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東西教會大分裂ad1054年east west schism
857年,君士坦丁堡牧首伊納爵一世(Ignatius)被拜占庭皇帝米海爾三世廢逐,
改以重臣佛希要(Photius)繼任牧首。
863年,此時的羅馬教宗尼克老一世也採取了行動,聲明伊納爵的廢黜非法,以及開除佛希要的教籍。
佛希要也開始了反擊,他在君士坦丁堡召開會議,開除教宗教籍,是為
「佛希要分裂」。a division between people
雙方為教區管轄權和羅馬教會將聖靈「從父出來」改為「從父和子出來」引發的「和子句」糾紛越演越烈,
不料支持佛希要的米海爾三世遭人暗殺,凶手自立為皇帝,是為巴西爾一世,
他將前任一切的措施推翻,包括廢逐伊納爵跟佛希要的提升。
同年教宗尼克老一世逝世,繼任的亞德二世在君士坦丁堡召開第八次大公會議,
東西教會統一,而東方教會也承認羅馬的首席地位。
雖然佛希要分裂只維持了幾年,但是卻種下了日後大分裂的近因。
過去羅馬教宗的首席地位是無可否認的。
這次事件後卻有人開始質疑教宗的首席地位,甚至指控教宗竄改教義。
東西教會大分裂,1054年
彌格耳分裂
佛希要分裂後,西方的拉丁教會和東方的希臘教會在「和子句」上和禮儀上的糾紛實際上並沒有解決。
1053年,君士坦丁堡牧首彌格耳·賽魯來(Michael Cerularius)把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禮教堂全數關閉,
因其拒絕使用希臘禮拜儀式。
彌格耳致函羅馬,指責羅馬教宗篡改聖經內容以及教義,
質問西方教會彌撒用無酵的餅是源自猶太人實為異端、安息日守大齋、
准許吃未出血的肉、四旬大齋期不唱阿肋路亞等等。
------------
东西教会在教义上长期的主要争执之一是所谓“和子句纠纷”。
589年托拉多会议后,西班牙归信天主教,
西班牙教会首先将《尼西亚信经》圣灵“从父出来”一句,未经东部教会同意,改作“从父和子出来”。
东派教会认为这是违反共同遵守的信条,双方为此长期争论不休。
880年(Photius佛提乌与教皇约翰八世达成协议,双方和解。
1014年教皇本笃八世时西派教会又将“和子”词引入《尼西亚信经》,双方重启争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