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budda introduction
佛教從部派佛教發展為大乘佛教,宣說為十方三世無數佛的概念,
中國人主要接觸的 佛陀世界有兩個,
一個是 橫三世佛,
宇宙存在三個平行的世界,
東方淨琉璃世界/淨琉璃淨土,主尊是藥師佛,
西方極樂世界/極樂淨土,主尊是阿彌陀佛,
人類所居的是中央娑婆世界,主尊是釋迦摩尼佛;
一個是豎三世佛,
在娑婆世界也存在
過去,
過去佛為燃燈佛,為 釋迦摩尼佛的老師,
現在
現在佛為釋迦摩尼佛,
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也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修出來的惟一的佛
;
未來
未來佛為彌勒佛,在 釋迦摩尼佛滅度後,會接替他的工作。
(彌勒菩薩目前正在兜率天的內院,要在數十億年後才降生地球成下一個 佛),
在佛門弟子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按道理,所有佛門弟子都應該經常念頌釋迦牟尼佛的名號,就如西方人說「MYGOD!」一樣。
但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卻是「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是為什麼呢?
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們關系?應當說,搞清楚了這個問題,也就可以理解佛 教為什麼只是教育(佛學)而不是宗教。
三個階段,
佛學裡,佛是指證悟了宇宙萬法(這裡的法是指一切事物)實相的覺悟者,
三種涵義:
正覺於一切法的性質相狀,無增 無減地、如實地覺了;
等覺或遍覺,不僅自覺,即自己覺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覺他,即讓別人覺悟;
圓覺或無上覺,自覺覺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達到最高的、最圓 滿的境地,所以佛也叫無上正等正覺(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遍知一切,這點和西方人所稱的「上帝」一樣,但佛又不是「上帝」,佛不是無所不能,
而且, 尤其要注意的是,任何凡人都能修成佛,而西方宗教中的「上帝」卻沒有任何凡人可以修成。
再詳細點說,佛具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種大樂、十八大空、 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八十種隨形好、
三學、四諦、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六度萬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以法界為體(入一切時間和空間),
禪定解 脫三昧深入無際、智慧無邊、遍知一切……
---------------------
2500多年前,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尼泊爾境)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證悟成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後,
發現
沒有開始也沒有終點的宇宙中, 存在無數的世界,其中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眾生。
以一個太陽系來做劃分,1000個太陽系是一個小千世界;
1000個小千世界叫一個中千世界,
1000個中千 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又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一個大千世界有10億個太陽系。
佛經中稱,一個大千世界中會有一位佛,因而稱這個大千世界為佛土。
釋迦牟尼佛又告訴我們,無始以來,宇宙中已經有無數的人證悟成了佛,雖然從究竟上說每尊佛平等而無二無別,
但是,阿彌陀佛(還有「無量壽佛」「無量光佛」等眾多名號) 依然是非常獨特的一位。
-------------------------
任何人在修成佛以前,即修的進程中一定要先修菩薩行。
先修成菩薩,然後才能成佛,所以菩薩是「因位」,佛是「果位」。
而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在其「因位」之時,即在修菩薩行的過程中必須發願。
這個願有總願亦有別願。
總願就是共同的願,又叫做通願。
比如說我們天天做功課念的「願一切眾生具足樂及 樂因,願一切眾生永離苦及苦因,願一切眾生不離無苦之樂,願一切眾生遠離愛憎住平等舍」或者:「眾生無邊誓願度,法門無上誓願學,煩惱無盡誓願斷,佛道無 上誓願成」等,這是共同的通願。
我們大家及三世諸佛沒有不通這個願的。這個願也是「總願」。
別願呢?則是個別的,每一個佛菩薩根據自己不同的因地、環境、 情況,以及救度眾生不同對象的情況所發的願,就叫做別願。
菩薩沒有不發願的,他的願修成圓滿了,那就是成佛了。
比如釋迦牟尼佛發的五百大願(當時是「大悲 菩薩」),
藥師佛的發的十二大願(當時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後又是「藥王菩薩」),
普賢菩薩發的十大願,
以及地藏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等等。
藥師佛在因地發十二大願,亦行十二大願,行滿了,藥師佛就成了。
釋迦牟尼佛發五百大願,也行五百大願,行滿了,也成佛了。
而阿彌陀佛(在無量劫前是法藏比 丘,於世自在王如來前,攝取21十億諸佛妙土的清淨行,發48大願)發的48願則最為殊勝,他願行滿而成佛後,為我們凡人往菩薩及佛的果位上修行 (過渡)建立了一個極其完美絕妙的大場所,也就是阿彌陀佛極樂淨土世界。
其地方在哪裡呢?「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
---------------------------
「阿彌陀」在梵語中為「無量」或者「無窮大」的意思,
「南無」是梵文Namas的音譯,讀作「那謨」,亦有譯作「南謨」、「那謨」等意為致敬、歸敬、歸命。
------------------------
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究竟有沒有什麼特殊關系呢?
有!但不是在釋迦牟尼成佛的這一世,而是在久遠的前世(不只一個前世),他們曾經有過君 臣關系,還有過兄弟關系……《悲華經》記載,在無量劫(劫是時間單位,分小劫、中劫、大劫,我們所處的地球,共分「成、住、壞、空」的四大階段,每一階段 的時間過程,均為二十個小劫,在這四大階段中,唯有「住」的階段,可以供人類生存。經過成、住、壞、空的四個中劫,便是一個大劫)前,有一位寶海梵志大臣 勸勉無諍念國王發菩提心建構淨土。無諍念國王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這個梵志大臣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他在那個時候曾經發了五百大願,稱為大悲菩薩。其中 的一個願就是,他看到了未來的時候,這個娑婆世界(我們現在的世界)的人壽百歲的時候是最苦難的時候。這個時候眾生的煩惱很重,福報微淺、智慧微小,苦不 堪言。由他的不忍眾生苦的悲心要到這個濁惡深重的世界來度眾生,所以釋迦牟尼佛在人壽百歲的時候投生到我們這個世界並成佛。《法華經》裡記載,久遠之前的 另外一個世界有位國王(大通智勝佛未出家時)有十六個王子,其中阿彌陀佛在當時是第九位王子,釋迦牟尼佛在當時是第十六位王子,當時他們各自受持不同的剎 土,後來,釋迦牟尼佛選擇我們這個五濁遍滿的世界成佛,阿彌陀佛則選擇非常清淨善妙的剎土成佛。
阿彌陀佛成佛的時間比釋迦牟尼佛要早很多,在距今十劫之前。在大乘經論中,記載彌陀及其極樂淨土之事者凡有二百余部。據般舟三昧經卷上載,阿彌 陀佛有三十二相,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另據觀無量壽經之說,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之身如百千億夜摩天閻浮檀金之色,其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眉 間之白毫右旋宛轉,毫相之大小猶如五倍須彌山之高廣;其眼清白分明,眼之大小猶如四倍大海水之縱廣。其身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中有 八萬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攝取念佛之眾生。於XZ,阿彌陀佛被視為無量光、無量壽二佛,若祈求智慧,則皈依無量光佛;若祈求延壽福樂,則皈依無量壽 佛。在密宗中,以阿彌陀佛象征大日如來法身之妙觀察智,稱為甘露王。於金剛界曼荼羅中,稱為受用智慧身阿彌陀如來,居於西方月輪之中央。其身黃金色,結三 摩地印,密號清淨金剛,三昧耶形為蓮花。於胎藏界曼荼羅中,稱為無量壽如來,居於中台八葉之西方。其身為白黃色或真金色,閉目,身著輕衣,跏趺坐於寶蓮 上,結入定印。
--------------------
宇宙中,生命世界很多,我們這樣的生命也不只是在地球上輪回。
無始以來的宇宙中,在智慧生命的世界裡,佛學早就有了,只不過在我們這阿彌陀佛
彌勒佛和釋迦牟尼佛總體上說,是未來佛和現在佛的關系,彌勒佛是未來佛,釋迦佛是現在佛。
《阿含經》記載,在釋佛之後5.67十億年時,彌勒佛將出世為佛,也將在龍華樹下證悟成道,並設三會說法度眾生。
又《佛說彌勒上生經》等經中說,彌勒佛在釋佛在世時,也是釋佛的弟子,釋佛知他是未來佛,所以對他格外器重,
但他過早壽夭,在釋佛入滅之前就往生了。
釋佛在他生前曾為他授記,預言他命終之後,上生兜率天宮,住天宮內院,稱為彌勒淨土,在下世之前,其實是叫彌勒菩薩。
彌勒佛為什麼在釋佛之後,比釋佛晚成佛,是因為在因地時,釋迦牟尼佛和彌勒佛還曾是同門師兄弟,而釋佛比彌勒佛更精進。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中說,釋佛本來比彌勒佛發心晚,卻後來居上,
就因為彌勒菩薩過去生中,常懷懈怠,貪著於名利,不如釋佛勇猛精進。
有 故事說,在過去劫中,釋迦牟尼佛和彌勒佛同在弗沙如來門下修道,是師兄弟。
一次在山中二人遇虎追逐其它動物,二人阻止虎的行為,虎對二人說,你們不讓我抓 小動物吃,難道讓我餓死就可以嗎。
彌勒佛慷慨說,那你吃我好了。
但當虎正要吃他時,他卻一念動搖,有所畏懼,用神通跳到空中去了,最後還是釋迦牟尼佛從容 舍身喂虎了。
這也大概是彌勒佛比釋迦牟尼佛成佛晚的一個重要原因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