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魯凱族彭枝定牧師
「以便以謝」(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
「耶和華尼西」(耶和華是我旌旗)、
「耶和華以勒」(耶和華必預備)。
內地會訂於2015十一月20-21日在中原大學,舉辦第一屆「信仰、歷史與文化」內地會來華15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宣教不是差遣有資格的人,而是要對於神所呼召的人,有整全的裝備!」
戴繼宗牧師說,對於一個有心要宣教的人而言,他的靈命、品格、心理狀況及身體健康的程度,都是要差派進工場前必須仔細察驗的。
而一位想成為宣教士的人,除了對聖經的熟悉度要有一定基礎外,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一定要圓融及具有能夠與人連結進行「團隊事奉」的特質,
否則到了宣教工場,可能還沒出去為主得人,就已先內耗而折損。
========================
靈泉堂:士林區文林路
1956年,梅路得(Ruth Miller)師母與其夫君梅瑞義牧師自美來台,並於民國46年秋在位于現今台北市士林區文林路之寓所成立英文查經班,宣揚神國福音伊始,至今已四十餘載。
時梅牧師任拿撒勒人會遠東區監督暨士林拿撒勒人教會牧師。後來,梅牧師夫婦結束士林拿撒勒人教會服事,遷居士林華僑新村十巷二號,繼續查經班福音事工。
民國53年7月間決定成立教會,並定名為靈泉堂。
梅牧師逝世之後,在上帝引領之下,弟兄姊妹與梅師母同心建造神家,
民國63年7月2日正式成立財團法人台北市基督教靈泉堂,復靠上主恩典,
連續差派神僕張宰金牧師,蘇文隆牧師,黃慶明傳道,余德林牧師,
1994-2001許卓明主任傳道主領之傳道人團隊,2008林淑清傳道,2011林淑清傳道按牧。終使本堂具備如今之規模,蒙上帝憐憫使用。
簡要大事紀,見證上主作為:
1964年7月
梅牧師夫婦遷居華僑新村,查經班有組織之主日敬拜及募款,教會成形,名為靈泉堂,"Church of Living Water"。
2009年2月,會友大會選舉第十二屆董事及第十三屆執事,由宋騰烽弟兄連任董事長,洪彥祥弟兄連任執事會主席。
2009年6月,黃龍光弟兄、宋騰烽弟兄於華神畢業。
2010黃龍光弟兄由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修畢返台。
=======================
拿撒勒人會基督教士林區靈泉Living Water堂:文林路
拿撒勒人會宣聖堂:中山區合江街127巷12號
基督教拿撒勒人信德會萬大路 140 號,中華路二段 600 號
=======================
彭枝定牧師,服事主50+年,臉上時常佈滿了信主的喜悅。他在走山路時最愛唱的詩歌是:
「我已經決定,要跟隨耶穌,我已經決定,要跟隨耶穌,我已經決定,要跟隨耶穌,永不回頭,永不回頭。」
彭牧師1933年二月十七日出生於台灣省屏東縣好茶村,父母皆是魯凱族人。家有一個姊姊、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全家九口人,生活十分貧困。
因謝飯禱告受逼迫
1952年,屏東基督教醫院的山地醫療隊抵達好茶村,彭牧師對宣教士及牧師留下深刻的印象,並且渴慕真道,很快的就接受主。
吃飯時,已知道謝飯禱告,可是父母親就十分的不諒解,認為是他們辛苦賺錢養家,而非上帝所賜,因此,父母親就趕他出家門。
那時他年方廿二歲,身無分文,除了身上穿的衣服,連一件衣物也沒有帶出來,就這樣離開了家。
到了高雄市,他先找了一份踩三輪車的工作,但因為謝飯禱告,受到排擠及嘲笑,又堅持禮拜天一定要聚會,就被老闆解僱了。
因為不得已,他就回到山上去採些植物來賣,可以勉強維持生活。後來,也有機會到工地作捆工,一天的工錢是新台幣十元,他就用五元買地瓜,一天吃兩次地瓜,省一點錢可以拿回家。
但是由於禮拜天要上教會,所以又被老闆辭退。在極度的困難中,他遇到了戴永冕牧師及聞羔義師母。
成為聖光聖經書院的學生
教會一位弟兄張約拿接待他,讓他暫住在自己的家。他每天禱告:「主啊!求?使用我,讓我可以傳福音。」
那時他做了一段時間的木匠。後來戴永冕牧師開了一個「聖光原住民講習班」。(在他後期的還有謝欽裕牧師)
在這個班中,他認識上帝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的上帝,並且一定要去向同胞(同族群)傳福音。
他相信聖經的話:「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十六31) 1955年,他正式的成為聖光聖經書院的學生。
初期事奉 不畏艱苦
他有心向家人傳福音,但是當他回到家中,馬上就被家人趕出去,在冬天露宿街頭,又沒有棉被,冷得不得了,好在有一位老先生接待他,使他不致於凍死。
他在極度困難之下,仍向當地的小朋友傳福音。他常常唱:「來信耶穌,來信耶穌,來信耶穌,現在。耶穌救你,耶穌救你,耶穌救你,現在。耶穌愛你,耶穌愛你,耶穌愛你,現在。」
許多小朋友圍過來,他就開始傳講耶穌的故事。小朋友都很愛聽,也請家人來聽,家人看見小朋友的改變(脾氣變好、不再打架等等),都很高興,許多人就跟著孩子信了耶穌。
建立教會 家族96人信主
1953年,他先在瑪家鄉傳福音(半年至一年),以後建立了「瑪家教會」。
有位青年,看見彭牧師的愛心,被引領信耶穌,以後去讀神學,成為拿撒勒人教會的牧師。
1954年,在阿禮村(海拔1500公尺,屏東最高之部落)舉行佈道會,許多人聽見他唱詩歌就來聽他的見證及故事,講述上帝的愛及拯救,許多人信耶穌,進而建立了「阿禮教會」(屏東霧台鄉)。
同年也開拓了「去怒教會」(後改名「吉露教會」),他又往更深的山裡去,建立了「大武教會」,又進到茂林鄉的「萬山」,建立了萬山教會。
從1956年起直到1964年,在三和村牧養教會八年,也兼顧自己家鄉好茶村的服事工作。
在好茶村,他向族人傳福音,也教導信徒「孝順父母,是蒙福的。」當他自己的母親生病,他一方面禱告,求神把鬼趕出去(母親不明出血就止住);
另一方面,他背著母親走山路五個小時到屏東基督教醫院就診。第二年,他父親背痛,蒙上帝的醫治,也願意相信耶穌。
上帝改變了這個家族,全家族總共有96位相信耶穌。
社區服務
1964年,他眼見三和村的居民,如遇乾旱或是枯水期,居民連喝的水都有困難,他就向上帝禱告,沒想到上帝就藉著戴老牧師的朋友,美軍顧問團的朋友,開直昇機來視察。
了解當地的需要後,就捐了八十萬元來協助建立全村的自來水系統。當然全村都十分感謝彭牧師愛心的關懷及禱告。
後來彭牧師的弟弟擔任村長,使三和村成為一個示範的村落。醫療工作,則由曾是護士的聞羔義師母協助。
美國的海軍還曾幫助三和村建築了一座橋。
彭牧師請每家出二百元,一百家有二萬元,美國人出十萬,縣政府出了十萬,居民自己出力來建橋,結果花了十四萬元就建成了,大家歡喜慶祝,也感謝彭牧師的愛心及為居民付出的一切。
六個村莊的二萬六千名原住民,在民國六十五年成立了魯凱區會,與排灣區及平地區,共分三區。
(註:當時北區還沒有教會)而魯凱區的教會,每一間都與彭牧師的傳道工作有關。
民國七十一年,彭牧師見許多原住民青年到高雄工作,需要照顧及牧養,所以先成立了家庭禮拜,以後建立了「高雄佳音教會」,由巴學誠牧師(原阿禮教會青年)牧養,成為一間蒙福的教會。
90%魯凱族人信耶穌
彭牧師本人撫養五個孩子,二男三女,所以生活極其刻苦,師母有時去市場撿小販丟棄的菜葉回來煮給孩子吃,有時自己砍柴來生火,走很遠的路更是很平常的事。
在山上,有的地方沒水沒電,完全是點油燈聚會。有時,走山路好幾個小時,如果找不到附近有人家,就直接睡在馬路上。
通常從山上下到平地要走6 hrs,再坐車2 hrs才到高雄 (去聖光神學院上課) 。
有一次,被巫師咒詛,說他信耶穌會生畸形的小孩,透過禱告,感謝神,全家都很健康。
在阿禮,有一位50+歲的老人,不能站立,但經過彭牧師的禱告,就能夠站起來。
此外,主透過彭牧師也趕出許多的污鬼,使許多人相信耶穌。
當時每年的豐年祭,原住民都會祭拜祖靈,經過彭牧師的禱告,有許多人不再參與,反而來敬拜真神上帝了。
現在,90%的魯凱族人都信耶穌。
彭牧師退休之後,仍在各教會中繼續用講道與關懷,參與服事,一直到2008年四月廿九日,走完人生旅程,進入天父的懷抱中,
兒孫與全族都十分懷念這位魯凱族教會之開拓先鋒。
==================================
循理會Free Methodist Church
當美國內戰瀕臨爆發的時候,在紐約西部有一位傳道人羅柏幟 (B.T. Roberts) ,強調全然成聖的教義,並勸人悔改,回復簡樸的生活,過信心和聖潔的生活,
他又提倡人人平等,故反對蓄奴及廢除買教堂座位籌務經費等事。
在 1860 年八月二十三日,於紐約比京市附近的一個蘋果園內,成立循理會 (Free Methodist Church) ,提倡,自由恩典、坐席免費.在聖靈的感動和掌管下自由崇拜。
Prior to the explosion of American Civil War, Rev. Benjamin Titus Roberts lead a rapidly spreading movement in western New York that believers in Jesus shall pursue entire sanctification,
have plain life style and live in holiness and faith.
In favor of the universal equality, he also advocated for the abolishment of slavery as well as the purchase of pews in church.
Based on the rationale above, Free Methodist Church was organized at Pekin, New York,
in 1860, with distinctive emphasis on free grace, free pews, and freedom to worship in the Holy Spirit.
九曲堂:
循理會於1955年開始街頭佈道並在何樣弟兄家聚會,二月廿日在黃玉鳳姊妹家租屋設立九曲堂教會,將近十六年沒有自己的禮拜堂(搬家四次),
奉獻無法付房租及供養專任傳道人,只能派神學生來維持聚會,而信主得救的人也少的可憐,
當時年會長范彼得牧師認為九曲堂教會荒涼已久,打算一同把楓港禮拜堂、水底寮教會、林園教會列入關閉的計劃中。
歷任傳道人:
戴永和師母(Taylor, James H., Mrs.)/46-48;
聞羔義師母(嘉露蓮)(Mrs. Carolyn V. Winslow)49;
范郭儀貞女士50;李光照弟兄51;
吳宗武弟兄52-54;吳楷弟兄55;
鄭文丕牧師56
會友:張乃玉,吳惠美,楊宏丙,張江玉貞,黃玉鳳,趙晉枚,邵康忠,趙晉芳,張勝利,趙晉梓,鄭修書,魏天平,張趙孝鑫...
戴永和師母 1956年來到九曲堂(中間)
聞羔義師母(嘉露蓮) 於Harold Winslow死後,她帶著兩子投入台灣宣教 1960-1961年到九曲堂 正式會友從4人至27人
1971年余子明牧師來到九曲堂教會,帶領教會同工開始了新的突破,在艱難當中,於1974年二月以總價廿萬建造完成自己的禮拜堂,教會也開始有一些成長;
1975年離開九曲堂教會,1977年賽洛瑪颱風吹光教會屋瓦,設備多有毀損,1978年余牧師重回並重新整修破損的教堂,教會平均聚會人數成長近四十人。
1984-1985年賈海山牧師及陳美珠師母來本堂牧會,聚會人數約達六十人,1988年楊中明牧師來本堂,聚會人數達八十人,禮拜堂不夠使用,開始購地,
1989年發包建造目前的教堂。工程在朱錦良牧師任內完工,朱牧師於1995年退休。
=================
大陆时期:
一九○四年至一九四九年,本会早在大陆宣教近半个世纪。
一九○三年北美总议会决定在中国开拓教区。一九○四年正式差派宣教士安培生及苏克福牧师到上海,翌年五月继之而来有三位教士到达。蒙神引导,首先在河南郑州开荒布道,继以开封为中心,向附近荥泽、杞县、陈留等地开展传道事工。
一九一○年有戴永冕牧师师母来开封,创办开封圣经书院。
一九二九年在开封召开第一次年议会,按立六位副牧,一九三五年选出李瀛州、陈于圣、翟光显三位为区议会议长。
一九四○年,戴永冕夫妇和同工马可、霍冠英、何恩证等人往陕西开辟新工场。
一九四四马可组织边疆布道团,进入边远广传福音。一九四八年受中共战乱影响,美国宣教士与中国传道同工各十五人迁往四川开展新工、与通圣会合作建立教会、圣经书院。
嗣因大陆山河变色,赤祸横流。福音无法继续传扬。一九五一年美宣教士退到香港,成为由大陆转向台湾宣教的桥梁。
在台发展:
中国大陆陷入赤色洪流,本会因情势变化,辗转来台拓展新局。
1952年间崇德教士较先由港来台,此间圣工由她开端。
而来宁德教士、闻羔义师母、戴永冕牧师师母、汪养吾牧师师母、石省三弟兄夫妇相继而来,圣工大大开展。
在高雄市成立在台之基督教中华循理会。前三年在高屏地区成立大寮、凤山、高雄、屏东、田道等教会。
循理会在台自1954-1990计36年,建立了教会45间,布道所10间。
========================
戴永冕牧師,是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牧師之嫡孫,生於主後1894年2月24日,創辦聖光時年61歲,原為英籍入美籍。
臺灣循理會的前任會長及聖光聖經學院院長戴永冕牧師暨師母將於1967年九月底退休返美。
連續五代在中國宣教,第一代戴德生、第二代戴存仁、戴存義兄弟、第三代戴永冕、第四代戴紹曾、第五代戴繼宗。
戴繼宗的太太是台灣人,他們的三個孩子取名承約、承書、承亞,合起來就是宣稱「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的約書亞。
========================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