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0日 星期五
海燕特區
軍援南越海燕特區
由於美國的阻撓,台灣直無法公開派兵參與越戰,但仍有傳言指台灣特戰部隊在南越軍方的默許下仍秘密有限度介入,即援助“海燕特區”。
海燕特區的由來是因南越總統吳庭艷施行國籍法,使得華僑為了生計,不得不入越南籍。但越南兵役法規定:凡達18歲,必須自動入伍報到,否則以逃兵罪受軍法處置。華僑入伍後,受訓完畢如無巨金賄賂,必被調到前線作戰,新兵經驗不足,多數一去不返。所以適齡華僑青年,都千方百計設法免遭此劫。
華裔的阮樂化神父是吳庭艷的知交,他想出一個消極辦法,以拯救華僑子弟的生命。1959年,阮神父向吳庭艷要求開發南越最南端金甌角的狹長半島,這個地方是一塊低於海平面的沼澤地,共有700平方公里,週遭都是越共佔領區。阮神父招募農民自行開墾,並由南越政府配給墾荒工具及建築材料,吸引很多華僑子弟前往。這一地區由吳庭艷直接批准阮神父策劃經營,並定此區為海燕特區。
阮樂化為廣東人,抗戰時加入“國軍”,並接受遊擊隊訓練,抗戰結束,升為陸軍中校。大陸淪陷後逃到越南,並輾轉來到南越。
海燕特區成立之初,只有七八百人,後來增加到二千多入,阮神父針對成員施行軍事化管理和軍事訓練以自衛,並獲美援軍需品的補給與裝備。越共初以為可欺,集結進犯,遭受迎頭痛擊,鎩羽而歸,從此對金甌角的海燕特區,再不敢存覬覦之念。阮神父也博得“戰鬥神父”之美名。
其實,海燕特區的性質類似吳庭艷時代大力在農村推行的“戰略邑”,以一些居民較多、經濟與交通條件較好的村落優先建立,再將散居各地易受越共協迫的民眾遷入,原則上每邑約150戶。戰略邑周圍架設鐵絲網,挖掘壕溝,並構築碉堡,以防越共入侵,各邑之間還可組成聯防系統,後改稱“新生邑”。
據曾在1963年親赴海燕特區採訪的資深女記者蘇玉珍的回憶錄《破冰》記載,海燕特區內有台灣遊擊隊,升有“國旗”,並有很多中文的反共標語,也講“國語”,書中並稱海燕特區為遊擊隊基地,阮神父為指揮官。
根據蘇玉珍回憶錄的描述,當時,海燕特區遊擊隊很像滇緬邊區孤軍,只不過海燕特區是南越政府核準的地區武力。蘇玉珍回憶錄中並沒有提到有台灣特種部隊在海燕特區,不知是否因保密而未提及,還是當時尚未有或確實沒有台灣特種部隊軍援海燕特區;不過在蘇玉珍報道後,政府開始重視這批在南越的反共遊擊隊,並接當地小孩來臺就學,阮神父也曾在1965年來臺。
充當越戰雇傭兵
越戰時期,台灣援助南越工作主要是以政戰顧問、航空運輸、醫療、農業和經援為主,並未直接派兵參戰。不過台灣軍事人員曾介入越戰的傳聞卻不斷,經筆者查訪,當時確實有少部分現役特種部隊人員經由美國情報單位安排,以雇傭兵身份私下前往南北越交界區和胡志明小道從事偵察任務。
胡志明小道是假道當時為中立國的寮國,在越南國境線以西不遠,概略與國界平行的一條走廊,並有支線通達柬埔寨。
而台灣特種部隊人員介入越戰,約在1965年前後。由上述時空背景看來,美方要求台灣特種部隊人員赴越進行偵察任務,可能是要因應急劇增加的北越滲透活動。因為胡志明小道位於叢林地區,極易隱蔽且不易偵察,故越戰全期,美軍對胡志明小道的真實路線也末必全盤了解。由於美軍大都派機轟炸以摧毀越共輜重,因此必先由特種部隊進行偵察掌握敵蹤後,再呼叫戰機轟炸以收戰果。而當時美軍特種部隊兵力可能還無法掌握北越在胡志明小道的全盤滲透活動,因此才出重金私下請台灣派出特種部隊協助偵察,加上台灣特種部隊與南越官兵同為黃種人,有助於掩護偵察行動。不過,因美軍隨後迅速增兵南越,因此推測台灣特種部隊成員在越南活動期間應不長,最多只有兩三年。
由於美國政府一直不願台灣介入越戰,因此不太可能是透過軍方或外交管道向台灣提出請求。由於特種部隊一向與情報單位合作密切,台灣特種部隊成員赴越南應該是透過情報合作管道,詳細數目已不可考。
赴越參戰風險很大,死傷幾率很高,因此美軍許以重金,每個月薪水500美元,台灣部隊官餉也照領,而且出發前還先發半年官餉。以20世紀60年代中期台灣的生活水準而言,真是一筆大錢。另外依照美軍規定,凡被選派前往越南服務者,不論中西、不問國籍、不管身份,凡屆滿9個月只要還能活著,即可打道回鄉,不管你人在何處、身在何方、擔任何種職務、從事何種任務,全都“一視同仁”。另在服務的9個月期間,還能獲得一週假期,休假期間可免費搭乘美國各航空公司飛機,前往世界各地遊玩。
由於台灣特種部隊成員參與越戰,都是在高度保密的情形下進行,整個計劃的細節至今仍是謎團,例如:當初台灣與美國協定派遣特種部隊的計劃內容,在越任務規劃,戰果如何,計劃時間,參與人數,陣亡人數等,都是一連串的問號。
-----------------
阮乐化神父是道地广东人,他本在大陆传教,抗日战争期间加入了国军,并接受游击训练,抗战胜利后升至陆军中校。1949年大陆沧陷,他率领一批教友七百多人从广东辗转逃到南越,获当时越南总统吴廷琰批准在金瓯省的平兴村落脚。阮神父后来成为吴廷琰的知交,他们两人都是天主教徒。
平兴村地处越南最南端金瓯省的金瓯角狭长半岛,面积约七百平方公里,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带,离省府金瓯市陆路六十公里,走水路要八十公里,四面几乎是越共的占领区,是政府鞭长莫及的一个无人地带,村里的所有生活必需品都要由飞机或小艇输送。就是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恶劣环境下,阮神父和几百华人胼手胝足在此垦荒开拓,不仅要自给自足,还要负起保卫自己村庄的责任。阮神父初抵平兴村时只获得政府102枝步枪,12枝左轮枪和两挺轻机关枪。
阮神父把平兴村称为“处屈村”,表示暂时屈居之意。在村里到处都有中文写的反共标语,如“雪耻复仇”,“卧薪尝胆”等;尤其在平兴村入口处,竖起一座雄伟的大牌楼,两侧以中文楷书写著一副对联:「平定南疆越共丧胆,兴师北伐朱毛寒心」。由此可知阮神父与退守台湾的蒋介石时刻有著同一反共的决心与意志。
阮神父在平兴村仿照最早在马来西亚实施剿共极为有效的“战略村”计划。在平兴村周围架设铁丝网,挖掘壕沟,并构筑碉堡,以防越共入侵;把村里的人口户籍详细调查,防止越共渗透,成年人不分男女皆施以军事训练,组织成一支保卫自己地方治安的民兵武装力量。阮神父把平兴村打做成为一个大家庭,他是这个大家庭的大家长,做到人人分工合作,男女都能使用各种武器。平时村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旦有警告即可各就战斗岗位,军民不分。
踏入1960年,越共开始加紧在南越农村各地展开渗透、破坏、暗杀恐怖活动。平兴村是阻止越共向金瓯省进行渗透的要塞,是插入敌占区的一把尖刀,所以越共处心积虑要除去平兴村。1961年1月3日,越共大举集结向平兴村突然发动攻击,企图摧毁这一个抗共游击基地,但结果却锻羽而归,付出沉重的代价。越共被击毙172人,包括一名指战员,阮神父领导的民兵只有16人牺牲。第二日清晨,越南国防部长和美军顾问团到现场视察,都惊讶这支民兵在猝不及防之下能够击退有备而来的越共,比一般正规军队毫不逊色。经此战役,平兴村声名大噪,不仅轰动整个越南,也传遍整个自由世界,阮神父被誉为抗共游击英雄。为此,吴廷琰总统召见了阮神父,并将平兴村一带划为海燕特区,隶属第四战区,由阮神父全权指挥,从此平兴村不断获得美军供应大量新式武器及军需品,增强了这支民兵的战斗力。平兴村民兵被国内外传媒称为“海燕游击部队”。居住在西堤的许多适龄军役华人子弟都纷纷来加入这支民兵,只有数百村民的平兴村顿时增加到二千多人,所以平兴村里百份之九十以上都是华人,其中侬族华人最多。後来越共仍然不断的侵犯平兴村,三年来发动百多次大大小小规模的战斗,有著名的广天、经国家、任定、隆共、水闸战役等,但都遭到平兴村民兵的迎头痛击,共打死打伤越共一千多人,民兵亦伤亡百余人。自此越共对平兴村不敢再存有觊觎之念。
阮神父可以说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在教堂里,他是一位平易近人却又肃穆的神父,在民兵部队里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官,在行政上他是一位精通管理公文的首长,在建筑方面他是一位全能的工程师。对越共俘虏,阮神父是以天主教的爱心去开导、教育、感化他们,使很多越共自动脱离共产党组织走上新生的道路,有些越共还提供隐藏军火库的情报给当局,将功赎罪。
据说,当时台湾的特种部队曾介入海燕特区的抗共战斗,事实是否则不得而知。曾在1963年亲赴海燕特区采访的台湾资深女记者苏玉珍的回忆录“破冰”中也没有提及,但从台湾在越南设置“驻越军事顾问团”来看,秘密派遣少数特种部队往平兴村训练游击队及协助布防的可能性并非没有。1965年阮神父曾赴台访问。台湾政府亦接纳海燕特区的小孩往台就学。平兴村上空飘扬著越南与中华民国的清天白日旗是在“破冰”回忆录里记载。
1962年美国陆军参谋长达卡将军,美国联合参谋主席蓝尼兹将军曾分别来到平兴村参观,视察海燕部队的防御工事“八一迫击炮阵地”,同年五月美国驻越南大使美国联合参媒首长会议主席泰勒将军(后来出任美军驻越司令官)亦特别访问了平兴村,并与阮神父一齐检阅民兵部队。美国顾问团的一位空军少将在回国述职向甘乃迪总统报告时,曾特别把阮神父在海燕特区的事绩列入报告里,同时还将这个事绩在美国一份权威杂志“星期六晚邮报”刊出,轰动了美、英、西德、印度、马来西亚等二十多个国家。海燕特区的抗共游击英雄阮乐化神父之名不胫而走。吴廷琰后来把平兴村的“战略村”经验推广到他在农村建立“战略邑”的计划,使越共无法藏身在平民里搞破坏、恐怖活动。甚至政府的正规军及美国驻越南的特种部队也将平兴村的反游击战术列为军事必修课程。由此可知阮神父和他领导下的海燕游击队在越战中所作的巨大贡献。
由于美国撒出越南,南越被共产党赤化,海燕特区一直存在到1975年中才解散,阮乐化神父亦返回台湾,他在台湾担任侨选立委员多年,并创立“自由侨声报”,作为逃亡海外印支三邦华人的一道桥梁。数年前他在台湾去世,被世人尊称为海燕特区的抗共游击英雄,他的名字,他在越战的功绩,迄今仍然让越华军政界及民间人士怀念不已。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