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曆法學家於是規定:
將[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歸年時間平分為12等分,稱為中氣;
再將二個中氣等分稱為節氣,這種制訂方式稱為「平氣法」。
《淮南子.天文訓》中的一段「日行一度,十五日為一節」,
這段文字很重要的告
訴我們二十四節氣一開始是平均分配在一年的日子裏,
而此處所指的一年並非傳統的一年而是一個回歸年,
中國古代定冬至為歲首,以冬至所定的一年稱作「歲」,
兩次冬至間隔的時間即為一回歸年,古稱「歲實」,
這種分配二十四節氣的方法稱作「平氣法」。
--------------------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
(又稱日長至、即太極圖中四象的「太陰」、長至、冬至),
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
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
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四象,四季),
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八卦),
秦漢年間,24節氣已完全確立。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24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24節氣的天文位置。
24節氣名稱首見於《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曾提到
陰陽(日月運行)、四時(四季)、八位(八卦)、十二度(時辰)、24節氣等概念。
漢武帝時,落下閎將節氣編入《太初曆》之中,並規定無中氣之月[上半年的21日,下半年的23日],定為上月的閏月。
24節氣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
24節氣又分為12個節氣和12個中氣,一一相間。
24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在陽曆中它們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
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
24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和氣候的變化。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稱八位,是區分公轉運動對於地球影響的8個關鍵節點;
雨水、驚蟄、清明、穀雨、小滿、芒種、小暑、大暑、
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16個則反映了四季中更細微的氣候變化。
24節氣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
24節氣又分為12個節氣和12個中氣,一一相間。
24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
在陽曆中它們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
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
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
-----------------------
24節氣solar terms
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
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24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
也就是說,24節氣是純陽曆,而絲毫不是按陰曆制定的。
陽曆每回歸年365.2422天,比較規整;而陰曆年平年354天,閏年384天,相差比較懸殊。
中國民間實行陰陽曆,再配24節氣,顯得則十分複雜。
如果撇開陰陽曆,只看24節氣跟陽曆年的配合,那是十分簡單的事情。
----------------------------
農耕八節[8x45]: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每氣分三候,可見到黃河流域天文、地理、人事和自然界的一般景物。
立春:立春之日東風解凍,又5日蟄蟲始振,又5日魚上冰(魚陟負冰)。
雨水:雨水之日獺祭魚,又5日鴻雁來(候雁北),又5日草木萌動。
驚蟄:驚蟄之日桃始華,又5日倉庚鳴,又5日鷹化為鳩。
春分:春分之日玄鳥至,又5日雷乃發聲,又5日使電。
清明:清明之日萍始生,又5日鳴鳩拂奇羽,又5日戴勝降於桑。
穀雨:榖雨之日桐始華,又5日田鼠化為鴽,又5日虹始見。
立夏:立夏之日螻蟈鳴,又5日蚯蚓出,又5日王瓜生。
小滿:小滿之日苦菜秀,又5日靡草死,又5日小暑至(麥秋生)。
芒種:芒種之日螳螂生,又5日鵙始鳴,又5日反舌無聲。
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5日蜩始鳴,又5日半夏生。
小暑:小暑之日溫風至,又5日蟋蟀居辟,又5日鷹乃學習(鷹始摯)。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為蠲,又5日土潤溽暑,又5日大雨時行。
立秋:立秋之日涼風至,又5日白露降,又5日寒蟬鳴。
處暑:處暑之日鷹乃祭鳥,又5日天地始肅,又5日禾乃登。
白露:白露之日鴻雁來,又5日玄鳥歸,又5日群鳥養羞。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聲,又5日蟄蟲培戶,又5日水始涸。
寒露: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又5日雀入大水為蛤,又5日菊有黃華。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獸,又5日草木黃落,又5日蟄蟲咸俯。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5日地始凍,又5日雉入大水為蜃。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見,又5日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又5日閉塞而成冬。
大雪:大雪之日鶡旦不鳴,又5日虎始交,又5日荔挺生。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結,又5日麋角解,又5日水泉動。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鄉,又5日鵲始巢,又5日雉始鴝。
大寒:大寒之日雞使乳,又5日鷲鳥厲疾,又5日水澤腹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