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你為什麼哭

文 / 林治平 你為什麼哭? 天還沒有亮,抹大拉的馬利亞已經好幾天沒怎麼睡了,今天是耶穌釘死十字架以後的第三天,馬利亞拖著疲累不堪的身體,跌跌撞撞地摸黑來到耶穌的墓前。三天了,耶穌已經死了三天了,馬利亞決定去看看安放耶穌遺體的墳墓。 迎著清晨的微曦,踏著遲疑不確定的步伐,馬利亞一邊走一邊想著過去幾天所發生的事,不能控制的眼淚,就大顆大顆地流了下來。 ------- 也不知過了多久,馬利亞終於來到墳墓前。 奇怪,為什麼墓門大開? 擋住墓口的那塊大圓石頭怎麼被推到墓旁邊去了? 馬利亞驚訝地睜開眼,只見墳墓內空空如也,纏裹耶穌的裹屍布卻整齊地放在墓中, 只是耶穌呢? 耶穌的身體到哪兒去了? ------- 「你看到耶穌的身體嗎?」慌亂而焦急的馬利亞流著眼淚,見人就問:「是誰?是誰把耶穌的身體搬去了呢?」 「你為什麼哭?」忽然有兩位天使出現在馬利亞眼前,如此詢問馬利亞:「你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祂不在這裡,祂已經復活了!」 這些話馬利亞完全聽不懂,甚至直到她見到從死裡復活的耶穌,她也不認識,依然流著淚對耶穌說: 「我主耶穌的身體被什麼人取去了呢?」在死亡悲傷陰影籠罩中的馬利亞,大聲哭訴:「是誰取去了耶穌的身體,請告訴我,讓我好去取回。」 「婦人,你為什麼哭?你在找誰呢?」耶穌看著馬利亞,輕聲地問她。然後睜開雙眼、定睛看著馬利亞,叫了一聲:「馬利亞!」 聽到耶穌這一聲呼喚,馬利亞心頭一震,這才知道眼前站著的這個人,就是死裡復活的耶穌, 她忘情地大呼一聲:「夫子!」 此時,天漸漸亮了,馬利亞擦乾眼淚,離開墳墓,興奮地把耶穌從死裡復活的消息傳送給門徒。 於是,抹大拉的馬利亞便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見證分享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人。 ------------ 2014年被美國好萊塢稱為「聖經年」, 電視影集《聖經故事》被翻拍成電影《上帝之子》於三月上映, 接著還有大約五部與聖經有關的電影跟進, 最備受期待的就是奧斯卡影帝羅素克洛主演的《挪亞方舟》,台灣也將在四月陸續上映這兩部片子。 「挪亞方舟」的焦點不是船的大小或是洪水規模,而是關乎「方舟裡的生命重新延續了你我……」 「一個破舊的世界如何重新開始?」一直是現代人心谷中隱隱迴盪的神祕聲音,加上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天災人禍不斷; 天氣的惡化更是令人不安,更容易喚醒「挪亞方舟」這個歷史教訓的呼喚。 依照聖經教導,在遠古挪亞的時代,人類曾經有著不同於今日的當年科技與繁華,但也跟今日的你我面對同樣的困擾, 就是:「我們究竟該如何生活?」生命的焦點一直不是「鑽木取火還是打火機?」、「走路還是搭飛機?」這類的問題, 人類快樂與否一直在於「心靈與道德」而不在於「物質與科技」,當我們把日子過得很糟的時候,造物者不可能視而不見, 試問:哪家父母能容許孩子在家開毒品派對跟天體營這類的活動? 當我們把地球跟人際關係弄得一塌糊塗的時候,怎能期待有「安居樂業」這種事情? 正如電影中的人說:「我們應該被毀滅……」 聖經沒有具體細微描述挪亞時代的荒唐,但光是「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創世記六章5節)幾個字就夠怵目驚心了, 何況同樣的經文還說「世界在上帝面前敗壞,地上滿了暴力」,這真是令人無奈傷心, 不管起初的創造多麼美麗,畢竟是舊了、甚至壞了,上帝必須出手挽救。 這跟車禍以後車子要送修是一樣的道理,挪亞方舟記載的不是一個「毀滅」的故事,而是一個更新的故事; 說的不是「地球報廢的過程」,而是「垂死的地球人如何在彩虹中得到新契機」的故事; 是一家人在一個密閉空間忍耐等候救贖的故事,這個故事吸引人,是因為我們都有類似的遭遇。 我們或許不必像末日電影一樣在洪水或是大自然崩解中驚惶逃命,但是我們絕對可以體會躲在方舟、無路可逃的窘境, 因為人生有很多類似的情境,在婚姻、在職場、在任何衝突與競爭的場合,都反映出方舟漂在大海中的淒涼。 方舟當然是救贖,但是別忘了:這個救贖不是操之在我, 人類沒有能力救贖自己,只能從失敗中站起來,從錯誤中學習, 上帝賜予的恩典就是讓我們從定罪中蒙恩,從死亡中復活,這正好就是挪亞方舟的故事。 挪亞連開門的能力都沒有(按照聖經記載,開門關門都是上帝主導),他只能完全仰望上帝的拯救,然後試著過一個新生活。 當挪亞出方舟的時候,新鮮的空氣迎面而來,一切卻都改變了,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挪亞的心情無法形容, 他走過了死蔭的幽谷,他不能停留在對於舊世界的悲傷,他必須邁向新世界, 這是一種不得不的步伐(或許他的適應不良可以解釋他為何會一個人喝悶酒喝到醉), 上帝跟挪亞立的約幾乎拷貝當年他跟亞當立的約(創世記九章), 儘管人類在洪水後犯的錯也跟亞當的後代差不多,上帝依然要我們相信祂的救贖,相信死後那個沒有罪惡的世界。 正因我們終必得救,挪亞方舟才有意義,否則,方舟代表的永遠是懲罰而不是出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