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辯證法
辯證法(英語:dialectic,也譯作辯證術、辯證方法)是一種化解不同意見的辯論方法。
在兩個或更多對一個主題持不同看法的人之間的對話,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有充分理由的對話建立起對事物真理的認知。
它討論著自古以來都是印度與歐洲哲學中心的問題。
此詞彙應用於多種不同領域,包括哲學、自然科學與史學。
辯證法源自於古希臘的邏輯辯證過程,並因柏拉圖對蘇格拉底對話錄的記載而為人所熟知。
蘇格拉底認為真理才是最重要的,惟有基於理性(類似於邏輯,而不是感情),
才是說服別人與及發現真理的正確方法,並且,是一個人行為的決定性因素。
他認為真理能夠在討論所使用的推理和邏輯中被發現。
辯證法以問答進行,是關於對立統一、普遍聯繫和變化發展的哲學學說。
源出希臘語「dialego」,意為談話、論戰的技藝,指一種邏輯論證的形式。
現在用於包括思維、自然和歷史三個領域中的一種哲學進化的概念,也用來指和形上學相對立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
======================
正反合的理论是有黑格尔在康德的理论上发展而来的(虽然说与康德的理论发生了很大冲突),
所谓的正反合是一种2元论,包含辩证法三个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之中的后2个规律(主要是最后一个规律)。
======================
《理想國》的第一卷、第二卷和第七卷裡,柏拉圖舉出了幾個隱喻來解釋他的形上學觀點:
太陽的隱喻、以及知名的洞穴囚犯寓言、以及更直接的「線寓」。
這些隱喻故事加起來便架構了一個複雜而艱深的理論:稱為「至善的形式」(The Form of the Good)
或「至善的理想」(這也經常被解讀為柏拉圖心中的上帝),
這種形式便是知識的終極目標,同時也是這種形式塑造了各種其他的形式(例如哲學的概念、抽象、以及屬性),
所有形式也都是「源自」於這種至善的形式。
柏拉图核心对话如
《政制》(Politeia,译《理想国》)、
《政治家》(Politikos)和
《礼法》(Nomoi)
三段式指发展的三段性,是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克洛Proklus(412-485)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万物发展都可分为停留、前进、回复三个阶段。
黑格尔吸收了三段式的思想,认为一切发展过程都可分为三个有机联系着的阶段:
一、发展的起点,原始的同一(潜藏着它的对立面),即“正题”;
二、对立面的显现或分化,即“反题”;
三、“正反”二者的统一,即“合题”。
正题为反题所否定,反题又为合题所否定。
但合题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否定之否定或扬弃。
合题把正反两个阶段的某些特点或积极因素在新的或更高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正反合”的“合”是正题与反题的综合,是“自我与非我”的统一,绝不能写成“和”字。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