根據他們文句的風格不同,將其分析出五個來源: 耶和華文獻(The Jahwist),簡稱J典、或耶典,因文集均稱呼上帝為耶和華而得名。約成書於前950年前後。 伊羅興文獻(The Elohist),簡稱E典、或伊典,此文獻稱呼上帝為伊羅興。約成書於前721年前後。 申命記文獻(The Deuteronomist),簡稱D典、或申典。約成書於前650年前後。 祭司文獻(Priestly Book),簡稱P典、或祭司典。約成書於前538年前後。 妥拉編輯者(Torah redactors),約成書於前450年前後。

2015年3月15日 星期日

高雄

捷運--公車運輸路線資訊> a.車站別:捷運-紅線 『S生態園區站』 下車者 公車路線:紅51 捷運生態園區站─博愛三路─崇德路─翠華路 ─勝利路─左營大路─實踐路─軍校路(左營國小)(在走約600公尺,約十分鐘) b.車站別:捷運-紅線 『M高鐵新左營站』 下車者 公車路線:紅51 捷運左營站─翠明路─海功路─軍校路(左營國小)(在走約600公尺,約十分鐘) c.車站別:捷運-紅線 『N世運站』 下車者 公車路線:紅53 捷運世運站─中海路─軍校路(左營醫院) d.車站別:捷運-紅線 『高雄車站』 下車者 公車路線:245(火車站開,班次少) 高雄車站─建國路─九如三路─九如四路─率真路─介壽路─左營大路─實踐路─軍海路(左營國小) 公車路線:218(火車站開) =============================================== 1.到左營的四海一家:218路公車到航海學校下車,直行走一個小圓環左轉再走到又是一個小圓環,直直繞過圓環就到了。約1200公尺 2.更近的搭車方式是搭245(火車站開,班次少)到左營國小下車,然後走實踐路往西,在第二個小個小圓環處的左手邊就到了。約600公尺 3.從左營南站或楠梓火車站搭29路公車,到左營國小下車,然後走實踐路往西,在第二個小圓環處的左手邊就到了。約600公尺 4.在高雄火車站,245班車,班次少,搭任何一班經左營北站的公車(301,205,218)左營北站下車, 過馬路走區公所旁實踐街往西,在第二個小個小圓環處的左手邊就到了。約1100公尺,班次很多! ================================================= 從『楠梓交流道』坐公車到『四海一家』請按照以下步驟就可以快速到達四海一家! 1.從國道一號 楠梓交流道旁的興楠路上<興楠路站> 搭乘<高市公車6號> 票價:12元 到左營北站7/11,進學路口豐穀宮 ================================================= 高雄市公車,市府交通局決定2015MMar起改行「一日兩段吃到飽」方案,也就是乘客搭乘2段後,第3趟以上就享免費。 =================================================

2015年3月12日 星期四

天主教封聖

天主教封聖的機制,是在第十世紀才被制訂。 之前,數百年來只需大眾認同就可被選為聖人。 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1983年才修訂封聖的程序。 封聖的程序從「候選人」離世後,最少經過五年的等候時期(waiting period),才可以開始。 封聖共有三個步驟,候選人都要成功過關才被宣聖。 一、可敬者(venerable): 由教區主教調查候選人的生活事蹟、著作、和言行,再由一群梵蒂岡的神學家進行評估。 經由評估小組及教廷封聖委員會的樞機主教們認可後,就由教宗宣佈候選人為「可敬者」。 二、真福品(blessed): 除了殉道者之外,可敬者需要有一個奇蹟出現的明確事證; 由於天主教接受奇蹟是可敬者在天國和他為信眾代求的證據,因此奇蹟的出現必須在可敬者死後及特定代禱的結果。 神蹟審核調查後,若一切屬實,就會宣佈這位可敬者為真福品。 三、聖品(saint): 列入聖品則需要另一個神蹟的出現,這個要求對殉道者也不例外,審核成功後才由教宗宣聖。 ---------------- 1997年Mother Teresa過世後,6年就晉封真福Beatification,[字根 拉:beatus,受祝福的]之列,係羅馬天主教會封聖過程最快的神職人員。

在惡劣的環境中求生存

從動物的超人直覺,看見神慈愛的指紋。 從沙漠湧流的河水,體會神信實的廣大。 出埃及記裡以色列民族在曠野中行走四十年的經歷,大概是人類絕無僅有的史實。 在非洲南部的卡拉哈里(Kalahari)沙漠裡生活的動物們,卻每年都有長距離的遷徙,在極度乾旱、沙塵滾滾的沙漠中尋找生機。 卡拉哈里沙漠,屬於世界上最乾燥的區域之一,但是它同時是許多動物生存、活動的範疇。 究竟牠們是如何在惡劣的環境中求生存呢? 河水氾濫澤生機 原來,這裡有一個非常特殊,又有意思的現象:一年一度的河水氾濫。 發源於安哥拉的奧卡萬戈河(Okawango),每年雨季過後,充沛的河水向南湧進博茨瓦納(Bots-wana)境內的奧卡萬戈三角洲。 河水所經之處,大地有如海綿般,吸吮啜飲;乾裂燥熱的土壤,頓時受到滋養浸潤。 大約11立方公里(相當於11x10^12公升)的水量,滋潤15千平方公里的面積,然後在旱季來臨時,再慢慢被炙熱的沙漠烈陽蒸發,成為無法流入海洋的內陸三角洲。 這短短四個月的河水氾濫季節,是在卡拉哈里沙漠中生活的大象、獅子、豹、長頸鹿、斑馬等等非洲動物的生存契機, 也使奧卡萬戈三角洲成為牠們喘息的天堂。但在這個救命河水來臨之前,動物們必須忍受好幾個月的「苦難」時期。 奇妙的識途大象 以大象為例,通常一個家族會成群結隊,由一隻年長的母象帶領,長途跋涉,在乾燥不堪、沙塵迭起的沙漠中朝水份充沛的綠洲前行。 不僅因為天候乾燥,缺乏飲水和食糧,大象的體力受到嚴格的挑戰;而且沿途還有虎視眈眈、同樣飢腸轆轆的獅子伺機攻擊年幼體弱的小象。 即使旅途漫長、艱辛,並且危機四伏,但是令人驚嘆的是: 一路上必須嚼枯枝聊以為生的象群,除了極少數的幼象被獅子擒拿之外,大部分都能安然抵達綠洲。 而且,不僅是領隊的大象一無反顧、意志堅定且毫無偏差地朝目標前進(牠沒有導航系統,在一片荒蕪的曠野當中,如何分辨去向?) 而且牠身後的跟隨者也從不向領隊的提出疑問;不會因為環境的惡劣,看似遙遙無期的路程,而懷疑方向是否正確。 透過現代衛星的攝影,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那救命的河水──氾濫的奧卡萬戈河,正以葉脈狀漫流過來。 水到之處,地理景觀也隨之改變。 原本乾燥、滿佈灰塵、沒有草地的沙漠,轉變成綠意盎然、遍地濕潤,飛鳥、游魚、動物聚集的綠洲,給各種生物帶來充足的食糧。 先前草木不生的荒地,因為水,沒過多久甚至長出了美麗的百合。 而這一轉變,竟是在乾旱最猛烈,達到最高峰的時期! BBC英國廣播公司拍攝的奧卡萬戈三角洲紀錄片時,內心有說不出的激動。 動物的超人「直覺」、河水年復一年的即時來到,這一切難道都是巧合? 與其用進化論來解釋,我更相信是有一個充滿智慧的造物主的設計與安排。 有趣的是:上帝創世時,先造了陽光、空氣、水、植物和動物,最後才造人──一個依祂的形象所造的生命體。 上帝愛我們,賦予人類自由意志和思考、判斷的能力,同時,也給了我們懷疑上帝、反叛上帝的自由。 但是動物不然。牠們雖不像人類一樣,會尋求、敬拜上帝,但是牠們也不會提出疑問,質疑上帝為了牠們的生存與繁殖所賦予牠們的本能。 牠們就「乖乖地」走該走的路,隨著季節的變換,做必要的遷徙。 而上帝呢?祂就在適當時機信實地供應牠們的一切所需。 即使旅途中也有艱難痛苦和危險,但是上帝加給牠們的苦難,絕對是大部分的動物所能承擔的。(不然早就絕種了!) 跟隨祂的腳蹤行 當年在曠野中行走的以色列人,為什麼沒有象群的堅持與信心呢? 如果他們堅信上帝是慈愛、信實的,就不需要花40年去走只需14天的路程。 如果他們憑藉著信心,不看周遭看似絕望的環境,順服地跟隨摩西走,也許就會發現: 上帝的幫助,也會向氾濫沙漠的救命河水,正朝著他們前來。 上帝要我們相信祂、起身追隨祂、與祂合作,而不是自作聰明,另闢蹊徑。 因為反叛的結果往往是偏離水源,不僅浪費更多精力和時間,還可能達不到目的地,命喪途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上帝要求我們起而行,但是有時候,祂卻要求我們在原地等待。 奧卡萬戈河大舉氾濫之前,三角洲裡也會發生鯰魚被困在日趨乾涸水池中的現象。 沙漠中的烈陽無情照射,讓鯰魚賴以為生的水域越來越小,最後只剩下一灘不足以覆蓋牠們的一灘泥濘死水。 鯰魚掙扎擁擠在僅有的一點點水中,動彈不得。而四周還有老鷹、禿鸛等著叼出這得來全不費工夫的大餐。 我們的人生當中,不也有這種進退兩難的情況嗎?我們能做什麼?更加奮力掙扎,只會加速精力的耗竭,加深絕望的深淵。 萬物述說神的愛 這時候,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在禱告中仰望上帝,堅守祂的信實,相信祂的救援一定會即時到來! 就像乾旱中的鯰魚,牠們並沒有全數死亡。 奧卡萬戈河即時湧來,帶來充沛的水量,讓原本困在一灘泥水中的魚,馬上生龍活虎,增添了力量。 這一切,實在是上帝的信實與供應。 對於人世間的苦難我們沒有答案,我們只知道:這是一個墮落的世界,與當初上帝看似甚好的創造相差甚遠。 但是值得安慰的是:即便如此,上帝仍然沒有棄我們於不顧;祂的慈愛,在萬事萬物中得到印證。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1: 20) 祈求上帝讓我們從綠洲裡歡欣跳躍的羚羊、喜樂噴水的大象身上,看見祂充滿智慧的慈愛指紋;讓我們在人生水窮處,仰望上帝救命、添力的活水!

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

finding God in the movie

Finding God in the Movies: The Very Best Religious Films. This course will focus on the very best religious films ever made, a list that will include works as diverse as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to Babette’s Feast. Although Hollywood and film generally are usually seen as bastions of gleeful secularism, these films comprise an extraordinary body of film--some of filmdom’s greatest, in fact--that is religiously acute and moving. The course will look at the sorts of religious statements these films make and how they go about making them, concentrating on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means and “message.” The course will begin by asking the question of what makes a film religious, and then move on to consider the drama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in the journey from darkness to light, from despair to hope, and from tragedy to comedy. We will also reflect on the nature of audience response and the legitimacy of oft-drawn distinctions between religious film and Christian film.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course will follow a seminar format. Recent viewing of all films in the course is a requirement. Class sessions view films and discuss, including some time for professor lecture on filmmakers and meanings, though this is kept to minimum. Students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viewing the films and reading analysis of written critical texts. Students will keep a daily log of reactions to films, write three analytic papers, and take a final exam on the substance of the course. The course is rather intensive, examining a film just about every day of the term. It should also be noted that a number of the films in the course are R-rated and often dark in their estimate of human life. The viewing list will include such films as Kieslowski’s Three Colors: Blue, Malick’s The Tree of Life and The Thin Red Line, and Robbins’ Dead Man Walking. The course is designed to immerse students in the work of the great masters of religious cinema in order to develop their own awareness of the religious capacities of cinema but also their exploration of the presence and character of the divine.

Titian

Titian, Italian in full Tiziano Vecellio or Tiziano Vecelli (born 1488/90, Pieve di Cadore, Republic of Venice [Italy]—died Aug. 27, 1576, Venice), the greatest Italian Renaissance painter of the Venetian school. He was recognized early in his own lifetime as a supremely great painter, and his reputation has in the intervening centuries never suffered a decline. In 1590 the art theorist Giovanni Lomazzo declared him “the sun amidst small stars not only among the Italians but all the painters of the world.”

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

Qi 1.6in, 無線充電

Qi(發音與命名來自中文「氣」),是一種由無線充電聯盟(英語: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縮寫 WPC) 所制定的短距離(40mm, 1.6英吋)低功率無線感應式電力傳輸的互連標準, 主要目的是提供行動電話手機與其他攜帶型電子裝置便利與通用的無線充電。 無線充電聯盟於2008年12月17日由, ConvenientPower Limited、Fulton Innovation LLC、羅技公司、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奧林巴斯株式會社、 荷蘭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三洋電機株式會社、深圳桑菲消費通訊有限公司及德州儀器公司(依英文字母序)共9家公司創立, 以制定所有電子裝置都能相容的無線低功率充電國際標準為使命。 迄2013年1月23日,該聯盟成員已有 145 家公司,包括諾基亞、HTC、三星、勁量等等。 Qi規格第一卷(低功率部份,5W以下)於2010年推出,目前已有1.0與1.1兩代的版本, 現在提供下載的最新版本規格的版號是1.1.2,於2013年7月制定。未來會推出中功率的部份。 ========================= 只要符合Windows10的硬件配置,任何版本的Windows系统都可以通过这互联网公司的软件免费升级到Windows10。 ========================= LG推出全新5.5吋QHD LCD顯示面板,其顯示密度將達548ppi ========================= 大型电脑设备还缺少一些只能在只能手机上运行的软件。例如加速器和定位服务接收器。 ========================= 所謂超值娛樂小平板指9吋以下的平板,不包括9吋,以方便攜帶、休閒為主要用途, 例如Acer Iconia Tab 8W、ASUS VivoTab 8 (M81C)、GenPad 8-I08T3W Kitty、GenPad 8-I08T3W等。 經濟實用筆電價格萬元以下,尺寸10吋至13吋之間,國外又稱此類別為「Bing Device」, 與Google、Apple的產品以名稱區隔,諸如Acer Aspire E11、ASUS Eeebook X205TA、HP Stream NB 11、HP Stream NB 13、Lenovo E10-30等屬於此類。 變形二合一與高效菁英筆電就比較多元,沒有一定的價格帶與尺寸,不過二合一非常好區隔, 只要是螢幕鍵盤可分離就算,高效菁英筆電也很好區隔,又輕薄效能又高,價格也很高啦。 例如Acer Aspire Switch 10、Acer Aspire Switch 12、ASUS Transformer Book T100、Logah Hello kitty Grace 10 2 in 1、Lenovo Yoga Tablet 2 10"、MSI S100。 高效菁英筆電如Acer Aspire S7、ASUS Zenbook UX302、Dell Inspiron 14 7000、GIGABYTE P35X v3、 HP Pavilion 13 -B124TU、Lenovo Yoga 3 Pro、MSI GT72、Surface Pro 3。 =============== 目前市售之3G手機的規格都是GSM+WCDMA 所以容易造成大家的誤解,以為GSM也可以使用 加上電信三雄的系統也都是GSM+WCDMA 所以3G手機插入GSM的SIM卡都能使用 唯獨威寶沒有GSM所以無法支援 ============================

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

7 churches

================ ================== El Camino Real (Spanish for The Royal Road, also known as The King's Highway) Interstate 5, U.S.-Mexico border to Anaheim Anaheim Boulevard, Harbor Boulevard, State Route 72 and Whittier Boulevard, Anaheim to Los Angeles U.S. ROute 101, Los Angeles to San Jose State Route 82, San Jose to San Francisco Interstate 280, San Francisco U.S. Route 101, San Francisco to Novato State Route 37, Novato to Sears Point State Route 121, Sears Point to Sonoma State Route 12, Sonoma ================== any road under the direct jurisdiction of the Spanish crown and its viceroys was a camino real. Examples of such roads ran between principal settlements throughout Spain and its colonies such as New Spain. Most caminos reales had names apart from the appended camino real.

2015年3月1日 星期日

哲理

一位太太請了一位油漆匠到家裡粉飾牆壁,油漆匠走進門,看到她的丈夫雙目失明,頓時流露出憐憫的目光。 可是男主人卻非常開朗樂觀,所以油漆匠在這家工作的幾天裡,他們談得很投契,油漆匠也從來沒有提及男主人的生理缺憾~ 油漆匠粉飾完牆壁,取出賬單遞給 那位太太, 那位太太接過來一看,發現比談妥的價錢打了一個很大的折扣。 她不解地問油漆匠?”你為甚麼少算了這麼多? ”油漆匠回答:”跟你先生在一起覺得很快樂,他使我覺得自己的境況還不算最壞, 所以減去一部分,算是我對他的一點謝意,因為他讓我把工作看得不會太苦!” 油漆匠對她丈夫的推崇,使她流下了眼淚,因為......這位慷慨的油漆匠只有一隻手! 故事的哲理重點: 雖然無法改變人生,但可以改變人生觀; 雖然無法改變環境,但可以改變心境; 雖然無法調整環境來完全適應自己的生活,但可以調整態度來適應環境。 ======================== 大眾對哲學的想像大概有以下的特色: 1. 沒有用。 2. 沒對錯可言。 3. 也沒什麼邏輯和道理可言。 4. 但是成功人士一定懂。 5. 是某種很高深難懂的東西,但可以做為人生指引。 跟幾個哲學人討論了一下,我們猜測這可能跟有不少哲學家留下了所謂名言佳句有點關係, 例如笛卡兒「我思故我在」, 巴克萊的名言「存在即是被知覺」等。 這些話雖然感覺上很酷,建構了人們對哲學的第一印象。 但這些名言是哲學家完整論證的總結或部分內容,只看這些片段無法理解。 也因此在大眾文化對這些「哲學名言」的理解往往有很大的錯誤。 例如我思故我在其實是笛卡兒對於心物二元論和靈魂存在等問題探討的結論, 而一般的抒情文中,這句的意思往往被當成「人要不停的表達自己主見」。 「心懷慈悲,充滿感激。這個世間如此的廣博,無邊無際的天空和海洋充滿著自然的恩賜,等待著滿心。沒錯,這個世界是富裕而不是貧窮的,充滿信心與正面的力量向世界發出呼喚,堅定的向宇宙下訂單,整個宇宙都會幫助你實現願望。」 「人生就像咖哩醬,你永遠不知道做給你的廚師手藝到不到位,裡面有沒混到蟑螂,但是點了就要吃完。人生的精髓不在吃咖哩,而是在品味沒熟的紅蘿蔔和混到的蟑螂腿。」 各位,你看得懂上面在寫甚麼嗎? 坦白講我自己也不知道,事實上這篇文的頭兩段我擱了好久還寫不出來,中途還忍不住跑去打了電玩。就為了逃避欠烙哲學文章的事實。上面這兩段的發言,前面可以說是台灣暢銷書排行榜必備的「正面思考成功術」,後者則是表達人生感慨的心靈雞湯式抒情文。它們都不是哲學。甚至可以說,這些意味不明的文句蓄意的誤導了讀者對哲學的理解。 然而,這種言論卻可以說是我認識的哲學人面臨的共通終極困境:讀哲學的難處不在於畢業得從零學起一技之長(除非能繼續留在學術界前進),而是人們普遍認為哲學是學習怎麼講出心靈雞湯、智慧小語或正面思考成功術之類的內容。更甚者是被公司主管方面指示執行寫作這類文案,原因是「哲學系天生血液中就流著這樣的天賦」。就連在書店,我們也往往看到心靈雞湯一類的勵志書被放在哲學區。這是恐怕就是一般大眾對哲學的想像了。 為何會有這種誤解呢?我想可以從兩方面來看,「大眾對哲學的想像」以及「上述言論的使用者希望與哲學做連結」。 大家對哲學自相矛盾的想像 邏輯是這種東西嗎?當然不是,邏輯是思考的「形式」,在多數智能活動都必須用到邏輯,包括哲學、電腦科學等。 合乎邏輯的論證的才是有效的,才可能是正確的推論。 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並不重視邏輯,或認為僅透過重複的數學計算方式便可增強國人的思維能力, 然而數理能力的增強與一般邏輯運用能力還是有一層隔閡。 語文教育上更是「文勝於質」,教學上重視對文學史典故的了解與修辭手法的了解, 忽略語文的基本功能是「正確傳達概念以溝通」,對於如何建構有條理的論述提供的教學有限。 這與歐美語文強調先能讓學生擁有建構合理論述的基本能力後,再談修辭優美的技法大不相同。 這使得台灣人對邏輯有非常怪異的理解。也增加人們溝通間的障礙。 心靈大師陷入危機哲學來救援! 在另一方面,這類心靈雞湯式的文字也有意識的跟哲學做連結,我想原因大概是希望藉此拉抬自己,當作是一種市場行銷的手法。 由於大眾對哲學的普遍想像充滿了矛盾處,一方面認定哲學是無用的書生清談, 一方面又認為深奧難懂的哲學可能有某種自己忙碌生活中錯漏的秘奧知識,可以讓人心靈提升自我潔淨,順便成為人生勝利組。 這其實有點像磁場水晶或金柯拉這類東西要泡製偽科學,依附科學來增加自己的合理性。 把心靈雞湯類勵志抒情文跟哲學掛鉤,泡製成偽哲學來進行行銷也是類似。 對一般人來說,科學和哲學都遙不可及而有某種權威感。 不過哲學專業和科學專業受重視的程度,與市場需求之間總有著天壤之別。 另一方面,由於哲學其實不太關心一些生活中的瑣事。 舉凡戀愛或是個人職涯,生活順利與否,有沒有開心的小確幸一下,這基本上都不太是純哲學會去過問的。 但人們往往希望在這些問題上獲得有深度意涵的指引,這個時候掛上哲學名號的心情小語可能就很有用了。 事實上哲學在幹嘛呢? 哲學的特色大概可以這樣說: 1. 哲學論證講求邏輯嚴密,論點必須被證成。*1 2. 「邏輯學」是一個專門的學術領域,探討的是論證有效的形式。它就跟數學一樣有公式,而有別於古典邏輯的當代邏輯學僅有系統差異之別。不會有「你的邏輯」或「我的邏輯」之分。*2 3. 哲學探究的是純理論的正確性,找出理論背後是否有好的理由支持。*3 哲學最主要的領域,不論是倫理學、知識論或形上學,都是在探究理論本身。 如果要說實用上的運用,和哲學關係比較密切可能是政治學理論、法理學這些領域, 當然,這些領域可能進一步對法律和政治制度的設計造成進一步影響。 不過很可惜,上述這些過程大概都跟「情緒抒發」或「人生成功秘笈」沒甚麼關係。 哲學訓練追求邏輯的嚴密,避免個人主觀情緒凌駕論證的合理性。以哲學的這些特色觀之,心靈雞湯或智慧小語恐怕是一條也沒有符合。 當然在例如希臘化時期,哲學也有探討生命的價值、如何追求人生的最高滿足。不過原則上,這些探討仍以理性分析為主,與純粹的抒發情緒,或者正面思考成功術,都有很大差異。 抒情小語或勵志小語是否有價值?可能,如果它能確實抒發你的情緒或激勵你於低潮之中的話,但這跟哲學沒有關係,甚至可以說是跟哲學幾乎相反。這些東西就算有價值,也是文字技巧或人力資源管理的激勵手法的範疇。雖然總是有人給哲學系賦予了他們完全不理解的「血液中的天賦」,哲學人需要的大概還是對他們所學的正確了解,而不是期待哲學人能夠教你品味沒熟的紅蘿蔔和混到的蟑螂腿,然後從中得到靈魂的超越或翻升的秘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