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1日 星期日

中國文化的本質

『梁培恕:中国应先认清我们文化的本质和历史』。 徐新生看了以後回應: 『中國文化的本質是什麼? 是有人文的美好,但也有不可避免的嚴重缺失。缺什麼? 老子嘆失道,而苦於無法得知為何會失道。 孔子也渴望的說,朝聞道夕死可也。』 ----------------------------------- 《樂經》在秦始皇焚書時亡佚,或亡佚於戰火,這是一個原因。 據學者考證,《樂經》中所載是以「樂譜」的形式呈現,除非是專業的樂師,一般人是很難將樂譜背下來的, 所以一旦亡佚就再也沒有人可以把它背出來了。這是主要的原因。 其他五經則是用「文字」書寫,比較好背誦, 例如漢初時候,就由秦代研究《書經》(《尚書》)的老學者伏生將尚書中大部分的內容背出, 但多少有背錯的地方,直到發現孔子舊宅的古文本時,才予以校正。 也有學者推斷《樂經》其實是《詩經》在演奏時的曲譜,但沒有得到證實。 =================================== “五帝”指的是谁? 根据不同史料记载,有以下五种说法: (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史记》); (2)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3)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4)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5)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 =================================== 帝曰:“咨!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龔朕位?” 嶽曰:“否德添帝位。” 曰:“明明揚側陋。”師錫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 帝曰:“俞!予聞,如何?” 嶽曰:“瞽子,父頑,母囂,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乂帝曰:“我其誠哉!女于時,觀厥刑于二女。” 厘降二女 于妫汭,嫔于虞。 帝曰:“欽哉!” 慎微五典,五典克從。納于百揆,百揆時敘。賓于四門,四門穆穆。 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 帝曰:“格!汝舜。詢事考言,乃言凪可績,三載。汝陟 帝位。”舜讓于德,弗嗣。 堯帝說:“唉!四方的部落首領!我在位任職七十年,你們中有誰能順應天命,接替我的帝位?”。 四方部落首領說:“我們德行鄙陋,不配登上帝位。” 堯帝說:“可以考察貴戚中賢明的人,也可以推舉地位低微的賢人。” 大家向堯推薦說;“民間有個處境困苦的人,名叫虞舜。” 堯帝說:“是啊,我聽說過。這個人到底怎麽樣?” 。 四方部落首領回答說:“他是樂官瞽瞍的兒子。他的父親心術不正,母親善于說謊,,他的弟弟象十分傲慢, 但舜能與他們和睦相處.他用自己的孝行美德感化他們,使他們改惡從善,不走邪路。” 堯帝說。“那我就考驗考驗他吧!把我的兩個女兒嫁給他,通過兩個女兒考察他的德行。” 于是,堯命令兩個女兒到妫河的彎曲處,在那裏嫁給了虞舜。 堯帝說:“恭謹地處理政務吧!” 舜謹慎地推行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美德,臣民都能順從。 他又受命管理百官,百官都能服從。 他在明堂四門迎接前來朝見的四方諸侯。四方諸侯全都儀容整肅。 他還到深山老林中去經受風雨考驗,即使在狂風暴雨和電閃雷鳴時也不迷失方向。 堯帝說:“來吧,舜啊。我同你謀劃政事,考察你的言論,你提的意見十分正確。 經過三年考驗,你一定能成就大業。你現在可以登上帝位了。” 舜要把帝位讓給更有德行的人,不願就位。 =================================== 五帝者,黃帝、帝顓頊[磚序]、帝嚳[庫]、帝堯、帝舜。 黃帝:公孫轩辕,少典之子 自黃帝至舜、禹,姓同而國號異,以章明德。 故黃帝謂有熊,帝顓頊謂高陽,帝嚳謂高辛,帝堯謂陶唐,帝舜謂有虞。 帝禹為夏後而別氏,姒姓。 契為商,子姓。 棄為周,姬姓。 ===================================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相传由伏羲、文王及孔子所创作。 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周易》的研究络绎不绝。这是一个好现象。 人们对于《周易》的研究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深刻,然而,迄今为止, 就象数学上的黎曼猜想还没有被破解一样, 《周易》的本质仍然还是一个谜,这个谜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千古之谜。 如果无法破解这个谜,那么,中国文化就找不到自己的根。 《周易》的谜底无它,正是真理。 也就是说,《周易》所反映的客观内容正是宇宙世界的真理。 只有从宇宙世界的真理高度来研究《周易》,人们才有可能窥视其奥秘;只有破解了真理之谜,人们才能真正明白《周易》的本质。 其实《老子》、《黄帝内经》、《大学》、《中庸》、《孙子兵法》这五本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周易》的本质。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将被证明其实也只不过是西方文化对《周易》的一个现代版的解读。 《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簡易、變易、不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 1."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2."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3."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这三句话来自于《系辞传》,阐述了古人研究《周易》的重要心得体会,这些话流传到现在,就变成了现代人研究《周易》的三个重要原则。 第一,《周易》至简至易,而不是至繁至杂。 如果人们通过非常复杂的方法来研究《周易》而后得出一个非常复杂的结论,那肯定不是《周易》的正解。 对于《周易》的研究,不仅其研究方法要至简至易,其结论也要至简至易,这才是《周易》。 至简至易不应该是二,而应该是一,一就是万物之源,也就是真理。 真理不是虚妄的主观意识,而是客观存在,那正是宇宙世界本身。   那些为《周易》的64卦象所困惑的人们,其实已经掉进了陷阱和迷宫。 当最基本的原理都还没有搞清楚的时候,人们其实是不可能在细枝末节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的。 根本是源头,细节是末流,只有根本上有所突破,才有可能取得细节上的突破。 第二,《周易》之理,是"无思无为"的结果。 如果你苦心思虑《周易》却很难理出个清晰的思路,觉得实在太累了, 那你不防暂时放弃对《周易》内容的思考,甚至放弃思考本身,不再苦思冥想, 而是让心灵获得片刻的安宁与寂静,"无思无为",这个时候却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结果你反而有可能真正明白了《周易》。 这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或者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若从根本上说,《周易》原本并不是意识思考的结果,而是意识不再胡思乱想的结果。 只有去除主观意识的人为干扰,宇宙世界的客观真理才能水落石出。换句话说,正是主观意识的错误干扰,才使得客观真理远离人类社会。   过去的人们以为只有浑浊的水才不能如实反映客观世界,其实运动着的清水也同样不能如实反映客观世界。 宇宙世界根本没有浑浊,浑浊只是假象,浑浊的本质是纯洁透明的意识所形成的光学幻象。 宇宙世界在本质上是纯洁透明的宇宙真空,就象纯洁透明的大海一样,然而人们还根本无法明白这个道理, 因为人们一直觉得宇宙世界只不过是空洞无物的虚空,一无所有。   客观真理是寂静安宁、纯洁透明的海水,主观意识是搅乱真理大海的棍棒。 正是主观意识妄图有所作为的心态使得海水不停地运转起来,结果寂静安宁、纯洁透明的海水就丧失了自我映照的真理功能。   其实海水还是那些海水,只是这些海水不再安宁,而是处于运动之中罢了。 这种运动实质上是主观意识的运动,并不是真理自身的运动。只有主观意识的静止,才能还原客观真理的运动。   就象你要观察一个运动着的客观事物,如果你自己本身还在乱七八糟地运动着, 比如说你正坐在高速运行的动车上,那么,你所观察到的外界的客观事物必然受你自身所在参照系运动的影响,你所观察到的客观事物其实并不具有真正的客观性。 只有消除你自身的运动,处于绝对静止的境界,你才能准确如实地观察到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真实面目。   心如止水,才能如实反映客观世界。而心如止水,正是主观意识不去认识客观世界。 只有主观意识不去认识客观世界,才能真实反映客观世界。"无知才能有知",这就是世界认识的辩证法。 第三,《周易》之理,揭示了宇宙世界自身内在永不止息的客观运动,"天行健","生生不息"。 宇宙世界的自我运动不是人们的主观意识抽象思维的结果,而是宇宙世界的本来面目和客观属性。   然而,这样的真理性认识就连牛顿都没有达到。 在牛顿乃至整个西方文化的心目中,宇宙世界自身是静止的,运动是外界强加于宇宙世界的。 运动是宇宙世界的外来属性而不是本质属性,这种庸俗狭隘的机械唯物论就是牛顿力学的哲学本质之所在,它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思维运动。   晚年的牛顿一直认为上帝是宇宙世界的第一推动者。 他觉得上帝是外在于宇宙世界的存在物,所以,上帝可以从宇宙世界的外面来推动宇宙世界的运动。其实这种错误是一目了然的。 难道上帝不存在于宇宙世界中吗?不存在于宇宙世界中的上帝难道不是"莫须有"的上帝吗?这样的上帝还成其为上帝吗?其实西方文化中的上帝乃是宇宙世界本身。 牛顿心目中的上帝推动宇宙世界的运动,在本质上乃是宇宙世界推动宇宙世界的运动,这就是宇宙世界的自我运动,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周易》的客观本质之所在。 从《周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不需要上帝的概念,因为《周易》认为运动是宇宙世界的客观本质。 宇宙世界本身就会运动,根本不需要外界的推动,也就是说,既不需要人为的推动,也不需要上帝的推动,运动的本源在于它自身。 相比之下,就整体而言,西方自然科学就是发展到今天也还没有发现这一点。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宇宙世界的运动是宇宙世界的本质运动,是宇宙世界自身内在独一无二的生命主观能动性的客观真实反映。 这显然与西方传统文化大相径庭。由此发展下去,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越来越大,泾渭分明,有如天壤之别。 中国文化强调客观事物自身内在的生命本质的主动运动,西方文化则强调事物受外界推动而产生的被动运动; 中国文化是生命文化,西方文化是物质文化; 中国文化是无神论文化,没有土生土长的宗教信仰,西方文化则有着内在的神学与宗教信仰。 对中国文化而言,宇宙世界整体就是所谓的上帝,对西方文化而言,上帝外在于宇宙世界整体。 其实外在于宇宙世界整体的上帝与内在于宇宙世界整体的上帝是同一个上帝,因为只有一个宇宙世界。这就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上述研究《周易》的三个原则,其实是客观唯物主义在中国诞生的重要标志。 列宁在1914年所写的《辩证法的要素》一文中指出,考察的客观性是考察这个事物(或现象)它自身的生命、它自身的运动、它自身的发展, 而绝不是以观察者自身的主观意识、主观臆测、主观推断来代替客观事物它自身的生命、它自身的运动、它自身的发展。 这一点深刻地表明了列宁的客观唯物主义的正确思想。 其实客观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早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周易》中就有了清晰的描述,中国传统文化才是客观唯物主义的本源。   中国社会紧密依靠中国政府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正说明中国社会自身没有内在的生命活力,或者说中国社会自身内在的生命潜能还没有真正的挖掘出来。 显然,中国社会的管理思想还停留于庸俗唯物主义的思想阶段,根本还没达到客观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   然而,客观唯物主义还是片面的,因为人们还没有发现客观唯物主义中的唯心主义。 客观事物自身既然会运动,那么,这就表明客观事物自身内在拥有着绝对的生命力。正是这种主观生命力才是导致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根源之所在。   事物自身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这是真理性认识,正是唯物主义所欠缺的。 事物自身具有客观实在性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这也是真理性认识,正是唯心主义所欠缺的。 然而在事实上,只有两者的充分结合,才是宇宙世界客观事物自身的真理性。客观事物自身具有生命内在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伟大的真理性认识。   无法认识客观事物自身内在生命主观能动性的唯物主义正是缺乏生命灵魂的真实表现。 高举唯物主义革命旗帜的,它必将导致"唯物是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而一旦革命成功,它也必将实行强大外力推动的政策, 因为唯物主义的真理并不在自我内在的生命身上,而在外在客观世界身上。   唯物主义将客观事物认为是一个静止着的物质,只有依靠外力的推动,客观事物才会运动起来, 而且外力越大,客观事物运动的加速度就会越快,这就是牛顿力学在社会学中的迁移应用,虽然这实际上很多时候是"拔苗助长"与"南辕北辙"。   重视外在客观世界,无视内在主观世界,这是唯物主义的特点;而以外在客观世界的发展来隐盖内在主观世界的堕落,这是唯物主义片面发展的必然代价。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经常批评教育共产党防止走极端主义思想的错误认识,防止思想认识层面的两极分化,但这也无法扭转错误思想认识的继续恶化。 随着全球共产主义运动高潮的日渐消退,庸俗狭隘的唯物主义逐渐占据了共产党思想灵魂的真理宝座,这意味着辩证法真理的日薄西山。 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庸俗狭隘的唯物主义从真理宝座的真实堕落,这就是苏联解体带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当然,教条主义者是无法从历史事件中得到任何真实有益的教训的,他们不知道历史是教条主义最生动的反驳者,历史才是真理最生动活泼的伟大教授。 在汹涌澎湃的历史潮流面前,任何个人的封建帝王般的神圣权威都将被无情粉碎,但是不思进取、顽固不化、刻舟求剑、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却依然我行我素, 它们在期待着最后的死亡时刻的到来,只有自我生命的死亡才是教条主义的真实终结者。   在庸俗唯心主义普遍流行的历史时代,只有大力发展唯物主义扫除庸俗唯心主义盲目发展的弊端,才能回归宇宙世界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真理。 同理,在庸俗唯物主义如日中天的时代,只有大力发展唯心主义扫除庸俗唯物主义盲目发展的弊端,才能回归宇宙世界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真理。 遗憾的是,现在的人们既不知道唯心主义的优点与缺点,也不知道唯物主义的优点与缺点,他们不知道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更加不知道宇宙世界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真理,所以,当人们从极端唯心主义的陷阱与泥坑跳出来的时候, 人们又跳进了极端唯物主义的陷阱与泥坑,就象人们从水坑中跳出,却又跳进了火坑中。   寒冷的冬天诚然过去了,可是炎热的夏天却又如期到来了。 在四季轮回中,真理的本质暴露无遗,真理不在唯心主义的冬天,也不在唯物主义的夏天。 真理在本质上是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是无所偏颇的《中庸》, 是矛盾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的"周易",这才是人类历史意义上的《大学》。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